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2022-06-02
来源:乌哈旅游
第1期 王浩然: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59・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王浩然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简要综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制备、纯化与功能化方法,列举了碳纳米管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最后简要分析了碳纳米 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碳纳米管;应用;制备;功能化 中图分类号:TQ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7)O1—0059—03 Carbon Nanotube and Its Applications Wang Haoran (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 Scienc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structure,prepar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The future prospect was discussed,as well as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human society. Key words:carbon nanotubes;application;preparation;functionalization 1991年,饭岛钝雄(Sumio Lijima) lj在高分辨透射电境 2 CNT的制备方法 (HRTEM)下发现由许多柱状碳管同轴套构而成的多壁碳纳米 CNT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arc discharge) 、激光 管(Multiple Wall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层数在2~50 烧灼(蒸发)法(1aser ablation)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碳氢 层左右,层间距离约为0.34 nm,与石墨中碳原子层间距离近 化合物催化分解(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hydrocarbons) 。。 似;1993年,饭岛 发现单壁碳纳米管(Single Wall Carbon 等。各种方法均由小型碳组分出发刺激CNT生长,其区别在于 Nanotubes,SWNTs)。研究证明 J,碳纳米管在管轴方向具有 碳组分的产生方法不同。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电弧放电法和 周期性,是理想的一维晶体。它的出现标志着碳材料已扩展至 化学气相沉积法。 一维空间,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2.1 电弧放电法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又称巴基管(Bucky Tube),是由碳六元环构成的纳米中空管,属富勒碳系。其直径 电弧放电法是最早应用,也是最主要的制备方法,目前主 一般在1—30nm左右,长度可达数微米 J。CNT中的碳原子通 要用于制备SWNT。电弧放电蒸发消耗阳极石墨的同时,CNT 过sp2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键合成六角形网格结构,其弯曲 在阴极石墨上沉积。电弧法简单快速,CNT结晶度高,但产量 部位还有一些五边形和七边形碳环。由于张力和曲率均较大, 低,产品易烧结成束,非晶碳杂质多。 两端的五边形碳环均向外凸出形成封口,增加了CNT的活动能 2.2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力;七元环张力较小,常向内凹入。CNT中碳原子以sp2杂化为 通过烃类或碳氧化物(如CO)的催化裂解制备CNT的方法 主,也有一定的sp3杂化 。CNT直径越小,s 杂化的比例也 称为CVD,又名催化裂解法,目前主要用于制备MWNT。催化 大。由此可见,CNT存在重新杂化、非完全键合等大量缺陷 , 剂主要是过渡金属,其催化活性与金属种类、分散和负载状态 因此CNT的直径并不均匀的,而是局部凹凸弯曲,呈现多种形 有关,大致为Ni>Co>Cu>Fe_l ;不饱和烃比饱和烃的活性更 态。以SWNTs为例,主要分为锯齿型(zigzag)和扶手椅型 大,大致为乙炔>丙酮>乙烯>正茂烷>丙烯>>甲醇=甲苯 (armchair)两种,均不呈螺旋,无手性;具有手性的螺旋型SWNT >>甲烷 ;裂解温度对的CNT的产量和形貌有巨大影响。 又分为左、右螺旋两种。 CVD法的优点是产率高,操作简单,工艺参数易控制,适合大规 1 CNT的性质 模生产。但杂质含量高,产品易卷曲缠绕,后处理繁琐。 CNT属于大分子,其碳原子均处在芳香不定域系统中,溶 CNT生长机理分为开口和闭口两种生长模型,均由实验数 解性很差,易聚集成束。CNT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理想的弹性, 据推测得来。电弧放电法与催化热解法可分别用开、闭口模型 兼备金属的导电导热性、陶瓷的耐热耐蚀性、纤维的柔软可编 解释。总体而言,部分制备方法的生长机理还不明确,影响 性和高分子的轻度易加工性。在Pb等催化剂的作用下,低温 CNT产量、质量及产率的因素也不清楚。另外,现行制备方法 (400oC)下硝酸处理可打开CNT管口,也可在空气中加热至 普遍杂质高、产率低,难以连续生产。 700 ̄C,氧化其顶部。在CNT内填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后形成 3 CNT的纯化方法 纳米线,可作导线用。阵列CNT有等电点,pH小于等电点时表 MWNT是两端封闭的多层同心管,表面主要由稳定的六元 面带正电荷,易吸引阴离子,反之吸引阳离子。 环组成,只在顶端存在少量五元环,故反应活性极低,能稳定存 收稿日期:2016—11—16 作者简介:王浩然(1995一),男,本科生,中国化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 ・60・ 山东化工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在。