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产计划与控制考试题库

生产计划与控制考试题库

2020-03-27 来源:乌哈旅游
一 是非判断

1、 凡是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生产。(√) 2、 生产过程的投入有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两种(√)

3、 生产系统的投入除生产要素外,还包括外部信息和市场信息的投入(√) 4、 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都是直接投入。(√) 5、 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都是间接投入。(×) 6、 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劳动属于间接投入。(√) 7、 生产转换过程一般包括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

8、 生产转换过程大体包括形体转换、位置转换、信息转换三种。(√) 9、 生产系统中的直接产出包括有形产出和无形产出两种。(√) 10、 间接产出包括税收、工资及奖金、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

11、 虽然制造生产与服务运作在产品物质表现方面有差异,但在质量标准及度量方面是相同的。(×)

12、 “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是泰罗制的要点。(×) 13、 “时间动作研究”是泰罗制的要点。(√)

14、 “推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主要着眼于提前期信息,用以管理和控制物流。(√)

15、 “拉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也称为“准时制” (JIT)。(√)

16、 “水池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着眼于保持库存量以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二 填空题

1、 现代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 D )生产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服务)。

A、现代化 B、组织、计划、控制和指挥

C、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 D、组织、计划、控制

2、 现代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生产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 C )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服务)。

A、客户的要求 B、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时间 C、最经济的生产方式 C、最大的经济效益

3、 和其他管理一样,生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A )。 A、组织、计划、控制 B、组织、计划、控制和指挥 C、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 D、计划、控制和指挥

4、 从管理职能角度来分析,可以将生产管理内容,概括为( B )三大方面。 A、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B、确定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制订科学的生产计划及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C、厂级生产管理、车间生产作业管理和工段(班组)生产任务管理 D、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产品装配入库的全过程的管理

5、 生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多方面的,是不断变化和深化的。归纳起来,应强调坚持( C )的原则。

A、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1

B、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C、以市场为导向、讲究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均衡生产 D、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6、 从产品效用的角度来看,市场调查报告属于:( C ) A、位置转换 B、形体转换 C、信息转换 D、所有者转换

7、 移动式装配流水线的创立者是( B )。 A、亚当?斯密 B、亨利?福特 C、泰罗 D、霍桑

8、 最先提出“应用经济批量方法进行存储控制”的是( D )。 A、亚当?斯密 B、亨利?福特 C、泰罗 D、哈利斯

17、 ( A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着眼于提前期信息,用以管理和控制物流。 A、推动式 B、拉动式 C、水池式 D、同步制造

18、 ( B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着眼于降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储备量。 A、推动式 B、拉动式 C、水池式 D、同步制造

19、 ( C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着眼于保持库存量以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A、推动式 B、拉动式 C、水池式 D、同步制造

20、 ( D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不断改进整个系统而不是局部作业绩效。 A、推动式 B、拉动式 C、水池式 D、同步制造 三 简述题

1、简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作的区别

答:生产制造与服务运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产品物质形态不同。制造生产的产品是有形的,而服务生产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2)顾客参与程度不同。制造生产过程基本上不需要顾客参与,但服务则需要顾客在运作过程中接受服务。3)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时间不同。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可以有具体的的交货周期,而对于许多服务业企业来说,顾客是随机到达的,且必须在顾客到达的几分钟内做出响应。4)运作场所的集中性和规模不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设施可远离顾客,通过流通、运输可服务于地区、全国甚至国际市场。而服务不可能被运输到远地。5)在质量标准及度量方面不同。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有形产品其质量易于度量。而在服务方面,由于顾客的个人偏好影响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对质量的客观度量有较大难度。

2、简述生产过程规划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答:生产过程规划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期能力规划、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四个层次。长期能力规划主要包括:厂址及设施选择、生产规模和能力设定、自制或外购决策、主要资源供应商的选定、生产过程中生产流程和新自动化系统的选择等;综合计划主要涉及生产资源配置,编制各项资源计划,包括人力计划、库存计划、动力需求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和设备改造计划等;主生产计划规定产品的生产数量及完成的时限;生产作业计划编

2

制零部件的生产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和作业计划。 3、简述“推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答:“推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着眼于提前期信息,用以管理和控制物流。每批原材料提前准备好,按照零部件生产需求送货;零部件按产品装配需求提前加工完毕送往装配线;产品按客户需求提前装配按期发送。提前准备好材料和零部件,按需求发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或仓库,按计划来推动生产过程的物流。推动式系统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成效取决于计划的精确性,而计划的精确性又取决于客户需求信息和提前期(1ead times)的精确性。 4、简述“拉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思路

答:“拉动式”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着眼于降低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储备量。在拉动式系统中,各个生产环节只关注下游环节的需求,且只按此需求来确定本环节的生产数量和时间。产品直接从上游环节流向下游环节,各环节之间很少有库存。原材料和零件被下游环节拉出门,往前成为产品,直到配送给客户手中为止。这种方式也称为“准时制” (JIT)。 赢单要素和达标要素 企业战略、制造战略 一 是非判断

1、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的决策和谋划。(√)

2、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60-80%的企业发展不好是因为缺乏企业战略。(√) 3、 希尔指出,赢取订单是制订制造战略的关键准则,也是制造系统和营销系统的主要结合点。(√)

4、 产品价格低,质量高,性能可靠,更新快,送货及时等均可构成赢单要素。(√) 5、 赢单要素(达标要素)是指企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反映一个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

6、 达标要素(赢单要素)是企业谋求竞争优势的约束条件(√)(×)

7、 对于一个企业,其“赢单要素”和“达标要素”都是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8、 处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品在各个细分市场的赢单要素和达标要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9、 制造过程选择是制造战略制定的主要内容,在制造战略制订阶段,制造过程选择就是对制造过程的一些特征指标作出选择。(√)

10、 制造过程选择是制造战略制定的主要内容,在制造战略制订阶段,制造过程选择就是对制造设备进行选择。(×)

11、 大量生产型企业,主要靠设计能力、质量以及交货速度和可靠性来赢得订单,价格通常作为达标要素而非赢单要素。(×)

12、 单件生产型企业,赢单要素大多是交货时间或售后服务等其他要素,价格通常作为达标要素而非赢单要素。(√) 二 填空题

1、 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期和饱和期的产品,( A )是一项重要的赢单要素。 A、价格 B、产品多样化

