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2024-03-17 来源:乌哈旅游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真题精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1)示例:愉快(高兴、愉悦等)。(1分)“人意好”(“好”“意好”)(1分) (2)示例:“乱”,(1分)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出繁华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一)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6.(1)(3分)梅子、芭蕉、柳花 (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6.(1)(3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二)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 ....

。 1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

。 11. (2分)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

12. (2分)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

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 ,植物 ▲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4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一、(4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1.(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4分)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着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5.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分,意思对即可。) 16.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8题。

(一)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答案:小令 婉约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评分:两点1分,共2分。

12.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评分:2分,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咸(2)值积雪始晴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答案】14、(1)全、都(2)遇上……的时候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上,人们出行一点也不受妨碍。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15题。(8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酣酣:(2)释之释: ..14.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5.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3(1)酣:尽兴(畅快)地喝酒。(2)释:放。

1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或:答“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得1分。)

15.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

劝的目的。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8分)

老妪与虎

①②③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A)。妪因即之,

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C),

别妪而去,似媿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

乃登垣伺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选自《唐语林校证》) ①老妪:老妇人。 ②羸(lěi)然:瘦弱的样子。跬步:半步,相当于今天的一步。 ③即:靠近,走近。 ④奋迅阚(hǎn)吼:大吼一声。 ⑤媿(kuì):同“愧”,愧感。 ⑥阙:空。 ⑦垣(yuán):矮墙。 ⑧呵:大声呵斥。 ⑨伺:等待。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有老妪山行山行 (2)若伤其足者 若 ......(3)乃前伤虎也 乃 (4)妪具说其由由 ....5.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老虎因为老妇人替自己拔出脚掌上的芒刺,对老妇人心存感激,每天将捉到的麋鹿、 狐狸、野兔等丢到老妇人家中报恩。

B.村里的凶徒杀了人,官府怀疑老妇人是凶手,欲将其抓捕,老虎来救老妇人,老妇人

担心老虎被抓,就登上矮墙对老虎说:“我很感激你,请你不要来救我了,赶快走吧。”

C.文中的老虎通人性,懂得感恩,但它好心却办成了坏事。所以,我们感谢别人也要讲

究方法,注重效果,避免适得其反。

D.《黔之驴》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面对貌似强大的对手,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就能取得胜利。《老妪与虎》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即使怀着美好的愿望做事,也要权衡利弊,考虑后果。 6.请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 (2)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7.根据情境,在文中A、B、C三处各写一个句子,将虎此时要对老妇人说的话表达出来。(6分) (A) (B) (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4.(4分)(1)沿着山路行走 (2)好像 (3)竟然是 (4)缘由、原因

5.(3分)B(“凶者”不是指“村里的凶徒”,而是指老妇人被村里人当成凶犯。“老虎来救老妇人”以及老妇人对老虎说的话都不正确,应是老妇人登上矮墙等着老虎来,对老虎说“我对你的回报已是感激不尽,我现在要向你叩头,请以后千万不要再把咬死的人扔进来了。”)

6.(5分)(1)老妇人看虎的前爪,脚掌上面扎了芒刺,就替它拔掉了芒刺。 (2)老妇人就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了家族里的人,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

7.(6分)(A)示例:唉!自从脚上扎了刺,我连捕食都困难了。要是能遇上好人,我一定要请他帮我看看。 (B)示例:您能帮帮我把脚掌上面的刺拔掉吗 (C)您是我的恩人,我一定会报答您的。(符合情理即可)

暮春 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0.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示例:怨:抱怨(埋怨,怨恨)(意思相近即可,1分);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分)

鲁人曹沫(9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

以勇力事(▲)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

【答案】21.答应 割让或丢失 凭 在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①②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

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答案】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17—19题(10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②虎利其爪牙()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译文:

19.这段短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3分)

答:

【答案】17、①经常、常常 ○2以……为利 ○3吃(每小题1分,共3分)

18、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的人,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之力的人,都跟老虎一样。(“是故”、“自用”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4分) 19、主旨: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要善于借助外物(1分)。启发:要多动脑,不能死

板;要善于利用身边有利的因素让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要掌握技术,提高素质,才能增加竞争能力(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共3分)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

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1分)

(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1分)

(二)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②发:拆封。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使:(2)舍本而问末者耶舍: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答案】17.(1)使:派;(2)舍(丢下,舍弃)

18.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示例:同意。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案】

1.拿用鞭子打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许允之妻(4分)

②③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

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

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

(选 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节) 【注释】②郎:织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②虎贲(bēn):武士上。③收:拘押。④语出《论语·子路》。

15.下面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难以情求(感情) B.举尔所知(提拔) ..C.臣受其罪(承受) D.臣所知也(通“智”,明智) ..

