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代诗歌五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鸡豚( ) ....决眦( ) 吟鞭( ) 即天涯( ) 箫鼓(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5)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7)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8)勇攀登,困难踩脚下,壮志凌云;登高望,万物收眼底,豪情满怀。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4.根据提示的信息填空。
(1)他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是________,他被后人称为“________”。
(2)他自号放翁,南宋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俱有很高成就,尤以饱含爱国热情的诗作闻名后世。他是________,七年级上册我们诵读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5.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7.试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的什么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问题。
9.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歌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1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 13.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①
折杨柳 [唐] 杨巨源 ②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5.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新 秋 [唐] 杜 甫
①②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③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注] ①火云:俗称火烧云。②一叶风:秋风。③萤焰:萤火。 17.有人认为,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替换为“处处”“家家”,更能突出秋的特征。对此,你有何看
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通过描写新秋之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合性学习。
古代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既要读通读顺,也要探讨研究,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古人的精神追求。
(1)[文化知识我知道] 请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成下列填空。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用“人风”,而不用“民风”,这是唐朝为了避________的讳。 ②“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后来人们用“社稷”来代表________。 ③由阴阳方位知识可推知“衡阳”在衡山________面。 (2)[文化基因我传承] 读于谦的《石灰吟》,说说你传承的“文化基因”。
石灰吟
①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 ①于谦(1398—1457),字延益,谥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兵部尚书,是一位民族英雄,其诗作多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自己坚贞的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chuàng tì liǎo tún zì yín jí xiāo
2.(1)想到。(2)眼泪。(3)聚集。(4)终当,终要。(5)因为。(6)浑浊。(7)如果。(8)落花。 3.(1)独怆然而涕下 (2)飞来山上千寻塔 (3)衣冠简朴古风存 (4)造化钟神秀 (5)吟鞭东指即天涯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1)杜甫 诗圣
(2)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6.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叠词的使用,使意境更显苍茫,增强了反衬效果。
7.[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答题时,可以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如“曾云”“归鸟”;再扣住重点词语,如“荡胸”的意思是“心胸震荡”,“决眦”的意思是“张大眼睛”。在此基础上,描绘诗歌画面即可。
[答案]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使人心胸震荡;定睛凝望,鸟儿飞归,感觉眼眶也要裂开了。
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 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9.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塔高表明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10.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1.全诗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之年,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来到村中,正值社日临近,村民们着朴素衣装,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乘着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拐杖来敲门拜访。
12.这两句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又富于一定的哲理: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14.[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赏析的角度,然后分析其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 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1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感悟诗人的情感,一看标题;二看诗风;三看关键词(诗中意象),借助意象,揣摩诗人情感;四看诗后注释,据此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弄清写作目的,揣摩诗人情感。此题需借助古人常指“送别”的“杨柳”意象、“折杨柳”之曲以及诗中的“最相惜”这一点明情感的关键词语等来感知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答案] 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6.[解析]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的能力。结合具体修辞手法和诗句内容赏析即可。
[答案] ①拟人:诗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来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②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17.[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要结合诗句的意境及诗歌的题目分析。诗歌描写的是新秋的景象,看看原句的词语和替换的词语,哪两个更能突出这一点即可。
[答案] 示例:我认为不能替换。替换后虽能突出秋的特征,但不能突出“新秋”。“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个别地方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象了,“谁家”的意思是只有个别人家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几处”“谁家”更能突显“新秋”中的“新”意,所以,用“几处”“谁家”更好。
18.[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可以结合关键诗句来分析。“欹枕初惊一叶风”和“夜深搔首叹飞蓬”,一惊一叹,含蓄不露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功名未就,心有苦衷,眼看夏去秋来,难免有时不我待之感。
[答案] 流露出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名难就的苦闷心情。 19.(1)①李世民 ②国家 ③南 (2)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