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一文言文课外积累

初一文言文课外积累

2021-12-16 来源:乌哈旅游
一、文言文趣谈。

古人使用的一种语言系统。先秦时期产生,汉代以后成为官方正式书面语言。但是口语中已经不 再使用。这就是所谓的“言文分离”。

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过后,文言文不再是官方规定的书面语言。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

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

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 却是“饭否?”

1、文言文在生活中的用处。 (1)在下列句子的空格上添上恰当的文言词。 ① 国有年的人们踏上了故土,就发现其变化已非在海外时所能想见。 ②父母的宠纵,生活的顺境养成了他孤傲自 的性格。 ③幼时的我生活贫穷,认为糖和甜食就是天下 味。 ④见到她面有 容,我怀疑她又想起早逝的儿子。 ⑤容貌之出众,衣饰之得体,气质之 人,令人喜爱不尽。 ⑥世上有的是芸芸众生,碌碌 ,出类拔萃者又能有向何? (2) 根据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加有文采的原则,修改下列文章标题。 中国金牌突然增加到15枚名列第三 责任比泰山还要重大 普金总统今日到达上海 春节舞台精彩纷呈,许多名家一起登台表演 2、给下列短文加上一个标题。  吾本布衣,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乱棒逐出;遂学医,入临床医学系,苦读五年,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遂至地府,久候阎王升堂,不耐,问之,鬼卒曰:王阅足下卷宗,狂笑,休克于后堂,未醒„„ 二、虚词应用

1

知识点总结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4、“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2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3

“为”作为 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练习:

1、★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 ⑤

量:度量(肚量),气度。

【文学常识】

司马光与《涑水记闻》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又名《司马温公记闻》,是一部笔记体史书,是为撰写《资治通鉴后记》而准备的一部资料汇编。该书依据传闻,集录上自太祖,下迄神宗,十分详细的记载了北宋六朝的国家大事、朝廷要闻、宫闱秘事,保存了北宋自太祖至神宗时期的大量原始资料。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过 ②佯 ③诘 ④止 2.翻译:

①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②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怎样的品质?

2、★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 ..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 (选自《百喻经·欲食半饼喻》)

【注释】

4

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②唐:空,徒然。

【文学常识】

《百喻经》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故 ②已 ③设 2. 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 这个故事讽喻了怎样的人?

3、★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释】

① 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负 ②胡为 ③若 2. 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4、★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①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 (《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

① 戾:凶暴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止 ②之 ③举 ④而 2. 翻译: ①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②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5、★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

5

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旷日:荒废时日。 【文言知识】 说“得无”。“得无”用作副词,表示推测或反问,常跟疑问语气词相呼应,可译为“莫非”,“该不会”、“该没有”、“岂不是”等。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入 ②家室

③宜 ④疾耕 2.翻译:

①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②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①人也。其妻垂老,好佛事,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

止之则弗从,勿止又恐贻笑士人②,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怒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怒汝耶?妻顿悟,遂止。

【注释】

①鄱阳: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士人:读书人。

【文化常识】 “儒”和“儒学”。“儒”在古时指读书人。儒学,儒家学说。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垂 ②夕 ③之 ④贻 2.翻译:

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怒汝耶?

3.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

附: 高考作文《诚信》——赤兔之死

蒋昕捷(南京13中)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6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吾深知君念

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

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得分:60分。

注:现代文就比如饭菜,文言文就比如盐,放一点可以增味,放多了可就败味了。还有,作文话题范围越是

古典文雅,就越可以使用文言文。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