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2023-10-02 来源:乌哈旅游


隋唐五代文学

基础知识

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2、初唐代表作家:上官仪、沈亻全期、宋之问、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

3、盛唐代表作家: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浪漫主义:李白;现实主义:杜甫

4、中唐代表作家:前期: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现实主义:白居易和新乐府其他参加者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

5、晚唐代表作家: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词人:温庭筠、李煜。

6、盛唐时期除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诗按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分两派:一派是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派是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

7、新乐府运动的成员: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

8、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追求平、求俗 9、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求奇、怪。 10、花间派词的代表作家:温庭筠、韦庄。

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成。他们提出了轻“绮碎”重“骨气”的主张。他们的诗或表现从军报国的壮志,或揭发贵族生活的荒淫空虚,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题材内容扩大了,思想感情也开始变化了。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政治思想方面,提倡佛老思想,诗人追求由隐而任或由任面隐的生活态度,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描写了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祖国风光水色的眷恋和对田园生活的歌颂,同时也流露出佛老的思想。在艺术上细致的刻画了山水田园的自然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境,语言清新洗练,取得了较高艺术成就。

3、盛唐边塞诗派:主要作家是高适和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由于对外交流的扩大,引起了人们对边塞生活的关注,还有些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引发了边塞诗。主要描写了边塞独特的风光景色,描写了将士征战边塞的过程,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保家卫国的慷慨激情,同时也揭露军队中将率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在艺术上,往往具有慷慨激昂的基调,气势比较雄伟,感情比较奔放。在形式上以七言的古诗,歌行和七言绝句为主。

4、新乐府:“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一是用新题,二是以批判的形式写政治时事大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传承变化,汉乐府是“缘事而发”,建安时期是“借古题写时事”,到杜甫的“因事立题”到白居易的乐府变为“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事又是带有一定批判讽喻色彩的事。

5、唐代传奇:主要指称唐人的文言小说,唐代文言小说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受《史记》以来历史传记文学的影响,以及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唐代传奇最

1

繁荣的时期是中唐时期,主要创作在中唐时期,晚唐则出现了大批的专集,传奇的内容既有描写社会生活的,也有写宗教迷信的,但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有关爱情生活题材的小说,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

比较

1.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歌比较

——答: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内容都是描写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描写。但二者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所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 2.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05年已考)

答:首先,他提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 其次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进行艺术表现,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启秦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要“感于事”“动于情”。 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他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他主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通俗平易,章节和谐婉转。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重道的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

4.韩愈文的艺术成就

答:韩愈从事古文运动,其文章成就很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韩愈文兼众体。韩愈之前的散文家,大多都只写过一种或几种文体,而韩愈对于各种文体都敢于尝试和突破。他的作品有碑志、祭文、赠序、传记、辞赋、小说、寓言等等。

二、韩文理直气壮,感情真挚。韩愈主张“气盛言宜”,因此他的文章多重气势,再有韩愈是个自信的人物,故其文多理直气壮。如《祭十二郎文》不仅气盛而且感情真挚。

三、韩文深于立意,巧于构思。多以习见之题材,但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韩文长于描绘,形象生动。如《送李愿归盘谷序》

五、(重点)韩文的语言准确精练、新奇自然。A韩愈的文章均为散体,以质朴的散句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对偶句。文句骈散相间。B在力求文从字顺的同时,重视语言锤炼,力求准确精练,言简意多。如“传

2

道、授业、解惑”C力求新颖独到,大量运用比喻和比拟,善于活用词类,有意错综词序,大量运用虚词和感叹词,善于用对话形式和对比句、反诘句,使文章句法灵活,节奏多变,气势雄壮,摇曳多姿。

5.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点

答: 柳宗元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造完善,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其次,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如 “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等。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柳宗元还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议论。《小石城山记》中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议论,都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是柳宗元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开辟一新的途径。

