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2-05-02 来源:乌哈旅游
第27卷第3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V_01.27NO.3 2013 ̄IZ3月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Mar.20l3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张锐冯文全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人类文明的进程表明,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批判思维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 质,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创造潜能发挥的前提,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主 体性的发挥也是个性的发展。只有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中 学生。 [关键词】批判思维能力;中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3)o3—0107—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全球化和多元 族永保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指“具有解决新问题、获 文化的今天,培育和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早已 得新成果、开拓新局面的思想和主动精神,在复杂、 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我国现行考试 迷茫、艰苦的惰性中有所发明有所突破” 3 J《 )。而 制度下的教育在追逐知识传授目标时,却忽略了对 创新的首要条件就是个体善于从普遍认同的事实中 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养成的重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个体对现实抱残守缺,缺 要职责,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健康发展,也偏离了素 乏质疑意识和态度,缺乏批判性反思能力,那就无法 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与认识的客体形成差距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而问题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 情境不仅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本质,更是创新的原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 动力。对于系统学习间接经验的中学生而言,他们 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 具备创新的潜能。他们能够发现不同于书本和教师 考”…㈣),它不只是具体的大脑的活动,也是一种主 的看法以及解题方法;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 动的、科学的和质疑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验,经过独立思考,发表独到的见解,而并非仅模仿 和思维技巧的精粹。其本质在于不盲从既定的结论 照搬前人做法。但是,这些潜能仅是可能性,必须借 与观点,而是在对其性质与价值进行理性地、辩证地 助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我 判断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个人的想法,进而准确、全面 们认为,在内容选择和方法设计上,教育的任务就是 和深刻地认识事物。当然,这里所说的事物已不仅 激发学生思考、怀疑和探究,允许他们批判地审视以 限于具体的、形象的,更有抽象的、观念的事物,它们 往的观点。从这种意义上说,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都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能力又是指“广义的知 就是要把学生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倘若教师施教 识、态度、技能和行为” 2 ),它赋予了人造物般的 仅囿于教人死记硬背,那么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会遭 力量,创造了观念和理想,超越了自然的束缚。所 到压制甚至泯灭。我们的教育都有使学生的创造潜 以,批判思维能力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理性和客观的 力在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出来的责任。可以说,任何 认识,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态 创新潜能的发掘必须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介人,没有 度和行为。批判思维能力对创新过程的各阶段产生 批判就没有创造。 着积极的影响,并能促进创新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进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而保障创新能力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所发 “‘素质’一词的具体内涵应当是:人通过合适的教育 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和影响而获得与形成的各种优良特征,包括学识特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征、能力特征和品质特征。-[4](P10)首先,素质教育关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潜能发挥的前提。 注个体各种能力的发展。对中学生而言,就是要培 创新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民 养他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的能力。但 【收稿日期12012—08—21 【作者简介】张锐(1983一),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冯文全(196o__),男,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德育理论。 ・ 1O7・ 2。嚣 月 张锐冯文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MaN/"o.2.30 13 遗憾的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 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也应当具有这样的个性; 盲从课本、服从标准答案,其解题思路更是千人一 面。这种畸形的考试消解了学生的批判行为和创新 精神,助长了学生对考点的重视,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难以有力地被开发。当然也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 质规定和旨趣所在。其次,素质教育强调个体的全 面发展,它不仅指人的各种最基本的素质必须得到 完整地发展,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它还包 括“多方面的发展”,即各种基本素质中的具体能力 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 发展[5]。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思维 能力的训练,考试制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其最 大的弊端就是学生重知识、轻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 只有表现出独特个性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主 体。” j(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现实的 人,都有着不同于任何人的历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 特长。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 上仍然是占有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 唯师是听、唯书是从,获得的知识如同死水,根本谈 不上形成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说任何批判态度和求 变、求新精神。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感受最多的是 无穷无尽的残酷的竞争,他们成为知识的奴隶,其个 性和特长的开发被置于次要的甚至可有可无的地 位。这种注入式的学习模式不可能塑造出持有批判 态度的个体。因此,为形成学生独立、求新、求变、开 放以及自信的个性特征,我们就要设法给他们提供 个独立判断和选择的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批 判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解放教师。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赋予知 识的统治者和传播者的形象。“教师作为无可争辩 一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低下。因此,我们务必要纠正 “唯考试教育”的片面性,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 倾向,避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忽视,而应以学 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来培育他们 的批判思维能力;反过来,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又能 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的批 判思维能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所 不可或缺的 引。 (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主体性的发挥。教育在 结束了它教人模仿的使命之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 快速发展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应开发人 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不是加工的对象,更不是任意填 塞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在教 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首先,批判思维能力的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考,这正是学生 主体性发挥的首要条件。因为学生的独立性在此过 程中得到了肯定。其次,教育设法让学生参与到批 判性思维的活动中,就是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 条件对信息进行选择、消化和评价,而不是无条件地 接受知识和模仿他人的做法,培养个体这方面的能 力也就支持了他们主体精神的发扬。第三,批判思 维能力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批判思维 能力的培养为个体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控制和 监管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如果学生自我调节的 能力越强,其主体性越强,自我创造的可能性就越 大。而这一切又是以批判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 此,我们说批判思维能力是自主性发挥的前提。第 四,在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等活动中,学生敢于 超越实践的局限,合理地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方法,这 种“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_7j(唧)。所 ’的知识的权威和知识的源泉,把‘知识’存放在学生 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 在 某种意义上,知识成了教师人格的异己力量,更使学 生的低下与顺从变得根深蒂固。但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教师作为知识的无上权威,遭到了来自终身教 育和信息化社会的顽强抵抗。不难想见,当教师以 这种角色定位面对学生时,令人神往的批判思维能 力的培养将遭遇多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可做如下 尝试:第一,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变革教学方式 以符合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即把“填鸭式” 教学转变为引领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观 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强迫学生记忆和背诵,而是为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 中,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也不急于否定学 生的观点,并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灵活多样的思维 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予学 生收集、整理、判断、理解资料和信息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要容忍学生在此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协助他 们找出原因。唯此,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才会逐步 激发和生成。第二,转变自身角色。教师必须转变 自身角色,从真理代言人、“唯我独尊”和“教师万能” 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创设“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 的氛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种氛围中,教 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和灌输知识,而是容纳学生的 意见,允许学生大胆地追求变化及过往不曾有的观 点;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质疑,自由地运用批判性 思维提出不同的构想,并找出确凿的证据,逐步形成 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个性发展的需要。“每 ・ 】08・ 第3期 2013年3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3 Mar.20l3 学生批判的态度。第三,转变问题形式。实践告诉 我们,“是什么”的问题及其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 思考。教师应改变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富有思 考I生的问题。这类问题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 来,能使学生主动地联系已有的科学概念,更能调动 他们批判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体验到问题难度的 同时,其求知欲望也被激发出来,并能引出另一些问 题,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终让学生品尝到 果实。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修正、整合自己 使学生从奴役与压迫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自主的 人,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激情,才能真正地实现批 判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个体也才能推动社会发 展和进步。 (三)解放师生关系。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师生关 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知识垄断者和托管人的 角色定位使教师对学生的束缚与威压显得天经地 义,学生在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后,其批判思维能 力的发展成了奢望。然而,这种陈腐的关系遭到了 的想法和观点。为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就必须将枯燥的问题改造成开放式、引导式、列举 式、比较式的问题。 (二)解放学生。“使学生发展批判地独立思考,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发展独立思考 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如果 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 思考和独立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 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来说的 人,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0]㈣ 然而, 旨在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教学方法无法 达到启发学生智慧和释放学生才能的目的,其弊端 在于它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要,禁锢了学生的想象, 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因此,为避免学生养成 固定的思维习惯和产生低级的条件反射,就应解放 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这不仅是批判性思维能 力培养的要求,更是未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关键。 首先,把学生从思想统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批 判意识。围绕在考试“指挥棒”下,学生感受到的是 没有尽头的考试训练、残酷的竞争和考试知识点的 重要性,导致学生书云亦云,盲目听从或附和,学生 开放的、超前的和广阔的思想被扼杀。为扭转这种 不良倾向,必须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灵魂,让学生观 察、猜想、思考、推证和发现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 互相启发、讨论、争论和批判,促使他们学会自我反 省、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学会多角度地、不依常规 地探寻答案,不断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 其次,倡导新的评价模式,使学生从重学习效果评价 中解放出来,从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 握的评价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学校更多地投人到 对学生认识过程、情感、动机、价值观等非量化因素 的评估工作中。重在使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潜 能的评价不仅表现出对个体认知差异的尊重以及对 个体的主体精神的激发,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 养也大有裨益,更是教学评价应有的功能。