相比之下,无定形碳、碳纳米颗粒等杂质则更易于反应。 CNT具有优良的场致发射特性;另外碳碳键的强度很高,大大 延长了CNT的工作寿命,因此CNT常被用作场致发射阴极。 因此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除去杂质,提纯CNT。目前常用的纯 化方法有湿法回流氧化法 。 和干法氧化法H引,也有高温氢 气处理法 。但化学法容易破坏CNT的结构完整性。纯化后 如果在某SWNT中引入一对五边形与七边形缺陷,可使其 兼具金属与半导体的性质。此时SWNT即为分子二极管,电流 可由半导体向金属流动,电流无法反向流通。两根粗细各异的 的CNT常互相缠绕,难以找到终端。因此CNT的剪切与修饰 就变得十分必要。 CNT对接可制成半导体晶体管,室温下开关速度很高 。 在显微镜下,将直径为80~200 nm的单根CNT通过导电 银胶接到用铂针尖上,制得长径比很高的单根CNT电极。此电 4 CNT的功能化方法 4.1 共价功能化 CNT的端头及弯折处易被氧化为羧基,进而转变为其他官 能团。如酰化一胺化反应可将巯基引入氧化开口的SWNT,从 极的极限电流只与浸入电解液的电极长度有关。单根CNT电 极已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取得广泛应用。除了直接 制成电化学探针,也可用CNT固定或修饰传统电极表面,或形 成CNT复合物以制备电化学传感器。 而能将CNT固定在金纳米颗粒上;氟化、氯化可增加CNT的水 溶性;引入脂肪链,可使CNT溶于有机溶剂。但共价功能化会 破坏CNT晶格结构,影响其电子特性。此外,硝酸湿氧化CNT 可在表面引入羟基¨ 、羧基、羰基等锚合基团,并将金属离子 ‘‘拴”在CNT上 。 5.5 其他应用 气相色谱固定相 :MWNT的保留能力强,表面更均匀, 理论塔板数小,适于分离沸点较低的物质,得到对称的极性化 合物色谱峰。 锂离子电池电极 :巨大的层间距不仅增大了锂储量,还 4.2非共价功能化 主要分为超分子与生物分子功能化两种。如SWNT进入 左手螺旋的直链淀粉内部,支链淀粉有助于直链淀粉一SWNT 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大大增加了CNT的水溶性与生物兼容 性;芳环可与SWNT发生共轭作用并吸附在后者表面。非共价 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管状结构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不 会崩塌,可大大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高分子/CNT复合材料:化学修饰的CNT与聚合物混纺而 成的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导电性与抗静电性,可制 功能化不损伤CNT的电子体系,可保证组装的有序性。 5 CNT的应用 5.1 气体传感 室温下CNT的高响应速度、高灵敏度与可逆性使其成为性 能突出的微型化学传感器。当吸附在内壁上的气体改变了 CNT的费米能级,其导电性将发生显著变化,可据此定性检测 作新式防弹背心。此外,CNT含量越高,分布越均,长径比越 大,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越好。 催化剂及载体:CNT具有独特的孔腔结构和吸附性能,机 械强度与热稳定性高,因此CNT对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活性具有 重要影响,可用于制备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在相同条件下 催化活性更高。对CNT的适当修饰不但能去除CNT的表面杂 质,还能引人羟基Ⅲ 等不同官能团,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 此外,CNT可作超导材料 ;在冶金领域,CNT可提高金 属的强度、硬度、耐磨损及热稳定性 ;过氟化(FAS)修饰后 的CNT薄膜既疏水又疏油,可作为全新的超双疏界面材料 ; 气体。例如NH 等可使电导降低,NO 等使电导增加_20J。CO 等难以吸附于SWNT内壁的气体不能以此法检测。 5.2 显微探针 CNT探针的纳米级直径使其比传统的si或Si,N 针尖具 有更高的分辨率;CNT的长径比高,能探测狭缝等深层次结构; CNT良好的弹性与弯曲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样品及针尖的损 坏;对CNT两端的选择性化学修饰可制成特异性针尖,广泛用 于生物分析。但是将纳米级的CNT置于探针尖端的难度很大。 毛细作用可将液态金属填充至CNT中,制成的纳米导线可使微 电子器件缩小至纳米尺度,至少将集成电路的尺寸降低两个数 量级,甚至设计微型化生物传感器;利用CNT的螺旋结构可拆 分手性分子;CNT可用于传导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分 子,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力无比巨大_40I4 ;在CNT端口引 入羧基并进一步衍生化,可实现酶、抗体、核酸、药物、细胞等的 有序固定。 化学气相沉积法可在AFM针尖上直接生成CNT,大大降低了 制作难度,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5.3 储氢材料 I2,_ 丰富的管道结构与多样的类石墨层空隙使CNT成为高效 储氢材料。一般认为,CNT储氢的主要机制是其内壁的物理吸 附:临界温度下,只有单层氢分子附于CNT内壁上 。温度越 6结论与展望 目前,CNT制备与应用领域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 先,尚未实现CNT的高质量、工业化生产。相关方面的研究正处 低,CNT储氢量越大 ;室温条件下,氢分子脱离异型CNT管 壁所需能量高于直线型,因此前者储氢量比后者高 ;通过掺 杂等方法改变CNT表面性能可提高CNT在常温下的储氢能 力。但对于CNT储氢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少量CNT, 宏观量度研究不足,因此现有数据与实际相差较大。 于起步阶段,部分制备方法的CNT生长机理还不明确;不能任意 调控管径、管长、螺旋度、结晶度等各项指标;影响CNT产量、质 量及产率的因素复杂,还没有高效的纯化方法。其次,CNT的实 际应用瓶颈有待突破。例如提高CNT在常温常压下储、放氢气 5.4 电。子器件 电子的量子限域决定了CNT内电子只能沿轴向运动,这使 CNT轴向电阻率远远小于径向电阻率 。