最后,精炼而不雕琢的、优美而不华糜的语言。是柳宗元游记的又一特色。其语言字凝句炼,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例如《小石潭记》等,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使他的山水游记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风景画,又像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充满诗情画意。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独特风格,把山水游记推向了一个高峰。

6.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

(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

(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深清绵邈,典丽精工)

7.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答:唐传奇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开始对社会生活进行精细的描绘,具有很高艺术成就

一、唐传奇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来塑造人物形象。唐传奇中出现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如《李娃传》

二、自觉地追求情节结构安排,构思新颖巧妙,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如《柳毅传》

三、文辞华美,活泼流畅。

唐传奇标志着中国文言 短篇小说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

8.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中最突出的特点。李白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并将其推向了高峰。其浪漫主义特征最主要体现在:

首先,以饱满丰富、激昂强烈和充满主观色彩的感情来写诗。其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他的诗歌始终保持着昂扬的调子。即使是如《将进酒》这样的诗,歌咏是政治失意,人生短暂,依旧气势豪迈。为了使感情更加饱满,李白常使用以下手法:

一、通过富于主观色彩的抒情加以表现。李白喜欢直接站出来宣扬“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本楚狂人”等等,有着强烈的自我色彩,强烈的个性。

3

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加以表现,使自我感情更自然,更深刻的融入对象之中。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山本来是没有生命的,而李白在此赋予了它感情和生命。仿佛自己的一个老友,相看两不厌。把自己凝重、深沉的感情得以更好抒发。

三、通过大胆生动的夸张来加以表现。李白在写景诗中常常把自己的各种感情推向极端。“落花娇如语,愁杀荡舟人”一个“愁”再加“杀”,说明愁已到极至。

四、通过跳跃性的手法来加以表现显得溜走奔放,恍无定处。“弃我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朝散发弄扁舟。”全诗开篇如天外飞来,来去无纵,中间又极具跳跃性。把饯别之情抒发淋漓尽致。 五、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加以表现。李白喜欢用不拘格律歌行体和古体诗来写作,他的诗歌的感情不是铺垫出来,很多时候,感觉是一口气喷出来的。

其次,以丰富奇特,瑰丽的想象来写诗。有些想象光怀陆离,雄奇瑰丽,令人惊心动魄,目不暇接。如《蜀道难》。李白从未去过蜀道,却留下了这篇名作。首先用神话写蜀道历史,再写蜀道之难,都是自己想象之作。有些想象幽深悠扬,自然新颖,或不失天真的童趣,或深具哲理的底蕴。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但李白的浪漫主义是和现实结合再一起,他对幻想的追求正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曲折反映。

再次,李白诗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清新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在:感情的天真,他的诗歌真诚直率,即使是描写爱情也是真率的。如“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另外在题材的选择上,李白喜欢写晶莹剔透,清澄光辉的东西。如:明月,白日,夕阳等。他善于向乐府诗歌的学习上。李白善于吸取乐府诗歌的纯朴的格调,清新的表现手法,尤其善于学习即景比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之时,景物信手拈来,比兴高妙。语言的运用上,即使雄奇夸张的语言也都一洗铅华,至于那些清新自然的诗歌,就更以自然为宗了)

9.(结合《长恨歌》)分析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除了乐府诗之外,其他诗歌成就也很高。他的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就表现出其高超的艺术手法。

首先,抒情与叙事的紧密结合。《长恨歌》是长篇的歌行体,白居易发挥了这一体裁长于铺叙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曲折的情节。杨贵妃去世后,帝王对她的思念,及到蓬莱去寻访她的独特想象,都描写得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感情效果。比如“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叙事和抒情结合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既是抒情又在叙事,写景。在描绘的同时又把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执着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结构安排独具匠心。《长恨歌》写得层次分明,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事件详略得当,层次过渡及其巧妙。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自然过渡到安史之乱。由“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由巧妙过渡到帝王回京后的相思。层层铺叙,自然过渡,最后点明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另外,在铺陈词藻、详尽描写的同时,不断锤炼一些警句,穿插其中,使得全篇处处体现开阖顿挫之妙。诗歌开篇第一段,不断描写杨贵妃。但并不显得重复,因为白居易在描写几句之后,就会有一两句警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使诗歌显得顿挫有致。

