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纲

大纲

2020-04-23 来源:乌哈旅游


安徽省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大纲

一、笔试内容

安徽省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或专业知识),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专业知识为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臵作答一律无效。

(二)申论(或专业知识)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臵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臵上作答。在非指定位臵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维吾尔族语言、藏族语言和外语类非英语专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作答。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

1

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省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省情等方面。

(二)题型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题型介绍。

言语理解与表达

例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只要稍稍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在漫长的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所谓的“犯人”在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

B.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C.改革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事要做,譬如说,怎样保证为社会全体成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就要求我们下大工夫。

D.反病毒专家终于发现,代号为“野玫瑰”的电脑病毒发作,原来是接受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途径侵袭硬盘系统而感染的。 (答案:B。)

例题2: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农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

2

明:

A.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B.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答案:A。这是一道并列结构的主旨题,五句话分别描述了畜牧业对温室效应、土地、森林、陆地生态区的消极影响,概括其共同点,只有“环境代价”适合,B项过度推理,C项无中生有,D项是局部信息。)

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5 12 21 34 53 80 ( ) A.121 B.115 C.119 D.117

(答案:D。本题的数字规律是:从左到右,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前项,可以得到一个新数列7,9,13,19,27,即:12-5=7,21-12=9,34-21=13,53-34=19,80-53=27这个新的数列,从左到右,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前项又可以得到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4,6,8,即:9-7=2,13-9=4,19-13=6,27-19=8,(37)-27=10按照这个规律,填入括号内的应该是D项:80+37=117。所以,正确选项是D。)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A.14% B.17% C.16% D.15%

(答案:D。本题可以估算。从“第二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可知,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溶液的浓度也会逐渐增大。按照溶液浓度的递增速度,应该略大于14%,因此估计为15%。)

3

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B。阴影部分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广告的是:

A.电视台在转载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场体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 B.某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家体育代表运动员的领奖服 C.某电子产品生产商赞助拍摄电影,电影放映前播放该产品广告 D.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播穿着某品牌提供的服装参加亲戚的婚礼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B。)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寡 对于( ),相当于 利 对于( ) A.孤 弊 B.众 钝 C.多 益 D.少 害

(答案: B。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代入B组词语可见,构成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寡与众是反义词,利与钝是反义词,都是反义词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是

4

B。)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臵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

由此可以推出:

A.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答案:A。本题属于逻辑推理型。题干中包含着一个三段论推理:大豆等植物产生的茉莉酸盐能够使大豆等植物抑制虫害。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大豆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所以,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大豆植物丧失不能抑制虫害。高浓度二氧化碳(隐含:空气质量状况不佳)会导致大豆植物丧失不能抑制虫害(隐含:大豆因为虫害而减产)。由此可以推出A项“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3-2004年日本、美国、新加坡及西欧国家在马来西亚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

5

在马来西亚进出口额所占比重中,2004年比2003年都有所增加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西欧 D.新加坡 (答案:B。通过观察图表提供的数字可以得出答案。)

常识判断

例题: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答案:D。在气象学上,飓风和台风都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被称“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地区的则被称为热带风暴。所以,正确选项是D。)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分A、B两类试卷,报考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的人员考A类试卷;报考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的人员考B类试卷。

省、市机关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

6

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五、专业知识 (一)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二、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数制及其转换 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五、软件基础知识;程度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多媒体技术

7

一、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 二、多媒体计算机及关键设备 三、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一、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与技术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结构及分类 三、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 第四章 Internet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分类和使用方式

二、Internet的基础知识、网址与域名系统、TCP/IP协议 三、Internet的连接与服务功能 四、WWW概念与浏览器的使用 五、电子邮件的使用和协议 计算机软件及使用

第一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一、Windows XP的特点,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及安装方法 二、Windows XP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操作 四、控制面板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 五、Windows XP多媒体的管理及使用 第二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

