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1)垃圾成分现状
根据某城市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生活垃圾成份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份有如下特点:该城市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城市,垃圾成分以厨余、果皮、树木、粪便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城市周围部分居民烧柴或煤,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以上垃圾成份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份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废品占25%,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物等有机物为40%左右。本设计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
(2)垃圾成分变化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城市垃圾的一般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知识的进一步普及,城区生活垃圾的成分还会发生变化,即有机物含量会提高,无机物含量相应下降;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的含量会逐年上升;垃圾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3)填埋场服务人口及面积
该城市现状城市用地20km2,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用地35km2,总人口约20万人,本设计按照现有人口为依据,按照每年增加服务人口2000人计算。
(4)垃圾产率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9~1.2kg/人.d左右,垃圾密度一般为0.4~0.6t/m3,现状城区垃圾产生量约 200t/d。
(5)该卫生填埋场处于广东省西部地区的阳江市,自行查找相关气象资料作为设计依据,该卫生填埋场设计服务年限为15年。
以此为背景,设计该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系统。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通过系
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重点如下:1、设计多种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分析其中存在的冲突,做到扬长避短,尽量做到互相借鉴;2、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解决工程问题,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建立模型可理解为利用有关工程原理进行合理的情景分析和预测,提出解决思路);3、以常用的技术方法为基础,从多学科交叉和方法移用方面体现出创新性,以推动问题的解决;4、分析有关专业标准和规范中所涉及的因素是否全面,找出或发掘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对标准和规范进行拓展;5、技术方法的确定方面,既要考虑处理效率和环保政策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成本的可接受性,还需考虑短期和长远的发展预期;6、提出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解决思路和多学科工程技术的集成,还需考虑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的全面有效处理,也需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选用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组合方式、工程应用的安全性等,即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阶段、整体性等方面综合性解决。
二、设计内容
该课程设计分成3个专题分别展开(每人负责一个专题): 专题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 (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与特性分析
(2)生活垃圾分选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际填埋量的预测 (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4)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的设计 (5)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收集系统设计
专题2、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能源化利用设计 (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与特性分析
(2)生活垃圾分选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际填埋量的预测 (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4)卫生填埋场填埋气收集系统设计 (5)填埋场填埋气能源化利用系统设计
专题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与特性分析
(2)生活垃圾分选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际填埋量的预测 (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4)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和水量的预测 (5)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三、设计要求
根据规划和所给的其他原始资料,设计相应系统,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生活垃圾产生的规律地区特点,预测垃圾产生量和主要成分组成;
2、结合生活垃圾的组成,初步确定分选处理系统并分析得到实际填埋量等;
3、结合地区的地质、水文和气象及上述计算结果,确定场址和总体设计;
4、确定所采用的工艺路线或技术措施,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制相关设施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
5、绘制平面布置图及高程布置图,内容包括:标出主要设计内容涉及的范围、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和布局等;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