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考
作者:崔红梅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第06期
摘 要:当追问“异彩纷呈的数学课堂之上,谁偷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时,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倾听、阅读能力,引领他们做积极的倾听者和思考者。 关键词:思考 “插嘴” 观察 倾听 数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B-0060-02 新课程改革不知不觉走过了10多年,数学课堂提倡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有人认为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是学生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
然而在所谓的课堂氛围自由、个性张扬的外表之下,数学课堂生命力衰弱:学生静心对数学问题深入思考的含金量急剧下降,同伴间互相学习的能效极大降低。其本质正是学生们没有倾听他人和老师。在没有倾听的课堂上,占支配地位的是对他人的漠不关心,不能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地创设以倾听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数学课堂。 现象:我们先来看一看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爱“插嘴”的实质: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田字格,提问:“请小朋友仔细数一数一共几个正方形?”当老师才说出问题,教室里就哄了起来“4个!”“5个!”“6个!”不绝于耳,看得出来有不少孩子没有仔细数就说出自己的答案,他附近的一些学生没有仔细看题目就跟着附和,也不管答案对不对,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有没有比别人声音更高地喊出答案。其实,低年级的学生语言总是超前于思维的,对他们来说,回答什么问题,答案是否正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回答本身。所以,低年级学生最初的“插嘴”其实质是好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渴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在同学中突出自己,于是他们时刻准备着回答老师的任何问题,有时老师才张口想提问题他们就已经叫着“我——”“我——”。
思考:作为教者,我们要在热闹、活跃的课堂外表之下,看到学生没有关注同伴,没有静心倾听老师和同伴这一问题实质。没有倾听,思考问题便不深入,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发展过程中出现两种学生,一种是对问题不思考就急着给出答案的“浮躁分子”,一种是本来就不太善于表达,由于一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对课堂越来越冷漠或人云亦云者,这两种学生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的学生不会思考了,这种结果正是在低年级阶段老师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没有创设互相倾听的课堂的后遗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策: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教师应该及早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从而积极引导其在关注他人的基础上学会静心思考,深思熟虑后给出评价。倾听的意义应该是广泛的,首先要观其行,让心静下来;其次是要听其言,让思维清晰;最终要能够思其想,让思考深入。我觉得创设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的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示范引导教会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仔细观察才能心静,心静是倾听的前提,静下心才能仔细去倾听他人,才能深入去思考问题。但大部分学生都只在乎问题的表象,只会大体上看一下,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认真观察表象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就急着想给出答案。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十分重视观察,他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要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需要教师引导,怎么引导呢?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们看。每次面对一个问题,教师总是叫学生不忙说出答案,然后自己在“众目睽睽”下把问题反复读几遍,再拿着笔边默读边把解题关键圈圈点点,边锁眉认真思考,再做出找到答案后的开心状,最后作出认真复查的样子,把怎样认真审题、怎样观察到解题关键、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以及回头检查全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这样的过程成为学生每天耳闻目睹的事情,让他们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特意布置一些不进行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就不能解答的题目,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从容而宁静的气息,学生们的“我” “我” “对” “对”的吵闹声消失了,渐渐地就能进行基于认真思考的课堂交流。 二、引领学生学会倾听
在“插嘴”学生的背后,我们要看到学生只关注了自我而无视他人,这种对自我的过于关注导致了学生不假思索,折射出的学生的品质就是不会倾听他人,也就不会思考。倾听的核心就是思考,一个人在倾听时总是伴随着辨别、判断、选择,倾听时人的外表是从容平和的,但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在倾听的瞬间必须作出一些决定。倾听不是一个教学环节,而自始至终贯穿教学过程,要让学生静心思考先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对低年级的学生重在培养一种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也就是懂得别人发言时马上静心去听,听后能重复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培养学生能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反思,产生思维的摩擦和碰撞,完善自己的答案的能力。当然,作为教者需要创设一定的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倾听做准备:首先要让学生愿意去倾听;其次,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听,比如“你听得真仔细,是个尊重别人的好孩子!”“你连这么细微的差别都听出来了,真了不得!”这样的激励性语言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别人的话语;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听了之后进一步思考,追问学生“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你有不一样的想法吗?”同时让学生在理答时用上“我赞同***的想法”“我要补充的是”“我不同意***的观点”这样的引导语,从而触动学生不得不努力去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静静倾听,必然能引发学生内心深度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耳语答题触发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什么是耳语答题呢?就是让学生想好答案后只在老师的耳畔悄悄告诉老师自己的想法(只讲给老师一个人听)。这样做能“迫使”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也给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安静的外部思维环境,让学生在头脑中想着解答问题的过程,迫使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使他们必须经过思考才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方式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当面独自把答案告诉老师的,能及时地得到老师的回应,他会感觉到很自豪。答对的,老师可以和他握握手或者摸摸他的头,不对的,可以立即提醒他再仔细想想,指导他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就会朝着和老师握握手的目标努力,促使他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当老师走过一个个学生发现大家的答案趋于一致时,可以像音乐指挥家一样挥动手臂,使“真理”齐鸣,让学生们感受到独立思考并获得真理的乐趣。如果只有个别学生答案比较完美,不妨请他来当大家的小老师,给大家做一次细致的讲解。耳语答题,这一奇特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思考的激情。 四、数学阅读发展思维
数学阅读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阅读能让人变得安静,阅读中人的外表是静默的,内心和大脑却是热情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小故事或数学趣题,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探索数学的奇妙,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学会和内心对话,在课堂上定期开展数学阅读,让学生在倾听中和他人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严密性,趣味的数学阅读能让学生的心贴近数学,能让学生的思想在数学的路上走得更远,阅读让学生实现“思其想”,让学生感受到:思考,是多么美好、诱人而又富有趣味的事情。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时,不能忘记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的价值,不能忘记数学教育在传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首先从学会静心倾听课堂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内心开始,做积极的思考者。 参考文献:
(苏)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