16.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许允是在听从他妻子的能劝诫后任人唯贤的。

B.许允考察之后,发现所任用的官员都称职,就放心了。 C.从许允之妻的言行中可看出她聪明机智、气度不凡。 D.许允的妻子是一个擅长“以情求”并料事如神的人。 【答案】15、D 16、C

(二)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①弭mǐ ,耷拉。②曩nǎnɡ,从前。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里有人畜一猪 畜:养 B.见邻既而叟辄瞋目狂吼 辄:就 ....C.欲买而啖其肉 啖:吃 D.既而憬然省曰 既而:很久 ...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答:

2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

(三)《长生猪》

20、D(“既而”应为“不久”之意) 21、译文: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过去的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说明:关.....键词“殆”、“夙”,句意准确、通顺1分)

22、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2分)(说明:答到其中一点就给满分) 【参考译文】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唐]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3. 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 4. “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交际(十六)

单弦不能发《韶》、《夏》之各音,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否则钧渔钓之②③

业,泰则协经世之务。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耻令谭、青专面地之笃,不使王、④

贡擅弹冠之美,夫然,故交道可贵也。(选自《抱朴子·外篇》,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有删改)

【注释】①《韶》、《夏》:古时音乐名。②钧渔钓之业:用姜尚钓鱼的典故。③ 谭、青:薜谭曾跟秦青学唱歌。④王、贡:王吉、贡禹二人交好,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1.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交道可贵”的(3分) 1. 3分 平安时就能够精研事物隐微的道理,危险时就能够互相救助。

评分说明:精研事物隐微的道理(“精义”的“精”当动词用),1分;“相恤”1分;整句大意1分。

2.3分 连用两个比喻论述交友的重要性;(1分)

在不同境况下,交友都能产生有益的作用(顺境时,增进学问、道德,齐心协力,治理国家;逆境时,隐

退江湖,互相扶持);(1分)援引事例(或典故)进一步强调交友的必要。(1分)

评分说明:1点1分。用原文回答不给分。虽用自己的话语回答,但表达的意思不够准确,语句不通顺,

不给分。

【参考译文】

一根弦不能发出《韶》乐、《夏》歌的和谐之音,一棵树不能成就邓林的繁茂。通达的人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所盼望结交的,一定选择胜过自己的人;他们所肯于结交的,一定估计与自己志同道合。他们隐居相处时就探讨道德增进品德,他们出仕为官时就齐心协力比翼齐飞。(处境)不顺时就一起心存远志隐逸江湖,(仕途)通达时就协力同心治理国家。平安时就能够精研事物隐微的道理,危险时就能够相互救助。耻于让薜谭和秦青专有钦佩之至的笃厚友情,不让王吉和贡禹独占弹冠相庆的深交美名。这样,交谊之道才是可贵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附加题:

1. (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2.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关注点:相舍(放过对手)、并(全都)、句子大意。

3.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1分)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22分)

(一)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解:①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⑦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④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20.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1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19;①同“返”,返回。②(山的)南面。 20.老马识途

21.答案开放。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5.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写出“她”已等候多时并写出切肤之寒的一个字是;诗中的“玉、

水晶、秋月”暗示“她”具有(填一个词)的品质,将思念的痛苦升华为美的境界。

【答案】25.侵;纯洁或坚贞。

㈠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7~18题。(4分)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7.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第二首:。(2分)

18.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牧: 李清照:

【答案】17. 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18. 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①②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

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但屡顾帝(回头看)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 .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然胡不已乎(停止)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 窥谷忘反(通“返”) .告之于帝 .何陋之有 .

