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它溶解了吗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採亢,知道什么是溶解。 2. 科学探究
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导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 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 科学态度
乐于动手,会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性。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 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读一读:水加糖,就变甜:水加盐,就变咸。藏在水中看不见,观察比较去发现。 (%1) 新课学习
1. 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 (1) 出示食盐、沙子和水。
(2) 提问: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
(3) 实验并观察,记录食盐和沙子刚入水时、搅拌时、静止后的变化情况。 (4) 说一说你的发现。 2. 食盐“藏”到哪里了
(1) 讨论:食盐“藏”到水中了吗?你有办法找到它的“踪迹”吗?
(2) 汇报:毫无疑问,食盐在水里。看不到,可以用尝的方法找到并辨别。
方法:1.取杯中不同地方的水
2. 尝一尝从杯子底部、杯子中部、杯子上部取出来的水 3. 比较水的味道。
(3) 思考:怎样用吸管取水? (4) 吸管取水指导(观看微课) (5) 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 小结:充分搅拌后,食盐均匀“藏”在水中了。同一个杯子中不同部位取的水味道 都一样咸。
3. 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 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中,观察一会儿,然后搅拌。 (2) 把观察到的过程画下来。
(3) 食盐也是这样变化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 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 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1) 整理,下课。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2.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科学探究
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 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3. 科学态度
乐于动手,曹于观察;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了解溶解现象在 生活中的应用。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汽水、烧杯、玻璃棒等。 教师准备材料: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溶解,根据上一课所学,说一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1) 新课学习
1. 观察厨房里的溶解现象
(1) 出示白糖、味精、食用油、淀粉、陈醋。 (2) 预测:它们能溶解在水.里吗?
(3) 充分搅拌实验后观察,重点观察多静置一些时间后的现象
(4) 依据实验结果,按照能溶解.、很难溶解把这些物品分类,并填写活动 手册。
例如:白糖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浮在水面上,搅拌、静置后仍然不能溶 解,因此食用油很难溶解在水中。
2.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学生举例说一说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随机或补充.出示溶解应用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例如做汤时放益, 益溶解在汤水中,成为有咸味的汤:洗碗时,洗沽精溶解在水中,并形成泡泡: 葡萄糖以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成为葡萄糖注射液,可以帮助病人补充能量等 (3) 说一说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3.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1) 看图思考:汽水中的气泡是溶解在汽水里的气体跑出来了吗? (2) 教师演示实验
(3) 出示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另几种图片
(4) 小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 氧气等气体。鱼就是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1) 整理,下课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制作泡泡液的简单配方。 2. 科学探究
通过不断调制和比较,用不同的原材料找出多种泡泡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对比找到 最优方法:制作出能吹出很多或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3. 科学态度
利用溶解现象自制泡泡液:乐于动手,勇于尝试,普于合作与交流。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洗发孔、肥皂(切碎)、洗洁精、沐浴孔、吸管、白糖、小杯子、玻 璃棒、杯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吹泡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吹泡泡很好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手调制泡泡液,吹泡泡。 (%1) 新课学习
1. 了解吹泡泡所需的工具
(1) 出示教材小女孩吹泡泡的图片。 (2) 提问:吹泡泡需要哪些东西?
(3) 小结:需要吹泡泡的工具和泡泡液。 2. 调制泡泡液
(1) 出示洗发孔、肥皂、洗洁精、沐浴孔、水、玻璃棒和杯子。
(2) 试一试:哪一种物品加入水后,比较容易吹出泡泡来?实验后,给它们排排序。
(3) 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或更大呢?在水里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洗涤用品,吹出的 泡泡有变化吗?请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4) 在泡泡液中加入少许白糖,吹出的泡泡会怎样?
(5) 比一比,谁吹出的泡泡最大?你的泡泡液是怎么调制的?
(6) 你还有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 例如:小泡泡容易破还是大泡泡容易破?
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泡泡都是球形的吗? (%1) 整理,下课。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第一课观察兔子的反应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
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3. 科学态度
对研究兔子的反应产生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能如实进行描述;设计方案与描 述分析中,乐于倾听和交流;增进爱护保护兔子的情感。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兔子、兔笼;胡萝卜、青菜、干草、•苹果等 教师准备材料:挡板,两个黑色布袋,分别装篮球和青草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人用各种感官感觉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小动物一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 一种小动物 -------- 兔子。
(二) 新课学习 1. 观察兔子的感官
(1) 观察前提出要求:安静“不要惊扰兔子;先整体观察,再重点观察它的感官。
(2)
观察兔子
例如:兔子眼睛是红色的。
兔子有两颗大门牙。
-兔子的耳朵上有很多红色的血管。 (3)
画一画:把兔子的样子画下来,标出它的眼、耳、鼻等感官。
2. 观察兔子.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1)
讨论:兔子喜欢吃什么?
