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8对文学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8对文学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2020-04-17 来源:乌哈旅游
8对文学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作者: 谢建祥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

内容摘要: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用了一个章节专门谈论了文学的本质问题,他们首先界定了文学的范围,进而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进行了区分,从而得出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最后总结出文学的三个突出特征: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进而给文学下了一个“文学是复杂的组合体”的结论。本文由此谈起,论述了文学的本质是难的,从而提出了对文学的本质应从多维的层面进行多元的解说的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文学是什么”这一文学的本质问题一直是中外文学理论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当我们在探讨事物的本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清的是“什么是本质”。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根本属性。在哲学上,本质是与现象相对立的,正如黑格尔认为,现象与本质是事物过程的外在方面和内在方面相统一的表现。他说:“本质在现象中出现,所以现象恰恰不单纯是无本质的东西,而是本质的显现。”可惜的是,在黑格尔那里,本质与现象两者是孤立的,本质也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现象则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们必须承认,世间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其本质(或者叫本体)和其外在的形式的组合,文学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事物的本质潜伏在事物的形式里面,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文学的本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则是极其复杂的。古今中外的学者都试图对文学下一个“放于四海而皆准”的定义,例如传统的“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生产论”、“文学艺术情感论”、“文学语言论”,甚至是新时期的“文学文化论”等等,终究还是徒劳,都未能完全诠释文学的本质。当前文艺界兴起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的大众化,消费文化理论,文化诗学理论等等,不仅越出了文学的本质范围的界限,更为我们探寻文学的本质增添了不少的障碍。这些新兴理论的兴起,甚至威胁到文学及文学理论的边界模糊、文艺学学科等问题。“反本质主义”的出现,给文学的本质来了一次彻底的反叛,似乎为在文学的本质问题探寻路上而找不到出路的学者指明了方向,但在理论的狂热之后,不但文学的本质问题没有被完全解构,其自身的理论也难以自圆其说,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反本质主义”对文学的本质撒了一次娇后,必然要面对新的本质,本质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本质的论述专门安排了一个章节来谈。读完整个章节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我们惊奇地发现,韦勒克和沃伦(以下简称韦沃)并没有把文学的本质预先下定一个概念,把文学的本质置于一个很悬乎的境地,从而将本质永恒化与普遍化。相对于预先设定好一个文学的内在本体去探寻文学的本质,韦沃却从另一个角度人手去探寻文学的本质。

首先,韦沃没有直接去追问文学的本质问题,而是先从解决文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的问题人手,批判了流行的“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和“文学局限于名著”的观点,接着进一步规范了文学的范围,他说:“文学一词如果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

的……而任何完整的文学概念都应包括口头文学。”也就是说,口头文学也应纳入文学的范围,同时作者还进一步说明了“文学( literature)”一词语源的局限性,容易把文学局限于手写的或印行的文献。

其次,韦沃在界定了文学的范围后,着重探讨了作为文学材料的语言与日常的语言和科学的语言的差别。在探讨文学的语言与科学的语言的差别时,作者不主张把他们两者仅仅看作是“思想”与“情感”或“感觉”之间的不同。他认为:“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

想……”[4]也就是说,韦沃是从语言的特质和语言指向的对象两个方面来对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作了区别。区别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相对容易,但区别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似乎要困难得多。日常语言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它的范围是广泛的,往往会出现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重叠的现象,例如日常语言很多也有表现情意的一面。但韦沃还是试图在使用量方面和实用意义方面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独立开来。在使用量方面,作者说:“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和利用,是更加用心和更加系统的……诗的语言将日常用语的语源加以捏合,加以紧缩,有事甚至加以歪曲,从而迫使我们感知和注意他们。”也就是说,文学语言是在日常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提炼,不断整合的结果,因此日常语言虽然有表现情意的一面,但还不是文学的语言,因为文学语言是诗化的。在实用意义方面,作者认为,有些日常语言有时只能说是一种修辞,而不能说是诗。因为“艺术须有自己的某种框架,以此述说从现象世界中抽取的东西”。另一方面,作者认为,文学语言相对应的文学艺术是一种无为的关照,有其特定的审美性。以上仅仅是文学语言和其他两种语言的差别,但文学内部的语言也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声音模式在小说中就不如在抒情诗中那么重要。

最后,韦沃在对作为文学材料的语言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文学的突出特征,即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

理清完韦沃的《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依然没有明白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韦沃对文学本质是探讨的方法恰似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往里面剥,把不是文学的东西剥掉,不断伸向文学的本质。在理清了文学的范围,谈论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得出文学的独特特征后,也就是在洋葱剥到差不多的时候,韦沃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我们虽然没有在韦沃的《文学理论》里面找到文学的本质,但起码我们离本质又更近了一步,这就是韦沃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论的价值所在。其实本质的东西是个无底洞,人们的认识只能是越来越接近本质,不可能穷尽本质。那些试图穷尽本质的人,最后证明只能是徒劳。正如韦沃认为的那样,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其交织着内容和形式,外部和内部,主体与客体等等。因此,文学的本质是难的。

既然文学的本质是难的,那我们是不是不要去探索它呢?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思维去探寻去接近文学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对本质作穷追不舍的追寻,更不要在面对文学的本质的问题时来个逃跑主义。其实文学的本质的问题不是一个伪命题,是文学理论的元问题。没有对文学本质的研究,文学理论只能是苍白的。韦沃的《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论述告诉我们,解构文学的本质,不是也不应该走向反本质主义,而应对文学的本质进行多元的解说。当然对文学的本质的多元解构,并不是说要重新建立一种所谓包罗文学多维本质的多元本质观,而是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开放空间与构建格局。当然,反本质主义对传统的一元独尊的文学本质论的反叛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它最大的错误就是拒绝解说文学的本质。文学是多维的,对文学本质的探讨也该从多维的层面对文学本质进行多元的解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