三、善于描写,形象多姿多彩,语调圆润流转,语言精美流畅。《长恨歌》成功的塑造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个人物形象。在描写杨贵妃的时候,并没有正面去写她的美貌,而是通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侧面的描摹,把她的形象展现出来。对于她的死也只用了“宛转蛾眉马前死。”一笔带过。在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时,也采用侧面环境描写烘托。“峨嵋山下” “西宫南内”“夕殿萤飞”这些外部环境的描写,将唐玄宗凄凉的心境表现出来。《长恨歌》语言工丽,富于词采,读起来琅琅上口。

4

古代文学《两宋辽金卷》

一、背景。

1、北宋政治概况:

A、对外积弱,难以抗敌;对内积贫,农民贫困。

B、崇文抑武国策,程朱理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宋朝文人的人格(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诗风(好议论)、题材(政治)。 C、文化、传播的高度发达。

D、繁荣的城市经济和奢靡之风——直接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2、南宋政治概况:大体同于北宋,但靖康之难后,国内要求北伐的呼声始终存在,促进了豪放一派的发展。 3、宋代文化特点:

本朝儒释道三家已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面,于是有代表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诞生。文化精神与动态趋于单纯与收敛。此时大儒多会通三家,对其人生态度与文学风格有重要影响,如苏轼、黄庭坚等。

4、宋代文人性格及审美:

A、强调人格修养,向内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

B、采取新型的生活态度:理智、平和、稳健、淡泊。 C、审美态度崇尚平淡。 D、审美情趣以俗为雅。 5、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A、散文:宋六大家,借鉴古文手法,改造骈文。 B、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C、宋词:代表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完成词体建设,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均开拓出广阔的领域。

二、宋文。

1、宋初散文大观:多为骈体,风格浮艳。

2、柳开: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将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 3、王禹偁:尊奉儒家,独树一帜,宋初散文成就最高。

4、穆修刊刻韩、柳文集;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5、西昆体:文风华美密丽。太学体:险怪艰涩。

6、宋六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7、欧阳修:

A、复古革新理论:

a、文道并重,重道以充文: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

b、强调自然为文,明白晓畅。(针对太学体) c、在写作上,强调“简而有法”。(针对西昆体)

d、儒家应该与生活相关,反对“溺于文”,提倡作家与生活紧密联系。

B、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使散文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风格平易自然。开创文赋一体。 8、王安石

A、文学观:不排斥艺术性,但更重视实际功用。其散文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

5

B、散文特点:论点鲜明,逻辑严密,长于议论,气势凌厉。风格简洁峻切。

9、曾巩:文风平正古雅,符合理学家标准,理学家对其评价颇高。 10、苏轼:有《东坡文集》。

A、文道观:文章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所谓“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规律。 B、苏轼文章艺术特点:气势雄放,语言平易自然。

11、南宋前期散文:体现主流的爱国主义思想,岳飞《五岳盟祠记》、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12、南宋中期散文:政论:辛弃疾《美芹十论》。笔记体:陆游《入蜀记》、《老学庵笔记》,洪迈《容斋随笔》,周密《武林旧事》。

三、宋诗。

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A、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代表作家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禹偁,其诗初步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B、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内容上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居之思,诗艺上字斟句酌,写景精细,字句精炼。代表作家有九僧、潘阆、魏野、寇准、林逋等。成就最高者为林逋。

C、西昆体:宋初馆阁文臣奉诏编书,互相作诗唱酬而形成的诗人群体,其作品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由此得名。内容多为咏史、咏物以及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风格上师法李商隐雕润密丽,用典兴寄。主要诗人有杨忆、刘筠、钱惟演等。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模仿李商隐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但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沉感慨。

