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乡空间规划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城乡空间规划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2023-08-27 来源:乌哈旅游


城乡空间规划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城乡规划事业与空间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城乡规划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并且中国的城乡规划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空间发展问题。为此,我们应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发现实际问题,深刻认识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的重重大意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准确把握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的核心内涵。本文就我国城城乡规划建设中应对空间发展问题的策略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发展;策略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hina. And Chin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s facing a very serious problem of spat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stand in the heigh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o find the practical problem,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standing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grasp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l,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re connotation.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measures on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the space to deal with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我国城乡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在现今形式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整个城乡规划中的空间发展问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怎样更好的处理现今形势下城乡规划空间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乡规划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城乡空间发展的现状

1、城乡人口的变化与空间的转移不同步

由于城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就业机会较多,大量的农村人口向这些经济发展较好, 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涌进,使得城市暂住人口的增加是城市人口大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与居住空间转移的不同步,“空心村” 现象较为严重。

2、城乡的空间关系紧张

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这些人的居住空间,城市就不得不向周围的县镇扩张。这就导致了农村空间随着城市人口的涌进,而不断被侵蚀。另外,因为城乡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尤其是乡村居民对于土地的利用简单粗放且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3、城乡产业布局关系严重错位

目前来说,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以及分散的农业空间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并且由于民营企业、个企、私企的迅猛发展也是造成城乡产业布局错位的主要因素,产业的发展使得乡村用地开发的强度明显增加,非农业用地规模急剧增加,而农业用地则不断的减少,进而使得农村无地可种,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人口向城市大量涌进,城市为了扩大建设规模继续侵占乡村这一恶性循环。另外,由于人们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对农村土地结构的调整、民营个企的建设、城乡地区结合部的集体土地出让等之间的关系协调不一致,且呈现秩序混乱的状态,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减少了农村农业用地。由此可见,加强城乡地区的规划、管理,统筹规划城乡空间结构,以及打破城乡规划上的城乡二元结构尤为重要。

二、做好城乡规化的策略

1、规划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规划的水平决定了今后城乡发展的水平。因此,各级规划部门必须谋大局、管大事、看长远,既要立足当前,给当代发展指明方向;又要预见未来、符合长远,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在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做到前瞻性,应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推动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认真听取专家、部门和公众意见。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通过公共场所、报纸、网络等途径公示,设置固定渠道收集反馈意见,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规划上报审批时,应当附具公众意见采纳的情况说明。规划批准后,应当通过固定场所、报纸、网络等途径公布,并设置查询途径,便于公众查询。

2、规划要强化协调性。加强总体规划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深入研究区域和城市的发展态势,以及当前经济形势下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策略,合理确定城市的区域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注重与周边地区在产业、空间、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重大政策决策要经过咨询研究部门的论证。每有重大决策,都先由具有真才实学专家组成的政府咨询机构进行专题研究,各自独立提出可选方案,并组织内部讨论会加以讨论,再由政府领导拍板决策。规划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不断创新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健全工作制度;要加强规划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

3、规划要保持严肃性。规划部门、各县(市)区要严格规划审批,强化大局意识,加强规划监察,坚决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变更城乡规划。探索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目标、途

径和规划技术方法,按照节约型城乡建设要求和集约发展、节能减排、生态友好等原则,合理确定产业和空间发展战略,在功能布局、土地利用、综合配套、建设标准等方面贯彻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理念。

4、科学划定城市规划区,保障城乡规划依法实施和管理。划定城市规划区,应当考虑城乡统筹的要求,满足规划控制和依法实施管理的需要,包括建设用地、在成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布置的各类基础设施、各类需要规划保护的区域、江海岸线以及其他因城乡建设和发展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设区市的城市规划区宜覆盖市所辖区的行政区域,县级市和县城的规划区宜尽可能覆盖县(市)的行政区域。规划区范围的规划内容和深度应适应规划控制和管理需要,且能为编制下一层次规划提供必要依据。

