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6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感觉记忆例证的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阈限 C.感觉后像 D.感觉适应
正确答案:C 解析:感觉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感觉后像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消失后,仍在脑中短暂保持的映像。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
2. ( )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现象。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盲视
D.无意识心理
正确答案:C 解析: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现象具体有三种: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自动化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的事件实际上对行为产生了影响;盲视,盲视是指受到脑损伤后,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看”不到刺激的病人,却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
3. 脑属于( ) A.植物性神经 B.周围神经系统 C.脊神经
D.中枢神经系统
正确答案:D 解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个组成部分。 知识模块: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4. 有这么一种现象,当你和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表现会比独自一个
人的时候好很多。这个例子与以下哪个选项一致?( )。
A.社会比较理论 B.社会助长 C.社会交换论 D.公平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当有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个人往往会有超常的表现,这就是一种社会助长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促进只适应于难度较低的任务,霍桑效应也一样,请联系动机部分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理解。社会比较指个体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进行自我评价。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
5. 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几种注意的认知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会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都用来解释注意的选择机制,探讨注意靠什么选择注意的对象,不被选择的刺激是否得到加工。认知资源理论,也是用来解释注意的选择机制,注意资源完全被占用后,新的信息将得不到注意。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
6. 右图所示的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在大圆的包围中的看上去比在小圆中的小。这种现象是
A.潘佐错觉 B.佐尔拉错觉 C.冯特错觉
D.多尔波也夫错觉
正确答案:D
解析: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在两条辐合线的两头有两条等长的线段,结果上面的一条线段看上去比下面一条线段长些(图a)。佐尔拉错觉是指一些平行线由于一些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图b)。冯特错觉是指两条原本平行的线条被一组菱形分割后,两条平行线看上去不再平行,似乎向内弯曲(图c)。多尔波也夫错觉是指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在大圆的包围中的看上去比在小圆中的小。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7. 在暗室内,如果我们注视一支点燃的熏香,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这种现象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正确答案:C
解析: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8. 声像记忆(echoic memory)属于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正确答案:A 解析: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声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9. 嗅觉适宜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是因为( )。 A.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下膜 B.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有气味 C.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
D.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能作用于科蒂氏器官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10. 研究表明,在噪音背景下,被试识别句子(5个单词组成的语句)中的单词比识别个别单词容易。该研究说明影响言语感知的因素是
A.语音类似性 B.噪音掩蔽 C.语境
D.句法和语义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口语知觉时,个体能够容易识别句子中的单词,语境与句法和语义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题中涉及的句子仅有5个单词,因此,语境的作用较小。因
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1. 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个体兴趣 D.情境兴趣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个体兴趣。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2. 下列关于知识、技能与能力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能力和知识关系不大,与技能关系紧密 B.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C.能力与知识和技能无关 D.能力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正确答案:D 解析: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3. 1860年,法国医生( )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观点 A.拉什利 B.布洛卡 C.图尔文 D.艾克尔斯
正确答案:B
解析: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了脑机能定位的观点。 知识模块:记忆
14. 智力的PASS模型中的最高层次是 A.注意系统 B.信息加工系统 C.计划系统 D.执行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PASS(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
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arousal)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15. 在弗洛伊德看来,最大的人格成分是 A.自我 B.超我 C.本我 D.主体我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弗洛伊德看来,最大的心理成分是本我,本我是基本生物需求和欲望的源泉。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以冰山譬喻人格,无意识相当于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格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发展心理学
16. 巴斯将婴儿气质划分( )阶段。 A.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
B.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C.抑制、非抑制
D.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正确答案:B 解析:巴斯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7. 个体的第二反抗期出现在(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年期 D.青春期
正确答案:D 解析: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行动的约束。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在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如希望成人尊重他们。 知识模块: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18. 下面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可以作为学校中奖优制度根据的是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托尔曼 D.罗杰斯
正确答案:B
解析:斯金纳提出的理论是强化理论,强调奖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布鲁纳强调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托尔曼认为强化不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罗杰斯强调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个人的价值,从而推动他们学习。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9. 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负迁移 B.顺向正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正确答案:A