由于石墨烯在卷曲 成管时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使得管径与螺旋性称为影响CNT 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CNT既能表现出金属性,也能表现出半 速度;制备性能更优越、指标可根据需要调节的CNT复合材料 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运用计算机模拟等新手段开展机 理研究,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判,开发新的生产技术。 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必将会给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注入新力量,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应用前 景必将推进纳米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 导体性 。扶手椅型(armchair)SWNT的导电性类似金属,而 锯齿型(zigzag)SWNT则类似半导体。CNT的尖端曲率较大,使 第1期 王浩然:碳纳米管及其应用 ・6l・ 参考文献 [1]Iijima S.Helical microtubules of graphitic carbon[J].Nature, 1991,354(6348):56—58. functionalized nanotubes as nanometre—sized probe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J].Nature,1998,394(6688):52 —55. [2]Iijima S,Ichihashi T.Single—sheH carbon nanotubes of 1一nm [22]赵铁强,国立秋,董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生物 diameter[J].Nature,1993,364(6430):603—605. [3]毛宗强,徐才录,阎军,等.碳纳米纤维储氢性能初步研究 [J].新型炭材料,2000,15(1):64—67. [4]潘正伟,常保和.超长开口定向碳纳米管列阵的制备[J].中 国科学:数学,1999,29(8):743—749. [5]Henning T,Salama F.Carbon in the universe[J].Science, 1998,282(5397):2204—2210. [6]张鸿斌,林国栋,蔡启瑞.碳纳米管的催化合成、结构表征及 应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2):387 —397. [7]Ebbesen T W,Ajayan P M.Large—scal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J].Nature,1992,358(6383):220—222. [8]Thess A,Lee R,Nikolaev P,et a1.Crystlaline Ropes of Metallic Carbon Nanotubes[J].Science,1996,273(5274):483-487. [9]Cheng H M,Li F,Sun X,et a1.Bulk morphology and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catlaytic decomposition of hydrocarbons[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1998,289(5—6):602—610. [1O]Kong J,Cassell A M,Dai H.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methane for single—wailed carbon nanotubes[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1998,292(4—6):567—574. [11]张爱民,王仰东,谢德,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负载 型沸石催化剂上合成纳米碳管及其表征[J].化学学报, 2000,58(7):876—883. [12]Hernadi K,Fonseca A,Nagy J B,et a1.Production of nanotubes by the catlaytic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arbon— containing compounds[J].Applied Catlaysis A Generla, 2000,199(2):245—255. [13]杨占红,李新海,李晶,等.碳纳米管纯化技术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389—391. [14]李新海,杨占红,陈志国,等.碳纳米管的提纯一重铬酸钾 氧化法[J].新型炭材料,1999,14(3):32—36. [15]杨占红,李新海,王红强,等.用空气氧化法高效纯化炭纳 米管[J].新型炭材料,1999,14(2):67—70. [16]李权龙,袁东星,林庆梅.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J].化学学 报,2003,61(6):931—936. [17]Anya Kuznetsova,Irene Popova,et a1.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NEXAFS and vibrational spectroscopic studies『J 1.Journal of the Ameircan Chemical Society,2001,123(43):10699—1o704. [18]Jia Z,Wang Z,Liang J,et a1.Production of short muhi—walled carbon nanotubes[J].Carbon,1999,37(6):903—906. [19]Kong J,Frnaklin N R,Zhou C,et a1.Nanotube molecular wires as chemical sensors[J].Science,2000,287(5453):622 —625. [20]Philip G Collins,Keith Bradley,Masa Ishigami,et a1.Exterme oxygen sensitivity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 [J].Science,2000,287(5459):1801—1804. [21]Wong S S,Joselevich E,Woolley A T,et a1.Covalently 学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2):176 —179. [23]国立秋,赵铁强,董申.