一、Word2003的功能;Word200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Word2003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三、文档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图形及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四、页面设臵与文档打印 第三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

一、Excel2003的基本功能;Excel2003的启动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Excel2003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8

三、工作表、数据图表的建立、编辑、管理及格式化操作 四、单元格的计算以及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五、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一般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页面设臵与报表打印 第四章 C语言程序设计

一、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二、C语言的历史和特点,常见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使用

三、C语言的基本语法与简单程序设计,包括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程序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编译预处理与存储属性 四、指针及其应用

五、高级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数组、字符串、结构、联合、位域、枚举和文件,位运算 计算机理论

第一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

一、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二、数据模型与数据视图

三、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及关系模型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五、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六、数据库的设计,数据依赖的概念及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七、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常见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名称、特点,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的使用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应用、拓扑结构及分类;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化

二、物理层,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物理传输媒体、编码与传输技术及传输系统

9

三、数据链路层,差错检测与校正,数据链路层协议 四、局域网,多路访问协议及IEEE802局域网标准族

五、网络层,数据交换方式,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算法,常见高速网络技术,网络层协议

六、网络互联的概念,网桥、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七、传输层与应用层的功能、服务与协议

八、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九、Internet原理与接入技术,TCP/IP协议族 ,DNS域名系统,WWW技术;电子商务的概念、体系结构与技术 第三章 数据结构

一、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二、线性表及其存储结构和运算

三、串及其存储结构和运算,串的模式匹配 四、栈、队列及其存储结构,递归算法

五、数组及多维数组的定义、运算和存储结构,数组的压缩存储 六、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存储结构、遍历算法和几种特殊类型的二叉树 七、树与森林的定义、性质,树与森林的存储结构与遍历算法 八、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及相关算法 九、排序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排序算法 十、查找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查找算法 第四章 软件工程基础

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软件生命周期 二、软件开发模型 三、软件度量,软件质量 四、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 五、软件需求分析 六、软件测试与软件维护

10

(二)法律类 法 理 学

第一章 法的概念和要素

一、法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二、法律规则

三、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 第二章 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和分类 二、法律效力的层次和范围 三、法律体系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一、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分类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人权 第四章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种类 二、归责与免责 三、法律制裁 第五章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三、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六章 法制现代化与法治国家

一、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章 法的运行

一、法的制定

11

二、法的实施 三、法律解释 宪 法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 四、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五、宪法与宪政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国家性质 二、政权组织形式 三、国家结构形式 四、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五、选举制度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二、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四章 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本质和类型 二、代议机关 三、国家元首 四、行政机关 五、司法机关 六、军事机关 第五章 宪法的实施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基本方式和基本特点

12

二、宪法实施的原则和条件 三、宪法实施保障 四、宪法解释与修改

五、宪法实施评价与违宪审查 行 政 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行政法的主体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 二、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三、行政相对人 第三章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与合法要件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变更与废止

五、几类主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应急 第四章 行政程序法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章 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二、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13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四、行政复议的程序 第六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之异同 二、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范围 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四、行政赔偿程序、方式和计算标准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行政诉讼法概述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性

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和重要作用 三、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因素和意义 二、行政诉讼的具体受案范围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排除 第三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第四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原告及原告资格的确认 二、被告及被告资格的确认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第五章 行政诉讼证据

一、行政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和证据规则 第六章 行政诉讼的程序

一、起诉与受理 二、审理程序

14

三、审判监督程序 四、执行程序

第七章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和决定

一、行政诉讼的判决 二、行政诉讼的裁定 三、行政诉讼的决定 民 法

第一章 民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民事主体

一、公民 二、法人 三、合伙

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四、无效的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五、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四章 物权法

