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改革》结题报告
1.背景和目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教师是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案,大约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办学条件的提高,各种备课资料纷至沓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们都是照着教参抄教案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于是,教案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形式。而我校又是开展各项活动频繁的学校,如:团体操比赛、广播操比赛、主题中队会展示、教坛新星评选课,等等。这样,教师整天沉浸在繁忙中工作,教案编写就只有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了,何况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各地优秀教案随时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师哪里谈得上去钻研教材,更不可能有创新的利用教材教学了。
据悉,国外的学校教育没有固定、刻版的教案,更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教师从不受教案的束缚。目前,国内也在进行“零教案”改革尝试,使教师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中。
我们对本市的小学教案改革也进行了调研,发现“集体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备课后进入课堂教学,最后反思,不仅能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提高教研能力。
于是,我校在集体备课、教后反思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了对教材的创新理解和对学生的创新教学上。采用的教案方式是:达成共识的环节用电脑打印,体现教师自我个性的环节留出余地,发现教学中的闪光点或缺憾时在课后及时记录,尤其是对所教学生的实际“差异性”、实施“差异”教学方面留有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色彩。
这种教案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既省去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使教师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同时打破了教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格式,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新课程目标,变“抄教案”为“个性教案”、变“环节教案”为“反思教案”,让“教案”真正成为创新思维、求同存异、发展个性、拓宽思路的创造性“作品”;使教案起到培养学生、扩大知识领域,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作用。教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真正使教师从“教书型”转变为“教研型”。
2.分工及安排
2.1课题分工:
组长:孙光辉,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高国芳,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实验的数学课堂教学指导、阶段小
结和总结。
成员:
周菁,教导主任,负责课题实验的督促和检查。
孙本堂,副教导主任,负责课题实验的语文课堂教学指导。
查俐,副教导主任,负责课题实验的数学课堂教学指导。
霍晓磊,副教导主任,负责收集打印材料。
谈蔚文,教研组长,负责课题实验的语文课堂教学指导及阶段小结。
马娜娜,教师,负责语文课堂教学实验及阶段小结。
杨静,教师,负责语文课堂教学实验及阶段小结。
高乃珍,教师,负责课堂教学实验及阶段小结。
朱晓芳,教研组长,负责课题实验的数学及阶段小结。
赵秀云,教师,负责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及阶段小结。
陈兴云,教师,负责课题实验的英语课堂教学及阶段小结。
陈媛,教师,负责课题实验的语文教学及阶段小结。
李冉,教师,负责课题实验的语文教学及阶段小结。
2.2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04年9月――2005年6月。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拟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5年7月――2006年6月。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制作教案样本,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第三阶段:2006年6月――2007年6月。反思、总结、调整试验计划。
第四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2月。总结阶段,结题。
3.实验保障
3.1加强课题管理,确保顺利实施
本课题研究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教科室,精选出业务能力强的中年教师作课堂指导,吸收了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作课堂实验;学校倾尽资金给60台电脑升级、上网,每班都配备了大背头彩电和实物投影仪,现在又正在准备给每班配一台笔记本电脑,以满足教师进行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试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素质,保证顺利实践
在准备阶段,经过多次琢磨,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确定了课题组成员,配备了骨干教师,撰写了《教案改革开题报告》、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表》。在实施阶段,我们根据调查表,酝酿并制定了《教案改革方案》,为课题实验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根据实验成败进行反思、调整思路。根据实施情况,我们调整了《教案改革方案》,以检查课题开展后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教师在课题实施中角色的转变及教案改革的成败。
3.3总结实验成败,寻求创新发展。
《教案改革设想》,在国内外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凭借这些经验,使课题研究从一个较高起点上进行,但同时,想把课题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在借鉴的同时,收集了大量适合我们学生实际教学的课程资源,结合每个阶段的课堂实验,进行课后反思或案例分析,及时更新理念,总结不足,调整思路,推动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4.实验进展
目前是本课题研究第四阶段后期,既总结验收阶段。全校教师都在本课题实验的影响下,进行《教案改革设想》的探索和实验,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改汇报课,开展观摩展示交流;随堂听课,进行评析;提出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使课题实验能够顺利地向纵深进行。
我们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将本课题活动延伸到2008年9月,进一步深化教案改革,对教案进行实质性的改革;1、交流教案改革探索中的感悟;2、反思课题活动带来的困惑;3、总结课题活动经验,在全校推广。
5.差异及办法
5.1实施差异:新教材难度大,教师几乎没有时间独立钻研教材。
我校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内容庞杂,纵向跨度大,从人教版的三年级到初中的内容都有。以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有人教版三年级较大数的读写;有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有平行、垂直和相交;有五年级小数的认识、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和方程,也有初中的旋转与平移、方向与位置,正负数的
认识,还有美术教材上的连续图案设计等等。