(2) 将兔子依次放在胡萝卜、白菜、草和饼干附近。
(3) 观察:兔子对几种食物的反应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想法。
例如:兔子喜欢吃胡.萝卜、白菜、草,不爱吃糖果和饼干。 兔子吃之前会先闻一闻,再吃。 (4) 思.考:兔子鼻子的嗅觉能帮助它找到食物吗?
(.5)实验:用两个不透明的布袋分别装篮球和白菜,把兔子的眼睛蒙上,把兔子依 次.放在两个布袋附近,观察兔子的反应。
(6) 说一说:根据实验现象,你有什么结论? (7) 小结:兔子能通过鼻子的嗅觉帮助它找到食物。 (8) 继续观察小兔子,记录你的新发现。 (%1)
整理,下课。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 顶端长有眼。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初步了解蜗牛的 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 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3. 科学态度
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 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透明长尺 子、
棉线绳、木头铅笔;放大镜。
学生准备材料: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师准备材料:蜗牛身体组成部分的PPT;饲养蜗牛塑料盒(内放湿沙子、菜叶、黄 瓜,放
养多只蜗牛)
三、 教学时间 1課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 活在什么地方?
(二) 新课学习 1.认识蜗牛 (1)出示蜗牛。
(2.)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3)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4)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2. 探究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1) 明确问题:蜗牛到底有没有鼻子,,会不会闻味道?
(2)
讨论.:面对不同气味的食物,怎样让蜗牛在看不见的前提下观察它的行为?
(引导学生可迁移.上一课的方法:将不同气味的食物放在黑色袋子中,观察蜗牛的反 应。)
C3)完善实验方案。例如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用分别蘸取了糖水和醋的两根 白色棉棒吸引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蜗牛会爬向蘸取了糖水的棉棒;遇到蘸取了醋的 棉棒,蜗牛将身子缩回到硬壳内。)
(4)学生实验,实验之后汇报交流。
3•探究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可与上一活动分组并行开展)
(1) 讨论:蜗牛对声音•有什么反应?
(2) 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并依次对它大声喊和鼓掌。
(3)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一说我们的发现和想法。
4. 观察蜗牛的爬行 (1) (2) (3) (4) (5) (
想一想:蜗牛靠什么行走,怎样行走呢?
将蜗牛放在有色透明塑料板上,观察蜗牛行走的方式和轨迹。 提问:蜗牛遇到不同的''路况”,会怎么行进?
将蜗牛分别放在细线、木棍和直尺上,观察蜗牛是怎样.行进的。 继续观察蜗牛,记录你的新发现。 三
)
整
理
,
下
课
。
第三课有趣的动物反应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2—3种动物利用某种感官(眼、耳、鼻、舌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 做出反应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多.样的动物做出多样的反应。
2•科学探究
能观察、比较环境变化下,动物做出反应的情况,并进行如实描述,力求准确;发展 利用不同方式获取动物反应的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搜集动物反应资料的能力。
3. 科学态度、STSE
细致观察,比较,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能倾听、欣赏侗伴对动物反应的发现;不断 形成研究动物反应的兴趣,增进亲近、关注、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的表现动物因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汇报资料,可以是图片,可 以是记录,可以是录制的小视频。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实物投影。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观察身边的动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和产生反应的。 (二) 新课学习 1. “动物.的反应”交流会
(1)交流小动物利用感官对周围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
(2.)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的图片组织交流。 例如:小鸡见到.米时,会聚集啄米。 敲鱼缸时,鱼会快速游动起来。 当光线变弱时,小猫的瞳孔变大。
当有陌生人靠近家门时,家里的小狗会大叫并驱赶陌生人。
(3)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验(更接近自然、常态的条件下进行动物感知环境做出反应 的研究)。
(4) 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组织交流。 例如:每过.一段时间,要给小鱼换水。
(5) 关注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对哪些环境感到不.适、发生了什么不良反应,对哪些环 境很适应、产生了什么趋近、喜爱做出的行为,合理饲养。 2. 了解动物的本领
(1) 依次出示教材P18蛇、鹰、马的图片。
(2) 想一想:这些动物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觉周围环境?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领吗?