西昆体的影响:相对于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因而盛行一时。但诗歌题材狭窄,缺乏时代精神;艺术上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最终衰弱。

2、欧阳修对诗歌的革新:重视生活内容,以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语言清新流畅,风格流丽宛转。但成就不如其散文。

3、梅尧臣:题材走向日常生活琐事,艺术风格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两方面的创新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最终推动了新诗风的形成。

4、苏舜卿:诗歌直率自然,意境开阔,风格雄豪奔放。但作品不够含蓄、精炼,宋诗畅尽而伤之直露的特点在苏诗中已见端倪。

5、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有《临川集》。

A、诗歌特点:前期注重反映现实,议论精警;后期诗风趋于含蓄深沉。 B、“王荆公体”:指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体,体裁多为绝句,内容多写景抒情。艺术上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风格上具备丰神远韵,体现向唐诗的复归。

6、王令:风格雄伟奔放,语言奇崛有力,宋诗中罕见。但语句粗豪生硬,意蕴发露无余,也是宋诗缺点的典型表现。

7、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谥文忠。有《东坡诗集》。 A、题材:

a、反映人民生活的苦乐和时政得失:《荔支叹》。 b、对生活的热爱:《饮湖上初晴后雨》。

c、对生活和自然作理性的观察:《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

B、艺术特点: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善用典,巧对仗。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兼具阳刚阴柔之美。充分体现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6

C、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D、苏门六君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鷹。

8、江西诗派:

A、江西诗派:由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定名,并非地域概念,而是指宋代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尊奉杜甫精神,追求杜诗老成境界,遵循“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策略,即借鉴前人诗句化为己用,以“无一字无来处”为主要诗艺特色的诗歌流派。由于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曰江西诗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等人。 B、一祖三宗:宋末方回提出。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C、黄庭坚,字鲁直,行九,号山谷道人,有《山谷集》。 a、思想:奉行儒术,融合佛道;诗学上求新求变。

b、山谷体:黄庭坚自成特色的诗体。其诗歌章法回旋曲折、跌宕起伏;修辞出奇制胜;炼词造句,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声律奇峭。风格生新廉悍。同时具有奇险、生硬等缺点。 c、晚年诗风回归平淡质朴,体现出老成境界。 D、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风格追求“朴拙”,长处是简洁精炼,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缺点是过于追求言简意赅,以至语意破碎;另有些作品质木无文而缺乏情韵。 E、靖康难后的振作: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原为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靖康之难使江西派诗人题材与情感都有了扩展,诗中出现了民族气节与忧国伤时之思。但宋金和议签订后,题材又恢复如前。

F、陈与义:诗风雄浑深沉,对陆游等人有良好的影响。

F、江西诗风转变:

a、吕本中:风格轻快圆美;提倡“活法”,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

b、曾几:在吕本中基础上更进一步,风格清新活泼,开杨万里诗歌先声。吕、曾二人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B、人生经历:四十岁前,举家从学,试举不第;中年入蜀从军;晚年回乡务农。 C、陆诗的主要内容:

a、对抗金斗争作正面歌颂:《病起抒怀》

b、揭露、控诉统治集团荒淫奢侈、排斥抗战:《关山月》。 c、抒写愤懑情绪,塑造不甘寂寞的英雄形象:《书愤》。 d、描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游山西村》。 e、日常生活。

f、爱情诗词:《沈园》、《钗头凤》。 D、陆诗的艺术特色:

a、创作方法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风格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b、诗风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同时又沉郁悲凉。融李杜诗风于一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c、多凭借幻境、梦境抒发壮怀英气。

d、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e、擅长七言诗,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样体现出平易近人的倾向。与江西倾向一脉相承。

E、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有《诚斋集》。

诚斋体:由杨万里所创诗体,诗歌取材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充满了生机和灵性。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语言浅近明白,章法流畅直致,接近口语。想象奇特。

