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Radio&Television University 2007.4 Vo1.18 69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形成与效应分析 夏 青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I 225300 摘要:借鉴S—w模型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约束条件下信贷配给效应的形成机理,剖析信贷配给效应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影响货币政策利率和信贷传导效力;导致信贷市场分化为强势借款者群体和弱 势借款者群体;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刺激了银行职业经理人的“寻租”行为等。 关键词:信贷配给;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配给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207(2007)04—0069—04 般认为,信贷配给指在信贷市场上,银行 息不对称约束条件下研究信贷配给效应问题的文 在面临信贷资金存在超额需求时,不通过提高利 献尚不多见。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理论成 一率的途径来增加存款供给、抑制贷款需求以实现 果,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特性,分析事前和事后两种 信贷市场均衡,而是实行信贷配给,部分地满足借 信息不对称条件信贷配给的形成,及其配给效应 款人信贷需求的一种均衡。在一个不完全信息的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信贷市场上,贷款人不可能对借款人的特征拥有 完全信息并监督其行动。因此,只要存在信息不 对称,信贷配给就会作为一种与贷款人理性行为 相一致的长期均衡现象。 信贷配给现象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 行,形成了很多理论成果。Jaffee和Russell(1976 一、两种信息不对称形式与信贷配给 的形成机制 在借款人向银行贷款过程中,就对借款人信 息了解而言,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上的 方。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包括事前(签约前)信 题。目前的研究重心主要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进 不对称。借款人是信息优势方;银行是信息劣势 年,简称J—R模型)…采用“道德风险”和“逆向 息不对称和事后(签约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 选择”原理来解释信息不完全市场上的信贷配给。 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事后信息不对称 结果显示: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条件下,单合同 会产生道德风险效应,两种效应都将导致信贷配 均衡会在配给点产生,而多合同均衡很可能不稳 定。Stigliz和Weiss(1981年,简称S—w模型) J 称市场中利率水平变化所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 给的形成。 1.事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的 在银企博弈的行为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在信息不对 形成 在信贷市场上,事前信息不对称是指贷款签 风险问题,得出商业银行贷款平均预期收益是利 约前,借款人对其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比银行拥 率水平的非单调函数的重要结论,证明了信贷配 有更多的信息,如投资项目风险程度,借款人经营 给作为信贷市场上均衡结果的存在。 国内对信贷配给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借鉴 能力、风险偏好和信用度等。借款人很可能利用 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银行利益,增进自身利益,这 Stigliz和Weiss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S—w模 时就容易发生逆向选择效应。由于银行无法判断 型引入我国金融市场以解释具体经济问题。在信 借款人投资项目风险的高低,也无法准确判断该 收稿日期:2007—05—16 作者简介:夏青(1984一),男,江西吉安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远程教育部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夏青: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形成与效应分析 项目的预期收益,只能根据所有借款人还款的平 均概率、预期收益,来确定贷款利息率。而高风险 项目借款人为获得贷款,不惜承诺支付高利率与 银行积极发生贷款关系,使得银行的贷款质量下 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银行维护自身利益的 最优选择就是实施信贷配给行为。 根据s—W模型,由于信贷市场存在逆向选 择效应,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并不能提高其边 际贷款收益,银行预期收益并不总是其贷款利率r 图1 E(i)与信贷供给S与利率i的关系 2.事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信贷配给的 形成 的单调函数,还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概率。为此, 我们假定有多个投资项目,每个项目结果都符合 二项分布:成功与失败。项目成功时收益为尺 (R>0),概率为P;失败时收益为0,概率为1一P; 给定贷款种类中所有项目的投资收益均值4(既 定),则P・R=A;假定每个项目贷款全部由银行 提供,贷款量为1个单位,贷款利率为 ;设P在 [0,1]区间上的密度函数为 p),分布函数为 F(P),假设银行满足所有借款人的要求,则每单 位贷款期望收益: P,l fP“ E( )=lJu (1+ ) p)dp/l, P)dp …P| =(1+i)lJu pap)dp/, F(p0) =(1+ ) (i) (1) E( )对i求导,得: E( )/ =P( )+(1+i) p/ (2) 在(2)中: ( )>0,表示提高利率时的收入效 应,即利率每提高一个单位,银行的期望增加 (i) 个单位;(1+i) / <0,表示提高利率的替代效 应(即逆向选择效应),即利率每提高一个单位, 投资项目平均成功的概率下降 pjOi个单位,银 行预期收益下降(1+i) p/Oi个单位。从上述分 析可得,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a E/oi> 0,表明提高利率对银行是有利的;如果收入效应 小于替代效应,即 E/ai<0,表明提高利率只会 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 提高利率并不能提高收益,银行必然实行信贷配 给。