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英语学习者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几乎各种英文类考试都考了个遍,听懂新闻广播都没问题,但就是看不懂英语影视剧,这难道问题是出在了英语能力上吗?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新闻广播和影视剧的区别何在。新闻广播是最合乎标准的书面语言,措辞、语法、各种句式结构非常严谨,虽然它比生活口语难学一些,但是对更偏爱于“英语书面学习”的国人来说,只要下够足够的功夫,攻克下它就成为易事了。而对于英文影视剧,因为内容全部由日常对话组成,句子结构更为随意,语速也比新闻广播要快上很多,而且加之俚语频出,让很多英语基础不错的人听后也会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看原版英语影视剧是自学者练习英语听说的最好途径,但这种学习方式是有技巧的,做到以下五点,相信你的英语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一,创造出“被英语包围”的学习环境。
如果你的条件允许(最好是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就让能放出英文声音和图像的电器开着,把英文影视剧当成娱乐和背景音乐,想看图像时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可以借此练练听力,完全不用有任何压力和目标;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英语正在变得越来越熟悉,甚至在心不在焉时听到的个别字句更容易被记住和了解。如果你把学英语这件事真的当成是“学习”,反而不如用潜意识去试着接触英语来得更有效。
第二, 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英文影视剧。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在初级阶段,最好肥皂剧作为学习材料,比较好的选择是曾获得全没收视冠军的Desperate Housewives(绝望主妇)因为剧中的语言比较简单,而且也很地道,更贴近日常生活,比情景剧的会话场景更为丰富,方便初学者的理解。如果你的英语水平比较高,选择的
范围就会更广一些,比如《prison break》、《Ugly betty》、《Las Vegas》等比较经典的影视剧,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非常有帮助。
第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
大多数人看英语影视节目,思维都是跟在声音后面走,对对白缺少逻辑分析,穷于招架,往往第一句还没明白,第二句就紧跟而来了。其实主动去分析剧情也是一种交互,先有了参与感,才能保证整体剧情的连贯性和娱乐性。因此听英语时的应该重点放在剧情和画面,对声音泛听才是能欣赏全剧的正确办法。对声音泛听时确实会漏掉很多细节,但这是必要的牺牲;等到英语思维提升了,口语水平提升了,细节的部分就会慢慢浮出水面。之后不断地把听到的一些英语表示法应用到自己的口语当中,加强对画面的融入,把自己想象进画面,甚至把自己融入进剧情,通过这个过程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思维。其实听多了很多常用的口头禅会不直觉地说出来,就能自然而然地模仿音和调。直到常用的词句掌握越来越多的时候,思维也越来越有时间去关注比较难的词,当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时,水平也自然慢慢提升了。
第四,采用“死磕到底”的学习方式。
千万不要幻想着看一两遍电影就可以达到提升英语水平的目的,如果不把光盘看得没法再播放,闭着眼睛都能在脑海中浮现演员的表情和动作,那么我只能说你还没有学习到位。在开始学习时,可以配上字幕看,但是随着对剧情的了解和熟悉,最好不要再看字幕,让自己沉浸在剧情中去感受、去理解,循序渐进地掌握所有的语言点。建议每天花一两个小时,每次看一集,每一集至少看四遍(越多越好)。第一遍以了解剧情为主,不必在意能听懂多少;第二遍全神贯注地观看,尽可能地去理解;第三遍要有针对性地观看,对于不易听懂的对话要反复多次听,对实在听不懂的,就请教别人或者想办法了解;第四遍,将这一集配上英文字幕再看一遍。最后梳理一遍难点和生词,并将一些比较好的表达方式、惯用法等记录下来作为积累,并不断练习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四遍以上就可以进行泛听了,让这些剧情随时响在你的耳边脑海,直到刻在心中为止。
2
第五,备好看影视剧的“补给养料”
无论你的英语水平高低,在看英文影视剧的时候都难免会遇到陌生的词汇、语法和俚语。所以在看影视剧的同时还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相应增大阅读量,以增加词汇、惯用法、流行语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由于我们目前能接触的绝大部分为美国影视资料,建议大家多看一点有关美国的语言文化资料。另外还要读一些有关美国流行口语和俚语的书籍,否则一上来就看英文影视剧,不仅会弄得一头雾水,而且强烈的受挫感会摧毁你刚刚建立的信心。
看英文电影和看书的学习技巧
1、尽量选取一些著名的英文大片进行观赏;
2、随时记录一些好句子,进行中英文比较;
3、参考剧本和场景自我模仿角色练习发音;
4、反复观摩一部影片分析人物性格及思想。
自学小贴士:在观看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听英文再看中文字幕,刚开始时几乎听不懂,坚持两三遍就会出现效果。尤其是在观看同一部英文电影多遍之后此效果最佳。Reciting:全方面背单词是自学英语的核心基础.背单词的学习技巧:1、零散时间多遍记忆法: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瞬间记忆能力最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记忆递减,五遍左右方可记忆某一事物或人而短期不忘。我记单词的方法是:在第一天的晚上划出200个单词准备次日记忆。早起用最多半小时将200个单词看一遍,边看长相、音标、词性和词意边读出,既练发音,又练听力,还练了记忆,一举三得。利用课余时间、等车时间、坐车时间、排队时间等一切零散时间随时进行复习,每三个小时看一遍,一天除去睡眠8小时之外至少看四、五遍。不论是否记牢固继续以每天200个
3
单词累计五天,每星期六复习过去一个星期的单词量。如此坚持六个月,单词总记忆量会达到24000个,去掉忘记50%的单词的可能,还余12000个。这个单词量几乎足够人生十年应用英语了!
