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建筑设计思想探析——以钱江时代为例
2022-09-05
来源:乌哈旅游
王澍建筑设计思想探析——以钱江时代为例□刘晓龙摘要: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对周边的生活环境和景观做着大量、快速、大尺度的改造。我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属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城市里消失殆尽。王澍试图复活生活在文化空间里的感觉,通过建筑空间或生活方式的诱导、气氛的影响,让人们慢慢苏醒,回归一种和中国传统有关的生活。该文以王澍设计的商业建筑——钱江时代为例,对其建筑思想进行探析。关键词:传统现代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中国,有部分盲目照搬西方现代设计的建筑,一些设计师被商业逐利的价值观所左右,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渐行渐远。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的建筑作品植根于本土文化底蕴,兼具传统元素与国际化设计。该文通过分析王澍设计的商业建筑钱江时代阐述其对现代与中国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重新梳理和编排,给中国建筑赋予新生命,为现代建筑的传承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统城市的人情氛围。三、从传统到现代——建筑语言的转换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其相应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具有辉煌的过往。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让一些城市仿佛成为一个建设中的大工地。中国建筑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甚至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住宅区,住在里边的居民往往对中国的传统庭院文化失去概念。在这座实验性建筑中,王澍将中国传统的江南庭院元素与现代化的城市性建筑元素有机融合,实现了建筑语言由传统到现代的全面转换。垂直院宅根据“城市性建筑”的理念,对商业住宅进行了重新定义,王澍希望这些住宅中的住户能重新找回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他将中国传统院落式城市的平面布局转化为立面,并将江南庭院的元素运用其中,绵延的建筑群如同一扇扇江南园林的漏窗,视觉效果流畅而开阔。同时,庭院花池和公共空间使商业住宅与自然融为一体,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建筑理念讲究生活品质而非华贵。在垂直院宅中,王澍以青灰、白色为主色调,用白色代替传统建筑中的白粉墙,用青灰色代替传统江南建筑中的青瓦,用铝合金特制型材代替传统的木构,等等,以现代建筑语言阐释中国的传统建筑。一、项目概况钱江时代位于杭州市东南部钱塘江畔,东南临钱塘江滨大道,东北临杭州市南大门钱江三桥,西北以新塘河为界,西南紧邻天福花园、临江风帆。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条状。这座以“城市性建筑”为建筑理念的作品,打破了原有的住宅布局形式,重塑传统的城市氛围,构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属性。建筑外立面主色调为白色和灰色,白色材料为乳胶漆,灰色用材为混凝土。这两种色调主要提取自传统江南民居中的白墙灰瓦。二、中国式住宅——重建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道出了中国古人如何看待邻里关系,突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古时候的邻居相处和谐,你来我往,人与人之间也比较坦诚。然而,现在部分城市建筑设计师缺乏民族自信心,盲目向西方国家学习,现代建筑在城市中林立。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住宅小区往往被一面面围墙围住,与外界完全隔离,形成一个个封闭性的堡垒,邻里之间互不相识,人们之间多了一份冷漠,少了一份安全感,传统的和谐、融洽的街坊格局被彻底打破,人们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失去了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住宅也失去了中国传统意义上“家”的内涵。王澍为了找回传统的“家”的回忆、和谐的邻里环境、自己的归属感,在垂直住宅中以交通核(将筒体处理成为中心竖向交通区)为中心组织,在同一平面内将四个户型组织起来,这些构造单位提供了一个特定场所的精神空间,不仅为所有住户提供了一块可共享的公共交往空间,还增强了每层、每户的邻里交流,并且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结构、设备、园艺等),实现在一定空间内的园林式自由建造(也就是各自拥有小庭院可以种植植物),通过植物让人找到一种归属感。哪怕是住在十几层的住户,在楼下看到茂盛生长的一丛丛植物也会欣然释怀,工作的紧张情绪慢慢消失。王澍试图用这种方式重塑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属性,恢复传结语王澍在设计钱江时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艺术观和文人意识注入其中,希望以实验性建筑推动一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居住方式。钱江时代虽是商业性住宅,却又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各种现代商业性住宅,它召唤一种被渐忘的生活文化、一种逝去的居住方式,显示出对土地的眷恋和建筑设计的艺术理想。参考文献:[1]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王澍.设计的开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王澍,陈卓.“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时代建筑,2006(3).(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编辑张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