同时必然存在一个贷款利率i ,使得该点处 E/o 0,此时银行利润最大,与 对应的贷款 为银行的最优配额。如图1,Lz无法与s相交,这 时信贷市场存在着配给 , 是银行的最优利率, 当r=i 时,银行的期望收益最大化。_3 事后信息不对称是指借款人签约后获得资金 加以使用的信息。银行发放贷款以后,由于借款 人行为不可观察,借款人极可能利用自身掌握的 信息优势隐瞒项目的收益率或改变贷款的用途, 以逃避偿还贷款本息,而银行为防止贷款拖欠,不 得不提高监督成本,以减少信贷风险,这就是道德 风险效应。道德风险效应的产生使得当利率提高 时,由于企业选择高风险项目使银行边际收益递 减,引发贷款供给曲线向后弯曲,使得通过利率作 用无法实现信贷市场均衡,从而产生信贷配给 现象。 假定借款人投资两个项目:项目1(低风险) 与项目2(高风险),项目1在投资成功时的收益 为尺 ,失败时为0;项目2在投资成功时的收益为 尺:,两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p 、p:。假定项目1 的预期收益较高,则P R >p:R ,设借款人在银行 的贷款为 ,贷款利率为 ,借款人为取得贷款的 抵押担保为c,则借款人投资于项目1的预期利 润为:E兀i=pl[尺1一(1+ ) ]一(1一pi)C;而项 目2的预期利润:E兀 :P2[尺 一(1+i)B]一 (1-p2)c。显然,E兀l>E兀2,即:(PiRi—p2尺1)/ (plp2)>(1+ )B—C。 假定E兀。=E兀 时,其贷款利率为 。,则: (1+i)B—C=(P1R1一P2R2)/(pl—P2) 1>0 (1) 当i>i 时,借款人倾向于投资项目1(低风 险);当i< 。时,借款人倾向于投资项目2(高风 险);但对银行而言,当 < 。时,银行的预期收益: E兀 =pl[尺1一(1+i)B]+(1-p1)c (2) 当 >i。时,银行的预期收益: E兀 :p2[尺2一(1+ )B]+(1-p2)c (3) 当 =i。时,借款人可任意投资项目1或2,而 银行从两项目中所获预期收益却不一样。由 (1)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71 P1(1+i)B+(1一P1)C=p1(1+i)B+ (1一P2)C+(P】R】-p2R2) 由(2)(3)(4)得: P1(1+i)B+(1-p1)C> P2(1+i)B+(1一P2)C (5) (4)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2.导致信贷市场分化 无论是对事前的信息不对称,还是对事后的 信息不对称,大企业均比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优 势。这主要是因为大企业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 当i>i。时,银行不会提高利率以增加贷款发 比较公开,而中小企业大多存在财务机制不健全、 放量。如图2,由于P >P ,i 左边银行利润曲线 财务信息失真、抵押担保品不足和信息披露不充 比右边陡峭。在i<i。<i 之间,i并不是银行最 分等问题。这使得大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优先选 优利率,信贷缺口无法通过利率调节达到均衡。 择对象,而中小企业比大企业面临更严重的信息 因此,银行的理性选择是在i>i 后,实行信贷配 给,以增大其期望收益。l4 图2道德风险下的En与i的关系 二、信息不对称约束条件下信贷配给 效应分析 1.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力 在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的存在 主要通过影响利率政策传导和信贷政策传导来影 响其货币政策效力。利率本身可以通过筛选潜在 的借款人和影响借款人的行为来影响贷款项目的 风险程度。但是,利率的提高在增加银行利息收人 的同时也将诱发逆向选择效应,促使企业投资于高 风险项目,银行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行为。由于市 场利率水平具有很强内生性,而非外生性,必然会 对央行利率政策效力产生影响。 银行信贷供给取决于贷款的净收益率,而贷 款净收益率又取决于特定利率条件下的社会投资 风险的概率分布。虽然信贷市场充满信息不对 称,但银行可以通过建立经济体的信用信息进行 风险约束,信贷配给的存在增大了货币供给的内 生性。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现取决 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而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 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商业 银行的经营有可能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相 矛盾,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力。 如1998年以来,央行为摆脱通货紧缩状况,实施 “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内需严重不足, 造成整个银行体系“惜贷”,致使央行一系列货币 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往往成为信贷配给的牺 牲品。信贷市场分化为强势借款者群体(大企 业)和弱势借款者群体(中小企业),且差距逐步 拉大,这必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3.降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行为 业绩、信贷资源利用状况、技术发挥水平的重要标 准。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绩 效。目前,我国银行业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 对称与信贷配给现象,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 险的发生,使得信贷资源配置低效,无法实现帕累 托最优状态。突出体现在:一是信贷资金为规避 信息不对称风险被集中配给“大城市、大企业、大 项目”,投向少数优势行业和优质客户,而中小企 业却出现融资困难。据世界银行给出的量化数据 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对中国GDP贡献已达50%, 但却只获得全国贷款总量的2%~3%。 信贷资 源过分集中,将形成新的信息不对称和增大信贷 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投资结构的优化配置。二是 银行存差不断扩大。银行对借款者实施信贷配给 使大量的信贷资金成为一种“沉淀资金”,信贷资 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如表1,目前我国银行绝 对存差数额从1.5万亿元上升到9.2万亿元。如 果这些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将成为“沉淀 资金”,这无疑是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低效的表现。 