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试 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铭文——“宅兹中国”,该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中国”一词的出现体现了古代中国( )
A.国家观的形成 B.民族观的发展 C.天下观的萌发 D.价值观的体现
2、《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表明( )
A.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王权已出现雏形 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的等级结构。以下对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 . 奠定了秦统一后政治制度的基础
B . 导致了受封诸侯势力的迅速扩张
D . 实现了自古以来的“家国一体”
座位号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对于西周有这样的描述,如“人无于水监(镜子),当于民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述思想反映了( ) A.西周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C . 西周通过宣传民主思想巩固统治
B . 西周大力神化和宣传王权思想观 D . 西周官民矛盾突出导致统治危机
5、秦朝的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都经过了廷议(朝议)。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关于廷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廷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避免了 “兼听独断” B.廷议体现的是君权制下的“民主”,决策能否执行具有不确定性 C.廷议体现官僚与君主之间相互制衡,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D.廷议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不断规范化体现了封建制度的衰弱
6、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 A.保障了选才公平公正 C.迎合了庶族地主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催生了曹魏门阀士族
7、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导致( ) A.剌史职能发生了转变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
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
8、唐朝三省制是一种分层决策、行政的政治权力运行模式,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以“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从唐到宋中枢权力运行模式的变化主要说明( )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中枢权力制衡机制遭弱化 D.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9、官帽是官吏的制帽,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下图为宋朝的官帽样式,制式上有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翘,被称为长翅帽。以下对宋朝官帽帽翘设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一种官僚体制的外化形态
B.皇帝对大臣议政的提防
C.便于官僚队伍的规范管理 D.反映了大臣们着装等级
10、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对表中各项理解正确的是( )
福州 地区 苏州 时间 庆历中 绍兴二十六年 绍兴二十六年 淳熙十年 赴试人数 200 2000 3400 15000 分配名额 4 13 62 62 录取比例 50∶1 153∶1 56∶1 242∶1
A.从赴试人数看,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B.从录取比例看,科举考试录取人数越来越少 C.从地区来看,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从分配名额看,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11、元朝的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据此可知( )
A.行省长官拥有双重身份,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行省长官总揽地方大权,极易变成割据势力
C.行省制是一种制度创新,职能沿用至今未变 D.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12、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分封诸子于各地,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措施( )
藩国所在区域 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辽宁 河南、山东 湖北、湖南、四川 A.解决了蒙古贵族的威胁 C.埋下了政局动荡的隐患
封王数量 10 3 4 藩王权力 拥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室卫兵;外敌入侵时可以负责大小一切事务
B.体现的是分封制的优势 D.拓展了明朝统治的区域
2
13、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行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设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问”;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 C.澄清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稳定
B.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D.导致了中央集权进一步发展
14、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
A.票拟赋予内阁职权提升其政治地位 C.票拟对皇权滥用有一定的约束力
B.票拟有可能架空皇权弱化君主专制 D.票拟有可能激化君相之间的矛盾
15、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据此可知,清代司法实践( ) A.缺乏法律体系的支撑 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
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D.主要是体现君主意志
16、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发生“字贯案”。江西举人王锡侯编了一本字典,名曰《字贯》,删改了钦定的《康熙字典》,没有为清代皇帝名字避讳。王锡侯因此遭到严惩,江西巡抚海城、两江总督高晋等官员也以“失察”治罪。由此可知( ) A . 清政府作为封建政权的专制本质 C . 清政府极力推行思想文化的统一
B . 清政府出于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清政府实施打击汉族地主的政策
17、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
州县 通许县 杞县 鄢陵县 仪封厅 新郑县
坐落位置 旧在城北凤形冈
县治东北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在县治西北隅
创办/重建时间 洪武年间 洪武六年 嘉靖十四年 顺治年间 康熙三十二年
创办人 县丞范世英 知县张淮 知县王时中 知县崔维雅 知县朱廷献
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C . 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
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D.恤养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
18、梭伦时代,富人在国家机关中仍占有一定优势。他曾说,“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损失”。这说明了梭伦 ( ) A.信奉温和适度的改革策略 C.尽量满足富人阶层的要求