自学小贴士:记单词最不实际的方法是用两个小时当场记牢十个单词,一天记十个,第二天忘记七八个。最简单而实用的单词记忆方法就是对一个单词不必当场记下而是循序渐进反复多遍,久而久之而积累多多,最重要的是长时间而记忆犹新!不信你可以试试。
2、词根词缀记忆法:至少50%的单词都会存在词根、前缀和后缀。如果找到这些单词的组成规律则可以非常有效地记忆原本繁琐复杂的各种词汇。词根词缀记忆法总口诀: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
Listening:从听力突破口语、语音
陈旧的英语学习方法是重视英语语法,应付考试,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中取得高分,不可否认重视英语语法可以让初学者打好英语的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取得了四六级证书的大学生依然无法开口说英语,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戏称为——“哑巴英语”。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造成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那就是在语言初期学习阶段我们忽略了英语听说训练而已。在尝过了英文电影学习的甜头之后,我又开始了从听力突破口语语音方法的创新。后来的学习证明这个方法也是很有个性化和实践提高的。
练习听力的技巧:
1、 一定要选取一套比自己的实际水平略高些的听力教材进行强化训练。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选取合适的学习教材极其重要,这套教材可以是一个系列或上下两册,
4
但难易程度必须和学习者相结合。如果难度太大,则会打击英语初学者特别是自学者的学习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则容易给英语初学者造成错觉,以为自己短期的学习取得了极大的成绩。我曾经自学很多英语听力教材,比如,ep by step, College English, Listen to this, Crazy English等等,经过长时间的比较,我发现Listen to this(又名英语初级、中级、高级听力)这套教材深入浅出、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最适合于英语自学者进行强化训练。自学小贴士:建议自学者从英语初级听力开始,必须买学生用书(练习)和教师用书(答案),初级部分含九盒磁带。
2、 固定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精听加泛听。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就是让我们无论是在做事还是学习的时候都得把功夫做到位,否则一事无成。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最简单的是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但最难的莫过于坚持二字。所谓精听就是根据学习的进度每天固定听一个小单元,尽最大努力把句子和文章的意思都听懂。泛听是指随时随地用外放的录音机听一些英文歌曲、英文电影对白或英语新闻等,实际上是给初学者自己制造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自学小贴士:记住一个原则,我们的听力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以前练的听力太少,不然就是我们自己的耳朵存在听力障碍!
3、 手拿铅笔作记号并提前预读猜测。
在听力练习的最初阶段最好养成手拿一枝铅笔对听力内容进行短暂时间的预读的良好习惯。在英语考试中,考试者都会提前拿到考卷,考官一般建议考试者写下考试姓名、准考号码等,不许答题,但可以预览考卷。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如果利用这一短暂时间对听力内容进行预读则可以获得很多的考试信息。对于填空题,可以通篇读完,获得概意,对部分填空进行猜测;对于选择题,读选择项有助于提高正确率;对于问答题,则直接看提问部分,在听力过程中尤其注意精听提问部分即可。自学小贴士:手拿铅笔可以在预读中对重点单词、句子轻轻划出相应记号以配合听力。但在考试结束前尽量擦掉,保持卷面整洁,否则可能会扣分的。
5
4、 对于极其优美的篇章进行听写训练。听写一直是我极力推荐的学习方法。表面上看每一个学习者在精听一段听力材料后似乎都听懂了全部意思,但不尽其然,对于一些优美的篇章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听写则是最急需最有效的方法。
自学小贴士:尽量用外放的录音机进行听力训练,在做听写训练时,可通过按暂停键自我控制时间。如此反复之后,你会发现两个结果:一、听写的错误很多;二、听写后对于听写的内容印象极其深刻,甚至难以忘掉!
Speaking: 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的真正法宝
有很多的英语爱好者经常会在学习若干年英语过后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无法用英语和美国人进行日常交流。自己既很难用英语把想说的内容表达出来,而且最要命的是几乎听不懂美国人说的流利英语,就算是美国人说的再慢,在我们几个“pardon”之下他又重复无数遍,我们依然听不懂。为什么我们会掉入进退两难的境界?原因只是两个:一、我们没有学习过真正美国人说的真正日常应用口语;二、我们缺少专门的演讲训练。如果你想开口说流利英语必须首先打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传统障碍!美国人强调从小就应该学会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用语言去说服别人;中国从古到今讲究为人要谦虚,出言慎重,沉默是金,多听少说,言多必失。如果你也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你已经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了。那就是要抛弃以前中国人那种处处要求严谨的表达理念而从这一刻开始大胆地虚心地向美国人学习真正的人话!
练习口语的技巧:
1、多开口说英语,少沉默不语;
2、多模仿经典对白,少一点思考语法;
6
3、多用心用笔记下好句子,少一些无谓的篡改写作;
4、多与高手或外国人交流,少去口语角重复了千百遍的话。
Reading: 提高英语词汇和写作双刃剑
古人广为流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无不从读书中汲取了成就功名或事业的思想源泉。我自幼喜欢读书,自信“读什么书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英语书的技巧:1、有所选择地去读好书,不读炒作书或所谓的畅销书;理由:回顾过去,你会发现一些所谓的畅销书已经在今天销声匿迹了。2、多读中英文对照的中外名著,有助于突破文化理念;理由:读纯英文版本的书可能会让你不知所云,因为你就不是美国人。3、精读和研究优秀的外国演讲名家或总统竞选的文章;理由:读书的目的在于吸取人物事件背后的思想精华,引起你的思考。4、读好书后及时写出一篇随意思考的读后感修改保存;理由:创作的灵感只会留在一瞬间,稍纵即逝,写作可以让你更聪明。
找外教“实弹演习”?
