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探究究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0、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用其他的类型的事物间接某种事物的规律)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U型管左右两侧液柱高度差、温度计示数变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9、求瓶子的容积时,用测量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来确定。
10、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三、等效替代法(用同种类型事物来替代另一种事物,代替后效果保持不变)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四、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 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Q吸=cm(t-t0)等公式。
五、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六、类比归纳法的应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归纳
1.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用到了实验推理的方法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论:晶体熔化时有熔点(确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3. 探究水的沸腾
结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现象: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记住: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注意: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注意: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和判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主要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测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另一侧放光屏,来回移动光屏,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最小最亮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注意: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如果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看不到像
8.视力的矫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矫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9.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0.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结论:①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等。
11.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
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4.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注意:测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理:二力平衡
结论:①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②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注意: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为了测力计示数直接读出摩擦力的大小。
15.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注意:由于轻小卡片的重力较小,所以忽略不计
实验结论:当同一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时,物体受力平衡。
16.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注意: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7.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①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②在压力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根据泡沫的形变程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18.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
19. 演示: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利用压强计液面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注意: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
结论:①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
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③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0. 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1.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结论:①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无关
②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③ 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22.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注意:溢水杯中要装满水
结论:浮力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F浮=G排)
2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注意:平衡螺母调节方法:哪边高往哪边调
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
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24.测机械效率
注意: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匀速直线拉动,刻度尺不是必须的
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有关,与绳子股数,是否省力,提升高度无关
25.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
结论: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②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6.探究: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②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27.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注意: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
① 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② 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温慢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加热时间长短比较吸热多少)
结论: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28.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结论:①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②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I = I1 + I2
29.探究串并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
结论:①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U= U1 + U2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选用灯泡规格不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30.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通过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比较电阻大小)
结论:(1)导体的温度、材料、横截面积相等,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2)导体的温度、材料、长度相等,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3)导体的温度、长度、横截面积相等,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31.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结论:①在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②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
思考: 5Ω换10Ω后,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向着阻值增大的方向移动
3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3.测量小电灯的功率或电阻
与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区别:1)原理不同(P=UI,R=U/I)
2)数据处理不同。不能取平均值,原因是:不同电压下功率不同,取平均值毫无意义
不同温度下灯丝电阻不同,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4.演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①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③ 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越大时,产生的热量越多。
研究方法:①控制变量法 ②转换法(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判断产生热量的多少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5.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36.探究;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①在线圈匝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电流一定,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37.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结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方向都有关。
38.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工作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9.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结论:闭和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都有关。
40.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电能。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