B.消除了公民集体中的矛盾 D.使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确立
3
19、有学者指出:雅典各个党派就都希望能通过放逐对方的政治领袖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贝壳放逐法犹如一颗火中的栗子,你在取走之前必须考虑好它反过来会不会烧了自己的手,每一派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敢轻易倡议实行贝壳放逐。材料意在说明当时雅典( ) A.贝壳放逐是党派斗争的主要手段 C.直接民主制使城邦政治走向衰弱
B.贝壳放逐法有效的维护了民主制 D.对其民主制度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20、据记载,伯里克利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里克利下台。伯里克利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里克利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主要反映了( ) A.雅典是由公民大会来集体决策 C.雅典的民主制不断的发展完善
B.雅典公民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D.雅典公民的城邦意识非常强烈
21、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束缚,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纷,成为罗马法的一部分。外事裁判官的设立( ) A.适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要求 C.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B.有利于弥补罗马公民法的不足 D.直接推动了罗马法体系形成
22、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 ) A.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C.司法程序具有公开公正的特征
B.法律的实施充满了主观随意性 D.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古代罗马的法人分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法人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以帮助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2)必须具有物质基础,社团要达到最低法定人数(三人以上),财团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数额多少没有严格规定;(3)必须经过政府或皇帝的特许。罗马法对法人的规定( ) A.侧重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C.强调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B.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 D.是专制统治下的产物
24、罗马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反映了罗马法(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体现了公民的基本利益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使帝国的政权得到保障
4
二、材料分析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材料一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门土地都荒瘠不毛,无
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
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6分)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表现。(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有关史实,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
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说:“我们只需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要求:选取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5
27、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历程(节选)(15分) 1871年 成立文部省,领导教育改革工作,提出“文明开化”政策 颁布《学制》,提出普及国民教育,并规定开办农工、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 1872年 兴办师范学校。 颁布《师范教育令》,规定师范学校的设立,必须与它所在地区学龄儿童数量增长相1886年 适应;确立两级师范体制,培养专业教师。 天皇下达《教育敕语》强调德育“以儒教为根本,西洋哲学为参考”,明确教有目的 1890年 是造就“义勇奉公”的“忠良臣民”,以“扶翼皇运”。 通过《徒弟学校规程》《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等法规,从课程设置到资金来源全方1894年 位规范实业教育。 ——摘编自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史作用》等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教育敕语》颁布的历史影响。(6分)
6
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 C 13 B
25、(25分)
(1)原因: 山地多,土地贫瘠;人口增长,生存压力大;海岸线曲折,海岛众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体制。(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
影响:政治上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产生;经济上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文化上促成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
(2)变化: 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每点2分,共6分)
表现:政治上强化皇权,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实行特务统治(锦衣卫、东西厂)等。
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上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每点2分,共6分)
(1)结论: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对外开放是历史趋势。(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6、示例一:观点: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2分)
理由: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陶片放逐法);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9分)
综上所述,汉森明显美化了雅典的民主制,忽视了雅典民主的重大缺陷。(1分)
(对以下观点进行评述也可行: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雅典的民主具有
7
2 C 14 C 3 A 15 B 4 A 16 A 5 B 17 D 6 B 18 A 7 A 19 D 8 C 20 D 9 A 21 B 10 A 22 C 11 D 23 B 12 C 24 B
不可怀疑的优点。)
27、(1)成立领导教育改革机构;颁布相关教育法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发展实业教育;完善师范教育体系;突出封建德育(答到3点9分)
(2)历史影响:积极方面:传承了日本传统儒教文化,造就了具备忠勇等品质的社会公民,提高了公民的素养。消极方面:极力鼓吹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思想,推动了法西斯主义兴起。(2点6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