表l 1999年~2005年我国银行存款与贷款数据 单位:亿元、% 年份 2Ooo 2001 2oo2 2oo3 2oo4 2oo5 存款 123 804.4 143 617.2 170 917.4 208 055.59 240 525.07 3oo ooO 贷款 99 371.1 l12 314.7 131 293.93 158 996.23 177 363.49 208 Ooo 存差 24 433.3 31 302.5 39 623.47 49 059.36 63 161 58 92 Ooo 存贷比 8O.26 78.2 76.82 76.42 73.74 69.3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zhao55.conVhtml/ 3970.ht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夏青: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配给的形成与效应分析 4.刺激了银行经理人的“寻租”行为 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三是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商业银行并未成为真正 积极完善信用制度建设,积累一批客户信用信息。 的市场主体,银行委托一代理关系急需完善,国有 客户信用信息的完备可使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规避 银行依然是国有企业“低价的资金供给站”。由 信息不对称风险。近几年来一批资信评估公司和 于市场化影响和制度本身缺陷,银行职业经理人 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大大改善了银企之间信息 有着强烈的追求个人利益的冲动。而银行掌握着 不对称的局面。四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化解信 信贷配给的主动权,这种配给权便可能成为银行 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和银行都能够以低 职业经理人为自己或集体捞取利益的“法宝”。 成本获取信息,突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信贷配给 贷款“寻租”行为在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 而产生的对信贷的抑制。五是应当有步骤地进行 制下,更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培育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其后果就是银行实际提高了贷款利率,企业实际 场,以发挥利率传导机制正逐步作为我国货币政 投资成本反而大大增加。 策传导的主体作用。 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本文在信息不对称约束条件下阐述了“逆向 [1] Jaffee Dwight M.and Russel,Thomas.The Imperfect 选择”效应与“道德风险”效应的生成机理及其信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and Credit Rationging[J].The 贷配给模型,分析了配给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90(4):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 651_666. 及其严重的配给状况。一是积极深化商业银行股 [2] Stiglitz Joseph E.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份制改革,强化银行内控体系建设,健全银行激励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93-410. 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银行职业经理人 的绩效评价体系,使我国商业银行真正成为产责 [3] 陈舜,席小炎.贷款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与信贷配给[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16—18. 权明晰的市场主体。二是大力发展和壮大中小型 [4]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论[M].上海: 金融机构和组建一批区域性金融机构。国内外经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6.145. 验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与其制度、规模 [5] 陈向阳.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与我国货币政策传 相对等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在资金来源、结算体 导[J].南方经济,2004(4):15—20. 系、机构设置等方面,积极支持现有中小金融机构 [6]杨德勇.金融产业组织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 的发展,引导其明确市场定位,通过利益机制引导 融出版社,2004:120—121. An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Effect of Credit Ration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XIA Qing (Taizhou Teathers College,Taizhou 225300,Jiangsu,China) Abstract:With reference to S-W model,This paper verifies the structuing mechansim of the effect of Credit Ratio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and deeply analyse the effect of Credit Rationing on China ̄Economy:affecting the Mo・ netary Policy Interest Rate and The Credit Conduction Effect;Splitting the Credit Market to the strong Bo ̄owem and vulnerable groups of Borrowers;Lower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location of Credit Resources;Stimulating the Bank managers“Rent—See— king”behavior. Key words:credit rationing;asymmetric ifnormation;adve ̄e selection;moral hazard;rationing effect 责任编辑天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