解析:在这一学习情形中,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这是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是负迁移。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0. 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语,如果不能辨别某些字母的发音区别,发生的学习迁移的类型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正确答案:B 解析:这里强调的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之间发音的相互不利的影响,这是负迁移。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A.知识的灌输者 B.父母的代言人 C.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D.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正确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生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入教室的,这都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22. 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是( ) A.亲社会行为
B.助人行为 C.利他行为
D.积极社会行动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心理
23. 心理学实验中因变量的测量指标既有主观指标也有客观指标,下列属于主观指标的是
A.反应速度 B.反应正确性 C.反应的难度 D.口语记录
正确答案:D
解析:因变量的测量指标中,客观指标包括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而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本题选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24. 表4的设计中有( )种实验处理。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解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一个因素的两个水平,呈现了4次处理。 知识模块: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25. 在一次司法审判中,将一名无辜者判定为有罪,这在信号检测论中被称做( )。
A.击中 B.漏报 C.虚报
D.正确拒绝
正确答案:C
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当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这个判断的概率称作击中;而在信号出现的条件下被试报告“无”的概率,称作漏报;当噪声出现的条件下,被试做出“有信号”判断的概率,称作虚报;当没有噪声出现的条件下,报告“无信号”的概率,称为正确否定。本题就是虚报的情况。即,本来没有目标(犯人)出现,而把噪声(无罪)判断为信号。 知识模块:心理物理学方法
26. 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则Z值为-1.96
的原始数据是( )。
A.99.6 B.81.96 C.60.4 D.78.04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Z分数的计算公式Z=(X-P)/S。本题中Z=-1.96,P=80,S=10,带入上面的公式中,计算得60.4。 知识模块:描述统计
27. 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 A.智商分数 B.反应时 C.班级个数 D.数学成绩
正确答案:C
解析: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把数据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离散数据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连续数据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不同的数值。本题中班级个数属于离散数据。智商分数、反应时和数学成绩都属于连续数据。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28. 在一个4×5的列联表检验中,自由度为( )。 A.20 B.19 C.12 D.18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列联表检验中,自由度等于行数减1乘以列数减1,将行数和列数代入,可知自由度为(4-1)×(5-1)=12。 知识模块:推断统计
29.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定律对韦伯定律的发展是基于( )的假说。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
30. 在用最小变化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判定被试存在( )。
A.练习误差 B.习惯误差 C.期望误差 D.疲劳误差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
31. 上题所涉及的心理测验理论包括G研究和D研究,下面选项中不属于G研究内容的是
A.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 B.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 C.方差分析 D.信度分析
正确答案:D
解析:G研究包括确定测量对象和测量目标、确定测量侧面和观测全域、确定测量设计和测量模式、收集样本资料、进行方差分析。D研究包括确定概括全域、概括全域下各效应的方差分析、绝对误差方差和相对误差估计、信度分析、重新确立概括全域并重复上述步骤。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32. 一位研究者使用智力测验对一个孩子进行了三次测量,每次的分数都不同,请问,这里智力分数的不同反映的是
A.测量的随机误差 B.测量的系统误差 C.测量的信度 D.测量的效度
正确答案:A
解析:测量中存在着随机误差,导致每一次测量的分数都会有变化。因此,本题选择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33. 下列关于标准分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比较几个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 B.可用于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 C.标准分有实际单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 D.可用于表示标准测验的分数
正确答案:C 解析:标准分是以平均数为基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没有实际单位。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34. 测验总分的分布呈正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 A.偏难
B.偏易 C.适中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解析:若测验项目的难度普遍较大,则测验分数集中在低分段,分数分布将呈现正偏态。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35.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12个健全的形体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相互作用说 B.二因素说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学习理论
36. 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产生的差异称为( )。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心理统计与测量
37. 在正态分布下,Z=1以上的概率是( ) A.0.34 B.0.16 C.0.68 D.0.32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正态分布中,有几个常见的Z值对应的概率需要记忆,正负1标准差对应的概率值约为68%,则Z=0到Z=1对应的概率约为32%,在Z>1的概率则为50%-32%=16,所以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推断统计
38. 在编制测验时,效度是重要的要考虑的特性。如果是编制最高行为测验,除了内容效度,也要求有( )
A.较高的表面效度 B.较好的专家判断 C.较好的外行判断
D.主观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最高行为测验和速度测验都要求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如果测验内容看起来与测量目标和要做的决定不相干,就会使被试产生不配合、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等反应,从而影响测验的效度。相反,典型行为测验却要求较低的表面效度。如果被试很容易从测验题目看出测验的目的,就可能产生反应偏差,如掩饰等。 知识模块: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39. 梦是潜意识冲动和愿望的表现,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 A.生理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心理学
正确答案:B 解析: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
40. “小赵比小王聪明,小王比小李聪明”据此得出“小赵最聪明”的结论,该推理属于( )。(2015年)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概率推理
正确答案:C 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知识模块: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