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描写杭州的作文

关于描写杭州的作文

2020-11-12 来源:乌哈旅游
关于描写杭州的作文

1、说起江南,定然说起杭州,说起杭州的西湖。至于说起与杭州的关系,却是因我起初的生拉硬扯到这一刻的如流水般必须流动的文字,亦如西湖的水随风必然有波浪入眼。

杭州因西湖名扬,从那里走来的人,总要带来一身烟雨的味道,一幅最美的江南之梦总是先醉了自己又醉了读它的人。淡淡丝雨如烟,绵绵爱语可惊魂,悠悠处世之道,慰天地亦可动天地……世间万种感觉,因人而异,选我喜欢的景,读我追求的感觉,杭州、西湖这一幅江南人与自然之画是该怎样的,应由自我来决定。 2、那么,你听:“意志的薄弱,议论的纷纭,外强中干,喜撑场面;小事机敏,大事糊涂;以文雅自夸,以清高自命;只解欢娱,不知振作等等,就是现在的杭州人的特性;这些,虽然是中国一般人的通病,但是看来看去,我总觉得以杭州人的为尤甚。……最勇敢的杭州人,亦不过做做小窃而已。”

这是郁达夫《杭州》中的句子。这样的文字是不是破了你的杭州梦,是不是碎了你的整个江南之梦?

我不会断章取义,你也不要。假设杭州在你的心中是美的,那么,坚持你的观点。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由上海移家杭州。如文中说“……叶落归根,人穷返里,故土鱼米较廉,借债亦易……屋租尤其廉价,铩羽归来,正好在此地偷安苟活,坐以待亡……”如郁达夫“偷安苟活”的人大概不计其数,可以当时大局部国人数计。在“偷安”之下,文字从心出,能有力气执笔者却是屈指可数。那么上述一段关于杭州人的特性之语,应该是少数人眼中的大多数的形象,而杭州人亦非杭州,而是整个中国的大多数人。只不过作者驻足杭州。

作文者是清醒的,清醒人眼中的人却是糊涂的。作文者重重一笔不知能敲醒多少人?!

让我们看一看当时各大报纸的一些新闻标题上:《青岛日人暴行真相》、《九一八事变》、《日本毁我经济中心,上海闸北惨化灰尽》、《日军果进热河!!!》、《残暴的日机轰炸开鲁惨状》……在这种状态之下,即使面对绝色之景,妙笔也难生出可开可落的鲜花来。生于这个时代,眼中无花,难有花,假设说有,大概是鲜血流动的形状。那么再美的杭州,也只能落魄在笔墨中。 “人家说这是因为杭州的山水太秀丽了的缘故。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郁达夫文中云,“想来想去,我想总还是教育的不好。杭州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总非要彻底的改革一下不可。” 这根源可是几千年的思想堆积,改革容易吗?

有了改革的心,只好沉重地写字。“西湖的山水,假设当盆景来看,好处也未始没有,就是在它的比盆景稍大一点的地方。”又说“花坞秋雪庵,茭芦庵等处,散疏雅逸之致,原是有的,可是不懂得南画,不懂得王维、韦应物的诗意的人,即使去看了,也是毫无所得的。”

眼中没有美景了吗?有的,“超山下的居民,以植果木为业,旧历二月初,正月底边的大明堂外的梅花,真是一个奇观,俗称‘香雪海’的这个名字,觉得一点儿也不错。”

3、没有生于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可以毫无顾忌地写自己眼中的杭州。

郁达夫关于杭州的印象,不要说当时的杭州人看了会如何,即使此刻这个畅所欲言的时代,也会吓人一跳。

但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就应该这样做人,这样写字,假设那时眼中全是江南的风花雪月,却难写好一个“人”字。

那么今天呢?杭州给人的感觉,温情与美丽很多,多得整个网络的爱情似乎均发生在江南,梦想在江南,那是因为江南风情参加爱情的传说更动人,浅浅的忧伤,动人心魄的感觉,好似漠北的风也极渴望江南的方向,并渐渐地融于江南的温暖,冬日的温度已不再异常的寒冷。

我夸大其词了,是吗?也许是吧。

文章中没有特色的杭州我是不会喜欢的,我喜欢自己的感觉,喜欢我亲眼见到的杭州,却非别人眼中的杭州。

我没有生在郁达夫的朝代,所以当我行在江南,行在杭州,走在苏堤,我陶醉着美丽,并可以旁假设无人,视各色行人于不存在,在热闹中享受一份特别的静。至于他人的文字中爱情的感觉,我爱的人不在杭州,我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在江南的风景中非要写出爱人的影子,亦不会在写我所爱的人文字中牵扯到江南与杭州的字样。但是我爱杭州,不容置疑,而且是因为杭州有西湖。西湖给人的感觉是熟悉与陌生共存的,明明是初到西湖,又似乎已见了屡次,然而又伴随着欲走近却更难看清的感觉。大概因为西湖终究不是我的故土,有着熟悉的感觉却难有亲情,顶多是存着间隔的朋友而已。整个江南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没有郁达夫居杭州的生活经历,我可以用美丽的言辞单纯地赞美它,即使存在着无法走近的间隔感,也绝没有沉重的必要,无论是杭州的人和景。因为时代不同。

