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ò,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 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 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2、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这种画风开始出现于
A.魏晋南北朝 B.唐代 C.宋元 D.明清 3、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C.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 7、“说起英语来就像一个英国人”的唐廷枢,当上了香港大审院正翻译„„凭着天才般的商业禀赋,利用职务之便,加之精通英语,„„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沿海港口相继开辟为通商口岸,为外商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一夜暴富,这一职业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新行当。这一行当的出现最能说明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中国兴起了外语热
B.很多人出卖了祖国,当了汉奸 C.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
8、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出现上述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的结果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了广州对外贸易
9、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 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11、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12、“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B.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 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D.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13、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14、李大钊在《国民之薪胆》中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通过“甲寅之役”,日本帝国主义
A.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岛屿 B.迫使俄国出让旅顺、大连租借地 C.侵占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D.把中国东北三省变其独占的殖民地
15、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16、“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17、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歼 B.洪仁歼、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18、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这样一段史料:“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与一面交涉一面反抗之国策须郑重考虑。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你认为此段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最有可能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20、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1、社会学家费孝通说:“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代表性呀!北平住着的就是这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试问英美哪一个议会能从普选中达到这样高度的代表性呢?” 据此,这些代表参加的会议是
A.中华民国独立各省的第一次代表会议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22、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3、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仍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理位置的优越 C.中央集权的确立 D.航海技术的发达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24、史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对两位史家关于文艺复兴看法理解恰当的是:
A.史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25、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1644年)一书中说:“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A.大贵族官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下分尖锐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D.自由党与保守党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2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27、前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过:“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它甚至是上个世纪已存在的思想的结晶。”这一看法最能表明 A.“冷战”是催生欧共体的因素之一 B.欧洲经济政治联盟必然取代欧共体
C.欧洲一体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内在动力 D.“冷战”结束后,欧共体内部不再存在矛盾分歧
28、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 A.美国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29、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30、独立后,大陆会议制订了一个《邦联条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制订一部新宪法,他说:“权利似乎留给了这个国家的人民,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榜样去决定这一问题,即不同社团的人们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思考和选择建立好的政体。这说明他主张 A.扩大人民主权 B.增强政府的理性和智慧
C.以英国为榜样建立政体 D.建立拥有强大权威的全国性政府 31、“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 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 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33、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 正确信息是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34、“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 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加速发展战略 D.新经济体制 35、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材料三
19 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 据考,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 。
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 …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1902 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五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制度使中国受到
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2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 1912 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2分)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2分)
材料二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2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3分)结合所学
回答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3分)
——王仲荦《北魏初期社会性质与拓跋宏均田、迁都、改革》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1)材料二表明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有学术观点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只学到了汉人的繁
缛礼仪与腐朽的因子,丢掉了拓跋部勇武质朴之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和迁都洛阳客观作用的认识。(7分) 38. (10分)【近代社会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发生,证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臵于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逆来顺受的情况,也是它们现在不得不改变以前政府制度的原因。当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是接连不断的伤天害理和强取豪夺的历史,这些暴行的唯一目标,就是想在这些州建立专制的暴政。 第5页(共8页)
——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这份宣言《人权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最后一个条款表明,资产阶级并没有失去对革命方向的控制:“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在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这份宣言体现的革命的基本要旨有哪些?旧制度是指什么?(4分) (3)据材料一、二,美、法革命在指导思想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 39.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1965 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 个增加到10 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 年起增加到54 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材料三
海湾国家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战争爆发的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对联合国的决议臵之不理。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678 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
——《当代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2分)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
响的?(2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 世纪60、70 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3)材料三体现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2分)请说明材料二中的变化与这种作用之间的关
系。(2分)
选做题(37、38、39、40题为选做题,请任选一道作答,多答按所答第一题为准)
历史十月份月考答案
选择题(共35道题,每题2分)
1----5 DBAAC 6-----10 DCBCB 11----15 BDBCB 16—20 BDCCC 21---25 CCCDB 26----30 BCCDD 31---35 BCABB
37. (10分)
(1)原因:北魏都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
平城气候环境恶劣,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交通极不发达,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3分)
(2)观点片面(1分)民族间的融合与同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孝文帝推行改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革之前,北魏的社会处于一种比成熟的特殊制度时期,二当时汉族社会已是相对较为成熟的封建社会,可见孝文帝厉行汉化政策,是顺应历史潮流与发展趋势的伟大改革。当然,改革不加选择地全盘汉化,割裂了本民族的文化。(3分)
认识: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和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便利了对中原地区的管理,也有利于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3分) 38. (10分)
(1)体现了人们主权思想,当政府对人们实行暴政的时候,人们有权推翻政府。
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思想武器。(4分)
(2)自由、平等、法律是公众意志的需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的封建制度(4分)
(3)两国的革命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 39.
(1)影响: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2分)
方式:通过控制联合国大多数选票以施加影响。(2分)
(2)变化:联合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讲坛,美国已无法操纵联合国。(2分) (3)作用:以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分)
关系:联合国由于摆脱了个别大国的操纵,因而也就能更好地体现联合国的宗
旨,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2分)
40. (10分)
(1)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增强;
各殖民地的团结合作;外国的援助。(4分)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国进行了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分)
(3)争取独立民主的方式要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2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