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省新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分析

我省新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分析

2020-07-09 来源:乌哈旅游
特别策划

我省新经济发展情况及对策分析

●张满迪

前,湖北正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易额达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交易额蝉联中部六省第一。全省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近70%,中小企业超过50%。我省重大电商在建项目达20余项,总投资达600多亿元,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腾讯无线互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湖北。二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新业态加速聚集。“互联网+邮政”助力快递业成为新兴业态的一匹“黑马”。2016年上半年,我省快递业务累计完成3.4亿件,同比增长65.9%,实现收入38.94亿元,增长53.7%,占邮政业务收入的52.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创新高地。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军互联网金融业务。全国第二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上线。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一是创新活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果丰硕。2016年上半年,全省申请专利达4.05万件,同比增长42%,获得专利授权1.92万件,增长13.5%。截至2016年6月,我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95件。二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引领作用。2015年,示范区企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五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95%,其中光电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420亿元,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

阶段,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改革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我省新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新经济为我省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和新亮点,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催生出很多新业态和新产业,新经济已成为推动湖北“十三五”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一)新技术推动新产业快速发展。一是规模以上工业的高、新、精成分占比提升,结构优化。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工业实现总产值5024.71亿元。其中,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173.03亿元、1142.19亿元,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3.3%、22.7%。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6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累计完成投资536.53亿元,增长16.4%,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二是现代服务业创新性和附加值继续走高。2015年,我省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77.24亿元,带动就业19.14万人,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19.91亿元,占高技术服务业收入的52.3%,实现利润总额135.54亿元,占高技术服务业的64.5%。2016年上半年,全省847家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89.36亿元,同比增长17.5%。

(二)“互联网+”促进新业态孕育成长。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新突破。2015年,我省电子商务

二、对我省发展新经济的几点建议

与沿海省市相比,我省新经济仍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一是平台不够。技术增长效率较慢,缺乏足够

32《政策》2017.1

高水平、世界级的创新主体和平台。二是环境不优。新经济通常具备轻资产、重知识、跨界融合等特征,传统以批代管、偏重目录准入的管理方式会制约其发展。三是人才不足。与新经济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当前,湖北要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湖北自贸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借鉴国内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新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充分发挥湖北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新经济。

(一)加强规划引领,打造发展新引擎。一是打造新经济产业集群,发挥聚集功能。充分利用湖北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之间尤其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形成综合性的产业生态链,促使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消费、文化旅游等服务产业提升发展,培育更高层次、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强化金融支撑作用,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成立创新成果投资转化基金,引导资本流向新经济平台企业。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在投资项目安排和政策投资分配上向新经济平台企业倾斜,形成政府投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融资渠道,采取“纳税信用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形式,拓宽新经济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贷款成功率。

(二)推进结构性改革,聚集发展新动能。一是聚焦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与质效提升、调整与发展联动,拓展创新转型的动力空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相互结合,减少对传统重化工业、投资拉动、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形成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的产业链。二是完善涵盖新经济的企业服务体系,推动政府扶持政策向支持新经济方向发展,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深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强化政府信

特别策划

息资源公共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五证合一”和“两证整合”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放宽市场准入,扩展创新产业空间。

(三)培育新经济主体,激发市场新活力。一是盘活“大数据”。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顺应《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要求,推动“互联网+”面向全产业渗透,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在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普及应用。深化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促进大数据在金融、服务业、房地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二是培育“大主体”。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作为新经济发展的载体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打造新经济主体聚集平台。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训计划,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成长企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三是承接“大转移”。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做好自主创新和产业承接转移,继续提升“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努力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转移。

(四)注重人才培养,造就创新新旗手。一是更加重视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IT、光纤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优势科技力量,将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平台和与中小企业联合研发等方式发挥更大更好的创新引领作用。二是吸引高端创新性人才来我省创业和发展。充分利用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搭建以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平台和以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湖北新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同时,继续开展“楚才回归”“城市合伙人”等计划,全力支持年轻人放飞梦想,以产业领军人物为重点,共谋发展,共创未来,铸就湖北创新脊梁。

(作者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贺钢祥

《政策》2017.1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