C、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D、交货可靠性

2、 从( B )的角度分类,可将加工制造生产型企业细分为订货生产类型、补充存货生产类型及混合型。

A、加工工艺过程 B、组织生产供应

3

C、生产工艺特征 C、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稳定性

3、 按( C )分类,由可将加工制造生产型企业细分为离散制造、项目制造和流程制造三种类型。

A、加工工艺过程 B、组织生产供应

C、生产工艺特征 C、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稳定性

4、 加工制造型生产型企业从组织生产供应的角度可进一步细分为( A )。 A、订货生产型、补充存货生产类及混合型 B、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 C、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D、对象专业化生产和工艺专业化生产

5、 加工制造型生产型企业按加工工艺过程可细分为( B )。 A、订货生产型、补充存货生产类及混合型 B、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 C、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D、对象专业化生产和工艺专业化生产

6、 加工制造型生产型企业按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稳定性,还可划分为( C )。 A、订货生产型、补充存货生产型及混合型 B、加工装配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 C、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D、对象专业化生产和工艺专业化生产

7、 ( D )类型的企业,主要靠设计能力、质量以及交货速度和可靠性来赢得订单,价格通常作为达标要素而非赢单要素。 A、大量生产 B、批量生产 C、单件生产 D、项目生产

8、 ( D )类型的企业,主要靠设计能力、质量以及交货速度和可靠性来赢得订单,价格通常作为达标要素而非赢单要素。 A、大量生产 B、批量生产 C、连续生产 D、项目生产

9、 ( D )类型的企业,赢单要素大多是交货时间或售后服务等其他要素,价格通常作为达标要素而非赢单要素。 A、大量生产 B、批量生产 C、连续生产 D、单件生产 三 简述题

1、简述生产战略的具体作用?

答:生产战略具有一般战略的作用,又有其自身的作用。它的作用具体有:1)、生产战略的实施,能够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2)、生产战略对其他职能子战略起到基础性、支撑性、协调性作用;3)、生产战略规划着生产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2、生产战略的制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制定生产战略,首先要收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料,明确形势、任务、所处环境、要求、政策、法规,对现状把握、分析的要十分透彻;在此基础上,拟定战略方案,这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与企业的总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要有明确的自身目标、行动计划;在

4

拟定战略方案时,一般选定出几种方案,然后反复进行研究和论证,寻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生产战略方案。这一方案还要与企业其他战略方案相协调。 3、生产战略的实施包括哪些工作?

答:生产战略的实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第一,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认识生产战略的内容、作用。第二,为了便于生产战略制实施,要在运作前制订出生产战略的执行计划,要使计划与时、空紧密结合,并做到内容具体可行。第三,生产战略在实施时,一定要坚决。第四,生产战略在实施中,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第五,生产战略在执行中,还应注意经常进行检查,既要检查内容的实施情况,不变形,不走样,同时又要在时间进度上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 一 是非判断

1、 新产品是指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等某些方面具有新的改进的产品。(√) 2、 设计原理基本不变,部分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或新材料,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性能或经济指标有显著改善的产品成为改进型新产品。(×) 3、 工艺规程的形式和内容与生产类型无关。(×)

4、 工装是制造新产品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新产品开发中工作量最大、周期最长的阶段。(√)

5、 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新产品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而对于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不需划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

6、 产品开发的构思创意有技术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模式。(√)

7、 并行工程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因素,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并得到解决。(√)

8、 产品开发策略一般有领先型开发策略和追随型开发策略两种。(√) 二 填空题

1、 与VCD相比,DVD是VCD的( A ) A、换代新产品 B、全新产品 C、系列产品 D、改进新产品

2、 与胶片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是( B ) A、换代新产品 B、全新产品 C、系列产品 D、改进新产品 3、 价值工程以 为核心。(A) A、功能分析 B、价值分析 C、成本分析 D、定量分析

4、 产品设计的内容一般有三种,即:( B )。 A、独立设计、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 B、创新设计、改进设计、变形设计 C、自行设计、联合设计、委托设计 D、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组织设计

5、 产品设计的工作包括:编制技术任务书、( D ) A、创新设计、改进设计、变形设计 B、自行设计、联合设计、委托设计

5

C、经济设计、技术设计、组织设计 D、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 三 简述题

1、简述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试制鉴定等工作。产品开发决策包括调查与预测分析、产品构思创意及其筛选、产品寿命周期分析、产品开发时机选择、产品开发策略选择、产品开发方式选择;产品设计有编制技术任务书、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工艺设计包括工艺分析与审查、拟订工艺方案、编制工艺规程、工装设计与制造;试制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和鉴定、小批试制和鉴定。 2、简述新产品开发决策的内容

答:产品开发的决策主要包括:调查与预测分析、产品构思创意及其筛选、产品寿命周期分析,以及产品开发时机、开发策略、开发方式的选择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3、试用价值工程的表达式说明提高产品价值的基本途径 答:价值工程中所指的价值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即:

从价值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①功能提高,成本降低;②功能提高,成本不变;③功能不变,成本降低;④成本稍有提高,功能大大提高;⑤功能稍有下降,成本大大下降。

4、简述成组技术在组织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

答:成组技术是研究如何识别和发掘生产活动中有关事物的相似性,并把相似的问题归类成组,寻求解决这一组问题相对统一的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组织生产管理方面,成组技术的应用包括:1)采取成组生产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即按模块化原理组织生产;2)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基础技术之一;3)运用成组技术基本原理将大量信息分类成组,将有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生产系统公用数据库,可大量压缩信息的储存量;4)由于不再是分别针对一个工程问题和任务设计程序,可使程序设计优化;5)采用编码技术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基础技术工作,成组技术恰好能满足相似类产品及分类的编码。