找个外教学口语原本是无可争辩的,但鉴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必不可少的经济头脑,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外教练口语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plenty of money,都说英语是通用语言,其实money才是,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外教是无法“交流”的,一个普通外教收二三百元很正常。只可惜的是,很多拮据的学生为了学好口语也打肿脸充了胖子,其实盲目投资不讲回报是最不理智的。二是less of ambition,如果只限于想和外国人进行“吃喝玩乐”的初级交流,如果崇拜疯子英语(即泡沫英语,看着挺大,其实什么都没有)的学习方法,找个外教是条捷径。所谓疯子英语就是像神智混乱的人那样毫无逻辑可言地排列些单词,庆幸的是神智清醒的外教总
7
能“听”懂,这样一来疯子的自信心神奇般地大增。Crazy English﹖NoEnglish is not crazy
you are crazy 我个人认为,对一个缺乏广泛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提高口语能力的最好办法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背诵,这叫“熟背英语三千句,不会写来也会讲”!有了三千句的基础,再找个外教进行实弹演习也不迟。既然是实弹演习就不打无准备之仗,至少也得像“大专辩论会”那样,选个话题找好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获益。所谓实弹演习就不可能太频繁,还是力求演习一次就得有一次收获为好。总的来说,我不太赞成找外教练口语,不仅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外教都是来中国旅游或是淘金的年轻人,责任心难以定论,而是因为我反对那种“不惜一切代价学好英语”的说法。英语只是一个工具,它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你的累赘,你也不应该因它而变成一个缺乏逻辑的疯子。到俱乐部找Partner 我认为找个老外应该是最快的,但是首先你必须已经具备了自由交谈的基础,而且老外也并不是很容易找得到的。在学校时,我参加过英语角,在那里容易找到与自己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近、水平相近——当然最好比自己强的人。
卓越的英语口语是怎样炼成的 2010-07-01
有些英语学习者兜里揣着各种英语证书,但一见老外,嘴里却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英文,只留下满脸的尴尬——是因为英语学得不够努力,还是英语口语难关难以攻克?其实在解决英语口语的问题前,不如先认清两个问题:学英语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达到有效沟通所必须的技能是什么?
流畅表达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目标 很显然,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且沟通中的关键是表达流畅。当然不是把“中式英文”说得不打一个磕巴,因为流畅表达不仅包含了语言的流畅性,同时还包含了表达时理解和被对方理解的能力。当你能够与当地人进行流畅且轻松的交谈时,语言学习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怎样才能做到流畅表达呢?啃书本或者学习语法可能并不会起到多大作用。因为在人的大脑
8
中,语言区和记忆区在不同的位置,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能存储在记忆区(如果不重复记忆的话,还随时可能会被遗忘),而语言区则是人在用母语或熟练掌握某种语言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到的,所以不需要回忆就可以脱口而出。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记忆是必须的功课,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由记忆区转移到语言区呢?
练习听力是关键 想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除了大量地练习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在前期进行大量能理解和重复性的听力训练。练就卓越的英语口语,没有“输入”的过程,就很难学到语言的精髓,而且一旦把错误的语言或发音变成表达习惯,想改变就更加困难了。想把语言由“平面化”转化为“立体化”,利用耳朵来学英语就是明智的选择。
听力训练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两点可以帮助你提升英语表达水平——反复和理解。也就是说听力训练的内容是你能懂的,而且要不断反复听,去加深对句子和语音语调的记忆。当然在创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时,泛听你不理解的英语录音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如果想通过练习听力来提高你的英语口语能力,就必须保证你对听力素材是能够理解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听语速很快且难理解的听力材料时,不仅会因为听不懂而觉得受挫,还很难获得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所以,最好的听力材料是你最容易懂的材料,将主要精力用于听简单的东西,那样你的口语会提高得更快。
不断地重复,让你的提升速度成倍增长 当然仅仅靠理解是不够的,上面也提过,除了理解以外,大量的重复工作是必须做到的。不要觉得“重复”这件事很枯燥和麻烦,如果不重复或者重复的次数很少,那么很快你就会忘记。对于大多人来讲,要想完全记住一个新的单词,大概要重复30次以上;要想不用回忆就能把单词或句子脱口而出,只要要听上50到100遍。听较为容易的听力材料,并且反复地听(最好每天都能坚持),这样你的口语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练口语找不找老外?到英语角?到俱乐部?找什么样的partner﹖
9
上述几个问题实质上都是围绕如何攻克口语而展开的,解决了口语怎么学的问题,口语的核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口语好”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境界:
1.谈吐精湛、论理透彻,用词到位、传神,甚至达到了“一言以兴邦”的力度。
2.交流无障碍。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可以随心所欲、谈天说地。
3.可以自如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英语表达出来,虽然对有些陌生话题会言谈不流畅,用词不恰当,但可以让外国人基本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
就连母语是英语的人要想达到第一个境界也并非易事,所以“1”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口语学习目标应锁定在上述“3”或“2”上。若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达到“3”或“2”的水平,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大量背诵原汁原味的单句、对话、生活习语。
第二步:把每天背诵过的素材反复消化,借助想像力,身临其境把它们表演出来。
第三步:写日记。这个习惯看上去练习的是写作,其实它更是练习口语的妙法。当你动笔的同时,你的大脑正在激烈地做着英文体操。用英文进行思维是高级的口语训练方法。
第四步: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及各种故事、杂文,之后将它们复述出来。(超级提示:是“复述”而非“背诵”。)同一篇文章的复述工作应该反复滚动。
第五步:一年左右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进行日常的思维活动。每当遇到不会的词、句就记录在
10
本子上,集中解决,并定时更新、复习。
