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康德的自由观

试论康德的自由观

2022-06-30 来源:乌哈旅游
试论康德的自由观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内容摘要: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对自由构成的潜在威胁,引发了 刘海霞 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康德批判哲学的真正出发点是对自由问题的 思考。康德从对自由的理解出发,在阐释自由的过程中解证了自由 与服从的关系,指出自由是超验领域的公设、理念,等同于意志,亦 认有道德要求,就必须承认有自由存在,如果没有自由,道德也就不 能成立。因此,绝对命令在本质上是自由的,道德律令等于自由。作 为道德律令的自由,是纯粹的形式,是实践理性本身,它具有超越自 等同于先验的道德律令,自由是对道德律令的服从,服从就是自由。 关键词:试论康德 自由观 然 果性的先验性质,与感性经验没有任何关系,也无任何现实性 可言,它是超感性的纯粹理性。“当我们只看见~个人的经验的性格 时,我们并不能找出任何自由的痕迹。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观察人 自由问题是康德哲学隐含的核心问题,康德的i条道德法则都 是以自由作为它们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自由,就是指独立于自然规 律,不依赖自身之外的它物,由意志决定自己,自己就是一切。“对现 象(即事件)来说,自由一定是自发地——换言之,用不着原因的因 果性,即用不着任何理由来规定——把现象开始起来的一种能力。” …康德通过实践理性对自由的假设确立了自由的本体论意义,形而 上学的性质发生了由认识论向价值论的转变。康德变革形而上学的 传统而成为道德形而上学,自由就成为道德形而上学唯一能够由实 践理性论证的本体论范畴。 一、康德自由观的提出 从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人的自由意志问题,有人认 为美德是天生的,德行不能传授,只能教一些关于善的知识,教会人 们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分辨善恶。还有人认为人并不是天生就具 有尊敬和正义这些美德,自由意志要么自发地行善,要么自发地作 恶,这些思想为后人提供了规定自由意志的两条道路,即感性和理 性。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哲学家们对自由意志进行了新的 规定:自由意志作为自由,并不在于它能不受限制与约束,而在于认 识自由意志自身内部的规律问题。唯理论者则认为自由就是一直遵 从理性的指导而行动,而经验论者认为自由就是对自由意志的自然 欲望的满足。这为康德的自由理论准备了思想材料,康德立足于人 的本性,提出了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从自然事实层面的外在自 由即经验自由和价值层面的内在自由即道德自由两个层面上追问 了自由的本性。 二、康德自由观的三个层次 康德考虑一切哲学问题所围绕的核心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 题,从总体上看,康德的自由观分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 感 个层次。1、先验的自由。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三个二 律背反中,从理性的角度提出了“自由的先验理念”的必要性。先验 自由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意味着对经验世界的独立性,即 摆脱一切机械因果性的约束;另一方面它意味着自行开始一个因果 系列的原因性。这两个内容正是一般实践的自由的内容。实践自由 来源于理论理性,具有理论的态度,让先验自由的理念具有了实在 性。2、实践的自由 康德在他的自由观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 的自由选择,即自由的任意。另一个是指人意志的自立,即自由的意 志。这并不是两个外在对立的概念,它们都属于欲求能力,但有一种 包含关系。康德最初从先验自由过渡到实践的自由就是通过自由的 任意实现的。人的任意是带有感性的但却是自由的,自由的任意能 够独立于感性的冲动,包含有实践的理性。康德认为,当我们通过道 德法则这一事实而认识我们自己的自由时,自由也就因此而具有了 实在性,而且是实践上的实在性。3、自由感 这种自由感在《判断 力批判》中有多种表达方式,如自由的愉悦、感到完全的自由、自由 美等等,但始终未使用自由感这一直截了当的说法。康德认为,自由 作为人的本体不可能是感性的,自然的合目的性这一先验概念是自 然和自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中介性概念。 三、自由与道德法则的关系 自由是绝对命令的决定根据,是道德法则不可缺少的条件。承 而从人类学的观点研究他的行为的种种动机的话,来到我们面前的 只是这个东西。”i2J在康德看来,能够把握这种无条件的总体,进而达 到自由的是道德主体的人,道德主体遵循普遍必然的法则行动,不 受任何外界自然律所支配。 道德法则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是依靠形式决定其意志的 原理,是理性自己为自己立法。贯穿实践理性批判的一条核心思想 是道德法则不能出于幸福的动机,不能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只有出 于纯粹法则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康德明确指出,纯粹实践理性 要求,在一讲到职责时我们就必须完全不顾及幸福。康德还把先验 哲学中的道德法则外化为政治哲学中的正义法则,并以之作为考察 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的合法性的核心原则,进而探求了在现实社会 中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以确保人的外在自由的可能途径。康德 认为,实践理性批判不能把感性直观作为道德法则的基础,而只能 以自由作为基础,而且这些法则也只是就意志的自由方面说来才是 可能的。自由之所以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条件关键在于道德法则实为 自由法则,它只是理性自己为自已制订的法则,假若没有自由,道德 法则就不存在了。综上所述,自由与道德法则实际上是相互蕴涵的, 如果把法则称作应该做什么的命令.而把自由称作能够选择的能 力,二者的关系便是:我之所以应该做是因为我有能力选择;反过 来,我有能力选择是因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的我应该做。 四、康德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康德首次将自由意志的规律确立为人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 有理性的人为自身所设定的具有普遍性的要求和准则。康德的自由 观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1、康德从自然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 上对自由的探求,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康德的自由理论是以对 理性的坚定信念和为拯救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的需要为出发点,因 而他更加关注的是人的内在自由。康德认为,对内在自由的追求可 以使人的行为具有更多的道德价值,使人关怀世界和人类的终极命 运。康德意义上的内在自由的追求始终是以“人是目的”作为其最终 价值取向应遵循的原则。2、在现实社会层面上,康德为个人自由确 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因而他对自由的正当性论证比其他自由主义 者更为深刻。康德强调国家只是实现个人自由的领域和必要的手 段,政府应最大限度地给公民发展他们自身的道德自律提供空间。 康德对自由的正当性的论证是基于一种道义原则,“他赋予人的权 利以一种功利主义所无法了解的绝对性和道德的尊严,从而赋予自 由主义以极大的道德情感的力量”Pi。康德认为,保护个人自由是政 治社会的主要规范性作用,因为存在着客观的道德法则,去施加尊 重这些自由的义务。 康德把自由从必然性的事实领域提升到了超越必然性知识的 价值领域,求证了自由不是必然性知识所能解决的本性,他还为现 实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康德的自由观 对于当前人类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由的全部涵义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Il德]康德庞景仁译.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7.P129 l21l德】康德.康德哲学著作选读lM¨b京:商务印书馆,1963.P162 f31李梅权利与正义:康德政治哲学研究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0.P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