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技巧及预后分析
朱珍华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摘要: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
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原则,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观察组为9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8.106
本文引用格式:朱珍华.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技巧及预后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210.
0 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者听力,对于儿童而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
响语言发育。相关研究显示[1]
,腺样体肥大、慢性鼻-鼻窦炎、食管反流、感染以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均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治疗。目前临床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伴随内镜发展,内镜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而内镜下治疗方式包括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和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及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鼻部疾病、咽食管反流等疾病等综合治疗,何种治疗方式效果更好为本次研究内容,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耳闷、耳胀感,听力下降,声导抗为B型曲线,经耳内镜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纳入标准:无智力以及沟通障碍;依从性良好;同意本次治疗措施;排除标准:患者鼻咽部占位性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9/15,年龄6-62岁,平均(42.3±2.6)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0/14,年龄6-69岁,平均(46.4±2.5)岁,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患者选取侧卧位,对外耳道进行消毒,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可采取全麻模式,通过耳内镜了解内部情况,观察鼓膜情况,于鼓膜进行表面麻醉15min,然后进行鼓膜穿刺治疗,通过微型吸引器吸出鼓室积液,若积液为粘稠状可使用地塞米松进行冲洗,术后常规预防感染、促排药、糖皮质激素治疗3—5天。
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患者取侧位,常规消毒外耳道,对于年龄较小患者采取全麻。通过0°耳内镜进行治疗。于鼓膜表面麻醉15min,于鼓膜前下方放射状切开2-3mm,微型吸引器将鼓室积液吸出,积液为粘稠状时使用地塞米松冲洗,吸除干净后,置入哑铃型或者T型通气管,使用消毒的棉球对外耳道进行暂时封堵,避免感染。术后常规预防感染、促排药、糖皮质激素治疗3—5天。如果病患同时具有腺样体肥大(小儿常见)、慢性鼻-鼻窦炎,两组治疗术中均采取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窦开放术,两组治疗后分析临床疗效。
1.3 临床疗效判断[2]
治愈:无耳闷、耳胀等症状,鼓膜受损症状消失,听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气导平均听阈15db;显效:自觉症状减轻,听力障碍等症状明显缓解,纯音测听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无效:治疗后以上症状未明显好转,鼓室内具有积液。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均放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0.0中分析,2
分析计数资料,t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鼓膜置管一般保留6个月以上,让其自动脱落,中耳反复感染者,应提前取出鼓膜通气管,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中治愈19例,显效7例,无效8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例,总有效率为76.4%(26/34);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31/34),两组差异显著
(2
=4.68,P=0.035),提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 讨论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药物以及手术治疗是基本方式,其中药物治疗为马来酸氯苯那敏、标准桃金娘油,桉柠蒎,氨溴索,鼻用麻黄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等,采取该种治疗模式,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其听力以及耳闷等相关症状不能明显好转,而且治疗时间比较长,疗效慢,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以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效果不显著。采取手术治疗可根本上清除中耳积液,改善症状,手术的方式包括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置管术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该术式价格昂贵,基层医院不易开展),以往的手术方式通常在额镜下或者显微镜下进行,操作视野比较窄,不能很好的将鼓膜暴露,使得手术操作不能顺利进行。随着内镜技术发展使得耳内镜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使用。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其能越过外耳道狭窄及弯曲部位,直达鼓膜,以不同视角观察病变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及时清除中耳积液、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鼓膜切开位置能准确的选择,在做切口时直视下进行操作,
减少耳道损伤几率[3]
。虽然该种手术模式效果理想,但在手术操作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显示器呈现为正位利于治疗,因此手术前需要调整好手术系统的方向。(2)为了防止镜面受到污染以及损伤耳部,内镜在进出时操作小心。(3)选择内镜的粗细情况需要根据耳道的宽窄决定。(4)注意镜的清洁,需要及时将镜面的污物擦干,及时对镜面进行消毒,保持术野的清晰。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应行鼻咽部CT、鼻咽镜等检查,以免漏诊鼻咽癌,延误病情。鼓膜置管失败原因的分析:手术者经验少,操作粗暴,鼓膜切口过大,鼓膜置管提前脱落,中耳反复感染,严重的咽鼓管阻塞疾病。术前应仔细评估病情,行鼻咽部CT或者鼻咽镜等检查,术中操作忌粗暴,勤学习,多思考多练习。
本次临床研究中,笔者采取对比分析的研究模式,给予观察组的患者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结果显示采取该种治疗方式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6.4%,提示该种治疗方式效果显著,复发率小,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
基本一致[4,5]
,均说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总之,经过本次的治疗我们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点,可适用于基层医院,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为患者带来健康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Prakash mucolit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rous otitis me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TK,Abhilash S,Devi N,et al,Audiological evidences on efficacy of [2] of Advianced Research,2017,5(12):2320-5407. 黄辉,杜宝文.
[3] 全性评价[J]. 楚选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 (18):21-22.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4] 继续医学教育,2016,8(5):65-66.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J].
中国杨欣欣. [5]
现代药物应用,2015,21(15):95-96.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郭维娟.
前沿,2017,7(18):164-165.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J].
医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