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有效教学现代定义的中心是重视课堂师生的互动,即关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的表现是积极活跃、自主合作、大胆质疑、创新进取的。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措施方面对《植物生长需要水》一节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与剖析。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独创;搭建;引导;挖掘 有效教学的现代定义的中心是重视课堂师生的互动,即关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学生的表现是积极活跃、自主合作、大胆质疑、创新进取的。
在《植物生长需要水》一节中,教者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独创新颖的小诗,激发兴趣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是傻子。”实践证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初中生来说,“植物生长需要水”是个熟知的话题,缺乏新鲜感,因而不容易产生兴趣。笔者用自编自创的一首小诗导课,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让学生在品味小诗中感悟植物生长需要水,并轻松进入课题。
音乐声中学生齐声朗读: 《植物对水的情意》 水儿水儿我爱你, 就像老鼠爱大米。 有你滋润多甜蜜, 我的姿容才硬挺。 魂牵梦绕全是你, 只有你懂我心意。
师:这首诗能反映出植物生长与水有什么样的关系?由此导入课题:植物生长需要水。 二、搭建自主平台,主权转让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予足够的时空保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成功体验,使他们乐于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不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者提供图片、视频、足够的实验器材及相关资料,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供学生观察思考或合作探究,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设置疑难困惑,引导探索
教师要善于激疑布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先把学生带进“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指示,使学生心神领会,豁然开朗。
在本节教学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即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在学生进行此项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布下了疑惑,并逐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师:植物的根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水呢? 这个问题学生不能迅速作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展示出图片或实物加以引导。
师:老师课前把一株健壮的菠菜幼苗放在清水中培养,然后迅速将它放入浓度较高的盐水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幼苗变软了,这说明盐水中的菠菜还能正常吸水吗?由此引导学生来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根细胞吸水的影响。
这样的引导激起了学生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浓厚兴趣。教师接着利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师:实验选用萝卜条做材料,你如何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来了解这小小的萝卜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呢?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通过观看萝卜条的变化(长度、体积、重量、软硬等)来推测萝卜细胞吸水还是失水。 四、挖掘深刻内涵,扩大效益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赞科夫)。”深刻意味着不只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挖掘出更深的内涵,从而扩大课堂教学
效益。正所谓:“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 在本节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问学生,如何才能利用身边的器材了解到小小的萝卜细胞究竟是吸水还是失水呢?当学生思考之后,回答出可以观察萝卜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外形变化,并以此推测萝卜细胞吸水或失水,教师要把握时机,进行思维的解剖和学法的指导,肯定学生的智慧中体现了一种重要的转化的思想方法,把微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现象,有利于解决问题。从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挖掘出教材所蕴藏的深刻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解决眼前的一个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类似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积累并转化为会学善学的能力,这样就明显扩大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要使教学更加有效,必须精心安排许多行为,形成某种行为模式。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向导、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并确保学生成功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效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王丹.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