以上就是攻克口语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究竟找不找老外练口语呢?我的答案是:找,但要找得聪明而专业。如上述前两个步骤,根本无须借助老外(也无须借助英语角、俱乐部等);而到了“写日记”这一环节,你应该让老外帮你定期地修改,同时嘱咐他修改时用口语化的句子。上述第四、五步骤你也应该借助老外,让他帮你定期地纠正,这样的外教辅导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专业而有效。
Partner的选择方面当然是要选一位你看着顺眼,母语是英文并乐意与你进行语言互助的外国人。
最后我想说:语言的学习90%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背过的东西我们究竟消化了多少?用活了多少?每天又积累了多少新的表达?日记是用英文记的吗?让外教纠正过了吗?纠正过的地方,你吃透了吗?滚动复习了吗……就像那句名言讲的:“每天只要多一点点。比别人多一点矜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行动、多一点练习、多一点决心、多一点记忆,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
实用有效的美剧学英文方法 2010-09-14
1、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剧
非常有特点或专业性的美剧,比如《越狱》《豪斯医生》《越狱》等,可以作为学习补充,但最好不要把它们作为重点学习素材,因为不是所有美剧都值得投入大量精力去模仿和学习的。在这给大家推荐三部非常经典的美剧,大家可以根据目前的英语水平进行选择和学习。对于英语在初级水平的朋友来说,《老友记》(Friends)是较为正确的选择,从发音到对话,从常用词汇积累到了解老美的思维模式……只要你肯抽时间看上个十几二十遍,你会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会有
11
非常大的提升;如果你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级,可以选择《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相对于《老友记》增加了更多的英文长句,很适合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水平更高的朋友可以选择去看《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对于练习听力和积累高级词汇很有帮助。
2、把字幕扔到一边去
如果你在利用美剧学习的时候很依赖字幕,那么你的英语水平就很难提高了。道理很简单,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掌握母语的,而不是通过书面文字记忆来学会语言,更何况很多美剧的字幕是中文,这很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中文字幕依赖症”,不看字幕就心里发慌。比较靠谱的做法是:找到一部适合自己的美剧,看一遍带中文字幕的了解剧情,然后再看几遍带双语字幕的,把生词和句型记下来进行学习。掌握生词和句子后,不带任何字幕再看几遍,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听懂对白,了解主人公的想法和思维模式了,这时候乘胜追击再多听几遍,进行跟读和模仿,如果你发现做这切的时候对你不再困难,那么恭喜你,你的英语已经更上一层了。
3、偷懒的人只能被英语牵着鼻子走
浮光掠影的学法对学英语来说是没有作用的,把一部有趣的美剧看到恶心,把你感兴趣的英文书翻烂、或者像个“疯子”一样不管在有人没人的地方用英语小声絮叨……把一种方法做到极致,你会有令自己都感到以外的收获。
4、从美剧中复制纯正发音
在利用美剧学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模仿发音。对于任何一门语言,语是基础,它不仅包括单词的发音,还包括多种音变形式。面对面交流与通过美剧学习相比,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所以要仔细地体会美剧中各种角色的语言习惯以及发音,你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文
12
化了。如果能够掌握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你就会从“形似”晋升为“神似”,可以说已经捕捉到了学习语言的精髓。
看原版英语影视剧是练习英语听说的最好途径,因为这种方法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的最佳调节剂。
其 他
拯救迷茫大学生的16条箴言
学习生活方面:
1、多多读书。大学期间一定要尽可能地去读书,不管是经济、政治、历史、文学、科技……不要以为你以后还有很多时间用来看书,事实上是: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也许就再也没有像大学期间那么多的机会和时间去读了。当然并非要带着某种目的去读书,涉猎的范围越广,你的思想境界和视野就会跟着提高一个层次,无论是不是为了学习,通过大量书籍的阅读,必会有所收获。
2、学会“逃课”。“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句话不是为了鼓励学生逃课,也更不是说学生不管为了什么事而逃课都是正确的。大学阶段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不会成为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但如果“逃错课”,就很不值得了。聪明的学生,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同时还获得了更多学校内无法提供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3、学会理财。学生们大多数还是靠家里提供生活费的,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学生来说,“省钱”要放在第一位。这样做不仅是学会对金钱的控制和分配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养成“挥霍无度”的恶习,当你毕业后,发现第一份工作的工资还不及自己大学时期生活费一半的时候,如果还要跟父母伸手当“啃老族”,可想而知父母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13
4、学点基础软件。大学女生的电脑多用来看韩剧,男生们多用来玩游戏。如果你把时间全部浪费在这上面,真是太遗憾了。因为据我所知,大学毕业生中能做好一份看得过去的Excel或者PPT的人真是不多,而愿意把看韩剧和玩游戏的时间挤出一部分,用来学点有实用价值的软件,恐怕人数也不会太乐观。
6、慎重考研。不要认为考研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给自己增加求职砝码的“法宝”,随着研究生扩招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的含金量一再贬值。除了准备从事科研、学术的少数人以外,对于绝大多数人,考研过后的就业和发展道路是否平坦和明朗,就不得而知了……
职业发展方面:
7、规划未来。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想法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也需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力和优势在哪。从大致上看,可以把未来发展的道路分成仕途、商界、学术这三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此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根据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塑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8、能力更重要。不要因为就读于名校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自己就读于不知名的学校而觉得自卑。学历和学校在你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或许可以被当成参考标准,但随着工作时间的慢慢积累,用人单位最后选择的还是高能力且经验丰富的人才。只要潜心学习和工作,积淀丰富的行业经验,相信你很快会脱颖而出的。