无从致书以观 .

乃不知有汉 .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B. 旁人言之 .

C. 我当设奇以激之 .D. 乃凄然愍之 .

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分) 16. 内容把握。(4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2分) 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

【答案】 14. C

15.(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16.(1)犯事告急

(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营营:往来劳碌。 A.“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C.“夜阑风静觳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答案】C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5.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作用 【答案】4、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

5、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 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古诗词鉴赏。(4分)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9、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情(2分) 10、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2分)

【答案】9、春末夏初(或“暮春”)思念家乡

10、示例一:运用衬托(或反衬)的手法,以山的青翠欲滴衬花朵的红艳似火,青红互为竞丽。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遍布青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焰,绮靡而灿烂。示例三:一个“欲”字生动传神,在拟人化中赋予了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4题。

(一)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1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2.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B

11、示例: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者:对比。用“别”的短暂和“十年”的漫长相比,突出了人世的沧桑,简言丰意。) 12、示例:尾联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答案】6. 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

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 -13题。(4分)

①②

献之尝经吴郡,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时辟疆方集宾友,而献之

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辟疆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伦耳。”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献之]即王献之,官王中书令(相当于宰相)。②[顾辟疆]人名。③;[指 麾]指点评论。④[伦]粗野,粗俗。 12.用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译文:

13.对文中王献之的表现,请你给他提两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2分 建议一: 建议二:

【答案】12、对主人傲慢是无礼的,凭地位高贵而盛气凌人,是不道义的。

13、当你想进陌生人家里时,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参观游赏时,要言行有礼,不能旁若无人,指指点点,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行为时,要虚心接受及时改正错误。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13、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着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

仕路坎坷。

8.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

9.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8.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

燃,鲜艳娇美。

9.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

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

戴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②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11.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2分) 【答案】9.①通“无”,没有。②擅长或善于

10.①这小孩子不只能画画,最终能取得大成就,遗憾的是我不能见到他鼎盛的时候。②范宣看完赞叹不已,认为(作画)很有好处,于是也学画画。 11.巧慧(聪悟)、博学;虚心好学、精益求精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9.B 10.①丧失②明智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相()②止()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2.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9. C

10. ①做宰相;②栖息、停留。

11.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

12.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13. 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1分)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谈泊名利、志向高洁。(1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无论魏晋()(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4)或至百二三十岁()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A.辍耕之垄上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

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分)

【答案】6. (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1)不要说,(更)不必说 (2) 沿,顺着 (3)通“只”,只有 (4)有的(人) 7.(2分)D 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小题2分。 (1)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9. (1)(2分)要点与评分: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确才能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2)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

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文中渔人太守后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

崔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问,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常崇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廊庑:走廊、廊房。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库藏盈溢(▲) (2)太后赐百官负绢(▲) ..

(3)侍中崔光止取两匹(▲)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

22.面对太后的赏赐,百官有哪三种不同的表现(3分) ▲

【答案】19、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20、(1)满,充满 (2)背 (3)只

21、太后就不赏赐他们了,让他们空着手回去,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们。

22、朝臣“(莫不)称力而去;王融、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崔光“止取两匹”。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3.上阕中, ▲ 和 ▲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答案】13、烟(淡烟)、柳(疏柳)

14、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答案】13.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1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三)(8分)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

②③④

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主上方( )以孝治天下 (2)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 (3)吾当从( )汝所之 (4)目( )之曰:“殿上虎”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文:

2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答案】19.(1)正,正在(2)推辞(3)服从(4)看(盯,瞅)“ 20.等到皇帝的怒气渐汽车消退,又上前抗争(争辩)。

21.他是一个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畏强权等)的人。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邓艾字士栽,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②③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②厚:厚待,优待。③计吏:官职名。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遗其母( ) ..15.邓艾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 答:

16.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答案】14.①计划、规划、皂片、筹划②给予、馈赠、给、赠给(每小题分) 15.略。(围绕“读陈寔的碑文就按碑文内容给自己改名,受不马上称谢,看到高山大泽就规

划军营处所”或用原文回答。(“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6.略。(围绕“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答,意思对即可)

2013包头市(内蒙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①②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10.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