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教案
复述
* 教法建议
以学生活动为主,可采用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
1.精讲多练,教师要尽量补充各种类型的生动有趣的材料,让学生在实际的复述练习中掌握复述的技巧和要领。
2.学生进行复述训练时,教师要作方法上的指导。也可先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讨论,老师明确后再让学生复述。
①结合材料具体指导学生怎样抓关键内容,哪些可省略,哪些该保留;怎样选择关键词句。
②结合材料具体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复述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如在复述中应该把材料中的长句改为短句;把原文的书面语改为口语;改变叙述的人称、角度。
3.教学中,复述训练应视材料内容、体裁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安排,或提供段落,或
提供全文,并相机进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等多种类型的复述。在复述训练时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在复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复述的能力。
4.根据复述的类型进行训练
①详细复述。故事不长,就可以要求学生做到把原文的主要内容叙述出来,不能遗漏;把文中的主要词句用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背诵课文区别开来。如:
详细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肚里的十八碗酒开始发作,武松走路摇摇晃晃。走到乱树林边,他撑不住了,就在一块大青石上躺下来。刚要睡,忽然起了狂风,狂风过后,乱树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头斑斓猛虎!武松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下,赶紧将哨棒抓到手里。那老虎好容易等到这一餐,恶狠狠从半空中扑过来。武松这一惊,喝下的酒全变成冷汗冒了出来。他急忙一闪,闪到老虎的背后。老虎再往后一掀,又被武松躲过。接着那铁棒一般的老虎尾巴扫过来,还是没碰到武松。原来这一扑、一掀、一扫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样落了空,气势也就去了一半了。轮到武松发威了,他举起哨棒用全力劈过去,啪!谁知打在树枝上,哨棒断成两截。老虎又扑过来,武松往后一跳,老虎正好落在武松面前。武松两只手用力按住虎头,一边往老虎的脸上、眼睛里乱踢。老虎痛得咆哮起来,爪子刨出一个土坑。武松死死不肯放松,按得老虎渐渐地使尽了力气。这时武松腾出右手,铁锤一般在老虎头上打了五六十拳,只见老虎的眼里、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都流出血来,再也动弹不得,只剩喘气了。武松怕老虎没死,捡起半截哨棒再打,直打得气也没了。
②简要复述。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的叙述。要求把握原文的重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的部分,按原文的顺序叙述。选择较长的故事时可用此法。如:
原文:
鲁迅先生在浙江绍兴县教书的时候,每天晚上总喜欢到一位朋友家去谈天,有时很晚才回家。朋友家离学堂有好几里路,要经过一片坟地。
有一天,鲁迅先生和朋友谈得很晚才回家,这时已是半夜了。鲁迅正快步走,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白影子蹲在坟墓旁,忽高忽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真像人们传说的鬼。
鲁迅不相信鬼和神,他大步走上前去,用又硬又重的皮鞋向白影子踢去,只听得白影子“哎哟”一声倒了下去。鲁迅弯下腰,细细一看,原来并不是什么鬼,而是一个盗墓的。
复述:
鲁迅在绍兴乡村教书时,有一天到朋友家谈话很晚才回家。他经过一个坟地时,看见一个白影子在晃动,就用皮鞋踢了一脚,发现是个盗墓的。
复述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③创造性复述。让学生对所听的故事,侧重某一方面,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改造,然后加以复述。创造性复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改变叙事的人称。第三人称可以改为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可以改为第三人称。改变人称后,某些内容和叙述方式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把叙述改为对话或将对话改为叙述。叙述一般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内容也比较概括,如果要进行详细叙述,可将叙述改为对话。这种方法适宜于比较短的文章。在对比较长的文章进行简要复述时,则可将原文中的对话改成作者的叙述。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力求符合原文的基本思想,不能改变原意。
改变文章的体裁。课本中有些诗歌,含有一定的情节,可以改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复述。但诗歌的跳跃性大,复述时应注意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补充。
相关资料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复述
复述是语文必须重点训练的基本功。练习复述,不但可以培养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复述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段落、片断或全文,相应进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训练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
在以前训练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第三、第四单元继续安排训练学生复述能力重点训练项目。其中第三单元主要是对于课文中某些段落或重点段落进行详细复述。在整个单元训练安排上,我发现教材是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面我就以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复述能力的培养:
第11课《起死回生》——抓住关键词语复述
扁鹊为太子治病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重要段落,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复述,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课文的方法。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找出扁鹊治病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帮助学生梳理扁鹊治病过程:”切脉搏 听声息 断病情 扎银针 用草药”,通过读读、演演来帮助学生理解,穿插有关中医望、闻、问、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治方法有初步了解,再引导学生学习太子在扁鹊医治下变得怎样的句子,整理相关表示时间的词语,进一步体会扁鹊药到病除的高超医术。最后指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动词、表示时间词语)将事情的经过部分复述清楚。
第12课《田忌赛马》——借助图表及关键词语复述
文中两次比赛过程和结果,课文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复述起来并不难,只要能将两场比赛出场顺序说清楚就可以了。为此,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图表和关键词来进行复述。图表和关键词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田忌 输 齐威王 田忌 赢 齐威王
上等马 → 上等马 下等马 → 上等马
中等马 → 中等马 上等马 → 中等马
下等马 → 下等马 中等马 → 下等马
扫兴 每个等级都强 有点慌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第13课《完璧归赵》——抓住关键词复述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根据这一特点着重引导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绝口不提、瑕斑、信以为真、理直气壮、完好无损”,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进行复述。通过反复研读为学生复述作了充分准备。教学将蔺相如说的四句话作为教学突破口。先让学生找出蔺相如说的四句话,分清蔺相如说话对象:一句是出使前对赵王说的,其余三句是在秦国大殿上与秦王的正面交锋。通过紧扣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这样充分的品读,学生很容易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时也一定会有声有色,扣人心弦。为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也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品质的感悟,我在要求学生复述时适当增加一点难度,要求学生以随从的口吻复述蔺相如智斗秦王的过程。通过角色的互换,学生自豪、长民族志气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
第14课《”军神”》—— 抓住关键词复述
这篇课文虽然还是抓住关键词来复述,但要求已提高,它是要求学生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对全文进行复述。在教学时,我先帮助学生按照这样顺序理清文章脉络,然后紧紧抓住文中人物(刘伯承、沃克医生)在事情发展中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来教学。为了降低这一难度(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高些),我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关键词板书,选择三个过程中的一个练习,然后指名复述评价,最后请三名同学按这一顺序连起来复述一遍。
二、复述材料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
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
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复述:
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作者和五个小男孩,因为玩腻了弹子游戏所以找新花样来玩——爬悬崖。
体弱、胆怯的作者因好朋友杰利的“别做胆小鬼”刺激了自尊心、好胜心,于是冒险去爬悬崖。结果作者爬到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时作者感到头晕目眩,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朋友笑他是胆小鬼,自顾自地走了,作者感到无助,焦急,害怕,后悔。
晚上,父亲和杰利来救他,作者由于内心的恐惧而不敢往下爬,父亲让作者每次只移动一小步,在父亲的鼓舞下,作者终于爬下了悬崖,作者知道这是父亲想让他在自己下来
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困难,增长勇气和体验如何战胜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我”以后才能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风雨。
这件事影响了作者一生。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
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