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古诗词鉴赏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尝试,对于我们班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尝试。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大都是针对整本书,文学作品或者中外名著,但从去年秋学期开始我和学生一起踏上了“诗词之旅”。开学初学生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我发现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对书中介绍的中国文化,更对词人的生活经历也很感兴趣。这引起我的思考,任何文化的诞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更是词人特定人生境遇的写照,因为很多的诗词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情趣心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平时我们的诗词教学也离不开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学生只有了解了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更能够好地理解诗词。诗词中有历史,诗词中有人生,我和学生的“诗词之旅”里品读一位位词人不平凡的一生。于是,我们读唐宋朝历史,读初唐读陈子昂,盛唐读李白,“安史之乱”读杜甫,晚唐读李商隐、杜牧。读苏轼,辛弃疾,更读一了代才女李清照。
《品读诗词里人生》一课我和学生试着通过五首词走近李清照,再次走近宋朝,走进李清照的人生。李清照,一名风华绝代的女词人,但她也是南宋历史中一名普通的百姓。她不是朝廷官员,没有岳飞、辛弃疾横刀立马的满腔豪情,也不是男儿身,没有陆游报国无门的悲愤。她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乱世中的弱女子,她坎坷悲惨的一生正是宋朝历史的真实写照。她又是一位才女,比常人多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她所写的词反映了她的命运,不也反映了宋朝由繁荣走向灭亡的命运吗?《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幸福快乐的少女时期,当时是北宋时期,国家安定,家庭富裕,父母宠爱;《醉花阴》是浪漫忧伤的青年时期,因为朝廷党争,她与恩爱的丈夫饱尝相思之苦;《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凄苦孤寂的老年时期,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通过读这些词,我们可以了解李清照的一生,还可以对宋朝历史有整体把握。而且这些词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没有理解的难度。
这节课的重点是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忧伤情怀。难点是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凄苦哀愁,了解作者的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百姓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她的忧愁包含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
如何突破重难点呢?设计思路:
1、想像画面,走近人物。 一首词,一幅画,一颗心。《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一代词宗李清照所写的词,语言婉丽清新、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全词所呈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副动态、立体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情感,感受人物内心,达到走近人物的目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溪亭日暮的绚丽画面,藕花深处的静谧美好画面,鸥鹭惊飞的有趣画面,学生容易想像,容易感知李清照的快乐顽皮。而《声声慢》中凄苦哀愁之重,需要学生默默想像,默默感受,以“这首词中,李清照身在何处?她的身影在哪里?”发问,引导学生静思默想,随着李清照独处于陋室彷徨,独立于满地黄花中,独自望断南飞雁,独自饮着三杯两盏淡酒,独守在窗前等天黑……愁苦无助李清照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了。再问“孤单、孤寂、孤独的李清照心在何处”,学生结合李清照的小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李清照在岳飞被杀所写的《声声慢》中忧愁的是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学生将孤独的“身”与满心的“愁”连在一起,明白了李清照此时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2、了解历史,走近人物。 一首词,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三首词,反映了宋朝不同时期历史,课堂上理解词,同时了解背景资料,这样一举两得,了解南宋历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反过来,学生读了李清照的词,对苦难深重的南宋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声
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是复杂的,全词围绕一个“愁”字,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却对自己的内心所想只字不提。这个空白需要提示,于是除了背景资料,还加了历史小故事,写《绝句》是痛恨南宋朝廷投降政策,身为秦桧的亲戚从不依附权贵,写诗歌颂歌颂韩肖胄出使金国的凛然壮举。这样,资料多样化,人物形象也丰富了。《声声慢》中,李清照的内心学生体会也深刻了。
词,人,历史,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彼此相连,彼此促进。
课堂上,学生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真情吟诵,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挥笔写批注。我和学生一起行走在“诗词之旅”的旅途上,在诗词天地中一句一句吟诵,在历史天空下一步一步行走。走得缓慢而从容。
课后,我想课堂成功原因还在于,课堂负载的东西不能太多,每首词不求学生理解的非常到位,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不能“为读动情强作愁”,将来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一些事,经历了一些人,自然会明白李清照词中的忧伤与愁苦。有待提高之处在于,学生因为录像的原因,有点紧张,不像平时那样放得开,为了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吟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我多放了时间,课堂节奏略显拖沓,不够紧凑;再就是缺少背诵的环节,在品味赏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展开背诵比赛。
我和学生在“诗词之旅”中,和一位位诗人、词人展开心灵的沟通,进行思维的碰撞,我们的灵魂也因他们而丰富高尚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