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29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29

2020-09-22 来源:乌哈旅游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29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具有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特征的教育阶段是( )。 (分数:2.00) A.原始社会教育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解析:解析: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教育特点包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标志是( )。 (分数:2.00)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解析: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1632)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 )。 (分数:2.00) A.卢梭 B.培根 √ C.拉伯雷 D.洛克

解析: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主要是因为( )。 (分数:2.00)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因素制约

解析: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分数:2.00)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解析: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6.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必须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这体现教师劳动的( )。 (分数:2.00) A.复杂性 B.创造性 √ C.长期性

D.主体性

解析:解析:题中内容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 (分数:2.00)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解析:解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表明学生和教师各有特长,他们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因此,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8.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分数:2.00)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原则 √ D.教学大纲

解析:解析:教学是有内在客观规律的,要遵循这些规律进行教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学原则。

9.李老师在教《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该做什么样的人。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分数:2.00) A.讲授法 B.讨论法 √ C.谈话法 D.发现法

解析: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题目中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就该做哪种类型的人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属于讨论法。 10.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为( )。 (分数:2.00)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

解析:解析: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常模参照评价。 1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分数:2.00)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解析: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通过( )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分数:2.00)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 √ B.思想品德课 C.班会和团会 D.少先队活动

解析:解析: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13.课外活动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讲应具有( )。 (分数:2.00) A.反复性 B.主动性 C.自愿性 D.灵活性 √

解析:解析:课外活动就其内容和形式来讲应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以及实践性。 14.在众多教育研究方法中,调查法的突出功能是( )。 (分数:2.00) A.了解教育事实 √ B.验证因果联系 C.梳理知识体系 D.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

15.处于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分数:2.00)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

解析: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有( )。 (分数:2.00)

A.生产力发展水平 √ B.政治经济制度 √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 D.文化 √

解析:解析:影响教育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文化、社会人口。

17.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 (分数:2.00) A.内发论 √ B.外铄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D.环境论

解析: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包括: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8.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解析:解析: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 19.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 (分数:2.00) A.双轨学制 √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 D.分支型学制 √

解析:解析: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和以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级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 20.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分数:2.00) 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 C.科学文化因素 √ D.社会因素 √

解析:解析: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总体来看,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的身心发展、科学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概括起来有社会、知识、儿童三大因素。 21.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 )组成。 (分数:2.00) A.教学资源 B.课程计划 √ C.课程标准 √ D.教材 √

解析:解析:课程内容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三、 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2.00)

22.孟子从 1论阐述其人性观点,荀子从 2论阐述其人性观点。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性善)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性恶) 解析:

四、 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2.00)

23.学校教育是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4.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2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是学生兴趣。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教学方法最核心的作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学生兴趣只是因素之一,并不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

26.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班级授课制已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班级授课制作为现代教育组织的基本形式,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虽然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方式和媒介,但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7.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法。 28.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学生。 ( ) (分数:2.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条件。教师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人,因为只有熟悉学生,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态、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有成效地进行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