4、郁达夫眼中的杭州使人不悦。那里的景似乎无话要说,除了那一片“香雪海”。那里的人似乎也没有可走近的理由。但是他去

那里了,为了什么目的不必说,据说鲁迅曾劝郁达夫不要去杭州,大概鲁迅先生担忧的理由就在此《杭州》之篇你三思之后的感悟中。

多少人都在朝这个方向走来,古今如此。

“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

如今上海的人比三百六十万要多很多,车多,房高,舞声不落,酒香更远。这样的景状还不只上海一座城市。那么再往杭州的理由却不会是为了郁达夫的那些理由。也许只是为寻一时的清静,做一回天堂的梦,或者做一回杭州的过客罢了,总是要返回的,回到西湖之外的红尘去继续脚下的路。把发生在别处的爱情感觉,拿到江南去加一些忧伤再带回,是更淳厚了还是更纯洁了,也是全在自己的消化程度了。假设去那里是为彻底摆脱现实的烦闷,我以为不太可行,因为天下皆在社会,郁达夫来了,来到自己愿意来的地方,他眼中的杭州与西湖还不是如此!为人,怎可不过人的生活?所以还是以人的眼光审视现实吧。

5、现实,我们在现实中,江南的杭州是不是只有美如天堂的词句。除了爱情易走近它,就没有别的吗?

??关于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思想不止,有些肯定与否认的东西永远只是自己的,在没有被大家成认以前,它的生命力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但是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关于江南,关于杭州,西湖,我最欣赏的还是余秋雨那些游走废墟的语言,作家的思想带着你前行,可以把你所有的感知调动起来,触动每一根与这片土地

有缘的神经,充分活泼起来,神经感观在运动,获得最深最彻底的愉悦感,但是至文章的结尾处,书本一合,你还有什么?

余秋雨的文章,不会强加你思想,当你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你还是你,留在你思想中的东西,一时之间是看不清的。但是我会记得,我曾经获得了一场精神的享受。假设我想看清更多,我是也去废墟行走,还是走近作家本人呢?我哪儿都不会去,也许哪儿都会去,没有人告诉我非要做什么。当我写起了郁达夫笔下的杭州,写起余秋雨笔下的西湖,我还是要写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自我与个性是文章中不能少的东西,应该也是文章独特魅力的原因。所以郁达夫眼中与众不同的《杭州》篇,在当时很风雅的杭州人那里肯定会让许多双眼睛看过来。

6、郁达夫眼中的杭州是灰色的,黑色的。是不是这种色彩下,人间就没有阳光了呢?

正是作者带着强烈个性色彩的声音文字,告诉我们杭州还有生命在运动,只要有人挣扎着想站起来就有希望。作者用黑色的笔墨却带来如太阳之色的温暖。

1933年9月6日郁达夫在扶轮演讲,天津《大公报》报道,“面容较颇形衰老,带花镜,背微驼,牙齿亦脱落数枚,是日衣深灰绸袍,中国便鞋,神采颇潇洒。”的他强调自己力避“言之无物”文章。

我们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郁达夫是爱杭州的,假设忘国家与现实,景自然是美的,即便在冬天。郁达夫那篇《江南的冬景》,可以说是他爱江南一年四季的证明。“假设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那么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

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假设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他又怎么能不爱杭州呢?

在网上读多了关于江南风景与爱情交融的文字,可人生又不是只有爱情的。你眼中特有的江南韵味还有吗?

我记得郁达夫在《杭州》里引用明朝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来说明杭州人在四季中所做的闲事。在危机四伏的时代,四时幽赏是闲事,在今天依然是闲事,只是闲得有理由,工作累了,我为何不可去赏春夏秋冬,把江南那一份美丽印在记记中,当我回到纷繁的工作中,偶尔回忆一下,也是一份动力。春时孤山月下看梅花,苏堤看桃花;夏看新绿,三生石谈月;秋时满家巷赏桂花,胜果寺望月;冬日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雪后镇海楼观晚炊……这些,此时的我们看来,总不会仅有郁达夫眼中盆景的感觉吧?没有战争不必写乱世,没有爱情不必强求,但是梦想中什么都可以有,你的感觉你的内心,景在你眼前,取你所需,只是要让读你的人,知道一个理由,哪怕是外表的……

7、似乎有时想说的,未必能说出来,不该说的也说了,欲言无词,却依然是禁不住一种思想的推动,词不达意,缓缓走着,我还是用郁达夫《江南的冬天》,来作我此文的尾声吧:“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