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精选文档】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精选文档】

2020-06-12 来源:乌哈旅游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个建设工程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也是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成败的大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达几亿或几十亿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样的项目不仅施工人员多,交叉作业工序繁杂,材料、用电、临设等数量也较大,给建筑工地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加强工地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现在单单就房屋建筑工程方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作简要剖析.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安全的使用火更是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在使用过程中如不加以控制或控制不到位,一旦形成火灾,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近来年,特别重大火灾屡屡发生,比如:

央视大楼火灾:2010年2月9日晚20时27分,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文化中心发生火灾,起火时大楼尚在建设中,火灾起因是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在此次火灾事故中共造成了一死七伤。

上海教师大楼火灾:2010年11月15日14时15分许,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幢28层的教师公寓发生重大火灾,已有58人因火灾死亡,70多人受重伤,工人焊接时引燃某种易燃物所致。

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广场售楼处火灾:2010年8月28日14时54分,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广场售楼处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 火灾发生后,由于售楼处销售大厅内放置大量宣传用展板和条幅等易燃物品,致使火灾迅速蔓延。同时沙盘材质为易燃材料,燃烧后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并在短时间内封锁出口。售楼处是一个玻璃幕墙封闭的建筑,无窗户和户外楼梯,浓烟封锁楼梯后,二楼人员无法逃生,导致伤亡扩大。此事故暴露出该单位违规使用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材料、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呼和浩特市中铁十九局工棚火灾事故:2010年5月3日22时30分左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承担集宁铁路二道河1号隧道施工的中铁十九局民工居住的工棚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20平方米,造成10人死亡、14人受伤。据初步调查分析,由于起火后工棚顶棚可燃泡沫材料及区域分隔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烟气,导致人员伤亡.该起火灾暴露出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对施工人员生活居住及其他附属设施安全状况重视不够、管理不严等问题。

……

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建筑工地的消防管理工作不容疏忽,事故的教训是沉痛的,一旦忽

视此项工作,将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影响,只有在主观思想和客观事实上加强建筑工地的消防管理,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原因及特点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1、生活方面,建筑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多,民工流动性大,人员的素质和年龄参差不齐,民工大都来之不同的地方,吃住在工地,生活和工作习惯也相差较大,比如乱扔烟头、私拉乱接电线、用大功率电器做饭、烤火取暖、使用电热毯等现象,造成供配电线路过载、加剧线路发热老化。

2、工作方面,工人进场前不按规定进行“三级教育\操作前不进行技术交底,管理人员消防意思淡薄,工人在操作中违规操作、不戴防护用具、不按流程作业、甚至在不具备操作资格时强行操作、总是抱着侥幸心理状态拿生命当儿戏等等,无视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这些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代价。

3、自救方面,由于没有经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不懂得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不会利用消防器材和设施扑救初期火灾,更不懂得不同的火灾应采用不同的灭火方式,闹出火上浇油的笑话。在发生火灾时,缺乏必要和必须具备的自救知识,不知道怎样自救,而一味的恐惧、慌乱或自救方法不对,导致错过了救火的最佳时机,没有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待火灾失控时,大大加大了扑灭火灾和营救被困人员的难度,所以对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正确的自救知识培训教育很有必要,也可降低人员的伤亡。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建筑工地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较多,火灾蔓延速度快.特别是存放有油料、油漆、氧气、乙炔、木料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有明火或自燃引起,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扩散。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多数也为可燃的,尤其是因施工需要,有的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或其他可燃性的安全防护物和围护隔离设施,无形中大幅度增加了施工现场的火灾发生概率. (三)施工现场的局限性

1、由于施工现场场地大小不一,建筑物形状各式各样,没有标准的场地平面布置图,完全依靠施工单位凭借工地现场实际情况来布置场地和搭设临时设施,给现场施工和消防安全

管理也带来了局限性和矛盾,如工地现场布局不合理,办公室、休息室、宿舍、仓库等建筑安全间距不够或者成“一”字型排列,这些建筑大都是临时性的,而且还是三、四级耐火等级的简易结构建筑物。

2、有的只管现场施工而忽略了现场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导致消防安全条件较差,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砂箱、盛水池、消防桶、消防锹、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设施,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扑救,导致火灾扩大。

3、忽视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氧气、乙炔、油料、油漆等易燃物品,同时民工食堂大部分临时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一旦使用和管理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一遇明火,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性火灾事故。管理中未将易燃、可燃、难燃和不燃材料按燃烧性能分开堆放,或者将易燃、可燃材料,以及危险物品库房混用,且无专人看管,将职工宿舍与材料库房或危险品库房相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之间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简易隔开,也有的职工宿舍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疏散不及时,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4、由于施工场地较小,未按标准设置消防通道或堵塞消防通道,建筑材料使用后乱堆乱放不还库,擅自长期占用消防通道,给消防救灾带来严重影响. (四)其他原因

有的施工单位负责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心不强,不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对各项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甚至连基本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都没有,更谈不上具体实施.总认为一切都是建设单位的事与自己无关,主观上舍不得资金投入或随意挪用、挤占,没有将安全文明施工费用落到实处,不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检查管理人员等等,这些都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

(一)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一般规定

1、建筑工地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防火组织,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2、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包含防火安全措施内容,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材料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3、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消防器材设置点要有明显标志,夜间要设置红色警示灯,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保持消防车道畅通无阻.