一、物权的一般原理 二、所有权 三、共有 四、用益物权 五、担保物权 六、占有 第五章 债权

一、债的概述

15

二、债的履行 三、债的保全和担保 四、债的转移和消灭 第六章 合同法

一、合同的特征和分类 二、合同的订立和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五、几种主要合同: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贷合同、财产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委托合同 第七章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分类 二、缔约上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诉和诉权 第二章 民事诉讼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第三章 民事诉讼参加人

一、当事人 二、共同诉讼人 三、诉讼代表人 四、第三人

16

第四章 民事诉讼证据

一、民事诉讼证据特征与分类 二、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 三、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四、审查核实证据与查责任 第五章 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六章 诉讼程序

一、普遍程序 二、简易程序 三、二审程序

四、监督和申请再审程序 五、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 刑 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四章 犯罪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 二、犯罪预备 三、犯罪未遂 四、犯罪中止

17

第五章 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形式 二、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罪数形态

一、罪数判断标准 二、一罪的类型 三、数罪的类型 第七章 刑罚

一、刑罚的目的和刑罚的体系 二、刑罚的种类

三、刑罚裁量情节和刑罚裁量制度 四、刑罚执行 第八章 重点掌握的罪名

分裂国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洗钱罪,非法拘禁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妨害公务罪,伪证罪,拒不执行判决罪、裁定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 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念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二、刑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管辖

一、立案管辖 二、审判管辖 第三章 刑事诉讼证据

一、证据的特征与种类 二、证明对象和要求 三、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18

第四章 强制措施

一、拘传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三、拘留和逮捕 第五章 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四、审判 五、执行 经 济 法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特征 二、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章 经济法主体

一、经济法主体一般原理 二、经济管理主体 三、企业

四、特殊企业形态 第三章 市场规制法

一、竞争法律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三、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四、价格法律制度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反垄断法律制度 七、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章 宏观调控法

19

一、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二、计划法律制度 三、产业法律制度 四、投资法律制度 五、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六、财政法律制度 七、税收法律制度 八、金融法律制度 国 际 法

第一章 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和个人

一、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二、国家和政府的继承 三、国籍与中国国籍 四、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五、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领土

一、领土的概念、意义和领土的组成 二、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三、国家边界和边境制度 第四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

一、使馆及其职务、外交特权与豁免 二、领事馆及其职务、领馆特权与豁免 第五章 国际条约

一、条约的概念和名称 二、条约的缔约程序

20

三、条约的效力和解释 第六章 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概念和类型 二、联合国的主要机关与职能 三、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第七章 国际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 二、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三、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三)财会类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含义 三、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四、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五、会计的方法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要素 三、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假设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四、权责发生制与实付实现制 第四章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设臵会计科目与账户

21

二、复式记账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四、登记会计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一、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预算会计学

第一章 预算会计概述

一、预算会计概念 二、预算会计体系 三、预算会计要素 四、预算会计核算原则 五、预算会计平衡公式 第二章 行政单位会计 一、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二、资产 三、负债 四、净资产 五、收入 六、支出

七、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八、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九、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下的行政单位会计 第三章 事业单位会计

一、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22

二、资产 三、负债 四、净资产 五、收入 六、支出

七、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八、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九、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学 第一章 资产

一、资产概述 二、货币资金 三、存货 四、金融资产 五、长期股权投资 六、固定资产 七、无形资产 八、投资性房地产 九、资产减值 第二章 负债

一、负债概述 二、流动负债 三、非流动负债 第三章 所有者权益

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二、实收资本 三、资本公积 四、留存收益 第四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23

一、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 二、收入 三、费用 四、利润 第五章 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概述 二、资产负债表 三、利润表 四、现金流量表 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六、财务报表附注 会计法规 第一章 会计法

一、会计管理体制

二、会计核算及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 三、会计监督

四、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 五、法律责任

第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四、法律责任 第三章 会计工作规范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财务管理 第一章 总论

24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财务管理的原则 四、财务管理的方法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