总之,学 校理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学生看作自主学 习的人,而不是当作容器来存储信息和知识。只有 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对话,即“我”与“你”的师生 关系的挑战,在这里“教师不会是武断、统治的和专 横的,同时也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也不会对学生放 任自流,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思想以及意见灌输给学 生”_1lj㈣ ,而会激励学生思考,会帮助学生发现矛 盾论点。对话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以对话取代 了主客体关系,并共创了一种宽松、开放的情境。这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和自由地交流成为现 实,他们互相了解、讨论、鼓舞和影响。从而,学生大 胆地怀疑书本和挑战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并能在师 生的合作中多角度地论证。在对话中,学生不再按 图索骥,不再从教师手中索要真理,而是从这种依附 中解放出来,学会反思、学会探究、学会生疑,体验到 被肯定的快乐、挑战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整个教学 也因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起来。实践证明,当从占有 式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时,当教师扮演一种意见 交换者、顾问者和对话者的角色时,当学生获得了发 展批判思维能力的自由空间时,便能有效地促进学 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教育也才是真 正的民主的教育。 四、结语 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的当代社 会,没有批判思维能力,不发挥批判思维能力的质 疑、比较、选择和解读的作用,每个个体就难以生存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时代。因而,赋予中学生主动思 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思 维能力并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从而使他们更好地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把他们真正当作人,尊重和信 任他们,充分认识他们在人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防 止对他们思想的钳制与禁锢,才能使他们朝着批判、 创新的方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 2002,(1). [2]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Or7. ・ 109・ 2。 月 张锐冯文全: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No.3 Mar.2O13 [3]周士民.创新思维开发的主要障碍[J].人才开发, 2000,(10).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燕国材.教育人本论刍议[J].云梦学刊,1995,(2).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 [J].教育研究,2007,(8). [5]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 2005,(5). [1O]杜环欢,甘杰.注重批判思维培养——高等教育 不可忽视的一环[J].教育探索,2005,(3). 培养创新人才[J].教 [11]金生钺.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6]黄朝阳.加强批判思维教育育研究,2010,(5). [7]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Reflec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ZhangRui FengWen—quail (Insittute of Educaiton,China West Normal Umvemi ̄,Nanchong,Siehuan,637009,China) Abstract:The progress of human indicates that creative talents are the important force for socil development.Criaitcal thinking abihty is he basitc quality or fcontemporary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s as well as the essentil iangredient of creativity.Cultiva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riitcal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potential,basic requirements of quer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f osubjectivity s a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Only through the ilberation of hte teacher,het student and the relationsip hbetween them will we cultivate middle school ̄udents with real critical tinking abihlity.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g abinlity;middle school students;suggestions (上接第106页)在沟通实训课程开展的同时,通过 有助于缩短师生沟通的空间、时间距离。BBS、校内 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活动,要求学生积极 参与到社团组织活动中来。在活动项目的参与完成 过程中,体会人际关系的构建和人际沟通的方法和 技巧,并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 作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指导教师在 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中,发挥主导者、纠正者的作用, 给学生以沟通和创新的充分自由,从而促进学生主 动训练,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创建多种沟通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在加 强沟通态度的养成环节,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提 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情商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指导 性意义。实践证明,学生若能敞开心扉,真诚地与教 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将大大降低因心理因素引 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高校中,师生均受到各种 因素的制约,不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双向 有效沟通中来。而信息时代,网络沟通平台的建立, 网、QQ群、微博等诸多网络沟通平台使用便捷,一方 面避免了很多学生因害怕面对面交流,不愿意主动 去找教师交流的尴尬,以及因拘谨所造成的沟通障 碍。另一方面,相对宽松的网络沟通环境有助于拉 近师生的距离,使得沟通主体更为平等,沟通过程更 为顺畅。这些都将对提高沟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雪伟.基于行动导向的客户沟通课程实践教学设 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2]姜大源,吴全全."3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 -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肖著华.《沟通技巧》课程“3+2+1”过程考核实践与 研究[J].考试周刊,2010,(4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A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Tao Li (CoUege of Management,Suzhou Vocational Univemity,Suzhou,Jiangsu,215104,China) Abstract:Commtmicationtraining collrseis a relatively concentated practricetraininglinkin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which can be ex— plored through proj ̄t traiing nwiht a series of tasks,scientiifc guidance in communication mode,innovation in the action—orientd teeaching mode and multi—angle reformation ofthe examination way to combine with theory course SO as to improve the whol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teaching effcte of ommuniccation curriculum. Keywords:ommuncicationtraiinng course;action—oriented;aciton system;projctteeachig n・l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