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

2023-12-29 来源:乌哈旅游
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效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教学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精当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课改背景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研究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也启示我们要多研究课堂问题设计。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衡量课堂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成长”。①教学效益的获得不在于教师输出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获得了哪些进步与发展。这是我们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效率的本质不是在单位时间内增加课堂容量,不是课堂上的热闹与活泼,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多少,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思想局限、思维的浅显单一被纠正了多少。②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从文本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找出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么,何为有效的问题呢?“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③像那种问“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怎样切分层次,每部分写了什么?”“文章写得好不好啊?”这类问题的“问题”显然不是有效的问题。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质量,即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要坚持目标性原则,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上的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如果教师脱离教学目标胡乱发问,这样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摸不到方向。这样的发问毫无意义,不但浪了时间,而且使课

《中国教育报》,钟启全,2007年6月16日第3版. ②

冯正林,张惠.关于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③

周密、赵秋林.语文课堂“问题”的辨析及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第9期.

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切忌教师在那里空问、泛问。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回答教师的问题,最后学生的回答只能是答非所问。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曹刿论战》时,要求学生回答曹刿在作战中能够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抓住时机,而这位教师却问:“你觉得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有答:“爱国爱家。”有答:“出身卑微。”还有答:“勇敢”。„„很少有学生会答到老师的点子上去。如果老师将问题改为“在指挥作战中,曹刿具有怎样的军事才能?”这样一改问题的指向就很明确了,估计稍微读懂文意的学生就知道怎样回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问题提得不合理,指向不明,学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丧失,对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

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关键一环,教师一定要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严谨。确保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准确领会问题的核心,较快地找到回答问题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除此以外,教师最好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二、要坚持启发性原则,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④孔子也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启发性是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尊重的重要原则。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出现了冷场现象,很多时候这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教师问题设计的缺乏启发性。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讲解《愚公移山》一文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他没有爸爸!”钱老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答:“他是寡妇的儿子。孀妻就是寡妇。”钱老师肯定后继续追问:“对!遗男是什么意思?”学生齐声回答:“孤儿。”钱老师:“对了!这个孩子死了爸爸,只有妈妈。你们看书的确很仔细。”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意迎刃而解。钱老师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问题的指向很明确,让学生掌握“孀妻”和“遗男”这两个词的意思。这两个词既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又是重点,而且学生很容易

张焕廷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87页.

忽略,钱老师这么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的很积极、踊跃。钱老师这样设计问题显然比那种直接问“孀妻”和“遗男”是什么意思要高明得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

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能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的问题方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要坚持层次性原则,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赞科夫曾说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内三五秒就有多数人‘刷’地举起手来,这是不值得称道的。”这就说明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坡度”,要让学生拾级而上,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在哭?(2)这几次“哭”所表达的人物感情是否是一样的呢?这两个问题切口小,开掘深,紧紧抓住了人物的细节,将大观园里的一个个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规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来设计问题,并兼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所提的问题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

四、要坚持适宜性原则,问题设计要具典型性

适宜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的要适量,具体指问题设计的内容量以及提出问题的数量。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所含内容量的大小以及一堂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数量的多少,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而定。问题太少,达不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太多了,又容易变成满堂问,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二是问题设计的要适度。具体指问题的难易深浅程度。如果问题设计的过艰深,学生难以回答就体验不到探究与创新的乐趣,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学生无需动脑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学生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与快感。问题过易过难都会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要有思考的价值,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

子”。

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注重新颖性与典型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鲁迅的《祝福》,在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该如何理解这里的“春天”?这个问题几乎涵盖了祥林嫂的一生经历,“春天”这个词也是一语双关,即指祥林嫂的自然春天和人生春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新奇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课文,寻找信息,相互展开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切忌问题碎而多杂而乱。

语文课堂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新课改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提问。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孙春成[M]语文出版社.1984

[3] 课堂提问的作用和技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3) [4]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于漪[D]《云南教育》.1981.2 [5] 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提问.冯俊.[D].基础教育,200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