一、时间价值 二、风险报酬 三、证券估价 第三章 筹资管理

一、企业筹资概述 二、长期筹资方式 三、短期筹资方式 四、资本成本测算 五、杠杆原理 六、资本结构决策分析 第四章 投资管理

一、企业投资概述 二、项目投资 三、证券投资 第五章 营运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二、现金管理 三、应收款项的管理 四、存货的管理 五、流动负债的管理 第六章 收益分配 一、收益分配概述 二、股利政策

三、股利分配的程序与方案

25

四、股票分割与回购 第七章 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概述 二、财务指标分析 三、财务综合分析 审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审计的定义与属性 三、审计的对象、职能与作用 四、审计的分类与审计方法 第二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国家审计机关 二、民间审计组织 三、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 二、审计依据

第四章 审计的目标与过程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过程与目标实现 第五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重要性 二、审计风险

第六章 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证据 二、分析程序 三、审计抽样 四、审计工作底稿

26

第七章 审计模式 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 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第八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 一、内部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描述 三、内部控制的评审 第九章 交易循环审计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二、购买与付款循环审计 三、生产与服务循环审计 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五、货币资金审计 六、特殊项目审计 第十章 审计报告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要素构成 三、审计报告的种类 财政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一、财政概念 二、政府与市场 三、公共产品 四、财政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

一、财政支出分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三、购买性支出

27

四、转移性支出 第三章 财政收入

一、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 二、财政收入规模 三、财政收入结构 第四章 税收原理

一、税收要素 二、税收分类 第五章 国 债

一、国债的功能和作用 二、国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三、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六章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我国财政政策的运用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与信用

一、货币 二、信用 三、利率 四、汇率

第二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一、金融市场 二、金融机构 三、金融监管 第三章 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概述 二、金融工具的类型

28

第四章 国际金融

一、国际收支

二、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机构 三、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投资 (四)、公安业务类 第一章 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宪法的普遍原则与我国的基本原则; 二、国家性质的概念与类型;人民民主专政的特征;

三、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选举制度的概念、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

四、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行政区划与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五、经济制度的概念;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继承权;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特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六、公民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特点;

七、国家机构的概念与特征;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二章 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刑法的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 二、犯罪概念及特征;犯罪构成; 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四、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 五、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

六、刑罚的概念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种类;量刑的情节;累犯;自首与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和假释;时效与赦免;

七、罪状;法条竞合; 八、常见犯罪的基本特征

29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任务;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依照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二、公安机关的职权;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人民法院的职权;

三、管辖的概念与种类;自诉案件的范围;审判管辖;回避的理由和人员范围;回避的程序;

四、证据的概念和意义;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法定的证据种类;证据的审查判断;

五、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羁押期限 ;

六、立案的概念与程序;破案和销案;

七、讯问犯罪嫌疑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侦查终结;

八、审查起诉的内容;提起公诉;不起诉;审判组织;审判制度;审判程序的种类;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监外执行。 第四章 行政法

一、行政与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的渊源;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应急性原则;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行为;

二、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与听证程序;行政处罚的执行;

三、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点;行政复议法的一般原则;行政复议法的特有原则;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与复议机构;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举证责任;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

四、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的程序;

五、行政许可的概念和分类;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的决定;

30

六、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的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证据、受案与立案、调查、涉案财物的处理。

第五章 民法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代理;

五、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效力;诉讼时效的种类;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六、物权的概念与特征;物权的效力、原则;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财产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所有权的取得;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债权;人身权;

七、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与免责条件。

第六章 公安行政赔偿和公安刑事赔偿

一、国家赔偿责任及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赔偿法;

二、公安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公安行政赔偿的范围;公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公安行政赔偿程序;

三、公安刑事赔偿的概念与范围;公安刑事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公安刑事赔偿程序;

四、国家追偿权的概念及行使国家追偿权的条件;行政赔偿中的国家追偿权;刑事赔偿中的国家追偿权。 第七章 人民警察法

一、人民警察法的概念;人民警察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人民警察的基本任务;