9、求职时避免上当。人才市场也会危机四伏,很多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应聘者焦急的求职心态,打着“高薪”“待遇优厚”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被美好的表象蒙蔽了双眼,一定要万分小心,避免上当受骗。
10、准备最给力的简历。简历就像属于你自己的符号,往往公司会通过这个符号来进行人
14
才筛选。所以想在面试前就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除了简历要设计得简洁大方外,还要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切勿说一些莫须有的工作经历,一旦被揭穿,即便你的工作能力非常棒,后面的面试环节也会全部泡汤,因为诚信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用人标准之一。
11、大公司学做人,小公司学做事。不管你身处的公司环境如何,始终要记得把“抱怨”放在第二位,否则不仅会让你的工作和精神状态越来越消极,还更容易卷入“办公室政治”,遭到别人的排挤和领导的厌恶而被扫地出门,所以努力和学习是你从事任何工作的重点,而自我保护则是重点中的重点。
12、留学前要三思。出国等于好前程?在留学大潮中,有多少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而选择留学的?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渴望尽早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去选择留学?盲目的选择带来的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还有可能为了留学而与国内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所以在选择留学时要慎之又慎,不要为了留学而去留学。
13、重视你的第一份工作。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因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何在,随便就找到一份工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骑驴找马”,结果对工作的重视不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或者因为找的工作完全不是自己喜欢或是适合自己的,进退两难不说,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马”。
个人素养方面:
14、拥有核心竞争力。会而不精,学而不深,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做不好,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公司青睐的。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因为“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15
15、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别人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
16、会做事,更要会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具备多少能力,不只是说他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什么,还包括他能通过别人做什么。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用人脉赚钱。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大局”
有一群小孩在两条铁轨旁边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在一条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朋友全都在另一条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如果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该作何选择?很明显,你有两种选择机会:
1、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牺牲一个小朋友,拯救更多的小朋友。
2、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牺牲很多小朋友,拯救一位小朋友。
其实这是微软EPG老大曾经发给员工的邮件,从这个题目中引发的思考确实很多,但我想在说出我的想法前抛砖引玉给大家。当然并不是要大家进行PK,因为所谓的“答案”并无正确与否,只有观点和立场的不同。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博友们的观点,并阐释下我自己的看法,但仅作为参考。
对比大家的看法,选择火车“向左走”和“向右走”的人数比例为4:11(2008-12-26 15:33时有效答案)。仅从数字表面上看,显然选择“牺牲多数”的博友大大超过选择“牺牲一个”的博友数量,当然从解释中也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想争取救出所有小朋友的。
16
很显然,在停用铁轨旁玩耍的小朋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旧铁轨就是选择了安全;而他的朋友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所以必定要承担遇到生命危险的风险。如果把这样的情景放在现实中,必须要快速做出“一个”或 “多个”的选择,想必多数人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个”,单单从生命的数量上看,这么做似乎更合乎情理。那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却要为大多数人的错误决定而牺牲,这样做是否合理?
此时矛盾产生了: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最终却被牺牲而成为可怜鬼,这似乎并不符合大家的道德判断标准,正像博友“漫游的海豚”所说的:“对在左边停用铁轨上玩的孩子不公平,因为他没有错”。面对现实的冲突和内心的正义,你作为那个“切换轨道的人”,是“顾全大局”,还是选择“正确选项”?如果你开始疑惑,那么咱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
1、让火车转向右边正在使用的铁轨,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因为知道会有火车开过,听到火车的声音可能会提前跑开。
2、让火车转向左边停用的铁轨,在停用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将必死无疑,因为他是不可能想到在停用的铁轨上还有火车驶过。
3、进而也可以这样推论:本已停用的铁轨,是否因存在问题才被停用?如果是的话,可能惨死的就不止是一个孩子,而是牺牲一车人的性命,甚至是几千里火车线路的全面瘫痪。
微软老大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因为现实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而是让员工学会在更高的层面上,用管理者的角度去探寻题目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员工的情感是必要的,员工的眼界和思路才是企业“战斗力”的核心,也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
拥有更高的眼界——大局之上的大局
17
在公司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想必深知“顾全大局”的含义,但仅仅停留在“大局”的表意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大局之上的大局才是“精益之道”。有了这一层面的解读和审视,也许你不是领导,但具备了领导的眼界,也可以作为成为领导的重要潜质之一。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从不同角度看“公平”用以上两种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出发点和高度的不同。无论做何种决定,结果导向都是在大局上对利益的取舍,因此并不能从单纯意义上判断对与错。在背地里被人骂得很惨的领导,或许是个糊涂蛋,或许是个深藏不露的智者。
