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伦理学角度下的教育公平

伦理学角度下的教育公平

2022-11-23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伦理学角度下的教育公平

作者:刘丽芳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06期

一、教育公平的伦理学界说 (一)教育公平的理论概念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意义不断加深,层次也不断深化。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育制度起点的公平。根据社会公民的人身自由及发展机会理论,教育首先要做到人人参与,即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起点公平的衡量标准就是人人都可以享受教育。

2.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教育工作的各种资源,如经费、人才、学生以及学校的设置位置、学校师生的关系等角度,深入要求的教育公平,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及制度引导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公平。

3.教育结果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主要是指社会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使用全社会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的发展学习。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性的学习,使自己的兴趣与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自己乐在学习之中,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及满足人才的成长需要。

(二)公平的伦理学含义

笔者认为,公平并不仅仅是经济学或者是教育学所讨论问题,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自古以来就含有伦理学的意义。对于公平来说,我们首先就要关心教育的价值选择,或者说是道义上的是非标准评价指标。到底什么是社会公平,《辞海》中明确指出:“社会公平是指一种社会道德准则及行为标准,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法律道德要求实施的,确保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能够使用社会资源,正确处理各种社会事物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 二、教育公平的伦理学原则与制度保障 (一)实现公平的道德原则

1.平等性和差异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对于非普及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根据社会个体之间的具体差异进行选择,使得社会中最需要的个体得到最大的、最多的受教育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公平是公平价值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延伸,包含着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所以,国家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平等性,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平等性这一基本原则。但事实上,我国地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还有就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个体兴趣、才能、天赋方面差别较大,因而,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之一,价值指向性是其鲜明的特征,改变社会弱势阶层人员的教育状况,普遍提升广大人员素质的是目标之一。

2.道德性和相对性原则。道德性及相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评论社会上某一种教育制度是否合理时,不但要考虑社会伦理道德,同时还要考虑同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受教育群体的综合状况及特定的社会因素。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把握教育公平的相对性的过程中不能无视我国当前的国情与社会现实发展状况,合乎社会发展的道德水平。

3.优先性和补偿性原则。优先性及补偿性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目前全社会受教育者的情况,对因某种特殊原因造成的受教育结果不同的人进行教育补偿,这样就能够使得全社会每一个人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得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相反,当把教育优先性原则及补偿性原则推向另一个极端,就会导致不同受教育者拥有教育机会的合理性遭到质疑,这样的话观点就比较偏激,没有考虑到全局。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个体在教育资源面前平等是相对的,即在相对的范围内教育资源人人平等,但在大范围内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

(二)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

1.政府应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接受教育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因此,国家要确实发挥效用,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教育资源尽量平等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一种基础。

2.政府应保障人民接受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要“因材施教”。客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是需要物质投入的,比如说学校的建立、师资力量的配备、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的不公平,都会使得教育公平无法实现。

3.建立健全保障受教育结果公平的政策。教育公平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达到同样的高度,而是培养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及解决以及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人才。

三、教育公平的思维方式及解决方式 (一)避免出现“城市思维”

这里所说的“城市思维”模式,是指根据个别城市发展情况,去考虑全国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在特困地区,每个学生一天的生活标准只有几元钱。但是,从目前城市生活的具体水平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几元钱基本买不了什么,对于学生的补助标准太低,这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于教育的看法。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要想在全中国用同一个标准去推进教育公平,那可能是做不到的,甚至寸步难行。因此,根据当前的具体情况,应该实施分步骤、因地制宜的制度去保障教育尽量公平。采取教育补偿措施实现教育公平,这是对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缺少的一种补偿。

(二)避免出现“一刀切”思维

“一刀切”思维模式是指全国要做到一个标准,即一个地方有的教育资源,其他地区也要求有,城市有的,农村也一定要有,这是一种既不现实也不负责的观点。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要想达到教育资源全国公平平等分配,那时不现实的。以“城市思维”模式推进的教育方式已经使得教育体系受到严峻考验。比较现实的一个例子就是农村地区学校的撤并,一些领导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拿起地图一看,任意撤销学校,这对于农村地区孩子上学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差,地图上很短的一段路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走。这是一些领导的教育决策对教育公平制度缺乏全面考虑,造成了当前的上学难问题。 (三)教育公平的解决方式

1.不要大包大揽。从现实出发,大包大揽解决不了实际的教育问题。城市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上下学,但是在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系统基本上不存在,尤其是在偏远的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直接制约着对教育的投入。因此,要解决目前的校车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制定国家和省级教育专项基金,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制度来保障实施。

2.推进民主决策。当前,对于教育的公平,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制定民主的教育决策系统对于教育公平至关重要。在具体的教育决策制定过程中,将民意考虑其中,这将更加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教育资源的合理性分配必须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博弈后才能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3.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对于教育公平也至关重要,在做出各项决策之前,民意的直接参与可以体现出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达到平衡各种意见的目的。同时,政策出台的阻力减少也对教育的发展很有作用。比如营养计划,政府部门的专项资金如何转化为每个学生手中的现实营养物质(热腾腾的饭菜),这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监督。校车也是如此,社会监督对于教育公平发展作用与影响很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