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及其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2(4):36—41. [24]秦学,高学平,吴峰,等.碳纳米管的电化学贮氢性能 研究[J].电化学,2000,6(4):388—392. [25]李弘渡,李寿权,陈立新,等.碳纳米管储氧的研究与进展 [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20(2):294—297. [26]Li Z,Yan S,Yang Z,et 1a.Hydrogen and methane sorption in dry and water一1oaded muhiwall carobn nanotubes[J1].Journal of Colloid&Interface Science,2005,289(2):347—351. [27]Poirier E,Chahine R,B6nard P,et a1.Storage of hydrogen o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other carbon structures [J].Applied Physics A,2004,78(7):961—967. [28]吴红丽,邱介山,郝策,等.异型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分 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化学学报,2005,63(11):990 —996. [29]朱绍文,贾志杰.碳纳米管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J].功能 材料,2000,31(2):119—120. [30]Wildoer J W G,Venema C L,Andrew G A,et 1a.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tomiclaly reolved carbon nanotubes[J].Nature, 1998。391:59—62. [31]Tan S J,Devoret M H,Dai H J,et a1.Individual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quantum wires[J].Nature,1997,386:474— 477. [32]李权龙,袁东星.多壁碳纳米管作为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性 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2,60(10):1876—1882. [33]李志杰,梁 奇,陈栋梁,等.碳纳米管和石墨在电化学嵌 锂过程中的协同效应[J].应用化学,2001,18(4):269 —271. [34]Serp P,Corrias M,Kalck P.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fibers in catlaysis[J].Applied Catlaysis A:Genera,2003,253(2): 337—358. [35]Satishkumar B C,Govindaraj A,Mofokeng J,et a1.Novel experiments with carbon nanotubes:opening,filling,closing nad funetionalizing nanotubes[J].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ra&Optical Physics,1998,29(21):4925 —4934. [36]Kasumov A Y,Deblock R,Kociak M,et a1.Supercurrents through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J].Science,1999, 284(5419):1508—1511. [37]张继红,魏秉庆,梁吉,等.激光熔覆巴基管/球墨铸铁的 研究[J].金属学报,1996(9):980—984. [38]王淼,李振华,鲁 阳,等.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新进展 [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0,18(1):103—105. [39]Li H,Wang x,Song Y,et a1.Super一“Amphiphobic”aligned carbon nanotube films[J].Angewandte Chemic,2001,40 (9):1743—1746. (下转第64页) ・64・ 山东化工 SHAND0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性,用单一类型的吸附剂很难取得很好的除杂效果,因此,在实 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几种吸附剂复合使用的方法,得到纯度较 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不足,变压精馏法、恒沸精馏法 工艺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存在设备投资大、操作复杂、能耗高 的缺点;盐析法、脱水剂脱水、萃取精馏法等存在后期处理困 难、易导致二次污染、处理成本高等问题;而新兴的吸附法、离 子交换法以及膜分离法等虽然工艺环保,成本降低,但是目前 研究尚不成熟,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有待于做进 一高的乙腈 …。 吸附法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其极低的能耗,同时,在高纯产 品领域,吸附分离工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8离子交换法 将废弃乙腈经过预处理以及初步精馏处理,再经过阳离子 交换树脂处理,即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乙腈 。