7

F、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

诗歌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

使金纪行诗:72首七绝,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 《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七绝,描写田园风光、农作生活以及种种疾苦。 10、永嘉四灵:指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四人师出同门,字中均有“灵”字,故称“四灵”。其师叶适曾编选《四灵诗选》为其揄扬。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创作局限书斋之中,内容多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但过分重视炼字琢句,有佳句而无佳篇。永嘉四灵兴起了对江西诗派的反拨。

11、江湖诗派:指南宋后期游谒江湖的诗人群体,杭州书商陈起为其刻印《江湖集》,诗派定名于此。江湖诗人身份各异,亦无公认的诗学宗主,因而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只具有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总体上不满江西诗派而效仿四灵,诗境宽阔。成就突出诗人有刘克庄、戴复古。

A、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被认为江湖领袖。受四灵一脉影响,但不受束缚。 B、戴复古:受杜甫、陆游影响较深,沉郁中有雄放之气,语言浅切而耐人寻味。 12、宋末诗歌:

A、英雄与遗民:以抵抗方式分为两类:英雄诗人奋起抗敌,以死殉国,以文天祥为代表;遗民诗人隐居守节,不仕异族,以谢翱、谢枋得、郑思孝、汪元量为代表。

B、基本特点: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抒写自然涌发的“哀”与“愤”的情感。为宋代文学留下悲切而高亢的最后一道音符。

13、元好问:金代最重要诗人,杰出诗论家。

其“纪乱诗”无论思想价值还是艺术成就都称上乘。

《论诗绝句三十首》全面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一千余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称秦观诗为“女郎诗”。 为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

四、宋词。

1、五代词风:文本体式以小令为主,题材取向以柔情为主,审美规范以柔软婉丽为美。 2、宋初因革:

A、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有《珠玉词》。经常表现人生有限的忧思,又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形成“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的特质。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有《六一词》。欧词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3、词境开拓:

A、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其《渔家傲》以边塞景物为题材,写景雄浑,意境苍凉,为豪放派词之滥觞。

B、张先:善写“影”而见称“张三影”。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采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C、王安石:脱离了晚唐五代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4、柳永新变:

A、柳永:初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行七。后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B、扩充词作内容:

8

a、对繁荣的都市文明的描写。

b、抒写羁旅行役的感情,一般词作中人物为作者假托,柳词中均以自己作为主人公。 c、描写市民妇女的感情,多描写正常夫妇关系,亦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及其从良的愿望。 C、艺术创新:

a、大量创作慢词:利用民间原有词调;旧曲新翻;由小令扩展为慢词;自创新调,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b、长于铺叙,构思细密,布局完整,层次分明。 c、语言通俗流利,极富音乐性。 5、苏轼:有《东坡乐府》。

A、词学观念:突破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强调诗词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B、创作主张:“自是一家”,认为词应该表现抒情主体的感受。

C、以诗为词:

a、开拓词境,丰富词的题材: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农村题材词的创作。 b、采用标题和小序。 c、使事用典。

d、突破音乐的束缚,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变歌者之词为诗人之词。

D、词风的多样性:既有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又表现了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气格。 6、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有《小山词》,与其父晏殊并称“二晏”。 A、情感特色:生死不渝的苦恋,抚今追昔的身世之感。

B、艺术特色:现实和回忆不同场景的组合结构;如梦如幻的境界;语淡情深的风格。 C、令词的集大成者。

7、秦观:字少游,行七,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见称“今代词手”。 A、艺术特色:“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辞情兼胜。

B、晏、秦词艺的异同:

a、同:同是古之伤心人,好作浅淡语,均用透过一层法。

b、异:词境不同,晏词多取景自高堂华烛、月桥花院;秦词多融情于流水高山,清风明月。 8、贺铸:字方回。有《东山词》。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长于造语,多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采取“博喻”手法,比喻新奇,意味深长。 9、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有《片玉词》,又名《清真集》。曾提举大晟府,因称大晟词人。

