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2.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以为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
《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写到的时光匆匆的特点,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感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读课文,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2.这一连串的问句,想一想,这么表达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提问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对一连串问句进行总结,归纳语文写作要素
3. 课文开头,作者用了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出话题,读一读,作者写了哪三种事物?
生回答
运用相同的句式进行练习说句子,深度感悟时光易逝
4.请各自大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时间怎样的特点?
师出示课件18,学生分析修辞及作用
5.思考:作者度过的这些日子真的什么都没有剩下吗?
师出示课件21: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学生感悟朱自清为人谦逊。
6.生思考、计算一天中时间从手中溜走多少?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时间像什么?(生交流)
7.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8.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9.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板书: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10.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
11.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12.自由练写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对照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生交流
(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 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四、结构梳理,归纳总结
(板书:时间宝贵 珍惜时间)
五、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加深学生对时光易逝,从而更加增强珍惜时光之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