树脂处理过程 优选以连续固定床方式进行,使用H+形式酸性离子交换树 步研究探讨,而这也可能成为今后工业废弃乙腈回收纯化技 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婧,周振瀛.乙腈的综合利用[J].精细石油化工,1996 奔,罗 艳.高纯乙腈的应用及其提纯与精制 君,孙玉春,等.乙腈废液渗透汽化脱水过程工 (4):47—49. 脂,适合的离子交换树脂包括结合磺酸官能基团的强酸型凝胶 形式或大网络或大孔径形式树脂,例如Amberlyst 15、Amberlyst XN 1010、Dowex 50、Amberlite IRP一69、Amberlite IR一118 [2]白聪丽,张[3]涂郑禹,夏58. 等 。此方法不含高压工序,设备、工艺简单,能耗少,可以显 著降低处理成本。 工艺[J].山东化工,2010,39(3):22—27. 艺设计[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53 —1.9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该技术原理是利用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 (热力学性质)和扩散速度(动力学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扩散 速度不同,并通过抽真空或载气吹扫的方式将通过膜的渗透物 快速转移,以维持膜后侧较低的组分分压,从而在膜两侧建立 较大的组分分压差,在这种化学位梯度产生的动力推动下,易 [4]卢英俊,孙小方,潘海天.乙腈生产及其精制工艺研究进展 [J].科技通报,2014(3):12—18. [5]王彦娟,周 沛,方岩雄,等.高纯乙腈的研究与生产进展 [C]//中国化学会.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 德镇)论文集,2010:2. 渗透组分得以不断透过膜,在渗透物中的浓度增加,难渗透组 分在料液中的浓度增加,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渗透汽化膜在应用于脱出乙腈溶剂中少量或微量水方面, 依靠膜的选择性,使水分子优先渗透通过膜,在真空作用下汽 化,气相经过冷凝后,大多数物料并不发生相变,因此与传统的 [6]段占庭.乙腈的加盐分相精馏工艺:CN,87108140.1[P]. 1989—08—09. [7]徐仁萍.乙腈回收新工艺[J].天津化工,2010(5):35—37. [8]T Lussling,Gerd Schreyer,Ferdinand Theissen,et a1.Process for recovery of pure acetonitrile:US,3870746[P].1975—03一n. 蒸馏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通过真空渗透汽化技术, 利用渗透汽化膜对乙腈溶液实现分离提纯,不仅显著提高了产 品的分离效率,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产品不会受到二次污染、一 [9]崔现宝,李扬,冯天杨,等.加盐萃取精馏分离乙腈一水物 系[J].石油化工,2007,36(12):1229—1233. 次性分离效率高等优点[t3 3。 [10]M・w・布拉哈曼,M・C・切莎,T・G・阿蒂格.吸附法 纯化乙腈:CN,1131145[P].1996—09—18. [11]佐野和彦,大山菊男,日名子英范.高纯度乙腈及其制造方 法:CN,200680015870.X[P].2008—04—30. [12]M・C・色萨,P・A・雅各布森,R・L・瓦佩尔霍斯特.通 过蒸馏回收/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来纯化乙腈的方法:CN, 1.10 其他工艺技术 浙江工业大学陈正达设计了一套使用折流式超重力旋转 床回收制药废液中乙腈的新工艺,该工艺通过加盐使乙腈一水 分层,再通过二氯甲烷将乙腈相中的水分带出,得到产品乙腈。 该技术采用折流式超重旋转床代替传统的蒸馏塔器,改变了传 统工艺占地空间大、投资高、能耗高等缺点,具有设备安装方 便、操作维护简单的优点,但在工业化推广方面还需做进一步 研究。 1207385[P].1999—02—10. [13]张庆武,曹蕊.乙腈脱水新工艺的研究[J].过滤与分离, 2011(1):42—44. 2结语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乙腈在有机合成、生物医 [14]陈正达,隋立堂,徐之超,等.利用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回 收乙腈工艺的研究[J].浙江化工,2008,39(1):4—6. (本文文献格式:李华青,孙纯红,吴绍帅.工业废弃乙腈回收提 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1):62—64.) 药、产品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应的工业乙腈废弃量 也逐年增加。虽然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出多种可借鉴的废弃乙 腈回收提纯方法或技术,但综合分析各种处理技术,几乎所有 (上接第6l页) [40]Wu W,Wieckowski S,Pastorin G,et a1.Targeted delivery of amphotericin B to cells by using funetionalized carbon [42]Singh R,Pantarotto D,Mccarthy D,et a1.Binding and condensation of plasmid DNA onto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to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nanotube—based gene nanotubes[J].Chem Inform,2006,44(1):6358—62. [41 1 Kam N W。Dai H.Carbon nanotubes as intracellular protein transporters:generality and biological functionalit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o5,127(16): 6021—6026. delivery vectors[J].Journal of the Ameircan Chemical Society,2005,127(12):4388—4396. (本文文献格式:王浩然.碳纳米管及其应用[J].山东化工, 2017。46(1):5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