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7.解释下列加点词。翁之乐也
(1)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 (2)峰回路转 ..(_________)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_______) (4)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
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之美”到“人游乐”到“醉而归”的一幅幅画卷。
C.本文首先介绍“醉翁亭”的来历,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接着描绘游山时“太守醉”,最后抒写“醉能同其乐”,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文章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90.阅读链接材料,谈谈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链接)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答案】
87. (1)意趣,情趣。 (2)曲折、回环。 (3)弦乐器。
(4)陈列、摆开。
8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有一个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89.C
90.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是在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楚襄王的“与民同乐”只是他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解析】
8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 意趣,情趣。(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3)“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弦乐器。(4)“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88.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得,领会。寓,寄托。(2)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
8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即可。C项在梳理写作思路和归纳大意时漏掉了第2段。应该是先介绍“醉翁亭”的来历,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接着描绘山间四时之景,为下文太守出游作铺垫,然后写游山时“太守醉”,最后抒写“醉能同其乐”,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故选C。
90.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写《醉翁亭记》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链接材料中宋玉答道:“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意思是说:“这种风是只有您才能享受的雄风,普通老百姓哪能共同享受它?”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思。楚王感到快乐的事,只是他自己心里想象的,老百姓并没有感受到,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
【点睛】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
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链接材料: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名胜古迹 莫名其妙 ....B.醉翁之意 诗情画意 出乎意料 情投意合 ....C.四时之景 春和景明 情景交融 好景不长 ....D.苍颜白发 和颜悦色 喜笑颜开 强颜欢笑 ....
92.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翻译: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
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来。
理解:这些句子描绘了山间早晚和四季的不同风光,正是这些优美多变的景物给作者带来了无限乐趣。
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翻译: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甜,酒清亮。
理解:肥鱼、美酒和野味野菜,宴席丰盛,太守充分感受到了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的热忱。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理解: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而“醉”字时有出现,醉和乐是统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93.“忠之属也”(出自《曹刿论战》)的“忠”是对古代明君贤臣的褒奖,欧阳修也当之无愧。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材料,分别说说欧阳修“忠”的表现。
(材料一)
(修)为参知政事,与二三大臣主国论①。妻弟薛宗孺坐②举官被劾,内
③
冀因修倖④免。修乃言不可以臣故侥倖,以故宗孺免官,怨修切齿。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材料二)
(修)知⑤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⑥之文,号“太学体”。
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⑦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⑧之习,从是遂变。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国论]国家的计议。②[坐]因为。③[内]妻子。④[倖]侥幸。⑤[知]主持,掌管。⑥[险怪奇涩]艰涩、怪异、奇特、晦涩。⑦[嚣薄]轻狂浅薄。⑧[场屋]科举考场。
【答案】 91.D 92.C
93.答案示例:在滁州任上,造福一方,与民同乐;作为参知政事,没有为妻弟开脱;主持贡举,痛斥不良文风,改变了科考的习气。
【解析】
9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动词,命名/动词,出名/有声誉的/说出 B.情趣/意境/料想/心思 C.风景/日光/景物/境况,光景 D.面容 故选D。
9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这些句子描绘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并未描写早晚的风光,选项错误。
B.肥鱼、美酒和野味野菜,宴席丰盛是游人和太守的游宴之乐,“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说法错误。
故选C。
9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欧阳修任滁州太守,能造福百姓,与民同乐;作为参知政事,没有顾及情面,为妻弟开脱,大公无私;主持贡举,坚决排斥险怪奇涩的不良文风,改善科举风气。
【点睛】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材料一】
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和几个大臣掌管国家计议。妻子的弟弟薛宗孺因为选拔官吏被人弹劾,妻子希望凭借欧阳修侥幸免除。欧阳修却说不可因为他的原因侥幸免除,所以宗孺免官之后,十分怨恨欧阳修。
【材料二】
主持嘉祐二年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世子崇尚作新奇怪癖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