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谦敬词

谦敬词

2023-05-09 来源:乌哈旅游


说谦词与敬词

谦词和敬词都是为了表示尊敬有礼,在交往和称谓中应谦称自己,敬称对方。使用谦称来称呼自己,表现了说话者的谦逊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尊敬。用语中讲究谦词,敬词,充分反映了人们在交往中的文明程度,反映了社会精神风貌和人际伦理道德规范。

谦词类说

1, 用“鄙”字: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2, 用“敝”字:在与别人说话时,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敝”字,以示谦虚。如:敝人(在别人面前称自己)、敝姓(称自己的姓)、敝校(称自己的学校)、敝处(称自己所处的地方或自己的家)

3, 用“薄”字:与人交往时,谦称自己相关的事物,有时可以在某些词加一“薄”字。如:薄酒(称自己待客的酒)、薄技(称自己的技艺)、薄礼(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称自己的情面)。

4, 用“敢”字:在向他人有所请求时,在某些行为动词前加上一个“敢”字,表示自己是冒昧地。如:敢问(冒昧地询问)、敢请(冒昧地请求)、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5, 用“贱”字:同别人说话时,谦称自己的事物,有时在某些表事物的词前加上“贱”字。如:贱姓(说自己的姓)、贱内(“内”是指内人,即自己的妻子,在早期的白话中,

有人在别人面前是这样谦称自己的妻子)、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6, 用“忝”字:与同行或他人说话时,在某些动词前加“忝”字,表示自己的行为可能是辱没了他人,自己觉得有愧。如:忝列(自己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忝任(有愧地担任)。

7, 用“小”字:与他人说话时,有时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常用一些带有“小”字的词。如:小弟(男姓在朋友面前谦称自己)、小儿(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小可(过去白话中常用于称自己)、小人(称自己)、小生(青年读书人称自己)、小店(对别人称自己的店子)、小照(说自己的照片)。

8, 用“拙”字:有时说自己的书或文章等,在某一名词前加上这个“拙”字,以示说话的谦虚。如:拙著(称自己的著作)、拙作(称自己的作品)、拙笔(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拙见(称自己的见解)、拙荆(古人称自己的妻子)。

9, 用“愚”字:这个字常于说自己,表示在别人前说话的谦虚。如:愚兄(在比自己小的人前谦称自己)、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愚以为(谦说自己认为)。

10,用“家”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高的或年纪比较大的亲人。如:家父、家君、家严、家尊(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哥哥),家姐(称自己的姐姐)。

11,用“舍”字:在他人面前谦称自己家中辈份低的或年纪小的亲人。如: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妹(称自己的妹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子)。

12,用“老”字: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东西。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纪大的人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称自己)。

敬词类说

1,用“拜”字:用于自己的动作。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拜读(阅读结方的文章)、拜访(访问对方)、拜见(求见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拜会(会见对方)、拜谢(感谢对方)、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2,用“垂”字: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垂爱(在书信中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说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说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又说“垂询”)、垂念(说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3,用“大”字: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敬称年长的男人)、大哥(敬称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称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妈(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在书信中称长辈)、大驾(敬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

4,用“芳”字:用于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5,用“奉”字: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如:奉达(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

接)奉托(托对方办事)

6,用“俯”字:在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的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的允许)。

7,用“高”字:称对方相关的事物。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高就(称对方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寿(多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8,用“光”字:用于说对方的来临。如:光顾(多是商家说顾客的来到)、光临(称客人的到来)。

9,用“贵”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庚(问对方的年龄)、贵姓(问对方的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贵国(称对方的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10,用“恭”字: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祝贺)、恭候(等候)、恭请(邀请)、恭迎(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11,用“华”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的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12.用“敬”字: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请(请)、敬佩(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3,用“惠”字: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意思是请保存)、惠临(说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说顾客的到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人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14,用“贤”字: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子)、贤侄(称侄子)。

15,用“屈”字:用于说对方的行动。如:屈驾(用于邀请人,意思是委屈大驾)、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意思是委屈迁就)、屈居(委屈地处于)、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6,用“雅”字:用于说对方的情意或行动。如: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指出批评,把自己人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对方时,请对方指教)。

