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2-08-22 来源:乌哈旅游
第38卷第2期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2019年2月Feb.2019Vol.38No.2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刘宝林1ꎬ曲铭静2ꎬ严晓飞1ꎬ徐林林1ꎬ唐艳茹1

(1.长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ꎬ吉林长春130032ꎻ2.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ꎬ吉林长春130103)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环境科学专业特点的基础上ꎬ对国内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进行剖析ꎬ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建立高素质学科教师队伍等适用于新时代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ꎮ[关键词]环境科学ꎻ应用型人才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2-0123-03

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ꎬ也是实现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ꎮ因此ꎬ环境保护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是社会急需人才之一ꎮ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工程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专业ꎬ目前其本科专业已在我国上百所高校开设[1]ꎮ然而ꎬ在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ꎬ普遍存在设置时间短、专业建设良莠不齐、教育与产业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ꎮ如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ꎬ结合地方实际情况ꎬ提炼专业特色和抓准专业定位ꎬ充分发挥学科优势ꎬ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环保人才ꎬ成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办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ꎮ

目前ꎬ国内的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设计进行了研究ꎮ沈阳师范大学王艳等[2]提出“通识+基础+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ꎻ陕西理工学院宋凤敏[3]提出了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ꎻ蚌埠学院盛蒂等[4]提出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ꎻ重庆文理学院朱启红等[5]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模式ꎮ这些研究大多基于本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ꎮ近年来ꎬ普通高校环境科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ꎬ但就业越来越差ꎮ众多用人单位宁愿选择化学化工类、生物技术类、地理信息类的专业人才ꎬ也不愿选择内容宽泛但专业性不强的环境科学类人才ꎬ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产生了严重的脱节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ꎬ社会对环境科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ꎮ因此ꎬ环境1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重视基础教学ꎬ忽视实践教学

近年来ꎬ虽然国内众多高校陆续开办环境科学专业ꎬ但专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ꎮ大部分高校尚未根据本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ꎮ

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ꎬ阻碍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ꎮ具体表现在:重视基础教学ꎬ忽视实践教学ꎮ多数高校在大一、大二阶段设置了大量的基础课程ꎬ如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学、计算机等ꎻ到大三、大四阶段又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ꎬ如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ꎮ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大量的基础科学及专业相关知识ꎬ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实践教学培养ꎬ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ꎮ近年来ꎬ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ꎬ环境问题不断显现ꎮ各高校环境专

[收稿日期]2018-07-0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GH170677)ꎮ[作者简介]刘宝林ꎬ男ꎬ副教授ꎬ博士ꎬ从事环境科学研究ꎮ

􀅰123􀅰

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ꎬ但各高校的软硬件教学设施更新缓慢ꎬ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仍1.2 缺乏专业特长ꎬ本科就业率低

相对较小ꎬ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少之又少ꎮ

缺乏专业特长是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又一弊端ꎮ环境科学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

学科为基础ꎬ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ꎮ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其中某一专业为基础ꎬ在大一、大二设置了大量的基础科学课程ꎬ但学生上课学时数又比此学科专业学生课时数少ꎮ虽在大三、大四开设了部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ꎬ考虑到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及污染过程复杂性ꎬ少数本学科专业仍不足以满足社会所需的高端人才要求ꎮ因而ꎬ环境科学本科毕业生鲜有继续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者ꎮ社会在用人时宁愿招入1.3 师资力量缺乏ꎬ师生比例较低

化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等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ꎬ也不愿要缺乏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ꎮ

缺少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人才培养需要ꎮ尽管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不断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ꎬ

以优厚条件从国内外众多名校引入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ꎬ但师生比仍较低[6]ꎮ教师在承担大量科研任务的同时ꎬ还要承担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ꎮ在众多高校“重科研ꎬ轻教学”的思想主导下ꎬ能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本1.4 专业培养目标宽泛ꎬ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限

科教学的教师的数量更少ꎬ人才培养与师资力量的不匹配的问题逐步显现ꎮ

目前ꎬ国内多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注重基础教学ꎬ拓宽学生知识面”ꎮ这样的培

养目标必然使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疲于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ꎬ而无暇接受专业技能培训ꎬ因而也无法实现多样2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议化发展ꎮ

2.1 改革教学体系ꎬ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以科研融入教研ꎬ利用科研仪器设备开创更多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ꎮ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科研

仪器和设备应用到本科实验课程中ꎬ由专业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内容开设更多的前沿创新实验课程ꎮ这样既可以解决科研仪器闲置的问题ꎬ又为本科生接触环境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内容打下基础ꎬ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验思维ꎮ