例如.:变色龙能在不同环境下改变自己的肤色。 乌贼在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墨汁。
(4)小结:动物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周围环境,从而产.生各种反应,其目的是 好好生
存下去。
(%1)
整理,下课。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第一课发光发热的太阳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
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 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 科学态度
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大。 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的冰块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 新课学习
1. 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
(1) 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
(2)
生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足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
阴暗乃至是黑暗。用手去摸阳光下与阴影中的同一个物体,冷热是不一样的。
(3)
讨论:列举上述证据时,需要注意什么?(注意渗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问题,
即阳光的有无)。
(4)
实验的证据:拿出2块同样大小的冰块,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影下,观察冰块的
变化。
(5)
记录实验情况。发现:阳光下的冰块比阴影下同样的冰块融化得更快。
(6) 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
2. 了解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1) 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 举例。例如:晒太阳的蜥蜴、向阳的向日葵、晨起唱歌的小鸟、夜晩狩猎的猫头 鹰。 (3) 小结: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太阳。 3. 太阳和我们的生活
(1) 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 举例。例如:日出而耕的农夫和耕牛、太阳能热水器、海滩边晒太阳的人、盐田 中收获的食盐。
(3) 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太阳的光和热,又会怎样?
(4) 小结:太阳的光和热,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重要影响。 (%1)
整理,下课。
第二课看太阳认方向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是有规律的。 2•科学探究
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3.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研究关于太阳和方向的兴趣以及对太阳运动的关注。 练习辨认方向的生活技能。 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动画视频、东西南北方向关系示意图卡片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太阳每天升起又落下,有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辨认方向。 (二) 新课学习 1. 看太阳辨方向
(1) 太阳东升西落的介绍。用图片、照片、动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确认太
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规律。
(2)
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什么方向?后、左、右各是什
么方向?傍晚呢?
(3) 用上述方法初步辨认校园中的方向。
(4) 练习。选点确定校园中的某一个事物的方向,判断另外几个事物的方向。并记录
在活动手册中。
(5)
思考:中午时刻,太阳在哪边?
(6) 提示:太阳和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直立物体中午的影子朝北,因此
中午太阳的方向就是在南边。
(7)小结:太阳每天自东方升起西边落下,我们知道太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西相 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连起来可以制作成一个顺时针的示意图。
2. 巧辨方向
(1) 明确游戏规则与方法。可指定一个方向为东方。
(2) 请一位学生选择一个方向卡片,其他学生依据要求判断出正确的方向,看谁的判 断又快又准。
(3) 重复游戏,练习辨认方向的方法。 (%1)
整理,下课。
第三课变化的月亮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2•科学探究
用较为长期观察的方法,获取月有阴晴圆缺变化的事实。 3. 科学态度
初步培养学生坚持天文的爱好,坚持较为长期的观察。 月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剪刀、黄色卡片。 教师准备材料:各种月相的照片、录像等。 学生准备材料:活动手册、记录笔。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
猜一猜:有人说它圆,有人说它弯,每月在变脸,请问这是啥。(%1) 新课学习
1. 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1) 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画一画,剪一剪,描述给大家听。有时候是半圆,有时候是月牙形的。
(2) 小结:我们看到的月亮的模样是变化的。 2. 观察月亮 (1) 明确观察时间 (2) 明确观察任务
每一天,同一时刻,看到月亮的形状是怎样的? (3) 领取任务
例如:月亮有时候是圆的, 按照农历时间,整理观察月亮记录单,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4) 记录指导。 (5) 交代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至少一个星期。 注意安全。
(6) 交流:整理观察记录,你有什么新发现?说一说月亮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7) 小结: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叫月相。月相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1)
整理,下课。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第一课它在什么方位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使用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名词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相对性。 3. 科学态度
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中运用的乐趣。 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参考“小猫在哪里”活动的场景进行真实的室内场景布置,或场景的PPT 投影。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
确定位置很重要,方位距离是关键。如果有人问路,你怎么迅速说清楚呢? (%1) 新课学习 1. 小猫在哪里 (1) 创设真实的场景
(2) 想一想:怎样描述小猫的位置?
(3) 引导学生使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小猫的位置。 例如:小猫在小女孩的右边。
(4) 数一数:小猫在哪里有多少种说法?
(5) 讨论:这些说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参照对象不同,方位描述也就不同; 都是和小猫的位置关系。)
2.
旗杆在哪里
(1) 思考:如果变化的只是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又该如何描述? (2) 创设与教材一致的真实场景。
(3) 依据“旗杆在儿童的北边”和“旗杆在教学楼的南边”,引导学生找到图中东南 西北
四个方向。
(4) 引导学生使用东南西北描述旗杆的位置。
(4) 这些说法有什么共同点?