由于地区差别和家长文化差别比较大,学生来源不一,家庭对学校的配合教学几乎为零;教师们感到教学难度很大,而要让大多数学生学好双基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勉强完成计划的学习任务,有时连计划也完成不了,学生独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只有回家完成。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会说会讲的内容,回家时不会独立完成,或存在不少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就要为学困生抓差补缺,教材中的知识点多,课堂练习很少,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教师要补充适量练习,所以,个人备课时间被抓差补缺和选择补充练习占去很多,另外学校的其他活动如:主题中队会,全校性的健美操比赛、校本教研检查等等也很多,都要占去大量时间。教师就没有时间精心设计教案,也静不下心来钻研教材,更谈不上去创新教案和有特色了。
5.2解决办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课方式。
5.2.1学期开始:集体备课,整合教材。较多或比较有难度的内容分两课时教学,相关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教学。
5.2.2日常教学:独立备课,写课后记。传统内容以自己独立备课为主,遇到问题时再商量,及时写出教学后记。
5.2.3教研活动:畅所欲言,交流探讨。对于新增内容、难点内容,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说出对此内容的教学设想,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5.2.4公开教学:课后评析,取长补短。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大练兵活动,不仅为教师个人搭建了展示教学特色的平台,也呈现了年级组集体智慧的成果。因此,课后的教学评析,也使每一位教师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见识了别人的长处;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和反复试教,知道了自己的欠缺,修正了教学中的错误,完善了教学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中、老年教师也通过交流,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专业技能,尤其是对新型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他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渐渐提出了使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使青年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应用中扬长避短。
6.实践体会
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认真准备,之后进行课堂教学,最后听课者给予评析,授课人进行反思,不仅能让授课者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听课者提高教研能力,从而使教师感悟到编写教案的重要性,并逐步使教师在提高教案的实用性上下功夫。
6.1我校在集体备课、教后反思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对教材的创新理解和对作业的创新设计上。如:语文教材,可以根据课文类型采用不同的教案书写格式,如: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编成课本剧,相应的作业也不是一板一眼的重复
抄写,而是进行合理设计。数学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材整合,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设计成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后记录下来就是一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秀作业。
6.2备课不一定要照书中的顺序,也不一定照书中的格式,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也应敢于有自己的思路,最起码有自己的思考。
6.3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抓好几点,如突出重点、要点,以及如何解决难点的方法和措施,对授课的内容和手段要进行设计。同时,备课时要尽量体现精讲多练,并结合学生特点,多考虑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乐于接受知识。同时,对于上课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也能考虑进去。
6.4备课时要考虑到培养学生学好某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能力。让学生把这种学习、思考的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5上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上课更完美。
7.实际效果
7.1书上备课与编写教案相结合,实在、有效。
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把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备在书上,而在教案中重点突出程序与环节的设计、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这种做法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7.2详案与简案相结合,切实,可行。
针对某一篇课文或是某一节甚至单元教材,抓住重点内容与关键知识点详备教案,而次要的、一般的内容则采取写简案或备在书上。这种做法符合实际,可以进行下去。
7.3在书上备课或用以前的教案增添删改,减负、增效。
经验丰富、对教材娴熟、形成了一定教学体系、有一定特色的教师,允许备在书上,也可使用以前的教案,在教案上作增添删改,或只在教案本上写简案。这样的教师,即使不要求写教案,他们也会在课前翻阅资料,博览群书;在课堂上关注学生需求,因材施教;在课后反思教学,不断改进。这种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推动了他们向教研型和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
7.4集体备课与个人独立备课相结合,互补、拓展。
我们采用的集体备课方式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各自备一些内容,备好后相互交流,相互参阅,借鉴别人优点并作补充、增减,针对班级实际情况使用。这种做法既能使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又可以拓展思维,从而设计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方案。
7.5新教师或对教材不熟的教师,写“详案”,必要、必须。
写“详案”,既是在备课,也是在上课之前“试教”,更是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所以,对新教师来说,更应该备好课、写好教案,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种做法尤其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对新课程深刻的思考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教案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教师从机械的抄教案中解脱出来,而是让教案成为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教案还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设计方案。
8.课题的研究成果
8.1教案形式各异。出现了环节教案、反思教案、评价教案、电子教案等不同形式的教案。
8.2集体备课蔚然成风。集体备课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又积累了中年教师的经验。有的青年教师被评为“教坛新星”,有的被评为市级优秀骨干教师,有的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中老年教师教学既有特色,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深化了教育科研活动;每次教学练兵活动中,中老年教师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的上示范课,有的出谋划策。正因为这样,我校的教研气氛才特别浓厚,第一线教师才逐步有了教科研意识。
