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培训

2013年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培训

2020-05-04 来源:乌哈旅游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简称IDD)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而造成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摄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等,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本病分布广,全世界约有110个国家都有此病的流行。据估计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群约为16亿。我国除上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区,估计约有7亿多人群居住在缺碘地区。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化学符号是“I”)人体非常需要它,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元素,一般当饮水中碘含量低于5~10ug/L或每日摄入量低于40ug时往往有本病的发生。而发病的程度与人体所处发育时期,以及碘缺乏程度,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胚胎期与出生后早期缺碘可引起克汀病、单纯性聋哑病;而生长期缺碘,则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生殖衰退、性发育落后等。二、碘缺乏病的危害是什么?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是:

1. 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

能力低下。2.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

发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聋、哑、呆、傻。3. 碘缺乏病导致正在母亲肚子里生长的胎儿死亡、畸形、聋哑

或流产、早产。4. 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三、本病形成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纪冰川期溶解的冰层将地球表层的碘冲刷到海洋,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区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当地岩石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地甲病区常见于以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带(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随水流失),在岩浆地带或以黑土、红色土及含大量胶体颗粒和有机物的粟色土壤为主要成分的地带少见,泥炭土中含碘虽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这些地带也流行地甲病。

2、膳食因素

(1)人体碘的供给有近60%来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响植物性

食品的含碘量;

(2)低蛋白、低热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减少,降低碘的有机化;(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4)食物中的硫氰酸盐(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花生、豌

豆、生姜、杏仁都含有硫氰酸盐),在胃肠道可逆转化成SCN-,可竞争性地抑制碘离子向甲状腺的输送,使碘排出增多。

(5)蔬菜如甘蓝、卷心菜、芜青、大头菜、芸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

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6)食物中的钙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

泄。

3、饮水因素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有关 4、其他因素(如药物)

药物因素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锁辛、洋地黄、四环素类药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状腺肿作用。三、如何知道是否碘缺乏?

第一条:如果我们居住环境中,过去曾有过“粗脖根”病人,就可以大致确认自己的居住地是缺碘地区。

第二条:要回答目前我们是否存在碘缺乏,则要从人们生活的外环境和身体内环境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外环境包括土壤和水等。因为在同一地区水里的碘含量代表了土壤中的碘含量,所以,只要取水样交给卫生防疫部门化验就能知道本地区

外环境碘水平。

内环境碘缺乏可以从尿碘和有没有患甲状腺肿大两个方面考察:1.尿碘: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营养水平。吃的碘多,尿碘就多,吃的碘少,尿碘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多次验尿发现人体存在碘营养不足问题,就应该引起注意,否则,时间一长,有可能患碘缺乏病。

2.甲状腺肿: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国家规定8-10岁的学龄儿童是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定期检查有多少儿童的甲状腺肿大,他们尿中含有多少碘,就可以判断该地人群碘缺乏情况,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另: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在形形色色的碘缺乏病临床症状中,最容易被人们认出的是颈部的甲状腺肿大,俗称“粗脖根、大脖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另一种是“傻子”或“呆小病”,即地方性克汀病,病人表现出较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他们身材矮小,甚至聋哑等。四、如何预防碘缺乏?

第一条:吃加碘食盐、防碘缺乏病;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用加碘食盐。它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要求。但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食盐中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发挥碘盐最大效能。

1、注意保存碘盐的方法。要将碘盐装在玻璃或陶瓷缸中,加上盖子,并将盐缸放在凉爽、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盐受热。碘盐在高温环境中存放,碘的丢失较在室温较低环境中存放时较快。因此,保存碘盐方法要科学。另外,一次买盐也不要太多,否则会花了碘盐的价钱却吃不到碘。

2、注意烹调方法。我们在做菜时习惯于先加盐,而碘遇热会挥发掉。因此,烧菜时要尽量后加盐,更不要将碘盐加在热油中同菜一起煎

炸。

3、注意吃盐的量。按我国碘盐标准,每人每天吃6克盐约可获得120微克的碘,这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需人群需碘量比一般人要大。因此,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特需人群要补服碘油丸或常吃些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这样既可以不多吃盐又可补充适当的碘量。五、预防碘缺乏国家在行动:

第一项:设立碘缺乏病宣传日:每年的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第二项:建立碘缺乏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2.碘油注射或口服。3.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

4.育龄妇女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肿以及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发生。

(二)第二级预防:

1.碘防治监测:

(1)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包括碘盐加碘浓度、包装、出厂抽查、保管存放、销售点及居民家庭内的抽查,及时纠正问题,减少碘的损失。(2)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监测:防止出现合并症。

(3)病情监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4)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尿碘测定:加碘后尿碘明显增加,群体尿碘测定有意义,当尿碘<25ug/g肌酐时,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并发克汀病的临界浓度;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24小时)表现为低于加碘前;血清T3、T4测定:随补碘升高;血清TSH测定:低于补碘前。

(5)儿童智商的测定:不低于70。

2.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978年我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专业会议制订);

(1)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3)排除甲亢、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4)病区划分标准(以乡为单位)轻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3%;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尿碘25~50ug/g肌酐;重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10%;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50%;尿碘<25ug/g肌酐;

3.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1980年制订)必备条件:

(1)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2)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辅助条件:

(1)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

(3)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病史者可诊断为地方性克汀病。

(三)第三级预防:

干甲状腺制剂疗法:对治疗发生胶性甲状腺肿以前的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成人每日口服甲状腺片60~120mg,合并使用碘化钾10mg,3个月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程间隔半个月。对胶性甲状腺肿和囊性增生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