A、词作内容:羁旅行役之感;咏物。

B、词中杜甫:追求格律、法度。

a、多种叙述方法的综合运用,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b、善于在铺叙中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c、自铸伟辞,善融前人诗句入词。 d、音律方面注重调美、律严、字工。

e、擅长用拗。

10、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A、《词论》体现的词学主张:词“别是一家”。

a、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杜绝轻艳浮靡,内容要充实深沉。

b、写作技巧和表现方法方面:词境必须浑成。

c、音律方面:不仅要推敲平仄四声,还要讲究发音的部位,辨明清浊轻重。 B、“别是一家”利弊:使易安词争流而上,亦推动宋词进步;束缚自身,词内容保守传统,多

9

描写个人感受。

C、《漱玉词》的内容:南渡前多表现少女情怀与闺阁生活,《如梦令》、《醉花阴》;南渡后满纸凄风苦雨,《声声慢》、《永遇乐》。 D、艺术特色:

a、善于选取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b、语言独具特色: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善于用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c、多用白描。

E、易安体:李清照自成诗体,体现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内容充实深沉,词境浑成,音韵合律。艺术手法上善于用细节展现内心,语言精确,多用白描。

11、朱敦儒:以词完整地表现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早年婉丽明快;中年悲壮慷慨;晚年清疏晓畅。

12、英雄词人:南渡词风与辛、陆词之间的过渡。岳飞、张元干、张孝祥。 1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稼轩词》。

A、人生经历:青年毁家纾难,起兵抗金,后南归;中年宦游;晚年赋闲乡间。 B、词境的开拓:

a、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的表现:《破阵子》。 b、社会忧患与个体人生苦闷的表现:《永遇乐》、《摸鱼儿》。 c、乡间生活的剪影,较之苏词更为发展:《清平乐》、《西江月》。 C、艺术成就:

a、军事意象大量出现,失路英雄形象的塑造。

b、以文为词:以古文辞赋的章法、议论、对话入词;以经史子集的语汇入词。 c、摧刚为柔,潜气内转。 d、亦庄亦谐。

14、辛派词人:南宋与辛弃疾同时或稍后,情感上要求爱国抗金,艺术上以文为诗,词风豪放慷慨,好发议论的词人。主要有陆游、陈亮、刘克庄等。其中,陈亮有《龙川词》,以议论、散文入词;引用日常语汇入词;善用赋体。

1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歌曲》。上承周邦彦,兼采辛弃疾,进一步将词雅化,形成雅词派(格律派)。 A、词作主要内容:

a、个人生活的描述与身世之感的抒发:《踏莎行》、《鹧鸪天》。 b、咏物词,“身世之感打并入咏物”:《暗香》、《疏影》。 c、侧面反映社会现状:《扬州慢》。 B、艺术特征:

a、音节谐婉,语言清刚,不媚不俗:移诗法入词,使词的风格雅化、刚化,清劲峻峭,不作柔顺语。

b、往往配有韵味绝佳的小序。

c、兼具清空、骚雅之长:清空,空灵含蓄,对事物描写避免直接刻画,遣貌取神,处处着笔;骚雅,寓意见志,有比兴,有寄托。 C、羽翼史达祖:致力炼句,工于咏物。

16、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有《梦窗词》。

A、词作内容:感人怀旧之作,《风入松》;伤今怀古之作,《八声甘州》。 B、艺术特点:

a、亦真亦幻,化虚为实。

10

b、章法打破时空、场景的界限,意境扑朔迷离。 c、语言生新奇异,密丽深幽。 d、重视格律,雅致。 17、宋末词人:

A、周密:词风清丽,有《草窗集》。

B、王沂孙:工于咏物,《眉抚·新月》。 C、张炎:备写身世之感,有《山中白云词》;词论著作《词源》。

D、蒋捷:别开生面,《一剪梅》、《虞美人》。

E、共同特点:时代处宋末元初,词情更加哀婉、沉痛、无奈,手法多用比兴。往往寄托景物诉深情,晦涩不显,以表达亡国之感和仇元之情。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