8.3教育教研成果显著。在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我校不仅论文获奖数量逐渐增多,论文有的获区、市级奖励,有的获省级、国家级奖励;而且教学设计也从过去的很少获奖到仅今年就有十几篇获区市级奖励。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第一次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市级科研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这对我校的教案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8.4课堂成了审美的课堂。不仅美术课、音乐课能让学生感到“美”,而且,语文、数学、英语也有其独特的语言美、视觉美、想象美和抽象美。这就是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能在课堂上营造出让孩子心灵自由飞翔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能让学生体会出语文、数学、英语的独特之美。例如数学:中、低年级的平行、垂直、相交知识,高年级的统计图、轴对称图形等等,都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具有可意会,又可言传的“美”。
8.5让教学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为了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让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地位,鼓励学
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仅认真备课,严格指导,而且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丰富而多彩的创新作业,如,数学课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当天学习的知识编写数学日记;学过图案欣赏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指导他们画出自己上学路线图。语文课后,教师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做成语接龙游戏。英语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随时可以让学生改编情景剧或对话等等。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思维也越来越灵活;这样的教学就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的设想。
8.6出版了校内经典教案和优秀课件。我们在课题探索过程中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和课间制作比赛,并将评选出来的经典教案结集出版,优秀课件分年度分学科集中刻录成光盘,一使教学资源大家共享,二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便于改进。
9.困惑与反思
9.1课题活动带来的困惑:(1)教案检查体制不改革给教案改革带来的困扰。
教案应该是百花齐放,充满创造性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平时的教案中,我们见到的似乎都是拷贝、克隆的教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些备课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个性张扬。只有在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教师备课评比中,才能见到为数不多渗透新理念,体现新设计,包含新思路的好教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教师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害怕标新立异的备课在检查时通不过。比如:以前也有学校进行过初步的教案改革(电子教案),但是数位教师在评定职称的时候由于教案原因没有通过,甚至还需要重新抄写以前的教案;还有的老师备课时进行内容的前后整合,结果在课后被批为“不按教材上课,胡来!”这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二是目前尚未形成教师备课创新的奖励机制,教师缺乏动力。若要教师备课创新,领导首先要改变对备课限定的、一元化的僵化要求。自由、开放、宽容是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备课的可靠保证。另外,现在教案检查也往往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有图案、书写工整的教案就是好教案。 一些教师往往挖空心思在教案空白处画上与文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插图,看上去不是图文并茂,而是花里胡哨,整本教案像是黑板报。其实,绘画和书写的基本功并不是人人擅长,如此要求的教案岂不是强人所难?
9.2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课题教研活动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总是会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大合唱比赛、文艺演出、健美操比赛等)、各级各类的征文征稿活动、学生竞赛法道、校本培训等,这些都大量地占用了教师钻研教材和备课的时间,课题组教师无法集中,集体备课和综合教研被迫停止,这不能不说是课题教研中的遗憾。
9.3设计模拟教案及课堂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集体备课是一个年级组或多位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果,最佳的“备课-教学”模式应是这样的: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初稿—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听课,修改初稿——多名教师执教,多次修改教案——完成教案定稿,最后一名教师执教——集体反思。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每次教学和反思的时间以一天计算,那么一堂课要经历一周左右才能完成教案的定稿,再加上最后的反思交流,一次完整的集体备课经历的时间就会很长。且在这段时间中,每位教师不可能放下手边的所有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集体备课中来。这显然不符合现实。
9.4对本课题的反思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打印教案对以后教师再次教学前的备课修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教师能省出很多时间钻研教材,创新备课,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同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的打字速度太慢,打印每课时教案都要占用很多时间,所以,打印教案最终没能继续进行下去。
另外,我们的备课宗旨是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钻研教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想在教案中省去一些固定模式的环节,把不同一般的教学内容的备课思路记录下来,重点用在有实效的备课和反思上,体现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但这种教案在职称评定时却不符合要求,不得不回到原来模式上。
鉴于打印教案的费时费力,我们采用打印教案与手写教案相结合、书上备课与编写教案相结合、在书上备课与用以前的教案增添删改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人独立备课相结合、公开课写详案并用电脑打印的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教案编写。
现在,我们准备把各学科内容按单元分配给年级组的每位教师分别备课,然后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各自情况和各班学生情况调整教案,使资源共享、智慧各显、教案风格各异、教师个性突出。
十、课题改革的深化:三年多的课题活动结束了。我们切身感受到我校教案改革虽然并不成功,让专家们赞扬的教案至今没有诞生,但教师觉得我们的教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得到国家级奖励的教案堪称我校精品教案。同时教案改革确实给教师带来了观念的转变,他们再也没有一字不漏抄教案的现象,教师们能合理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材整合,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着进行备课与教学,在备课中不仅能充分备教材,而且能充分备学生,尤其是每学期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总能不断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课件与课型。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案改革,努力探索出优质可行具有实用价值的教案模式,尤其是在课件制作上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们都会制作和合理使用课件,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让教师独特的教案成果与大家共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