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互联网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在悄悄地发生,如何客观地分析互联网对当前教育的各种影响,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互联网世界”的到来,带给我们的教育到底是“福”是“祸”呢?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
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机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学,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
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它的过度使用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但可能会动摇教育的目的
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互联网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一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这种“虚拟学校”里,学生只需要有一台连网的电脑,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而且,学生还可以半工半读,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的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与沟通。学生们必须知道他们应该学习什么,需要去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以获得学习的动力。
教师重要的职责之一即是要向学生解释这一切,并随时给予指导。但是网络教育将会改变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无需直接面对面,而是可以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不再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不再有心灵火花的撞击,不再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这种长期的“无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接受道德与理想教育的兴趣,对前途产生迷惘的情绪,失去行为规范。
因此,互联网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互联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改变学习的内容.
1.从填鸭式教学到交互式教学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互联网的发展为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首先,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教育将会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把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能够随时调整学习内容,或改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善教学效果;再次,利用互联网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这种利用互联网实行的交互式教育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学生们因此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发挥、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某一个主题的涵义,更透切地理解这个主题。
2.从获得知识到获取信息——学习内容的改变对于教育而言,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技术。
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教育工作者不再提出学习的原因。他们的责任仅是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方法一寻找一些新的应用技术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意义上而言,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学习不再意味着理解与知识,只是搜索信息,信息则会被误作为知识。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信息。
事实上,信息根本无法替代知识。然而,在互联网上,信息已经代替了判断力。学生们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复制网上的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这跟检索机器有何区别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3.从口传耳听到虚拟现实一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的不断延伸,学生们除了学习学校为他们开设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学校”——互联网上任意翱翔。互联网和虚拟实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师)口传学生)耳昕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去”非洲“实地考察”感兴趣的植物;也可以“潜”到大西洋的海底,“现场观察”喜欢的动物,学生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求知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那种依靠陈旧的文献、滞后
的讲授、过时的道听途说扩大知识面的时代将会成为历史。
4.从教师主导到网络主导一学生价值取向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将会把教师推到一边,自己取而代之,成为教育的主角。互联网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会是一个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而电脑是不可能教给学生这些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一处把个人集中起来,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的场所。所有这些,互联网都是无能为力的。
事实上,在网络教育环境下,由于互联网替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引导而变得更加“现实”与“功利”。学生会误认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而金钱的多少则会成为学生评价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为教育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另一方面,互联网将会动摇教育的目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改变学习内容等。事实上,不管互联网如何功能强大,归根结底它都只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一种工具而已。
既然是工具,如何利用就完全取决于利用者。探求如何善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为教育服务,将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充满挑战性的新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