31

二、人民警察职权的概念与特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限;

三、人民警察的机构设臵和职务序列;警衔制度;人民警察的条件及录用;人民警察的警务保障;

四、人民警察的义务;人民警察的纪律;

五、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 第八章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一、警械和武器的概念和范围;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对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保护和限制;警械的种类;

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的条件和情形;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条件和情形; 三、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条件和情形;人民警察禁止使用武器的情形; 四、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补偿。 第九章 公安学基础理论

一、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警察制度;

二、警察的概念与本质;警察的基本职能;公安机关的性质与宗旨;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与基本任务;公安机关的职责与权力;

三、公安工作的概念;公安工作系统;公安工作的主要特点;公安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奋斗目标;

四、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根本路线、基本方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 五、公安政策与公安法制。 第十章 公安队伍建设

一、公安队伍建设的含义、方针;公安队伍建设建设的核心;公安队伍建设的目标;警衔的概念;

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警衔制度 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制度

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的概念;内务建设的目的和依据;内务建设的基本任务;内务建设的方针、原则和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的基本内容;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和任务;公安机关的设臵;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公安机关的编制和经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管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待遇。

32

第十一章 治 安 管 理

一、治安和治安管理的概念;治安管理的特征;治安管理的方针和原则;治安管理的组织;治安管理手段;治安管理的基本措施;

二、城乡社区警务的涵义;城乡社区警务的基本原则;城乡社区警务的基本特征;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的主要内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方式;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室建设;

三、户政管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任务;户口登记;户口迁移;居民身份证制度;暂住人口管理;

四、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管理;娱乐场所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集会、游行、示威管理;查禁社会丑恶现象;

五、危险物品的概念和特点;危险物品管理的范围;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的基本方法;枪支弹药管理;管制器具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剧毒化学品管理;

六、治安案件的概念、构成条件;治安案件查处的基本原则;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构成要件;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治安管理处罚的具体适用;治安调解;治安案件查处的程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构成要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群体性事件预防的方针;群体性事件的处臵原则。 第十二章 道路交通管理

一、道路交通的概念与分类;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与的主体;道路交通管理的对象;道路交通管理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

二、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概念;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任务;道路交通组织;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静态道路交通管理;

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概念与特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种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适用原则;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权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决定程序;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政强制措施;

33

四、车辆与驾驶人的管理的概念;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制度和特点;机动车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的管理;非机动车管理;

五、道路交通事故概念;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臵;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及交通事故认定;交通事故法律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 第十三章 刑事侦查

一、侦查工作的概念与特点;侦查工作的性质、任务;侦查工作的方针、基本原则;侦查工作的体制与机制;侦查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素质;

二、刑事犯罪现场的概念和特点;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现场勘验、检查; 三、侦查措施的概念、特征;摸底调查;公开搜查与扣押;辨认;控制销赃;追缉堵截;通缉通报;并案侦查;追捕;

四、侦查范围的划定;侦查方案的制订;对嫌疑对象的审查;破案的条件。 第十四章 侦查讯问

一、侦查讯问的概念和特征;侦查讯问的任务;侦查讯问的原则; 二、侦查讯问人员;侦查讯问人员的职权和职责;侦查讯问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侦查讯问对象的法律特征;侦查讯问对象的诉讼权利;侦查讯问对象在的诉讼义务;

四、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演变过程;讯问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次讯问;续讯;讯问策略、方法。

(五)、外语类

1、认知5000-8000个以上外语单词,其中能较正确地灵活运用的常用词语为2500个左右;

2、具有较扎实的实用外语语法知识;

3、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阅读速度每分钟100-160词;

4、具有较好的外语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长120-150词的外语短文; 5、掌握常用翻译技巧,能进行外语和汉语互译,速度每小时1500-2500印刷符号,译文忠实通顺。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