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柳永词两首》集体备课教案.doc

《柳永词两首》集体备课教案.doc

2024-03-19 来源:乌哈旅游
集体备课教案

基本信息

年级

咼 一

备课组

语文

主备人 课

授课人

《柳永词两首》

三 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赏析词的意境,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 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咅韵美、意境美。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词的意境、情韵。2.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方法、知识准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过程(情景设疑、设计探究、知识应用等)

旁 批

第一课时精读《望海潮》

【教学要点】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 境。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 美禅的杭州更冇天煬美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漿则是三秋桂了十 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我们 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來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 知识积累

1、 词的基木常识(见补充资料)

2、 作者简介:柳永,(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III。 (2)特点:精通 音律,

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3、 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 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Z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Z家门禁极严,柳永 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 孙何知道,笫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 召见和赏识。

(三) 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 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 初读课文扌「1清字词障碍,感知人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來读) 3、 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

① 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 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 “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 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 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 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 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 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1、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有重点的鉴赏白己喜欢的语旬(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 述意

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鉴赏),每人也可重点选取-•句鉴赏,之 后交流。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幟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 引导赏析

(1)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2 )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五) 问题探究:

1、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 景) 2、 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 市井而

貌、百姓生活)

3、 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羨。对两浙 转运使孙

何的奉承)

4、 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 最具表

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 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 度的概括性,乂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 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毕竞西湖六月屮,风光不与四时同。接犬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刀里《晓出 净慈寺送林了方》

江南忆,蝕忆是杭州。山寺刀中寻桂了,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屈易《忆江 南》 水光澈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 初晴后雨》

(七)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望海潮》2、用散文化的语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雨霖铃》

(一)整体感知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乞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Z情的典范 Z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 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 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 板书:(线索)(重点)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 理 (二) 重点赏析(边朗读边进行) 笫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吋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 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 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Z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Z情深。不管 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仏 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吋的情况,刻画出“別亦难” 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有异Illi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 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 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 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 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口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 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站),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 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 笫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別Z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 纵冇“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 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脸炙人口不是以题材 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Z景,达难达Z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 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 书:情景交融) (三) 难点讨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一“留”的谐音 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眼前景晓风一“凉”(特点),衬别后心情Z凄凉。别 后情(明)(喑)“残”月一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四) 朗读、背诵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 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五) 课外作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 字左右)。 教学后记留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