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升高衔接课程课时规划(32课时)

初升高衔接课程课时规划(32课时)

2020-11-12 来源:乌哈旅游


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课时规划

——张运椿

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程,在教材内容、思维方法乃至教学体系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在语言表达上更抽象,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会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二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思想方法上的不同,在初中阶段,许多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的学习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从确定性思维到发散思维,比如从平面到空间,从有限到无限。

三是高中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比较严谨的,便于记忆,有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数列等)。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四是高中数学内容多,学生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但消化的课时却减少了。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衔接课程为高一新生补充一些与高中数学联系较大的知识,可以

说是部分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在知识的讲述中渗透高中数学所用到的数学能力和思想。

第一章数与式(2课时)

1.1分式、根式的运算

1.2绝对值化简与整式运算

第二章 因式分解(4课时)

2.1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2.2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2.3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分解法

第三章 方程与方程组(2课时)

3.1 一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解法

3.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3.3 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

第四章 二次函数(2课时)

4.1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简单性质

4.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3 求二次函数的最值

第五章 不等式的解法(2课时)

5.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5.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3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5.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六章集合(8课时)

6.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6.2 集合的基本关系

6.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七章函数(12课时)

7.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7.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7.3函数的单调性

7.4二次函数的再研究

7.5简单的幂函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