4、现场应明确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施工现场动火必须严格履行动火审批程序,并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指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五级大风及以上禁止使用明火.

5、建立动火须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发生,确保“谁动火、谁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6、坚决执行现场防火“五不走”的规定,即:交接班不交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走。

7、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专存,并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库内严禁吸烟、严禁使用明火,应使用无辐射的照明光源。库房应用非燃材料支搭,库管员要熟悉库存材料的性质,因施工需要进入施工现场内的易燃和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进入,并应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

8、现场施工的电器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临时用电系统必须安装过载保护装置,确保供配电系统消防安全。其主要内容为:

(1)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标准,同时三类配电箱中的各类电器配件应是合格产品。

(2)按两级保护的要求,选取符合容量要求和质量合格的总配电箱及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

(3)接地保护装置,施工现场保护零线的重复接地应不少于三处。 (4)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四芯电缆和三芯电缆。

(5)按要求架设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杆、横担、瓷夹、瓷瓶等,或电缆埋地的地沟. (6)对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设置木质、塑料等绝缘体的防护设施.

9、现场使用的安全网、防尘网、保温材料等必须符合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10、现场严禁明火保温施工。

11、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和动火证。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

12、生活区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要求,宿舍内严禁明火取暖,不得使用电热器具。 13、现场食堂用火必须符合防火要求,火点和燃料源不能在同一房间内。

14、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应指派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和

器材完好、有效。

15、现场应认真识别和评价潜在的火灾危险,编制防火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二)动火等级的划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一级动火。 (1)禁火区域内。

(2)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及与其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3)各种受压设备.

(4)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5)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6)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动火,均为二级动火。

(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 (2)小型油箱等容器. (3)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3、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为三级动火作业。 (三)动火审批程序

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定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动火证当日有效,逾期作废,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四)消防器材的配备

1、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两个10L的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

的,应备有消防专用的消防桶、消防锹、消防钩、盛水池(桶)、消防砂箱等器材设施。

2、临时木工加工车间、油漆作业间等,每25m2应配置一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3、仓库、油库、危化品库或堆料厂内,应配备足够组数、种类的灭火器,每组灭火器不应少于四个,每组灭火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4、高度超过24m的建筑工程,应保证消防水源充足,设置具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安装临时消防竖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每层必须设消火栓口,消火栓口处要设有明显标志标牌,周围3m范围内,不准存放任何物品,并配备足够的水龙带.消防用水不得随意使用,不得当做施工临时用水使用. (五)灭火器的摆放

1、灭火器应摆放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到安全疏散。 2、灭火器应摆放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3、手提式灭火器应使用挂钩悬挂,或摆放在托架上、灭火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不小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宜大于0。15m。

4、灭火器不应摆放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必须摆放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摆放在室外的灭火器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灭火器不得摆放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以外的地点,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规范规定。

三、建筑内部装修施工过程中的防火要求

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划分为:A级不燃性;B1级难燃性;B2级可燃性;B3级易燃性。 1、装修所使用的材料经相关单位共同现场抽样后,应当报送到具有相应检测资格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燃烧性能的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当有配电箱及电控设备的房间使用了低于B1级的材料进行装修时,配电箱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

3、动力、照明、电热器等电气设备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材料或导线穿越B1级以下(含B1级)装修材料时,应采用瓷管或防火封堵密封件分离,并用岩棉、玻璃棉等A级材料

隔热。

4、安装在B1级以下(含B1级)装修材料内的配件,如开关、插座等,必须采用防火封堵密封件或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A级材料隔热。

5、灯具直接安装在B1级以下(含B1级)的材料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措施。 6、灯具发热的表面不得靠近B1级以下(含B1级)的材料。

7、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其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8、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不得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

9、建筑内部装修施工应按照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施工,不得擅自随意破坏、遮掩、使用、堵塞消防设施。

10、建筑工程内部装修不得影响消防设施的使用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当确需变更防火设计时,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作业,不得擅自更改.

四、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检查制度落实

l、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消防管理小组,组建义务消防队。消防队员要定期进行教育训练,熟悉掌握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防火检查和扑救火灾.

2、项目部对工地现场的检查,应将消防防火检查纳入安全检查工作中,建立防火工作档案,制定检查的项目标准,其主要内容为: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措施、查隐患、查安全防护、查劳保用品使用、查操作行为、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内容.

3、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对隐患的整改要达到“五定”要求: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4、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损坏或过期的要立即更换,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保证消防器材灵敏有效,确保在救火过程中能正常使用。

5、随着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和用电负荷的增大,施工单位在开工时,还应编制临时供配电专项施工方案,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6、因施工需要搭设临时建筑,应符合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只有真正地把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当成大事来抓,努力把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满足消防安全需要、确保建筑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

避免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为每一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来保驾护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