5、简述利用成组技术(GT)进行产品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成组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其一,对企业所有零件,按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工艺、精度要求、毛坯种类等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零件的分类编码,按照一定的相似性程度建立零件族、零件组。其二,按照零件的分类编码,利用相似零件图册、设计指导资料来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其三,按照成组工艺的要求改进工艺设计工作,制定零件族(组)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选择或设计制造成组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实现工艺要素和工艺装备的标准化。在条件具备时,建立生产工艺准备自动化系统。其四,根据企业的生产大纲、设备数量与构成、零件族(组)的划分情况,建立成组生产单元和成组车间、制定投资规划、进行设备布置设计和工作地组织。其五,按照成组工艺文件和成组生产单元来组织生产,相应制定相实施与成组技术有关的作业计划管理、劳动管理、经济核算的制度和办法。 6、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应用CAD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完整的数据库。凡与企业生产产品或开发产品有关的数据、资料、标准等应争先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以便在设计时调出、使用,这些资料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进展,不断地进行增加和删除。(2)完备的程序库。使用加需将解决设计问题所需要的计算、分析方法,都编制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汇集起来,以便设计时调出使用。(3)具备人机会话功能的交互式图形系统。这种系统是指可以利用实时输入/输

6

出装置,如光笔图形显示器、图像记录仪、自动绘图仪等,实时输出设计图纸及有关数据,实时输入设计人员的修改,调整指令等。 7、产品开发具有哪些方式?

答:产品开发具有独立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与独立开发相结合、联合开发、委托开发5种方式,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 一 是非判断

1、 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布置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配备了大体相同工种的工人,进行着基本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2、 工艺专业化形式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来布置生产单位的。(√)

3、 在以对象专业化形式组织的生产单位中,要集中生产一个产品或一类产品的全部加工或绝大部分加工任务。(√)

4、 对象专业化形式是以加工产品、部件、零件为对象来组织生产单位的一种专业化形式。(√)

5、 纵向集成度是和自制或外购决策相关联的概念。(√)

6、 生产系统的定位指对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产成品库存类型的组合进行选择。(√)

7、 生产系统的定位除了考虑成本、柔性指标外,还应考虑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弱势以及行业性质等因素。(√)

8、 装配流程图中,符号“○”表示检验。(×) 9、 装配流程图中,符号“□”表示检验。(√) 10、 生产过程流程图中,符号“?”表示存储。( √ ) 11、 生产过程流程图中,符号“?”表示运输。( √ ) 12、 生产过程流程图中,符号“D”表示等待。( √ )

13、 生产过程流程图的分析改进可归结为“八字诀”,即“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 √ )

14、 生产过程规划过程中运用过程流程图的目的,是用来分析并选择出合理的生产过程流程。( √ ) 二 填空题

1、 工艺专业化形式主要适用于 的生产条件。(A) A、多品种、小批量 B、流程式生产 C、少品种、大批量 D、按订单生产

2、 对象专业化形式主要适用于 的生产条件。(C) A、多品种、小批量 B、流程式生产 C、少品种、大批量 D、按订单生产

3、 将生产同一种产品(或部件、零件)所需要的全部或大部分设备,安置在同一个生产单元中,配备相应工种的工人,加工同一种产品(或部件、零件)。这种生产过程组织原则是( B )。 A、工艺专业化原则 B、对象专业化原则 C、成组加工 D、品种原则

4、 一个生产单位汇集同类(或类似)工艺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装置,对企业的各种产品(零件)进行相同的工艺加工,这种生产过程组织原则是( D )。 A、模块式生产 B、对象专业化原则

7

C、成组加工 D、工艺专业化原则

5、 工艺专业化形式主要适用于 的生产条件。(A) A、多品种、小批量 B、流程式生产 C、少品种、大批量 D、按订单生产

6、 对象专业化形式主要适用于 的生产条件。(C) A、多品种、小批量 B、流程式生产 C、少品种、大批量 D、按订单生产

7、 下列产品中,不是连续生产的是( A )。 A、汽车 B、炼油 C、化工 D、造纸

8、 下列产品中,不属于加工—装配型生产的是( A )。 A、汽车 B、冰箱 C、计算机 D、食品

9、 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工序时间分别为:t1=10分,t2=5分,t4=15分,t3=20分,若采用平行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零件的加工总周期为( C )

A、50分 B、150分 C、110分 D、200分

10、 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工序时间分别为:t1=10分,t2=5分,t4=15分,t3=20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零件的加工总周期为( D ) A、50分 B、150分 C、110分 D、200分

11、 在工件加工的三种移动组织生产方式中,工件搬运次数最多的是( A )。 A、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不一定

12、 装配流程图中,“○”内的符号“SA-1”表示( B )。 A、检验代码 B、组装代码 C、工装代码 D、总装代码

13、 装配流程图中,“□”内的符号“I-1”表示( A )。 A、检验代码 B、组装代码 C、工装代码 D、总装代码

14、 生产过程流程图中,符号“?”表示( D )。 A、检验 B、运输 C、等待 D、存储

15、 生产过程流程图中,符号“?”表示( B )。 A、检验 B、运输 C、等待 D、存储 三 简述题

1、简述工艺专业化组织生产的优缺点。

答:工艺专业化形式又称为工艺原则。它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来布置生产单位。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布置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配备了大体相同工种的工人,进行着

8

基本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

按照工艺专业化的形式组织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存在着许多优越性。主要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力比较强,适应生产产品广泛,易于进行更新换代;生产能力和生产力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如在生产中某台设备发生故障,别的设备加工内容不单一,可以予以帮助,使生产不至于中断,协作配合性强;由于工作内容相同或近似,给进行工艺管理和指导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生产周期长及由此产生的诸如加工运输量大、流动资金占用多等一系列问题。

2、简述对象专业化组织生产的优缺点。

答:对象专业化形式又称对象原则。它是按照加工产品为主来设置生产单位。在一个生产单位中,要集中生产一个产品或一类产品的全部加工或绝大部分加工任务。它是以加工产品、部件、零件为对象的组织生产单位的一种专业化形式。

对象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生产比较集中,内部管理比较紧凑,生产周期短,由此使加工运输、资金占用等明显减少。缺点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另外,某个设备发生故障,会造成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中断,影响生产,使设备利用率受到限制。此外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各工艺阶段内容不同,给工艺管理和指导带来了不便。 3、自制/外购决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自制/外购决策,需要从经济利益、质量保证、供应的可靠性、性能与材料、适应性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等。

4、简述生产过程流程图的作用。

答:生产过程流程图一直是生产过程规划的工具;生产过程流程图可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以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生产过程流程图作为生产过程重组的分析工具之一,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同时它本身也会不断改进和发展。 四、计算题