让更多的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聪明的“切换轨道”的人
能够“切换轨道”的只能是站在轨道旁边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你的上司,也许是你自己,结果如何完全看站在“轨道旁”的人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你已经站在“轨道旁”看到了这一幕,如果还来得及,不如向那些做出错误选择的孩子们喊一声,让他们提前摆脱危险,“防患于未然”也不失为规避风险的好办法。
成功人士30岁前必做的十件事
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将计划和努力进行到底。
★树立1个目标:
如果你想有成功的机会,就至少要在25-30岁间就明确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因为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别,不是天赋和机遇,而根本在于有无目标。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却是以坚持目标作为结束,因为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
18
是因为难以把实现目标坚持到底。
★确定2个成功点
1.定位人生。首先要给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然后不断寻找,直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使之成为成功的重要动力。2.心态决定命运。30岁以前的心态将决定你一生的命运,因此首先要敢于梦想,勇于梦想,保持一颗进取的心,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变得悲观,那样只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记住: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掌握3个技巧
1.学会管理你的时间。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会在哪里结出果实;
2.学会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3.学会自我管理。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要忘记成长的重要性,那是比你拿到手的工资更有意义的事。
★打造4个稳定人生的理念
1.先会做人,后才做事;
2.明白什么时候该“舍”和什么时候该“得”
3.在自己的圈子里建立起“忠诚”的美誉,否则陆陆续续的困难将会困扰你一生;
4.把小事做细,但不要耍小聪明。
19
★“死守”5分交际原则
1.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在30岁前要建立起属于你的人际关系网;
2.人脉即财脉。通过人际关系,不仅可以让你做事更高效,还可以让你更快地达到目标;
3.要在心中为给“朋友”下明确的定义,“损友”坚决排除在外。否则交友不慎所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4.善于沟通。不能把自己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答出来,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而且会影响威信的树立。因此一定要锻炼出自己的演讲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5.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情商低下的人,在重要时刻总是容易“摔跟头”。
★走向成功的6个要求
1.智慧:别人可你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2.勇气:勇气的力量有时会让你成为“超人”;
3.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和领袖气质,这样才能在机会降临时不会茫然失措;
4.创造性:不要做循规蹈矩的人,要保持你的创造思维的活跃性,否则生了“锈”的机器是很难再次运转的;
5.明智: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在自己的熟悉的领域定向聚焦;
20
6.持之以恒:“剩”者为王,如果苦心钻研某个行业,并且能够坚持多年,就一定会在某一天等到“天将降大任”;
★保持7分学习动力
1.知识改变命运;
2.以最快速度掌握你所在行业中必要的知识;3.每天淘汰你自己;4.在商言商;
5.不要过于相信书本,经验和管理能力的积累是要靠实战锻炼出来的;
6.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
7.让每一次的失败成为成功的“参考书”。
★拥有8分自信
1.自信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2.自信方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3.把自信建立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
4.为自己确立目标;5.发挥自己的长处;6.做事有计划、不拖拉、不轻言放弃;7.学会自我激励;8.坚持做你自己。
★躲开9个成功陷阱
21
1.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2.不要“怀才不遇”,而要寻找机遇;
3.不要想发横财;
4.不要为钱而工作,而让钱为你工作;
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6.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知足常乐;
7.承认错误而非掩饰错误;
8.脚踏实地而非想入非非;
9.眼高手低;不择手段。
★坚持10分努力
1.小不是成功,大不是成功,由小变大才是成功;
2.巧干+敢干+实干=成功;
3.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做任何事情,尽最大努力;
22
5.把事情当成事业来做;
6.争取早日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7.不让自己的思维处于停滞或消极状态;
8.保证高效工作,提前计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将会让你思路敏捷,工作高效;
9.保证高效的执行力,快速行动,决不耽搁;
10.坚持把好的习惯延续下去,这将会成为取之不竭的能量源泉。
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会吵架比怕吵架有益
为人父母者都明白,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好,进而认为,吵架让孩子见到也是不好的。研究发现,父母吵架会令小婴儿产生反应,心理学家担心这会留下情感心理问题的种子。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指出婚姻长久的夫妻也会吵架,但他们吵架的方式不会损害关系,还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冲突。
研究发现,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对别人的情绪状态作出反应,听到针对母亲的愤怒话语后会特别敏感,即使听得再多也无法适应。6~12个月的婴儿即使在睡着时,大脑仍会对愤怒的语调有所反应。研究人员估计,这会增加孩子日后出现情感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父母吵架似乎和虐待、忽略一样,给孩子制造压力,降低他们对压力的耐受性,当孩子的焦虑得不到缓解,稚嫩的大脑生成用于调节情绪状态的神经回路就会减少,以后遇事就无法平复心情,控制不住冲动,还变得害羞。久而久之,孩子对思维和情绪的整合与调节能力备受影响。
23
