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一、考点分类
1.偶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2.常考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意识的本质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真理的特点 3.必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认识过程
二、知识结构
1
三、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
1.哲学知识概览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派别 哲学与时代 2.哲学的基本派别 阵营 基本观点 内部派别 古代朴素 主要区别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 运动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唯物 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 近代形而上学 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 3、高考题重现 1.(2013·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2
4、[预测题]
3.“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选项与漫画《立即表态》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 B.水是万物的始基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 1、A 2、C 3、B 4、A
核心考点二 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世界的物质性
概念 唯一特性 与物质具体形态 世界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内容阐释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高考题重现
1.(2014·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3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重庆高考)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预测题]
3.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从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零排放”汽车,到智能手机或程序实现人车“互动”,甚至在驾驶中“解放”双手„„这些新奇又或颠覆式的汽车出现在2014年3月6日第84届日内瓦国际车展上,零排放、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概念已进入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规划。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预见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制约 ④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 1、 C 2、D 3、C 4、A
技巧总结: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 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
4
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核心考点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 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 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和静止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预测题] 1.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
①植物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5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C
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核心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内容阐释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客观性 真理 特点 内容阐释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方法论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反复性 认识 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6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思维拓展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
(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高考题重现
1.(2014·山东高考)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6.(2014·浙江高考)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预测题]
3.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 W的LED灯,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但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如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灯光上网”的研制( )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说明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答案 1、C 2、D 3、D 4、A
5.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7
D.②④
D.③④
发展阶段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 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 阶段成果 正在探索中,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尚未解决 技术攻关 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答案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中国对载人航天科技的探索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成功突破。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还未最终完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原理内容,回答时注意将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南京三模)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
8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 B.②①④ C.③①④
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漫画《落叶与风无关》的哲学寓意是( )
①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④②①
6.近年来,在人们熟知的汽车制造、焊工作业等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已经被引入,与人类相比,出现在一线生产岗位的机器人操作更准确,具备更高的承受力,并且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由此可见( )
A.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适应性 B.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C.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 D.意识并非人类所特有的功能
7.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 )
A.将现实世界作为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正确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D.没有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相对主义 8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吾思固吾在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A.①② C.②③
9.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 500年历史,而且还在生长。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无性繁殖特性。这表明( )
9
B.①④ D.②④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联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说明历史研究( )
①是思想观念见之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③是运用综合思维不断求索历史真相的活动 ④是检验被误读历史秘密真实性的客观标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 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③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观察下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 材料一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治水三字经》是千百年来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功能显著。同时,《治水三字经》中强调“遵旧制、勿擅变”。“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治水中总结出的用水经验和方法,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趋利避害。
材料二 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实践证明《治水三字
10
经》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值得珍视和继承。随着实践的发展,《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在治理都江堰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的认识。
(3)这项工程至今仍能造福人民,离不开历代人民的维护。请你为都江堰工程的保护和发展提两条认识论建议。
14.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
11
材料二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l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2)根据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答案1B 2B 3B 4B 5C 6C 7C 8D 9A 10B 11A 12C
13、答案 (1)①能动的认识世界。《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总结,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能动的改造世界。《治水三字经》的文化内涵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
12
发展。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治理都江堰时按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实践,使主观符合客观。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变迁,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亦可)《治水三字经》的内涵与时俱进会对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应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的作用等,言之成理,亦可)
14、答案 (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龄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是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