1、某产品生产5件,经3道工序加工,每道工序加工的单件工时分别为10分钟、5分钟、15分钟,请分别计算在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将产品全部生产出来的生产周期,并用甘特图表示。 解:

⑴、在顺序移动方式下,将产品全部生产出来的生产周期为: T顺=5×(10 + 5 + 15)分钟 = 150分钟,用甘特图表示如下: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9

⑵、在平行移动方式下,将产品全部生产出来的生产周期为: T平=(10 + 5 + 15)+(5-1)×15 = 90分钟,用甘特图表示如下: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⑶、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将产品全部生产出来的生产周期为: 解:将产品全部生产出来的生产周期为:

T平顺=(10 + 5 + 15)+(5-1)×(10+15-5) = 110分钟,用甘特图表示如下: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一 是非判断

1、 需求预测“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是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与会者不能畅所欲言。(√) 2、 需求预测的德尔菲 (Delphi)法的缺点是花费时间长,且在较大程度上依靠主观判断,不太准确(√)

3、 如果产品需求起伏变动较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动,其需求预测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采用简单平均法进行。(×)

4、 二次移动平均法常用于短期的预测,而一次移动平均法多用于近期预测和对预测对象原始数据的处理。(√)

5、 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的预测值比较接近实际销售量的变动趋势。(√) 6、 因果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分析是哪些具体原因的变化引起预测的变化。(×) 7、 设计能力是企业制定长期规划、安排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 8、 计划能力和实际能力是企业进行生产任务与生产条件平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9、 工业企业的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其计划期通常是年。(√)

10、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10

11、 工业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预定发售到企业外的工业产品的总价值,是企业可以获得到的货币收入。(√)

12、 产值指标应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工业增加值三种。(√) 13、 产值指标应包括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三种。(×) 14、 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5、 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末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 16、 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及信誉损失的费用。(√)

17、 滚动计划把计划期分成若干个滚动间隔期,在各个间隔期的生产计划内容的详细程度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间隔期长的计划可用于指导生产准备。(×)

18、 在滚动计划中,在设备能力和半成品库存等方面,都做了必要的缓冲准备以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

19、 弹性计划是一种有缓冲准备的计划。(√)

20、 分层计划是经过改进和发展了的弹性计划,适用于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成批生产企业。(√)

(二)生产现场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二 填空题

1、 下列预测方法,不属于定性预测法的是( D )。 A、专家会议法 B、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C、德尔菲(Delphi)法 D、因果分析法

2、 下列预测方法,不属于定量预测法的是( C )。 A、指数平滑法 B、移动平均法 C、德尔菲(Delphi)法 D、因果分析法

3、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主要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C)的生产能力。 A、生产人员 B、设备、人员、技术和资金 C、固定资产 D、主要生产车间

4、 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B、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C、固定资产的数量 D、A&B&C

5、 在企业建成投产,经一段时间的熟悉和掌握,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为( A )。

A、设计能力 B、计划能力 C、实际能力 D、正常能力

6、 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有利于( D )的充分利用。 A、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设备 B、人、财、物

C、材料、工具和人员 D、销售机会、盈利机会和生产资源

7、 编制生产计划的核心是确定生产计划指标。生产计划的指标主要包括产品的( D )等四类指标体系。

A、规格、质量、产量及产值 B、厂级、车间、工段及班组任务 C、年度、季度、月份及日计划 D、品种、质量、产量及产值 8、 销售收入和利润分析法一般用于进行生产计划中( A )的确定。

11

A、品种指标 B、质量指标 C、产量指标 D、产值指标

9、 在工业企业综合生产计划工作中,对品种指标的优化可采用( A )。 A、销售收入和利润分析法 B、盈亏平衡分析法 C、线性规划法 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10、 质量损失率的计算公式 中,Pe代表(B)。 A、内部故障成本 B、工业总产值 C、外部故障成本 D、总故障成本

11、 下面的( D ),不属于粗能力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 A、资源总量法(综合因子法) B、资源清单法 C、资源负荷法 D、代表产品法 三 简述题

1、简述需求预测的程序

答:为了保证需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是: 1)明确需求预测的对象和周期 2)需求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3)选择需求预测方法。 4)建立需求预测模型。 5)需求预测结果分析与修正。 2、需求预测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答:需求预测常用的有30多种,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两类。定性预测方法主要靠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来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和水平的非数量化方法。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会议法、德尔菲(Delphi)法、趋势分析法和主观概率法等;定量预测方法是利用数学手段以数量的形式准确地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趋势或水平的预测方法。比较常用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因果分析法等。 3、某企业经过分析发现近期生产能力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能力又有富余,请简要分析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答:企业在短期生产能力不足,但从长期看生产能力又有富余。此时,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是,利用如加班加点、临时性外协、生产设备和工具的小型改造等措施提高短期生产能力;同时,应及早抓好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甚至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等措施,及早研究解决今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问题。 4、简述编制综合生产计划的步骤 答:编制综合生产计划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计划期内的市场需求 2)分析外部约束和内部条件 3)拟订生产指标,进行优化 4)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5)审核批准综合生产计划 5、简述盈亏平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答: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或保本点法。当我们能够把在生产经营中所消耗的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和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时就会发现:

12

在一定范围内,当产量一直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为一直减少,使企业盈利由负数变为正数,而零点即为盈亏平衡点。如果把成本对产量的函数和收入对产量的函数均以直线表示,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盈亏平衡点,如图。企业产量大于平衡点时,则盈利;小于平衡点时,则亏损。

6、某企业对其生产的各个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行了排序,如图所示。对于C产品,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从销售收入和利润分析图看出,C产品是处于销售收入和利润分析图中右上角的产品,销售收和利润排序均在后,即销售收入低、利润小,要具体考虑:

1)如果是老产品,应当考虑下马,尤其是处于产品寿命周期衰退期的产品,应当采取果断停产措施。

2)如果是新产品,它可能是处于导入期,产品刚登场,宣传广告做得不够,顾客还未认识,这时就应加大宣传、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力图扩大销售获取利润。 四、计算题