校企充分结合ꎬ建立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ꎮ学校应加强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ꎬ建立更多适合学生实践教育学习的实习基地ꎮ教师可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基地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实践性课题ꎬ与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内容ꎬ让学生掌握未来实际工作后所需的技术和实践技能ꎮ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ꎬ创建博、硕士/本科生协同培养模式ꎮ教师在指导研究生时ꎬ可将自己指导的本科2.2 转变教学模式ꎬ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生带入实验室ꎬ以传帮带的模式加强实践教学ꎮ

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ꎬ改变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重基础轻实践、缺乏专业特

长的现状ꎬ应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ꎮ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ꎬ精细设计、整合专业课程体系ꎬ以合适、实用为原则ꎬ精简基础学科课程ꎬ突出本专业核心和专业课程ꎬ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ꎮ近年来ꎬ一些地方高校开展了“平台+模块”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7]ꎬ即在大在第三年实施专业课程教育平台教学ꎬ并让学生选取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如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模块、环境管理与规划模块等)ꎬ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ꎻ在最后一年开展实践型、创新型实践教学活动ꎬ以培养应2.3 组建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教师队伍用型环境科学人才ꎮ

学前两年重点开设通识课程和与环境科学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ꎻ

建立一支数量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且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教师队伍ꎬ是培养新型环境科

学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ꎮ高校应加大力度引进本专业高学历人员加入教师队伍ꎬ使一线教师的数量符合师生比要求ꎮ另外ꎬ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ꎬ并在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要求的比重ꎮ最好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制ꎬ使每位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ꎮ另外ꎬ高校应择优聘任实习合作􀅰124􀅰

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入教师队伍ꎬ定期到学校或在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ꎮ专业教师也应加强与外2.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ꎬ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聘指导教师的交流合作ꎬ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方向和内容ꎬ全面提高自身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ꎮ

高校应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目标ꎬ改变专业设置口径过大的弊端ꎮ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ꎬ重新

定位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ꎮ一些综合性大学可设置应用型和科研型两套人才培养模型让学生选择ꎬ并尽量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培养模块的数量ꎬ增加专业课程的选择方向ꎬ以满足不同选择方向的学生对专3 结语业知识的渴求ꎮ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ꎬ高校应及时摒弃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ꎬ不断加大实践教学

比重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能力锻炼机会ꎬ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ꎮ

[参考文献]

[1]石辉ꎬ张承中ꎬ赵晓光.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ꎬ2009(4):127-129.

[2]王艳ꎬ李学军.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0(1):126-128.[3]宋凤敏.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西化工ꎬ2012(1):129-131.

院学报ꎬ2015(2):116-118.

[4]盛蒂ꎬ朱兰保ꎬ周开胜ꎬ等.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蚌埠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新余学[5]朱启红ꎬ夏红霞ꎬ李强.新建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ꎬ2011(7):[6]侯立安ꎬ张林ꎬ高鑫.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再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6(5):22-26.

254-255.170-171.

[7]李飞跃ꎬ于群英ꎬ李粉茹.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3(6):

3.2 电视职场节目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具体建构

(上接第119页)

3.2.1 通过职场精英的话语权塑造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职场类节目中的精英是由行业达人、主持人等共同组成的ꎬ相比较而言ꎬ女大学生则代表着草根阶层ꎮ女

大学生进入节目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ꎬ她们缺乏阅历ꎬ准备不足ꎬ在求职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ꎮ主持人要在女大学生与行业达人的对话中迅速提炼出最具有价值的职场观念ꎬ引导女大学生和电视观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ꎮ对那些有错误的职业态度和偏颇就业观的女大学生ꎬ也要和她们进行沟通ꎬ帮她们分析寻找3.2.2 通过辩论的方式引导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更加适合的发展方向ꎮ

电视节目大都热衷于追逐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ꎬ并围绕其进行探讨辩论ꎮ在电视职场类节目中ꎬ关

于社会上求职热点的问题也会被不断放大并反复探讨ꎮ«职来职往»把当下最热点的就业话题ꎬ如“海归求职难”“富二代创业”等进行探讨ꎬ通过辩论的方式ꎬ借助大众传媒报道所产生的共鸣效果、积累效果和普遍效果ꎬ引导舆论ꎬ强化正确的就业观ꎮ正确的舆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ꎬ促进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ꎮ这就意味着在辩论中ꎬ行业达人们的就业观将通过电视媒介影响广大受众ꎮ

[参考文献]

[1]谢耕耘ꎬ袁陈红.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ꎬ2007:24.[2]«职来职往»节目组.这样求职进百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ꎬ2011:32.[3]莫林虎.电视文化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ꎬ2011:75.

􀅰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