这些研究理论令焦虑的父母更加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焦虑会害了下一代。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心理学家特里•阿普特博士质问道:孩子一定无法忍受父母的焦虑吗?父母就不能发生冲突,表达愤怒吗?吵架总是对孩子影响不好吗?她的研究发现:不一定,因为吵架是各种亲密关系中的基本活动,人们通过争吵来确定自己的人际边界,例如什么可以妥协,什么不可以妥协;吵架是一种谈判,对彼此关系有更新的作用。当然,有时吵架会破坏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教授花了数十年研究婚姻中的争吵,认为导致离婚的不是吵架,而是吵架的方式。争吵中夫妻俩是否表现出轻蔑的态度?有没有取笑对方,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夫妻是否喜欢冷战,让对方困惑而抓狂,最后相互不理不睬?这些做法都会危害亲密关系。如果吵架时能避开这些陷阱,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反而有利于维护婚姻。
阿普特认为,过度担心愤怒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好行为综合征”,即凡事彬彬有礼,关系稍微有点紧张都会引发焦虑,要用虚伪的微笑和礼貌言辞掩盖。这样忍住不吵令父母纠结,孩子很敏感,对这种“和谐”感到不安,害怕父母早晚要爆发。女孩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能看穿父母故意装出来的平静。一旦被孩子发现平静之下的复杂感受,他们会怨父母不诚实,觉得父母背叛了自己。
尽管孩子不宜卷入成年人的问题,但孩子也需要体验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愤怒争吵,通过观察愤怒的表达,如何据理力争,相互反对后又重新团结,最终能明白亲子双方都能经得起这些小冲突。经历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教育,日后孩子感到愤怒,要跟同辈人或者父母争吵时,就懂得如何处理冲突,变得更加决断。研究证实,十几岁的女孩看到妈妈和配偶吵架后会变得更有主见。
如果父母学会不影响关系的吵架方式,能够区分自己的愤怒和别人的缺点,能够从暴怒走向平静,那么吵架也能给孩子上重要的一课:如何谈判,以及如何选择看问题的角度。因此,阿普特认为为人父母者学会吵架比害怕吵架更有益。(编译 伍君仪)
24
爱因斯坦论教育
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学校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这是错误的认识。知识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生生的,它在每个青年人身上培养起来的应该是对集体利益真正有价值的素质和能力。这并不是要泯灭个性,使个人只是成为社会的工具,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或蜂房里的一只工蜂。仅仅由没有个性原创、没有个人目标、标准化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悲群体。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靠说教吗?当然不是。话语仅仅是也只是苍白无力的声音而已。通往毁灭的路总是伴随着美妙言词渲染出的动人的幻景。人的个性不是靠说教和听训,而是由行动来创造的。因此,教育的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营造一种情势迫使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不论小学写第一篇作文的尝试还是大学博士论文题目的拟订,抑或只是背诵一首诗、作一支曲、翻译一段文字、解一道数学题、进行一项体育锻炼,这个方法都适用。
做事的动机千差万别,因而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就体现于它教导学生们以怎样的动机做事。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出于惧怕、不得已而为之;可能因为对权威的野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也可能源自对某件事的兴趣或者对真理、真知的渴望,没有人会否认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就是靠威吓、强力和虚妄的权威来实施教育。这样对待学生会摧残他们健全的情感,伤害他们真挚的心灵,剥夺他们应有的自信。如此的教育只生产驯顺的臣民,德国和俄国的学校通常如此。我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存在这样的罪恶。瑞士和几乎所有民主国家都没有这样的学校。使学校远离这一莫大之恶并不难,不要赋予老师以压迫的权利,从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只缘于对其才识与人文素养的由衷敬仰。
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和知道这结果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我认为学校布置的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能够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这种意识。
25
只有这种心理基础才能激发孩子们去积极快乐地追求知识和艺术一般的技巧这些人类至高至大的事业,唤醒这种最宝贵的心理当然不如施加强权或者鼓吹野心那样容易,但却有价值得多。学校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它将会受到成长中的孩子的尊敬,学校布置的作业也会被当成礼物而不是任务。我就见到过喜欢学期胜过假期的学生。
这样的学校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像艺术家那样,创造性地劳动。首先,老师应该自己就曾在这样的学校中成长。其次,老师应该有极大的自由去选择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老师自主决定自己工作的乐趣当然也会被强权和压力扼杀。
如果一个人以体操和长途跋涉锻炼了结实的肌肉和强韧的耐力,他便会胜任日后所所遇到的一切体力劳动。开启心智和熟练技巧的关系也与此类似。“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后剩下的东西”。
另一方面,对学校应直接教授学生日后生活中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成果这一认识,我持反对态度。生活的需要繁多芜杂,因而学校教授完全不可能满足。此外,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把学生当成死的工具,是很糟糕的。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什么“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以我之见,即使那些培养专门人才从事固定职业的技术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如此。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等综合能力远重于获得专业知识,应始终置于首要地位。如果一个人既掌握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又知道如何独立思考、工作,他不仅一定能找到生活出路,而且还会很快调整自己去适应各种变化并取得进步,比起那些只掌握了详细专业知识的人所能做的要好得多。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下称哥大师院)坐落于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毗邻全球闻名的多元文化社区哈林姆区与中央公园。学校附近环
26
境怡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晨边高地公园,向西濒临哈德逊河,百老汇与阿姆斯特丹两条大街从南到北横贯校园。师院作为哥大的附属教育研究生院,与哥大主校园仅一街之隔。
哥大最初的建校目标是:“在已知的语言、人文和科学领域内教导和教育青年。”为此,学校的教师及课程设置都必须围绕以下3个问题来展开:
一、让学生学习什么?
二、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
三、毕业时,学生除了学位和所学的知识外还具备何种世界观?