1、用线性规划法进行产量指标的优化

[1]、某汽车厂在计划期内生产轿车、吉普车、卡车三种型号的汽车。生产这三种汽车,每一辆可获得利润分别为6000元/辆、5000元/辆、9600元/辆。汽车厂内三个主要车间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铸工车间、冲压车间和装配车间的生产能力,即可供利用的总工时分别不超过45000、24000和28000工时。每中汽车在三个车间的加工工时是不同的,工时消耗定额如下:

产品品种 轿车 吉普车 卡车 总工时 产量 X1 X2 X3

铸工车间 42 15 30 45000 冲压车间 30 24 6 24000 装配车间 28 21 14 28000

单位利润(元/辆) 6000 5000 9600

试问:这三种型号的汽车各生产多少辆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要求用单纯型法求解,并写出求解步骤,无求解步骤不得分)。

解:设生产轿车X1台,吉普车X2台,卡车X3台,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把约束条件中的不等式化为等式:

列出单纯形表、取初始解并求各值: Cj → 0 0 0 6.0 5.0 9.6

13

Ci↓ 基变量 B X4 X5 X6 X1 X2 X3 θ 0 X4 45000 1 0 0 42 15 30 0 X5 24000 0 1 0 30 20 6 0 X6 28000 0 0 1 28 21 14 Zj 0 0 0 0 0 0

Z= Cj - Zj 0 0 0 6.0 5.0 9.6

检验:由于本例是求最大值,要求所有的Cj -Zj≤0 ,才能取得最优解,现该条件不成立,还非最优解,必须进行迭代。 Cj → 0 0 0 6.0 5.0 9.6

Ci↓ 基变量 B X4 X5 X6 X1 X2 X3 θ 0 X4 45000 1 0 0 42 15 30 45000/30=1500← 0 X5 24000 0 1 0 30 20 6 24000/6=4000 0 X6 28000 0 0 1 28 21 14 28000/14=2000 Zj 0 0 0 0 0

Z= Cj - Zj 0 0 0 6.0 5.0 9.6↑

再检验:由于并非所有的Cj -Zj≤0,还不是最优解,还须进行迭代。 Cj → 0 0 0 6.0 5.0 9.6

Ci↓ 基变量 B X4 X5 X6 X1 X2 X3 θ 9.6 X3 1500 1/30 0 0 7/5 1/2 1 3000 0 X5 15000 -1/5 1 0 108/5 21 0 5000/7 0 X6 7000 -7/15 0 1 -42/5 14 0 500← Zj 14400 0.32 0 0 14.44 4.8 9.6 Z= Cj - Zj 0 0 0 -7.44 0.2↑ 0 Cj → 0 0 0 6.0 5.0 9.6 Ci↓ 基变量 B X4 X5 X6 X1 X2 X3 θ 9.6 X3 1250 1/20 0 -1/28 11/10 0 1 0 X5 4500 1/2 1 -3/2 9 0 0 6.0 X2 500 -1/30 0 1/14 3/5 1 0 Zj 14500 0.131 0 0.014 14.56 6.0 9.6 Z= Cj - Zj 0 0 -0.014 -7.54 0 0

经 检 验:由于所有的 Cj-Zj≤0,已得到最优解。 最优解为:X1=0,X2=500,X3=1250 目标函数:MaxZ=6000X1+5000X2+9600X3 =5000×500+9600×1250 =14,500,000(元)

答:轿车不生产,吉普车生产500台,卡车生产1250台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4,500,000元。

[2]、某电视机厂生产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其利润分别为600元/台和400元/台。考虑到计划期内可动用的原材料和工时的限制,原材料只有100单位,工时只有120单位,单位

14

产品的原材料和工时消耗如下: A B 限制条件

原料(件/台) 2 3 100 工时(时/台) 4 2 120 利润(百元/台) 6 4

试问: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各生产多少台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要求用单纯型法求解,并写出求解步骤,无求解步骤不得分)。

解:设分别生产A,B两种电视机X1台、X2台,建立数学模型如下:把约束条件中的不等式化为等式:列出单纯形表、取初始解并求各值: Cj → 0 0 6 4

Ci↓ 基变量 B X3 X4 X1 X2 θ 0 X3 100 1 0 2 3 0 X4 120 0 1 4 2 Zj 0 0 0 0 Z= Cj - Zj 0 0 6 4 检验:

由于本例是求最大值,要求所有的Cj -Zj≤0 ,才能取得最优解,现该条件不成立,还非最优解,必须进行迭代。 迭代:Cj → 0 0 6 4 Ci↓ 基变量 B X3 X4 X1 X2 θ 0 X3 100 1 0 2 3 100/2=50 0 X4 120 0 1 ④ 2 120/4=30← Zj 0 0 0 0

Z= Cj - Zj 0 0 6↑ 4

再检验:由于并非所有的Cj -Zj≤0,还不是最优解,还须进行迭代。Cj → 0 0 6 4 Ci↓ 基变量 B X3 X4 X1 X2 θ 0 X3 40 1 -1/2 0 ② 40/2=20←

6 X1 30 0 1/4 1 1/2 30/(1/2)=60 Zj 180 0 3/2 6 3 Z= Cj - Zj 0 -3/2/ 0 1↑ Cj → 0 0 6 4

Ci↓ 基变量 B X3 X4 X1 X2 θ 4 X2 20 1/2 -1/4 0 ② 6 X1 20 -1/4 3/8 1 1/2 Zj 200 1/2 5/4 6 4 Z= Cj - Zj -1/2 -5/4 0 0

经 检 验:由于所有的 Cj-Zj≤0,已得到最优解。 最优解为:X1=20,X2=20

15

目标函数:MaxZ=6X1+4X2=6×20+4×20=200百元

=20000元。答: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各生产20台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20000元。 一、判断题

1、 独立需求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其需求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2、 相关需求可以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决定。(√)

3、 ERP产品成本的计算按其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制造成本计算三种。(√)

4、 ERP中的成本类型包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模拟成本、实际成本。(√) 5、 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6、 ERP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7、 JIT与MRP有何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拉动式”生产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推动式”生产方式。

8、 精益生产强调消除库存、搬运、返工、过量生产、多余的动作、等待和过程不当等七种浪费是。

9、 JIT最独特的特点是,只向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各个工序出示每月大致的生产品种和数量计划,作为其安排作业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生产指令的投产顺序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如汽车生产中的总装线)

