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

2024-08-25 来源:乌哈旅游
《马说》阅读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___________ (5)执策而临之 执: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有时;(2)同“现”,表现(或:显露);(3)相同,一样;(4)怎么,哪里;(5)握,拿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听它呜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3.千里马的才能不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屈辱。

4.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

(意思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2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⑷执策而临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案】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马说》阅读答案3

阅读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 安: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__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或:有时;(2)见:显现;(3)等:等同;(4)安:怎么 ,怎能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5.努力使自己更完美:敢于毛遂自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机遇。 (意思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___ (2)正患己不能知 患: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鞭子打,驱赶 (2)担忧,担心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4.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意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5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执策而临之策: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3)其真无马邪? 其: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

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马鞭 (2)方法 (3)难道 2、

(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

(2)(喂马的人)拿着鞭子来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3、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或在位者对人才起决定 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 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马说》阅读答案6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 ,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3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 “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马说》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③还:通旋,围绕、绕圈子。④朝:早晨,也指一天。 1.下列各组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往见伯乐(接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C.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一箪食,一豆羹(食物) D.比三旦立于市(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2.下列加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因为)

B.臣有骏马欲卖之(无意义,一般不译) C.伯乐乃还而视之(于是) D.而伯乐不常有(而且)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就这个道理谈谈你对名人做广告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3.(1)拿着马鞭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希望您绕着圈子看它,离开了还回头看它。

4.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或名人的重要性。谈看法略,能围绕伯乐的重要性来谈,名人做广告的利或弊,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小题2:略

小题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小题4:伯乐。“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小题1:

试题分析:《马说》一文中“食”有三义,一是通“饲”,喂养,二是指“吃”,三是指“一顿”,本句中是第一义。“策”,本是名词“鞭子”,在句中是名词动用:用鞭子打,意为“驱赶”。 小题2:

试题分析:“常马”指普通的马;“且”:尚且;“等”:一样(待遇);“不可得”:得不到;“安”:怎么;“求”:要求;“千里”:一下跑千里之远。第二中的“其”加强语气无义;“知”: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马说》一文是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重视人才的人,从__的'主旨来理解这个问题。 小题4:

试题分析:可联想到“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表达自己力求做一个“千里马”,等待被伯乐发现。暂时不被发现,千里马还是千里马,保持自己一驰千里的能力。

《马说》阅读答案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 】A.一食或尽栗一石;食不饱B.食之不能尽其材;吾欲辱之(《晏子使楚》)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策之不以其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E.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小题2】__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分)

【小题3】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的作用,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B(每对一个得2分)

【小题1】(1)策之不以其道。(2)食之不能尽其材。(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分)着力写出了“食马者”平庸、浅薄和愚妄。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其真不知马也”。(1分)

【小题1】文段的“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1分)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毛遂自荐,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知人善任,正确认识、选拔和使用人才。(1分) 解析【小题1】A项中“食”都是“吃”的意思。B项中“之”都是“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__的能力。结合__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方面,根据“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分析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来体会用意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__的能力。结合对__的理解来分析伯乐以及千里马的比喻义,然后针对两者关系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10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

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马说》阅读答案1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3.选出对__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重点词为“策”“临”)

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意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12

阅读韩愈《马说》(节选)和岳飞《论马》(节选),完成题。 (16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①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②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③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 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解除。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才美不外见(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③日啖豆至数斗( ) 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小题2: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若无事然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 非 精 洁 则 宁 饿 死 不 受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小题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同“现”,显现,显露。②等同,一样。③每天。④流汗。 小题2:B

小题3:然/ 非 精 洁/ 则 宁 饿 死 不 受 。

小题4:⑴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⑵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

小题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小题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小题1:试题分析:(1)“见”为通假字,同“现”,显现。(2)“等”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等同、一样”。(3)“日”在此的作用为状语,意思为“每天”。(4)“汗”在此为“动词”,意思为“流汗”。

小题2:试题分析:“然”的意思很丰富,有“这样、正确、然而、----的样子”等意思,具体的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小题3:试题分析:“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这句话的意思为“然而不是洁净的事物,它就是饿死也不吃”,所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原则,节奏应该为“然/ 非 精 洁/ 则 宁 饿 死 不 受”。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安是哪里的意思”,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翻译(2)句时,注意“介是披上战甲的意思,若是好像的意思,疾是快的意思”,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段文字中“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与第二段文字“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都对马的才能直接做了具体的描写。 小题6:试题分析:第一段文字与第二段文字都采用了象征的写法,以“马”象征“人”,理解了这个写作手法,__的主旨也就迎刃而解了。

《马说》阅读答案13

阅读《马说》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________通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文中的词。 或:_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_ 等: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食”通“饲”,喂养;②“见”通“现”,表现 2.C

3.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5.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6.有时(或许)通”饲“喂养等同(或”-样“)

7.而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可能,又怎么能奢求它日行千里呢?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阅读答案14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2题。(共17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 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8、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5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4)使遂蚤得处囊中( )(5)胜不敢复相士。(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0、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甲文乙文都谈到了“人才”的话题,请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要求呈现篇目、文中人物),言之有物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3分)

12、甲文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乙文中,毛遂勇敢自荐后,才有后来以三寸之舌庭战楚王,使赵重于九鼎大吕的历史佳话。请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2分) 有______________ ,方显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 ,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8、受屈辱,通“饲”喂养,驱使,通“早”,鉴选人才 9、(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10、 C

11、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

12、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

《马说》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而不收养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② 的主旨。 【乙】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参考答案]

1.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①代词,指马,②代词,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字,通“现”,②动词,看见)

2.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3.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①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5.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