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措施

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措施

2023-05-31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措施

作者:肖宏伟

来源:《新校园(下)》2018年第03期

摘 要:德育是新课改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而中小学体育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是当前我国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学科融合;德育渗透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和德育渗透的相关策略,希望对中小学教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一、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作用 1.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上来看,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提高课程的有效性,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看,通过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融合,教师可以将知识融入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各学科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2. 德育渗透的作用

首先,在实施德育教育后,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并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传统的强硬教育措施及“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德育渗透教育可以避免此类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其次,德育渗透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及是非观念,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约束学生的各项行为,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二、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和德育渗透的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的重要地位被严重忽视,加之体育不属于考试必考科目,所以,体育课的课时安排及教学任务往往被压缩。学生难以利用体育课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大大降低。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也仅限于文件要求,难以落到实处。这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增加了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难度。 2. 德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当前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二是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技能较低。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往往忽略德育这个环节,只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有的教师即使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但由于教育水平及技能较低,无法运用合理方法进行德育渗透,导致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三、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的措施 1. 提升重视,探索多元融合方式

想要从根本上增强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教师必须从提高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入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培养学生德育、体育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课时和教学任务,避免只重视考试科目而忽视体育的状况。教师要探索多元的融合方式,将先进的做法和经验作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总结适合本校的融合方法。 2.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水平

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沟通,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在德育渗透工作上的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中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德育渗透工作定会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体育教学未来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汤鹤.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李俭莉.中小学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 [3]董先龙.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武汉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伍卷.中小学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重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