10、 MES是“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

11、 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一种由日本企业实施,由美国总结提出的精简式管理方式。(√)

12、 “拉式生产”是一种下“求”上“供”的生产方式。(√) 13、 “推式生产”是一种下“求”上“供”的生产方式。(×) 14、 CRM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

15、 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财务会计。(√)

16、 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管理会计。(√) 二 填空题

1、 MRP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依据是 和库存信息。(C) A、生产作业计划、物料清单 B、销售计划、物料清单 C、MPS、BOM D、MPS、BOM、CRP

2、 MRP的前提和假设是:要有一个生产计划;要求赋予每项物料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计划编制期间必须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物料的提前期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且数值唯一。

3、 闭环的MRP在MRP的基础上主要补充了 功能。(A) A、能力计划和信息反馈 B、财务管理和模拟 C、财务管理和信息反馈 D、MPS、BOM、CRP

4、 ERP中的计划层次有五层,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是: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主生

16

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前三层是主控计划,他们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后两层详细计划,是具体的执行计划。

5、 在ERP系统中,在第1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 。(A) A、厂长 B、系统管理员 C、主生产计划员 D、计划员

6、 在ERP系统中,在第2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 。(C) A、厂长 B、系统管理员 C、主生产计划员 D、计划员

7、 在ERP系统中,在第3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 。(D) A、厂长 B、系统管理员 C、主生产计划员 D、计划员

8、 在ERP系统中, 用以协调满足经营规划所需求的产量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A) A、生产规划 B、主生产计划(MPS)

C、物料需求计划(MRP) D、能力需求计划(CRP)

9、 在ERP系统中, 用以协调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B) A、生产规划 B、主生产计划(MPS)

C、物料需求计划(MRP) D、能力需求计划(CRP)

10、 在ERP系统中, 主要用于协调物料需求和库存之间的差距。(C) A、生产规划 B、主生产计划(MPS)

C、物料需求计划(MRP) D、能力需求计划(CRP)

11、 在ERP系统中, 用以协调生产能力和生产负荷的差距。(D) A、生产规划 B、主生产计划(MPS)

C、物料需求计划(MRP) D、能力需求计划(CRP)

12、 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哲理中最突出的两个观点是 观点和 观点。 A、系统的,信息的 B、整体的,集成的 C、科学的,集成的 D、信息技术的,现代制造的 三、简述题

1、 简述库存有哪些作用和弊端。

答:库存的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库存的弊端是: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销售不力等。 2、 简述ERP的发展历程

ERP的发展经历了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RP)、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几个发展阶段。 3、 MRP的前提和假设是什么?

答:MRP的前提和假设是:要有一个生产计划,即要有一个关于生产什么产品和什么时候产出的权威计划;要求赋予每项物料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计划编制期间必须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它指出某一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和结构关系(隶属关系);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物料的提前期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且数值

17

唯一。

4、 MRP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 5、 MRP存在什么主要缺陷?

答:MRP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6、 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是:闭环的MRP仅仅涉及物流,并未涉及资金流,企业的经营规划与生产规划分别制订,互不相关。因而不清楚计划执行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信息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7、 MRPII在闭环的MRP的基础上补充了哪些功能?

答:MRPII在闭环的MRP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财务、销售、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面向整个企业的一体化的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更密切。同时,MRPⅡ具有模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政策方针模拟出未来将会发生的结果;MRPⅡ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工作。 8、 与MRP相比,MRPII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答:与MRP相比,MRPII不仅是一个计划系统,更是一种管理模式。MRPII管理模式具有下列显著特征:①计划的一贯性;②计划的可执行性;③管理的系统性;④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⑤数据的共享性;⑥动态应变性;⑦模拟预见性。 9、 简述ERP与MRPII的主要区别

答: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主要区别表现在:资源管理范围、生产方式管理、管理功能、事务处理控制、跨国经营事务处理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

10、 ERP的实施一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ERP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①原理培训、企业诊断、需求分析、软件选型等前期工作;②软件产品培训、数据准备、系统安装调试、软件原型测试等实施准备工作;③程序员培训、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制定、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开发等实施工作;④以及系统切换运行和新系统运行等。 11、 简述“精良生产”的特点?

答:精良生产的主要特点包括:强调人的作用,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传统观念,永无休止地、无情地消除浪费,以尽善尽美作为追求目标;实现生产过程的同步化;将“推式”生产控制系统变为“拉式”生产控制系统。 12、 车间作业控制的意义是什么?

答:车间作业控制的意义有三,即控制生产作业在执行中不偏离MPS/MRP计划;出现偏离时,

18

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若无法纠正,将信息反馈到计划层;报告生产作业执行结果。 13、 什么叫JIT,JIT与MRP有何区别?

答:JIT即Just In Time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生产管理技术。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JIT与MRP有何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拉动式”生产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推动式”生产方式。

14、 什么叫“拉式生产”和“推式生产”?

答:拉式(Pull) 生产是一种下“求”上“供”的生产方式,如由销售拉动总装,总装拉动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拉动零件加工,零件加工拉动采购的从后续工序拉动前道工序的生产模式。实现将必要的材料和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达必要的地点,即一切生产活动包括制造、搬运、交货、供应,只有在需要产生时才发生,是用需求触发和拉动生产活动。

推式(Push)生产则由生产计划部门计算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生产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个车间按指令进行生产,并将实际完成反馈到计划部门,不管后车间和后工序是否需要,均将生产完的零部件送到后车间和后工序。 四、计算题 见教材 1、2 题。 一 是非判断

1、 生产作业计划从时间上可分为季度、月份、旬(周)、日的作业计划。从空间上可分为厂、车间、工段(或班组)、个人四级作业计划。(√)

2、 规定车间任务的计划单位通常有台份计划单位、成套部件计划单位、零件计划单位和零件组计划单位。(√)

3、 期量标准也称为作业计划标准,是对劳动对象(产品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运动的时间和数量方面,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所规定的一套标准数量。(√) 4、 节拍是指在流水线上出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5、 在制品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所有毛坯、零件、部件的总称。(√)

6、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上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7、 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

8、 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产品(或零件)投入的时间间隔或产出的时间间隔。(√) 9、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所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10、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工艺阶段产出或投入的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11、 成批生产条件下的在制品定额分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半成品两种。(√) 12、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工作就是对生产作业进行排序。(×)

