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及帮助

对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及帮助

2023-02-14 来源:乌哈旅游
第24卷第6期 V_01.24一No.6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 Dec.2O11 1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对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困难群体 的指导及帮助 陆淼焱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 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 的类型及产生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就业服务与指导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指导;帮助 中国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11)06--0131--0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变革和经济的迅猛发 展,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 点,大学生就业更是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关 系到社会、家庭的稳定,更关系到高校教育进步、国家 或能力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和社会给 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家庭政治、经济 背景、个人主观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素质、 的长远发展。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普通 高校招生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减反增,高 身体条件、所学专业及其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 不同等某些方面或各方面都较差的,在就业过程中处 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不能顺 利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它是以能否顺利就业为标准来 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 极为激烈。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能给 社会、个人及家庭带来高收益,但这一教育投资收益 基本假设是以受教育者能找到适宜的就业单位为前 界定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困难群体”。 提的。如果大量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会造成教 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将影响到 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 (一)“有业不就”型 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尤为突 出,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严峻,就业压力更大,更值 得我们关注、更需要我们提供指导与帮助。 一是指依据自身的条件有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 机会,而因学生本人或家庭的原因不去就业者。这一 部分学生包括:一是因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或个人感 到学历低而暂时不想就业,打算提升学历或到国外进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群体的概念辨析 修者。二是择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跳来跳去,不 是被单位炒,就是自己炒单位;赋闲在家的时间多,在 单位上班的时间少。这一类型是自己把自己由“就业 强势者”变为“就业困难者”。 (二)“有业难就”型 中国学者李强、林勇认为:“就业困难群体是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劳动力市场排斥,就业或再就 业相对困难的群体。”王毅平撰文指出:“所谓就业困 难群体,一般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在就 是指面对就业岗位,却因户籍、年龄、学历、性别、 地域、身高、容貌、健康甚至工作经验等情况,不符合 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 招聘单位的苛刻要求,而被排挤在就业大门之外;或 收稿日期:2011一O8—15 作者简介:陆淼焱(1973 ̄),女,壮族,广西武鸣县人,百色学院学生工作处干部、馆员。 1 31 《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因心理素质、性格、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专业技能等原 因,而不能把握就业机会或不能胜任就业岗位要求。 难无法应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业机 会。其次是家庭条件的两极分化。部分来自大城市 的家庭条件优越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期望值过高, 这部分学生包括: 1.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 这部分毕业生缺乏诸多有利条件:来自边远农 把择业目标定在少数热门单位,抱有不切实际的想 法;而部分来自偏远地区和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就业时 村,大多家境贫寒;来自城市低收人家庭,没有雄厚的 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后盾,只能靠自身奋斗;面对 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他们背负着家庭和生活的责 任,同时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物质条件困 由于来自家庭和周围的有效信息较少,所以就业的难 度较大。同时,由于其家庭对教育投入的经济压力较 大,所以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也很高,这无形中 给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乏,处处感觉低人一等,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焦 虑、依赖等心理问题。 2.残疾毕业生群体 自身生理缺陷和不平坦的生活道路,使残疾毕业 生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和程度有很大局限性,受到社会 歧视和排斥,导致许多人在个性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自卑、自闭和自尊心受挫等心理问题。 3.女生就业群体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常 出现用男不用女的不平等情况;二是传统思想影响: 男强女弱、男主女从;三是本身原因:女生体能差;毕 业后面临结婚生子,不仅影响工作而且单位不愿付出 更多的时间、精力、保险、保障;四是普遍想找公务员 或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工作。 4.就业准备不足毕业生群体 就业过程是一个从学校的单纯学生到社会复杂 职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毕业生面对繁杂多变 的社会,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 竞争,往往容易使学生不知所措,因而导致太多的心 理问题,如因强烈自卑心理,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 能力评价过低,参加应聘时没有自信心,不敢与招聘 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不懂得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 己。又如,因就业压力过大,焦虑不安,犹豫不决,不 能迅速做出有效的选择,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 会。再如,因学业成绩差,缺乏专业技能,而不受单位 青睐。更为可惜的是因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吃苦耐 劳的精神,而被单位淘汰。 三、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 群体产生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 首先指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即 使孩子已经成年,还是事事由父母包办,这些学生往 往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较差,遇到一些困 】32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1.高校的办学理念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 高等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但目前高等教育在办学理 念上仍没有真正实现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 仍然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偏重于知识 量的考查,忽视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实 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融入 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强。 2.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高校 发展普遍追求大而全,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灵活 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专业设置雷同, 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 节,脱离实际,市场滞销的人才不断推出,市场急需的 人才又不能及时提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各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公布了第六 批新型职业,而高等教育跟进的步子却很小。由此势 必造成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造成人才的分布 不均Ⅲ。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学校不重视就业指 导队伍的建设,许多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就业指导教 师,有的虽然安排了兼职教师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但往往是泛泛地针对就业政策方面的问题进行辅导, 而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长、不同心理学生的特 点,进行就业的规划与指导。 (三)用人单位方面的因素 近几年来,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逐渐压 缩岗前培训的投入,所以对毕业生的要求条件越来越 苛刻:除了性别、相貌等因素,他们一看学校的牌子, 二看学历层次,三看学习成绩,四看综合能力。同时 他们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毕业生一专多 能,在专业技能强、外语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前提 下,还要求具备其他辅修专业知识、社会经历等等,希 望毕业生一到岗位马上能发挥作用、独挡一面;只要 男生、不要女生;只要本地生源、不要外地生源,等等。 陆淼焱/对高校毕业生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及帮助 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 服务与指导问题的应对策略 透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指 导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 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涉及到方方面面。作为高 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高校毕业生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贯穿到高校生 活的全过程,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 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一)深化改革。