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题 目 学 校 设计来源 雷电颂 总课时 年 级 教学时间 八年 学 科 2 语文 教 者 自我设计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课 前 准 备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内心独白。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的表现方法。这篇长篇抒情独白实际上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它气势雄伟,抒情意味浓厚,作者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这段独白想像瑰丽奇特,气势宏伟壮阔,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上天入地,驰骋想像,运用夸张、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宇宙伟大的自然力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批判一切污秽、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作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显得更加光彩熠熠、沉雄悲壮。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前预习课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1
教学流程 分 课 时 环节 与时间 一、预习(5分) 二、导入(7分) 三、朗读课文 (20分)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23分) 五、探究活动 。 (20分) 教 师 活 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 睥睨)咆哮 波澜 污秽 犀利 劈开 稽首 驰骋 虐待 2.解释下列词语。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两课时完成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睥睨:眼睛斜着看,○《雷电颂》是郭学 生 活 动 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学生讨论、交流。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断,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灵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诗,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虽然仔细地备过课,但总觉得知识点繁多,也没有把握能够讲好,似乎不管怎么备,心里也没底。到了课堂上,我抱着临场发挥的念头,期望着能在课堂上上出一点惊喜。 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如戏剧的知识、作者情况和主人公屈原的相关信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介绍完这些信息已经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了课文,并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其实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反复在想下一步怎样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课文读完后,我发现学生好象没有马上从课文的意境中回过神来,于是我停了片刻,没想到片刻之后学生竟然鼓
六、欣赏品味 (10分) 七、小结 (3分)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雷电独自”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喷薄而出的诗。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它使全剧主题思想鲜明地突现出来。这篇散文诗,想像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3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 起掌来,“老师,你读得太好了。”一个平时课堂上很活跃的男生喊道。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说道“谢谢大家的夸奖,但是我读的好在哪里呢?”“语调、语气处理的好。”“太有感情了。”经大家这么一说,我问道“那你从我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举手人数众多,发言踊跃,有的说“一种强烈的愤怒”,有的说“对好的事物的追求”,并通过互相补充,归结为是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其实这就是这篇文章内容方面的重点,紧接着我们根据这两种感情将课文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并概括出了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八、布置作业(2分) 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