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0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水平方向底边上的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经历三角形定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找出图中的三角形(课件出示鸟巢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鸟巢的图片,你能看到最多的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你能指出来吗?(学生上前指出了鸟巢上面的三角形) 2.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的三角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
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3、出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理念: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体现从数学——生活——数学这一过程,此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思维,为研究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许多各种各样的三角形,那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请画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并与你的同桌分享。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同桌讨论)
(指名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课件出示,认识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设计理念:通过画三角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直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2、探究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能给三角形下个定义吗?
(1)课件演示:
(2)讨论交流:(学生自由回答)
生1:有三条边的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举出反例,证明不是) 生2:有三个角的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举出反例,证明不是) 生3:有三个顶点的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举出反例,证明不是)
生4: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举出反例)
师:三条边这里叫什么? 生1:直线 生2:线段
师:是组成或是围成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对,这三条线段是怎么在一起的?(师做动作,表示“围”) 生:围在一起。(师未表扬)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3)总结三角形的定义:(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设计理念:好多学生会认为“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教师未予肯定,让学生议论一番,并通过反例的运用和肢体
语言的运用,让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知道“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的定义不够严密。课件出示正确定义读一读,充分发挥教材的规范作用。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
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出示课件,指名说说) 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给你刚才画的三角形标出名字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教学三角形的高
师:(出示斜拉桥)你能测量出这座斜拉桥从桥面到顶端的高度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馈:你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尝试作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引导: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教师在多媒体中示范画出一条高)
师: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在书上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角形有几条高?) 师小结: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只是他们的高各不相同。 设计理念: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指导画高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
三角形高和底的理解,并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能较好的突破本课的难点。 2、实验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我们在课开始时找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三角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教师拉动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指名)感觉怎样?(拉不动)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稳定性并板书)
师: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能来运用吗?巧手实践。(出示课件)
学校的椅子坏了,有点摇摇晃晃,谁能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修好?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拉动不同的框架,体验到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四、拓展运用,提高认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找出我们这间教室的三角形吗?那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回忆,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念,有效培养学
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到把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五、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是的象征。它和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起构成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老师也希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六、作业
练习十四1、2、3题 七、板书
三 角 形 的 特 性
A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高 特征: 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C
B
特性:不变形 稳定性
E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正确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巧妙地设计丰富的、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活动,烘托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的伊始,我引用了2008年奥运会情景,从鸟巢的表面引出了三角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在教学三角形的含义时,我通过让学生先画、观察、再评价、辨别,最后在此基础上自己来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叫做三角形。整个的数学活动我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且是层层递进的。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有“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这节课中,讨论三角形的特征,画三角形的高,拉四边形和三角形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都是让学生在学生合作中完成。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加之自己经验不足,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本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本课的难点内容是画三角形的三条高,
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照顾面不广,个别辅导不到位。另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还做得不够。如:巧手实践中,如何修理椅子时,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修理方案,没有必要只局限在应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种方法上。还有,数学语言表达上不够精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