19

13、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作业排序有劳动力排序和生产作业排序两种基本形式。(√) 14、 排序问题的解法大体可分为采用优先调度规则、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最优解法)和进行仿真求解三种类型。(√)

15、 从根本上讲,作业排序所追求的目标是:在保证完工期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且能够对情况的变化有迅速的反应。(√) 二 填空题

1、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包括编制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计划,编制生产准备计划,计算负荷率,日常生产的派工、生产调度、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与考核以及 等五项内容。(B)。 A、制定或修改工作时间 B、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C、制定或修改作业计划 D、制定或修改操作规程

2、 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的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分为 。(C) A、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和缓冲在制品 B、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和周转在制品

C、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D、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缓冲在制品 3、 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的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分为 。(A) A、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B、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消耗在制品 C、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工艺在制品 D、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缓冲在制品 4、 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是 。(C) A、制定生产计划的工具 B、流水线的操作标准 C、大量生产的期量标准 D、流水线上的操作规程

5、 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是 的基本期量标准。(A) A、成批生产 B、大量生产 C、单件小批生产 D、工程项目

6、 每项产品(订货)的生产周期进度表及每项新产品的网络计划图是 的基本期量标准。(C) A、成批生产 B、大量生产 C、单件小批生产 D、工程项目

7、 生产提前期的计算是从 开始按 逐个车间制定的。(D) A、接受定单,反工艺顺序 B、原材料投产,工艺顺序 C、装配出产,工艺顺序 D、装配出产,反工艺顺序

8、 请将下列生产类型与其生产作业计划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连线。 生产类型 生产作业计划采用的方法 大量流水生产 在制品定额法 成批生产 累计编号法

单件小批量生产 生产周期进度表法 项目型生产 网络计划方法 三 简述题

1、简述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

答:在大量流水生产中,生产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统一的生产速度完成工艺作业的生产过程。流水生产的特点如下:⑴专业化程度高,流水线固定生产

20

一种或几种制品,每个工作地固定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⑵工艺过程是封闭的,生产对象在流水线上完成其全部或大部分工序;⑶工作地按工艺过程顺序排列,生产对象在工作地间单向移动;⑷生产过程分解为许多独立的可在相等时间间隔内完成的工序,生产对象按统一的速度进行生产,具有明显的节奏性;⑸各工作地有传送带进行连接。 2、生产中的在制品对企业经济效益有何影响?

答: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有时还能达到缓冲作用,以调节前后工序之间的不平衡。但是其数量必须适当,过多的在制品,又会使生产场地拥挤、流动资金占用增多,运输保管费用增加。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在制品定额。 3、简述各级生产作业计划的侧重点

答:作业计划体制中各级应各有侧重:厂级主要抓总体安排、车间之间在品种、数量和期限上的协调平衡和保证装配配套、产品交付进度的实现;车间主要是安排具体的日历进度计划,保证零、部件按时入库,对于某些独立生产产品的车间也还有组织配套的任务;工段的重点则是如何将任务分配落实到工作地和工人,并保证按时完成车间规定的生产任务。 4、试从组织生产的角度分析成批生产作业的特点

答:从组织生产的角度来看,成批生产作业的特点是:①在同一时段内,存在生产任务在利用生产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现象,特别是在关键设备上;②由于品种变换较多,导致设备准备时间占用有效工作时间比重较大;③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大量生产情况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难度。 5、简述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

答:单件小批生产具有以下特点:①产品品种多,产量很小,基本上是按照用户的订货组织生产,生产计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订货;②产品结构与工艺有较大的差异,产品在生产中很少重复或者根本不重复,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较低;③生产设备采用通用设备,按照工艺原则组织生产,每个工作中心承担多种生产任务的加工;④生产过程的间断时间、工艺路线和生产周期均长;⑤生产方式灵活,对外部市场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四、综合题

1、某产品为成批生产。其生产批量为100台,生产间隔期为10天。4月份装配车间的累计出产量已达到500台。已知装配投入提前期为10天,加工车间出产提前期为20天,投入提前期为40天。该车间4月份已投入到750台份,出产到700台份。若装配车间的5月份累计产量要求达到800台,问:加工车间5月份应投入、出产多少台份(全月按20个工作日计算,每周5天)。

解:已知装配车间期初(4月份)的出产累计编号为500,5月份的出产累计号数为800,因此,可计算出5月份的计划出产量为800-500=300,日产量为15台份。 1)、计算加工车间在5月份产品出产和投入应达到的累计编号数 出产累计号数=装配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提前期×日产量=800+20×15=1100 投入累计号数=装配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提前期×日产量=800+40×15=1400 2)、计算加工车间在5月份的出产与投入量

出产量=出产累计编号- 期初出产编号=1100-700 =400(台份) 投入量=投入累计号数- 期初投入号数=1400-750 =650(台份) 3)、考虑到生产批量修正如下: 加工车间出产量为400台份 加工车间投入量为700台份

21

[1] 现有四个工件A,B,C、D,它们在两台机床上的加工顺序都相同(机床l为第一道工序),单件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 工件 工时定额(台时) 机床1 机床2 A 8 2 B 1 6 C 5 7 D 6 4

试按Johnson算法对四个工件的加工进行排序,并计算各工件在两台机床上的开始和结束加工时间。

解:按Johnson算法对四个工件的加工进行排序,并计算各工件在两台机床上的开始和结束加工时间如下表所示。 工件 排序 机床1 机床2

工时定额 开始 结束 工时定额 开始 结束 A 4 8 12 20 2 20 22 B 1 1 0 1 6 1 7 C 2 5 1 6 7 7 14 D 3 6 6 12 4 14 18

4、网络图(网络图的绘制、时间的计算、确定关键路线、计算完工期及其概率) [1]、某制造公司制定了一台新机器的研制计划,包括表1所列的各项内容。试根据表中所列数据:①画出网络图,并计算出每项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③作业E、F、G的松弛时间各是多少;③关键路线是哪—条;④如果作业C需要6周才能完成,最终完成时间是否一样;⑤根据所④所说的情况,哪些松弛时间保持不变? 解:根据上表绘制出网络图如下:

作业代号 工作时间(周) 最早结束时间 最迟结束时间 松弛时间 A 2 2 2 0 B 3 5 6 1 C 4 6 6 0 D 5 10 11 1 E 1 7 12 5 F 6 12 12 0 G 2 8 15 7 H 8 18 19 1 I 7 19 19 0 J 4 12 19 7 关键路线为:A?C?F?I

因为C为关键路线,如果作业C需要6周才能完成,最终完成时间将是21周。这时,关键路线上的松弛时间保持不变(其余均增加2周)。 [2]、某工程项目作业明细如下所示:作业 代号 紧前

作业 作业时间(周) 作业费用(千元) 直接费用率

22

(千元/周)

正常 极限 正常 极限 A — 6 3 4 5 0.33 B — 5 1 3 5 0.55 C A 7 5 4 10 3.00 D A 5 2 3 6 1.00 E B 6 2 4 7 0.75 F C,E 6 4 3 6 0.80 G C,E 9 5 6 11 1.50 H F 2 1 2 4 2.00 I D,G 4 1 2 5 1.00 间接费用为每周1000元

问题:1.试绘制相应的网络图; 2.求出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 3.求总工期和总费用; 4.试进行工期-费用优化。 解:根据上表绘制出网络图如下: 从网络图可以看出:

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为:A?C?G?I。

总工期为26周,总费用:31+26×1=57(千元)。 现在进行工期优化

对于非关键路线:A?D?I(15周),A?C?F?H(21周),B?E?F?H(19周), B?E?G?I(24周,次关键路线)。

选择关键路线上直接费用率最小的A作业进行压缩

压缩时间取A的极限时间与关键线路和次关键路线总时间之差的最小值: Min(3,26-24)=2

这时,总费用:57-2×0.33=56.34(千元)。

压缩后关键线路有两条: A?C?G?I; B?E?G?I,对B、A作业进行压缩。得最佳工期为:20周,总工期费用为:57-1.51=55.49千元。 [3]、某工程项目作业明细如下所示:作业 代号 紧前

作业 作业时间(周) 作业费用(千元) 直接费用率 (千元/周)

正常 极限 正常 极限 A — 3 1 2 3.2 0.6 B A 8 4 5 6.2 0.3 C A 6 3 4 4.6 0.2 D B 2 1 3 3.1 0.1 E B,C 6 4 4 4.8 0.4 F D,E 3 2 2 2.8 0.8 合计 28

23

15 20 24.7

间接费用为每周500元

问题:1.试绘制相应的网络图; 2.求出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 3.求总工期和总费用; 4.试进行工期-费用优化。 解:根据上表绘制出网络图如下: 从网络图可以看出:

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为:A?B?E?F。

总工期为20周,总费用:20+20×0.5=30(千元)。 现在进行工期优化

次长路线为A?C?E?F,工期为18周,压缩B的作业2周,总工期为18周,总费用为29.6千元。压缩后,关键线路有两条,压缩E的作业2周,总工期为16周,总费用为29.4千元;再次压缩B、C作业各2周得最优工期为14周,总费用为29.4千元。 一 是非判断

1、 生产过程控制是在生产计划和生产实施这两个职能之间进行调整。因此,生产成本控制不属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内容。(×)

2、 生产调度是对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进行的控制和调节,是组织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主要手段。(√)

3、 做好生产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统计、分析工作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之一。(√) 4、 工票是一种对工人分配生产任务并记录其生产活动的原始凭证。(√) 5、 多工序工票是一道工序开一张票,工票随工作物的验收而周转。(×)

6、 加工路线单指以零件为对象开列并随同加工件按生产过程流转的一种工作票。(√) 7、 加工路线单通常按每批零件填制一份,集中记载零件的全部加工工序和加工情况。(√) 8、 双看板系统一定比单看板系统有更多的在制品。(×)

9、 生产在制品的控制包括对在制品变化情况的控制和在制品占用量的控制。(√) 10、 在一个特定生产类型的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1、 大量生产条件下,通常采用加工路线单或工票等凭证,结合统计台账来控制在制品的变化。(×)

12、 生产作业核算是检查作业计划执行情况和考核作业计划完成程度的重要手段。(√) 13、 14、 二 填空题

1、 生产控制的任务大体有作业安排、测定偏差、偏差处理和( A )四个方面。 A、提供计划执行信息 B、偏差的责任鉴定 C、偏差的形成原因分析 D、制定预防偏差的措施 2、 生产调度的基本方法包括( A )。 A、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议和加强日常检查

24

B、平衡线法、图表控制法和准时制控制法 C、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加强日常检查 D、工票、加工路线单和调度板 3、 生产调度中常用的工具有( D )。 A、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议和加强日常检查 B、平衡线法、图表控制法和准时制控制法 C、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加强日常检查 D、工票、加工路线单和调度板

4、 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包括投入进度控制、产出进度控制和( B )。 A、装配进度控制 B、工序进度控制 C、产量进度控制 D、质量进度控制 5、 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方法有( C )。 A、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议和加强日常检查 B、平衡线法、图表控制法和准时制控制法 C、调查研究、召开调度会、加强日常检查 D、工票、加工路线单和调度板 三 简述题

1、在生产过程控制中,采取哪些措施来调整和消除偏差? 答:调整和消除偏差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预测差距的发生,事先采取利用加工余力、更改作业开始的顺序、加班、外协、利用库存、返修废次品等措施;

将差距向生产计划部门反馈,修改产生差距后的计划,再重排计划; 将差距向生产计划部门反馈,将差距的修正量编入下期以后的计划之中。 2、简述生产过程控制业务的实施程序 答:

3、简述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答: 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 控制生产进度和在制品流转;

督促有关部门做好生产准备和生产服务; 检查生产过程的物资供应; 监督设备的运转; 合理调配劳动力; 调整厂内运输;

组织生产调度会,并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调度会决议; 做好生产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统计、分析工作。 4、生产调度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生产调度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计划性原则:以计划为依据,均衡、全面地完成计划。 统一性原则:高度的集中统一指挥。

25

全面性原则:抓重点,抓薄弱环节,抓全过程

预见性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事先预防,事先控制。早布置、早检查、早监督、早控制;抓早、抓紧、抓细、抓实,抓准备、保投入;抓投入、保出产,抓出产、保计划。 及时性原则:当机立断的作风,敢于负责的精神。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