例如:都是描述旗杆与另一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方法都是“旗杆在……的…… 边。”
(5) 小结:要说明物体的方位,常用它在某个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东南西北来描 述。 3. 儿童乐园在哪里
(1) 出示活动手册P10图片。
(2) 讨论:观察公园游览图,说一说如何先到指南车那里拿到票后,再去儿童乐园。 (%1) 整理,下课。
第二课它有多远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使用距离远近可以在确定方向后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到用远近、移动的格子数、走路的步数等, 在确定方向后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在找地雷游戏中,体验有了对物体位置清晰准确的描述如何能找到它;并在活动中体 会如何能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科学态度
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的乐趣;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篮球、钢球和乒乓球,以及能将三个球容纳的带网格的大纸。如果篮球过 大,可以变换为其他网球、玻璃球等进行替换。
教师准备:篮球、钢球和乒乓球的板贴,网格帖;或者与之相对应的PPT投影。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
看教材中的图片。图中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谁的回答更具体,怎样能更准确地 描述物体的位置? ”
(%1) 新课学习 1•是远还是近
(1) 出示乒乓球、篮球、钢球,并按照教材摆放。
(2) 引导学生使用远和近描述乒乓球、篮球、钢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3) 调整乒乓球、篮球、钢球三者之间的位置。 (4) 再次描述乒乓球、篮球、钢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5) 提问:这些描述有什么相同之处? 2•距离多远
(1) 出示教材P31图片。
(2) 引导学生使用“A在B的XX边,距离BXX格”的方式描述乒乓球、篮球、钢 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提问:这些描述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小结:要清晰描述物体的位置,必须说明它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还必须说明 距离这个物体有多远。
3.找地雷
(1) 明确任务:在校园内选择一个地方,埋下“地雷”。在活动手册上画一张找“地 雷”的路线图。
(2) 路线图指导 给“地雷”做上标记。
清晰描述“地雷”位置,包括它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位,以及距离这个物体有多远。 注意安全。
(3) 小组其他同学按照“地雷”路线图寻找“地雷”。 (4)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找到“地雷”的? (%1)
整理,下课。
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第一课做尺子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如挂、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等)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 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设计、制作测量工具),并完成任务。
2. 技术和工程
能口述制作尺子的需求目的;能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口述做尺子的想法;能模仿或 按图示方法学做一把尺子。
3. 科学态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自己的尺子,培养创新意识。 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尺子的发明史,了解尺子带来的便利。 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方块、小木棍、硬纸条(长短不一样若干)、木条、塑料条、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
读一读:比高矮,测短长,做尺子,来帮忙。 (%1) 新课学习 1•测量桌面的长度
(1) 学习古人,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例如:用手测量课桌,看看有几 挂。 (2) 讨论:大家量的都一样吗?为什么呢? (3) 思考: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 (4) 引导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的含义。
(5) 出示小方块和小木棒,各小组可自行选择测量单位,测一测,量一量。 (6) 思考:怎样做才方便测量?
2. 制作尺子
(1) 明确任务:用小方块或小木棒制作尺子,十个刻度作为一尺。
(2) 制作指导:把10个小方块或10根小木棍放在硬纸板上连直,以1个小方块的边 长或1根小木棍的长度为一个刻度,在硬纸板上依次画出十个刻度,用小剪刀减去硬纸板 上多余的部分。
(3) 展示尺子。
3. 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1) 用自己做的尺子测量科学书的长和课桌长,并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用“X个 小方块”或\"X根小木棍”表示。
(2) 讨论:大家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1) 整理,下课。
第二课改进尺子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自制测量工具尺子)提出改进建议。 2. 技术和工程
能在实际测量中改进尺子 3. 科学态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自己的尺子,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了解“米”的国际规定和认识生活中各种尺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 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方块、硬纸条、木条、软纸条或塑料条(作软尺用)、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尺子实物或图片 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用小方块和小木棒的单位长度为标准,做出来的尺子不一样,应该怎样改进尺子呢? (二) 新课学习 1. 做统一标准的尺子 (1)
引导学生回顾做尺子的经历。由完全不统一的手测量,到用小方块或小木棒测量,
采用同一种测量单位做出来的尺子,测量结果相同。
(2) (3) (4)
思考:怎样让全班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引导学生理解“统一标准”的含义。 思考:怎样让全校同学的尺子统一呢?
(5) 指导学生统一用小方块制作尺子。
(6) (7)
用全班统一的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交流。例如测量黑板底边的长,垃圾桶的周长。 评一评:我们的尺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例如:全班的测量结果能互相交流(优点)。尺子有误差,且不能弯曲(缺点)。
2. 国际单位“米”
(1) 展示教材P38的尺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
(2)
学生分享用过的不同尺子,例如三角尺、卷尺、软尺等。
3. 做软尺
(1) 展示软尺,并介绍软尺常用于测量不规则的物体,如测量人的腰围。
(2)
你能怎样改进软尺?
(三)整理,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