哥大最强调的一点是实践,注重学校与社会结合,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以致用。
作为全球顶级的教育研究生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性研究生院,师院在200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第一。目前,学院下设有艺术与人文系、行为科学系、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健康与行为研究系、人类发展系、国际与跨文化研究系、数学科学与技术系、组织与领导系等九大系,共有正式教员180余名,注册学生5000余名,其中35%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13%的学生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与地区,而校友则遍布世界170余个国家与地区。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李华梅(Huamei Li)曾在此深造。
一、 悠久历史与文化积累
哥大师院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院创立于1887年,由著名慈善家格雷斯·H·道奇和哲学家尼古拉斯·M·巴特勒共同筹划创立,旨在为当时纽约市贫困学生的教师提供新型的培养方式,学校初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校。至1892年,学院正式改
27
名为师范学院并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下的四所附属学院之一。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等多个专业课程项目,至1904年杜威加盟学院时,学院已在美国教育研究与教师培养领域颇具声望。
至创办以来,一大批蜚声海外的大师级学术领袖与知名人士曾在师院任教或求学,不仅造就了多个教育学术流派,还荣获了多个全美教育第一,为师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与文化底蕴。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学家孟禄,进步主义运动先驱克伯屈,教育生态学创始人劳伦斯·克雷明,艺术教育家亚瑟·道,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比较教育学领军人物康德尔、贝雷迪、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与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学者、心理学者李华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大师院至1930年退休期间,他与一批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共同铸成了哥大师院的黄金时代,其最著名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亦在这一期间完成,并创立了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历史上,哥大师院还是美国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诞生地,它是全美护理教育的摇篮,第一个将心理学与社会学整合进入教师教育并将教育活动推广之社会关怀,全球第一个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并创建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创设全美第一个课程与教学系等等。
哥大师院自办学之初不久,便富有前瞻性地推出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尤以学生队伍的国际化最为明显。也正由于此,它与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亦是紧密相连,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仅20世纪上半叶,便有约1000余名中国留学生曾在师院学习,其中
28
获得博士学位者从1914年郭秉文从师院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为始,到1950年傅统先、朱启贤等人一同毕业便达45名之多。这些学成归国的学生后来大都进入中国的政界、文化教育界工作,并成为诸多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中的许多毕业生在今天仍然如雷贯耳,如国学大师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东南大学创校校长郭秉文、原北大校长蒋梦麟等及享有21世纪中国英语教学之母李华梅,均是近代中国教育界的叱咤风云人物。 二、 组织特征与社会资本
作为一所私立性的教育研究生院,哥大师院秉持杜威所言“教育是社会进步与改革的根本之道”的教育理念,经过一百余年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创新,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尤其是组织竞争力建设、社会资本开拓与积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哥大师院的卓越与世界一流夯实了基础。
(一) 追求卓越
从一流大师到一流教科研服务
哥大师院坚持推动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即倡导学术自由,又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引导本院教师专业发展,并认为自由探究与严格的同行评估是学院高水平研究与教学的根基。一方面,师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一流大师到学院任教已成为该院的优良传统,而良好的教科研条件与深厚的学术底蕴则吸引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前来任教。大体上,学院所聘请的教授大都已是某个领域的知名教授尔后供职于师院,如新上任的学院院长苏珊·福尔曼教授便曾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而博士毕业即可任教于师院者寥寥无几,在哥大师院,连普通教授岗位的聘任也常常出现一个教授岗位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竞相应聘的情况。
另一方面,学院建立了严格的师资质量保障制度。新进教员若在合同期内未能通过本院实施的述职评估,则将在聘期结束后走人。新教员在连续获得两轮三年期聘任之后,可申请学院的终身教职岗位,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一“终身教职”制度在确保高层次教师质量与激励教员方面发
29
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员申请终身教职至少需要提供以下多份教科研方面的能力证明:个人履历;最近3-5年工作情况包括教学工作、课程计划、学术活动、校内外服务情况、各级学术专业组织活动情况;至少一篇代表作或代表性成果;外院8位推荐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外系4位推荐人名单及联系地址;近2年所教课程清单和其中至少3门课程大纲;指导博士研究生名单;近几年工作过的院系主任姓名和联系方式;可提供你工作情况的人员名单;近几年所授课程学生名单与所指导博硕学生名单;及其它有助于评价教学、研究和服务情况的材料。而对候选人的评审则要经过系、院、校各负责人及专家委员会、校董事会的多级评审。高标准评估指标与严格的评审过程,有力地保障了学院师资的世界一流水平。
在世界一流师资的基础上,学院颇为关注本院的课程教学,并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学院所设课程门类齐全,每个学期至少开设一千余门长短不一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人数一般在20人以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大量常规性课程,一部分非常规课程、专题学术会议型课程、短期工作坊课程、田野研究课程、海外寒暑假游学课程及50余门在线学习课程。从教员授课的角度,一方面每位教师均会依据各自的研究方向与最新研究成果,在整个学年中至少会开设2门专业课程,至少2个周期性专题型研讨会(seminar)供学生选修,以现任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主席、学院威廉·克伯屈教育经济学讲座教授亨利·莱文(Henry M. Levin)为例,本学年他开设了三门教育经济学专业课程及2个国际与跨文化专题研究研讨会。另一方面,教授们非常注重课程本身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每门课的课程大纲上详细说明了每次授课的内容、阅读材料与作业要求,而且非常注重学生提问、课堂讨论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本领域的经典著作、论文,而且关注本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而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则紧密结合本课堂中所新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与理解。
除课堂教学之外,学院非常注重教员与学生的科研工作,积极引导教员与学生开展各类跨学科性、具有理论前瞻性与创新性,或具有重大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并提供充分的财政与学术资源支持,引导学院教科研服务创新集群的发展,各类科研成果及其丰硕与卓著。一方面,学院成
30
立了近百个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支持教员开展各类研究,并为全美尤其是纽约周边地区提供各类科研服务,其中包括多个全国性重点研究中心,如全美卓越教学研究院,全美中等后教育研究中心,全美教育、学校与教学重构中心,全美教育私有化研究中心,全美儿童与家庭研究中心等,形成了学院特有的教科研服务集群。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提倡教员开展各类跨校跨国性合作研究,同时欢迎世界其他地区与全美其他高校的教员到学院作访问研究,而举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与院内研讨会,则为本院师生的全球性学术对话与跨专业学术对话提供了舞台,仅08年3月份,学院就主办了两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即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第52届年会与全美高级课程研究协会第7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达2000余人,而院内研讨会则是常有之事。
(二)以学生为本
全方位满足学生需求
作为私立性研究生院,“客户”(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是学院管理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为此,学院努力创造各类条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第一,除开设大量学术性与实践性课程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外,学院不仅有针对性地对国际学生开设了大量语言类与美国文化类课程,而在满足学生的日生生活、社交等方面同样服务周到。每学年新学期之初,学院均要举办为期一周的新生适应周,一方面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在新老生之间架构桥梁,由老生介绍的各类学习经验与研究心得常使新生获益匪浅,有助于新生快速进入学习与研究角色。由学院提供的新生手册犹如一本百宝全书。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