17,用“玉”字:用于说对方的身体或行动。如:玉体(说对方的身体)、玉音(在书信中,称对方的书信或言辞)、玉照(说对方的照片)、玉成(感谢对方的成全)。

此外,还有一些带谦敬色彩的词语,如:久仰、赐教、指正、止步、留步、笑纳、包涵、斧正、璧还、鼎力等。

一、称人用敬称

对方父亲称令尊

对方母亲称令堂

对方儿子称令郎

对方女儿称令爱

对方女儿称令嫒

对方兄长称令兄

对方弟弟称令弟

对方侄子称令侄

对方亲戚称令亲

对方学校称贵校

对方国家称贵国

对方言辞称玉音

对方照片称玉照

对方邻居称芳邻

对方来信称惠书

请人批评称指教

看望别人称拜访

称人疾病称贵恙

称人亲属称尊亲

等候客人称恭候

初次见面称久仰

好久不见称久违

请人勿送称留步

求人指点称赐教

托人办事称拜托

陪伴朋友称奉陪

赞人见解称高见

宾客来到称光临

问人姓氏称贵姓

请人保存题惠存

称人爱护称垂爱

长辈询问称垂问

称人赠予称惠赠

欢迎购买称惠顾

贵宾来到称莅临

无暇陪客称失陪

求人原谅称包涵

求人帮忙称劳驾

麻烦别人称打扰

向人祝贺称恭喜

求人看稿称斧正

问人年龄称贵庚

问人干吗称贵干

访问对方称拜访

佩服对方称拜服

面对老人称前辈

结识对方称拜识

祝贺对方称拜贺

对方赠誉称惠赠

老人年龄称高寿

别人学生称高足

别人议论称高论

对方名字称大名

对方著作称大作

请人原谅称包涵

给予指教称赐教

归还物品称璧还

求人解答称请问

二、称己用谦称

自家父亲称家父

自家母亲称家母

自家哥哥称家兄

自家姐姐称家姐

自家叔叔称家叔

自家弟弟称舍弟

自家妹妹称舍妹

自家侄子称舍侄

自家亲戚称舍亲

自家儿子称小儿

自家女儿称小女

自己儿子称犬子

自己妻子称拙荆

自己学校称敝校

自己姓氏称敝姓

自己处所称敝处

自家商店称小店

自无文化称老粗

自已年高称老朽

自己见解称鄙见

自已之家称寒舍

自已文章称拙作

礼貌不周称失礼

让人笑话称见笑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一人们都不喜欢“死、亡、丧、败、破”等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些字词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一种忌讳,特别是在逢年过节、婚姻嫁娶、修屋建房等重要的喜庆活动时,更是十分注意回避这些不吉利的字词

人们除了认为不吉利的语言能给人带来灾祸以外,同时认为有些语言能表现出对神圣事物的不恭敬和亵渎,因此在禁忌语中出现了对名字的避讳现象。孔夫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在旧时被人们尊为“圣人”,因此过去的读书人每当遇到他的名字“孔丘”时,要改变“丘”的写法,少写一竖,并且把读音也改为“mǒu”,否则被视为不恭敬。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更是威严无比,为了显示他的“九五之尊”,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比如,秦始皇姓赢,名政,于是“政”字不能说,与“政”同音的字也不能说,所以人们把“正月”(zhèngyuè) 读成 zhēngyuè。汉高祖刘邦因他的名字叫“邦”,所以汉朝(前206-公元220)时将“邦家”一词改为“国家”,此词也一直沿用至今。此种现象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直存在,例如:清朝康熙皇帝名玄烨,“玄”字犯避讳时缺末笔;

雍正皇名胤禛,“胤”字犯避讳时缺末笔,同时雍正皇帝还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这种君讳现象的背后,是与权力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有人触犯了禁忌会受到刑罚的处置。

中国古代这种讳名现象,不仅仅限于帝王,就是在下面官吏或士大夫文人中也同样存在。宋朝(960-1279)时有一位地方官,名字叫田登,因为忌讳,他不准别人说“登”字,连“灯”字也不许说,把“灯”改为“火”。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灯,他写的告示是:“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留下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

古时候一些文人、士大夫也有家讳,如果去他家做客,要先问清他家避讳哪些字,这叫做“入门而问讳”。起码主人父亲的名字是不能说的。《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忱,他到朋友桓玄家做客,桓玄置酒款待。王忱说,我因为服五石散,不能喝冷酒,请拿温酒来,不料桓玄听了,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因为王忱犯了他的家讳,桓玄的父亲叫桓温,这使他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让王忱非常尴尬。实际上,古代文人的这种避讳,多半是有附庸风雅的成分在内。

中国古代社会的禁忌与封建君王的政治统治有关,当人们推翻封建君主后,禁忌语逐渐远离了政治,像古代的君讳、家讳已经消失,禁忌的内容也越来越少,现在保留下来的禁忌语多与民俗有关,作用也逐渐变成了满足人们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心理需求。

在中国农村,有些地方每到春节时,父母亲唯恐孩子小,不懂事,在春节期间说出一些禁忌的话来,于是在屋内贴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童言无忌”,以此防范不吉利的话变成现实。另外,不同行业的人有不同的禁忌语,比如:商人自己不说、也不愿听人说“关门”,因为这意味着倒闭;船夫不说“翻”“沉”,因为怕出海时,招来事故;戏剧演出时忌说“伞”,因为“伞”与“散”同音,害怕演出团散伙。

不仅中国的民俗中存在着禁忌,就连新加坡、日本也有类似的禁忌。在新加坡有一个地方书店非常多,称得上“书城”,可此地偏偏叫做“黄金城”,这是因为“书”与“输”谐音,人们有意避开不好字,代之以吉祥词。另外,日本大阪地铁的所有招牌,都将“铁”字写成繁字“铁”,而不是简体宇“铁” (在日本两字并用),因为简体“铁”字是由“失”、“金”二字组合而成,如果地铁“失金”,不就意味公司赔本嘛。从以上几例,我们不难看出汉语禁忌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影响。

既然有语言的禁忌,那么委婉语的产生就很自然了。所谓委婉语,就是用典雅、含蓄、好听、有礼的话,来代替那些禁忌、粗鲁、刺耳的词语。比如前面谈到“死”这个大家都不喜欢的词,在汉语中,“死”的委婉语就有100种之多,如:去世、谢世、逝世、不在了、长眠、安息、寿终、归天、殉职、阵亡、捐躯、牺牲、就义、撒手人寰等。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也同样存在,有人统计,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60多种。

委婉语还常常用于不能说或不想说的话语中,像妇女来月经,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人们都不愿直说出来,而是使用委婉语,汉语常说“来例假了”、“倒霉了”、“来红”、“身体不适”等。妇女怀孕常说“有了”、“有喜了”、“要当妈妈了”等。人们要去厕所则说“方便一下”、“去1号”、 “去洗手间”、“我出去一下”等,古代人还说“出恭”、“更衣”、“宽衣”等等。另外,对一些生理缺陷,人们也尽量用委婉语。比如,不说耳朵聋,而说“耳背”、“失聪”、“耳朵有点不好”或“重听”;不说腿瘸,而说“腿脚不好”等

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