5、坚持城乡规划法的各项基本原则。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地方政府不仅要提高执行力,需要审慎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尤其是对地方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主导作用,在挑战中发现和抓住机遇,在调整中积蓄经济发展后劲。为此,要超前做好未来中长期基础设施需求预测和总体布局规划及建设计划,消除市场的盲目性,为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打下基础;明确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审批方面事权,中央政府应致力于建立一种激励地方政府相互合作的利益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地方政府将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融入上级政府的总体规划中,便于规划的统一协调。在当前地方政府仍然延续“争投资争项目”思路的前提下,应强化中央政府协调基础设施投资的能力,保留对某些全局性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6、保证地方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对于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各部门相互独立, 城乡建设缺乏统一科学性规划。一些新换届的政府领导热衷于推进“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有些工程的实施往往缺乏长远规划指导,在城市交通等基础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造成了巨大浪费,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今后应努力杜绝“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倡导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科学、合理安排和实施,在关注地方政府政绩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关注每一届政府在任期内对规划连续实施的绩效,关注普通百姓的切实利益。

三、开展规划创新,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1、弥补当前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空间缺失

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就包括城镇规划体系,主要关注在于城镇建设用地,对于城乡空间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非建设空间和区域开发的强度区域城镇建设容量的空间关注等。此外, 在城镇规划体系中,乡镇政府普遍关注的是乡镇的发展,致使城市化地区的建设缺乏明确的指导,非城市化人口也缺乏有效的空间引导。而作为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之一的城乡规划,就需要改进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关注城乡空间发展问题,进而推进规划的全面覆盖空间落实和实施。

2、提供统一的城乡空间管理依据

由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界限日趋模糊,与城市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功能性设施越来越多的被转移到以前的农村地区。因此,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将城乡空间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之下,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保证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统一的规划,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乡规划管理在城乡间的不平衡,区域整体调控和对乡村空间调控的不平衡,以及城乡规划在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上的不平衡。

3、 协同促进城市化模式的转换

乡镇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市化发展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对这种城市化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引导,进而有效的存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另外,要通过农业非农业的产业空间的分离来促进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居住空间的分离,实现引导农村集中举止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空间转移。

4、对城乡空间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需要乡镇的布局规划为主要依据进行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居住地建立在规划点上,并在居住地规划点上建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严格保护农村耕种用地。同时,根据布局规划转移村级工业,对工业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减少资源和用地的过度开发。

5、探索并建立以城乡区域空间开发管制为主的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

这里主要包括从城乡区域的层面确定空间开发管制范围空间开发管制的标准和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措施等三个方面的主体实施要求。如在规划的开发管制区划方面提出了优先发展

区域,引导发展区域,控制开发区域和综合整治区域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空间区划方法;形成了包括空间组织核心城市、区域绿地、区域发展策略、协调建设重点分区发展要点和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分区开发管制内容;

形成了以城镇布局协调、交通部局协调、水资源布局协调环境生态协调以及土地资源协调为重点的管制协调要求等。可以说,城乡规划区域的空间开发管制是根据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的新要求,通过对实践的创新探索和认真总结提炼出来的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管理内容与管理目标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改进与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方

向。

6、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像空间结构体系

城乡规划单位或者是设计人员,需要构建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

空间结构体系,以此提高城乡规划的要求。另外,城乡规划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努力制定一个能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发展方针,确立最优城乡结构模式。

7、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

城乡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规范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保障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准则。然而,事实上城乡规划的编制缺乏从区域空间层次自上而下式的发展规划指导, 公共性与综合性不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条件下,中国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重视宏观政策指导下的区域发展。

总之,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消除“二元结构社会”的制度进步与创新实践,是国家着眼于中国社会的未来持久健康发展而实施的利益再平衡工程,是实现中国资源空间价值,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总价值与国民个人总价值提升的国家工程。因此,城镇化是城乡规划空间发展的未来趋势。在经济学领域对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最先系统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外国学者多数认为,农村城镇化是人口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城市化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我国,农村城镇化是和农村现代化、非农化联系在一起的,农村城镇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解决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强化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J].城市发展研究, 2002(05)

[2]王亚男,史育龙.从计划的延续到积极的综合调控—— —论新时期城乡规划在城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5(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