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物流业的十大趋势

中国物流业的十大趋势

2024-05-11 来源:乌哈旅游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一、总量持续增长与结构加快调整的趋势

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4%,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21.2%和14.4%。从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推测,实现全年8%的预期增长目标,应该不会有问题。按照GDP与社会物流总额为1:3的一般规律推算,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可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预计在10%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可能维持在18%上下。

我国物流业经过30多年连续高速增长。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直接推动物流业规模扩张,更要求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比如,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需要提升改造物流和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服务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物流行业更是重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然带来物流格局的深刻变化。因此,物流业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品种结构、企业结构和服务结构等,都会加快调整的步伐,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产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趋势

制造业、流通业和农业等产业物流,对物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制造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的趋势。我国制造业领域多数行业面临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矛盾,这就给制造企业带来了集成整合物流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改造物流系统的压力和动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摈弃“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汽车等向钢铁、煤炭、建材等上游扩展。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流通业物流提升、改造、分流的趋势。流通业的不同业态,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模式。例如,传统的批发市场,需要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物流系统,强化核心竞争力;依托网络以及其他无店铺销售的公司,更多地将物流业务委托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烟草、医药、化学危险品、冷链等专业性强的物流需求,也将更多地依靠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

农业物流双向、集中、对接的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物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要求建立沟通城乡、双向畅通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交易的组织化、集中化趋势明显。在2009年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蔬菜来此交易。在商务部推动下,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为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带来实惠。目前,农超对接已经在24个省市试点。 三、物流企业细分化与个性化的趋势

随着产业物流的需求变化,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速度加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精细化服务。

如果按照服务模式来分,可以把物流企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通用服务型。比如仓储、运输、货代、

快递等企业,以标准化的模式,提供“一对多”的服务。二是专业配套型。这类企业将业务嵌入到某一类专业性比较强的产业或者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如冷链物流、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等,主要靠独具特色、难以替代的个性化服务,成为生产或流通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三是基础平台型。这类企业本身不做具体的物流经营业务,而是为物流企业经营提供必要条件,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信息服务商等。

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市场集中度将提高。总体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明显供大于求;而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能够满足特殊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由物流派生的相关增值服务将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业务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物流企业重组洗牌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进而促进物流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四、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加大的趋势

一方面,我国物流需求方受“大而全”、“小而全”模式约束,大量的自营物流不能够转向社会化;另一方面,物流供给方“散、小、差、弱”,物流市场分割。再加上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加大的趋势还将继续。

外资物流企业全面进入给中国市场带来冲击。目前,国外物流企业已经在国际快递、海上运输和物流地产等方面占据优势。同时,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物流企业,连续发生并购事件。国内民营物流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遇到了进一步提升的“天花板”,也有的愿意卖掉自己的物流企业,转投其他行业。

国内物流业经营主体庞杂。以公路运输为例,我国共有632万个经营主体,平均每一主体拥有的车辆还不足两辆,90%以上是“一家一户一辆车”。而公路运能严重过剩,经营业户为了生存,竞相压价,更加剧了市场竞争。

各类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土地价格成倍上涨,油价进入上升通道,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特别是由“加薪潮”引发的人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的物流企业影响较大。由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经营成本的压力无法传导给市场和用户,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五、区域物流转移与集聚的趋势

近年来,国务院密集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大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力度。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总体战略,以及“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长(沙)、株(洲)、(湘)潭”、“广(州)佛(山)同城”,“郑(州)汴(开封)一体化”等区域发展战略,催生了物流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

由市场资源要素推动的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过高的人力成本,推动着许多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企业宁可承担相对高一些的物流成本,也要规避更高的人力成本。而中西部地区,物流基础相对薄弱,为适应产业转移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将会加快速度。

城镇化带来物流集聚。我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每年约有10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农民进入城镇所需要的物流服务,与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可同日而语,必将引发新一轮物流需求变革。

六、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与协调分流的趋势

铁、公、机建设超常规发展。2009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超过“九五”和“十五”的总和,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2位。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到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继续居世界第二位。

基础设施建设新格局对物流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了综合运输体

系加快形成。一批客运专线建成投用,铁路运能将快速释放,为客货分线创造了条件。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公路运输格局将有新的调整。公路为铁路和水运集疏运功能进一步显现,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面临重新布局。 七、物流与金融配套服务的趋势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物流金融是银行及其客户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方兴未艾。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先后与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提供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的基础上,创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从而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

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不断被开发应用。如代收货款、垫付货款、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保兑仓业务、物流保理模式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等。如,浙江物产集团运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维护了造船厂正常经营,为银行资金找到安全渠道,自己也通过多种服务取得了多重收益。物流业与金融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对传统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和防范因此产生的经营风险。

八、国际物流“双向发展”的趋势

国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收购中国物流企业出现新的动向。2009年2月14日,中外运敦豪以3亿元收购全一快递100%股权。同年7月7日,DHL的子公司——中外运敦豪再次成立合资公司以4600万元价格,收购了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中外运速递公司的全部股权。2010年5月24 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取得公司持有的锦江低温38.33%股权以及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锦江低温5%股权受让权。

国内企业也在迈开“走出去”的步伐。中远物流在国际大件运输业务、会展物流等方面崭露头角,承揽了空客全程物流业务。顺丰速运正在探索周边国家开设网点,开始布局国际物流网络。一些国内物流企业为“走出去”的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按照中非合作承诺,我国将在非洲建造物流中心。但总体来看,我国物流服务“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快。进口商品大都执行“到岸价”;而出口商品以“离岸价”居多,我们对国际物流环节的掌控能力较差。我国已连续18年出现服务贸易逆差,其中物流贸易逆差占据很大份额。 九、低碳经济“倒逼”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我国政府为此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物流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必须尽快告别高耗能、高排放的物流运作模式,千方百计减轻物流运作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有几项工作可以先做起来。如:选用节能环保车辆,加大对企业更换车辆的补贴力度,限期淘汰老旧汽车;开展驾驶员节油培训,拿出节约部分奖励驾驶员;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优化运输组织,减少空驶浪费;制定桥式集装箱行业标准,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允许中置轴挂车列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提高货车运行效率;加强联运转运设施的规划建设、信息系统的对接和管理体制的协调,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研究提出仓库屋顶太阳能发电进入统一

电网的可行性,制定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自发地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物流园区和企业的绿色物流检查与评价,运用政策杠杆,调动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 十、物流政策激励与规范相结合的趋势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度空前提高。中央政府层面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各有关部门主动关心物流业发展。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第五批试点物流企业名单(国税函[2009]663号),明确93家物流企业纳入试点范围。自2005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先后确认了5批、487家物流企业纳入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第六批200多家试点企业正在审核当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财税 [2010]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际运输劳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交运发[2009]808号)《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各项物流业专项规划开始制定。国家有关部委分别就落实《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省区市一级普遍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制定了“实施细则”,大部分地市、部分县区开始谋划当地物流业发展。

一些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法规开始实施。修订后的《邮政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对设立快递企业规定了准入“门槛”。《食品安全法》2009年 6月1日起施行,对食品物流企业提出了要求。2010年4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快递企业代收货款业务管理的通知》,加强对代收货款的管理。公安部等部门正在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物流与寄递渠道禁毒堵源截流工作的通知》,要求物流企业协助做好禁毒工作。

物流是新行业、新产业,物流业运作的新模式对现行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物流业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物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需要时间,有望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率先取得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