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语与智慧人生

论语与智慧人生

2024-05-25 来源:乌哈旅游
《论语》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

汉语1001 06袁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孔子及其《论语》对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著作,后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价值之大。《论语》被誉为儒家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的圣书,“犹如西洋耶教的《圣经》一样”(林语堂语)。《论语》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论语》的教育智慧。“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中孔子对弟子进行四种方面的教化,不仅要有文化,而且也要有德行、有忠心、讲信用,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之道,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方法上,《论语》也可谓是模范,也更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它主张要因材施教、启发互动、举一反三等,也为现代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能力、悟性参差不齐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 我们现代互动式、

启发式教学的源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正应该用孔子的这句名言来不断鞭策自己一直前进。

二、《论语》的饮食智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以哉!”这描述正是现代人的通病,一个人在吃饱喝足、穿的又软又暖之后,往往会变化,产生淫欲之心,如果我们真的能领悟了孔子这句话的真意,那么人们的生活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论语》中关于孔子“十不食”的智慧,食要讲究卫生、烹饪、时宜、礼与美……

孔子的饮食礼仪亦灵活得体,如果国君赏赐给他熟食,孔子必摆正了席位尝一尝;如果国君“赐腥”,孔子必要煮熟了,先要供奉给祖宗;如果国君“赐生”,孔子必然要先养起来,如果“侍食于君”,国君在饭前祭祀的时候,孔子先吃饭,不吃菜。

三、《论语》中的交友智慧。“交友不如己者”,即不去交那些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朋友,主张“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广结善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传颂,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之情,要广交益友,这里的益友指的是正直、讲信用、见闻广博的人,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交友的意见,生活中有多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例子,“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朋友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人,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因此我们也的确有必要避免与“便辟”的人交朋友,不巧言令色,不便辟侧媚。

四、《论语》中孔子的养生智慧。在现代忙碌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忽

略了养生的重要性,往往会使自己陷入一种有命赚没命享受的境地,是时候我们从关于孔子的《论语》中汲取养料了,孔子的养身之道可粗略总结为九条:确立理念,珍爱生命;重视饮食,注意调养;重视起居,动静事宜;心灵健康,不忘调试;亲近自然,乐山乐水;爱好学习,终生学习;慎对疾病,不乱吃药;学点医道,懂些病例;中庸中和,不过不及。高度的工作使我们的神经一直出去高度绷紧的状态,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我们的体力与心力跟不上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时候,应该深入了解孔子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明智的管理原则,又是养生的一大智慧,在工作中要谨记劳逸结合,学习上,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时,你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晚而喜《易》,孔子从《周易》中不知道多少次豁然开朗”与咽苦吐甜,微言、精艺,妙思愈探欲出,愈研欲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谁又能说这种心灵上的愉悦与收获不能给我们的心灵的享受与滋养呢?

五、《论语》中的快乐智慧。现代人之所以活的这么累,是因为被很多的重担所压,以至于都没有时间享受,也体味不到人生的快乐,完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他们不知道赚了钱要干嘛,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视工作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视工作为痛苦,人生就是地狱,工作中不是没有乐趣,而是缺少发现乐趣、感受乐趣的心。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以一颗平静无争的心去对待,不要盲目的与人攀比,一味的去寻找别人工作中的乐趣,从而给自己找不快,只要做到知足常乐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看看

孔子的智慧吧!孔子知道人活着需要一种“能自宽”的调节智慧,从而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他能体会到人生的各种快乐,颜回的一番话给孔子很深刻的感动,这是一种潇洒、豁达的人生,他的快乐来源于五个方面:音乐、学习、获得、知足和不断地修养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了这种理念,一个人的贫穷困哭都可以化解,别人的愁苦忧惧都可以转化了,孔子自己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使是箪食壶浆,也可以在乐山乐水中体会到一番别样的滋味,没有钱又怎么样,这只是一种累赘,一种负担,当你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你就看不到快乐了。孔子讲人生的快乐分为三种:一是,已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二是,以说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三是,以多交善友为乐;其实想一想这其实是最简单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并从中获得快乐,越是简单的生活,就越容易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六、《论语》的为官智慧。“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子张向孔子讨教,怎样才能获得官职与俸禄,孔子教育他说:多听闻,有疑惑的地方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的说出来,那么就会少犯错,多观看,不妥当的放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的实行,那么就少后悔,官职俸禄也就在其中了,这是孔子将某职业与怎样为人处世结合起来的教育,教导人们要多做少说,不能自以为是的想当然,用自己的意见去左右别人的意见,将最真实,也是自己最确定的部分展示给领导,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后世学习的呢?关于工作难找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质疑我们的能力,也质疑领导看人的眼光,为什么会被辞退,为什么

明明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别人却升职了?这都是我们所疑惑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在揣测领导的想法,没有真正从领导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孔子会说这些话的原因,也说明了孔子真的是一个伟人,教给我们的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七、《论语》中名利财富的智慧。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金钱的作用非常大,看病就医,上学教育,行车走路,住房吃饭样样离不开钱。“爱财”是人之所向,关键在于取之有道。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属于养命之源,生存离不开金钱。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君子之义,取财于“道”,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又维护个人利益,做的有理有据有节。孔子还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求财之道唯有正道可取,选择了正道,努力拼搏就会事半功倍;选择了邪道,恐未发财反倒因财耗身。子又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丢掉了正义、道德和人品换来沾满贪欲和罪恶的钱财得不偿失,用之手软,留之心惧。只有勤奋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有智慧的经营才是挣钱的正道。此外,孔子还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扶危济困。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慷慨的分享,守财奴是永远发不了财的,因为他们每天都沉浸在那些“仨瓜俩枣”小利的算计中,反而会因小失大。慷慨的救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与人相处大气一些,舍弃一点小利,能让你结下良好的人缘,为以后的发展营造“人气”环境。 八、《论语》中仁政的智慧。仁政,不仅仅在在古代对君王的统

治有重大的作用,我们亦能从仁政中体会到对现代人的警示作用,孔子的学生概括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和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总的来说,孔子将 “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儒家是讲究积极入世的,寻求 “有为天下”。在现世做出一番事业和贡献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孔子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说,孔子的所有作为都是以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目的的,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造社会是孔子的理想。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值得推崇。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也要善待我们遇到和拥有的一切,要用仁的观念去对待万物,亦要学会感恩。仁政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孔子的很多智慧,在与其他智慧是共存的,之所以把仁政单独列出一条孔子的伟大智慧,是想说明仁政在现代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执政期间,执政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是仁政的一种物化表现。

《论语》是儒家的宣言,也是儒家的“圣经”,它的影响,可以说是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大浪淘沙,对中国甚至是全世界人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根深蒂固的,这种影响,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对世人观念的左右。对现代人的修身、养性、交友、孝道、学习、思考、管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短短几千字,自然不能将《论语》的价值全部展现出来。《论语》这样一本具有永久价值意义的书籍,自然在不同的时代都会衍生出许多新的见解,成为一部指导大家更好生活的书。姚老师曾说过:“下焉者把《论语》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了;中焉者把《论语》里面

的每句话都读懂了,;上焉者把《论语》里面的智慧都能用了。”将《论语》带进我们的生活中去,我们会有更不一样的收获与体验。《论语》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挖掘其中的深切内涵,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