努力培育良好的就业市场环境 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2年所做的 《我国高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状况报告》中表明,高校 毕业生确定单位的渠道中,学校仍然是重要途径,包 括学校推荐、学校分配、学校办的供需见面会,其所占 比例达54.4 。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毕 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多规格、 多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是务实之举。要完善 学校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对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 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 高校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联系, 与有关行业和用人单位相互挂钩,加强与社会特别是 用人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准 确的招聘信息,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要协调 政府进一步放宽各种政策限制,废除一切不合理收 费,禁止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以 规范市场操作来保护学生利益。打破地区、行业、部 门壁垒,实现全国就业大格局一盘棋,为高校毕业生 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二)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将就业服务指导工 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首先,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正确了解和 认识自己,通过对影响个体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测 定、分析,确定个体奋斗目标,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个 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 指导,通过测量工具了解他们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 性格气质、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帮助他们掌握有 效的求职技巧;再次,通过科学手段了解他们的择业 理想、择业趋向,鼓励他们把个人奋斗目标与承担的 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 业观,努力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三)加强培养,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群体转变就业观念 要加强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交际能 力、择业能力,要把就业服务指导工作贯穿到整个大 学过程,要利用就业指导课(讲座)、宣传栏、校报、网 站、手机群发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 的一系列政策,向就业困难群体介绍求职的程序、原 则和注意事项,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 格和勇于竞争的精神。开设就业服务指导课程,对就 业困难群体进行个别化就业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调整 就业期望值。针对他们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服务 指导工作人员要对其开展教育,加强弓.孕,如针对他 们去国企、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过于追求工作的稳 定性的观念,要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全方位 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只要是能发挥作用、于社会有 益的职业工种,都不妨一试身手;要鼓励他们拓展就 业思路,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边疆和基 层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这样将更有利于他们现在与 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培 养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提高个 人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引导他们树 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就 业不畏拼搏,敢打必胜的进取心态。 (四)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提供完善的心理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 的高发人群,因而,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对他们而言是 必不可少的。高校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通过行为观察、个人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及时了解和掌 握他们的心理困扰表现和原因,针对不同类型(如焦 虑型、抑郁型和虚荣型等)困难群体的心理特点拟定 相对应的辅导计划,重点解决“四困难”(经济困难、学 业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问 题,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是注意提高他们参与就 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善于启 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增强心理辅导的双向 性、互动性。三是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心理自卫方法。 要正确运用激励原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求职挫折,培 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 调节方法,增强自身的社会心理承受力。四是积极探 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职业服务指导的有机结合。 通过学科整合、方法整合,丰富心理辅导的内容、方式 并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下转第137页) 1 33 潘彩娟/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生将向着情绪稳定、态度友好,具有领导能力等方向 四、物理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 实践表明,对学生做思想工作时,单讲大道理,强 制灌输是很难奏效的。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 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 效的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对待学生 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 于口头上的道德教育。 发展。[1 物理教师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之 外,还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授自然科学常识,上至天 文,下至地理;小至原子,大至宇宙;古今中外,无所不 及。物理教师不仅能动口,而且能动手,能指导学生 搞小发明、小制作及维修家用电器,学生感到从物理 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在生产、工作、El常生活中有许 多用途,学生更容易信任与尊重教师,因而大学物理 教师更易于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影响学生。 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大学物理教学作为这个整 体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大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学物理 教学离不开实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离不开 实验,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养成 离不开实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创造才能的培养更 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源泉,又是科学理论 的唯一的鉴定者。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常会出现各种 难以完全预见的问题,有些问题单靠教师个人的能力 是难以解决的,因而,物理教师不可能用专制的方式 指导学生,更不可能采取放任的方式让学生无组织无 纪律的随意操作。教师必须采取民主的方式指导学 物理教学的全过程都应从自己学科的特点出发,体 现、渗透道德教育。大学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 于培养一个人、一个社会人,培养一个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对社会有真正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3黄向阳著.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生,耐心听取学生的实验意见,信任学生的方法;平等 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当学生 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冷静地做出判断,并 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在这样主动、自由和热情的氛围 下,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研究还表明,教师在 课堂活动中,如果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集体,学 [2]张三惠主编.大学物理(第一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9. [3]张昌芳.科学研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劳伦斯和回旋 加速器的发明[J].大学物理,2001,(8). 【责任编辑:邓崇亮】 (上接第133页) 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指导工 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事 关学校和社会稳定,事关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事 参考文献: [1]王毅平.山东省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J].理论学 刊,2004,(6). [2]李强,林勇.西方国家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经验与启示 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自身的健康成长。教育 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视频会议上就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和薄 弱地区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因此,高校毕业生 [J].经济学动态,2003,(5). [3]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 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4]庞荣申,粱瑞敏,陈云尚,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视角下 的高校教育缺失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 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应当引起全社会、尤 其是高校就业服务指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力争形成政 策到位、措施得当、机制健全、指导优良的高校毕业生 【责任编辑:邓崇亮】 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新局面。 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