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2023-04-13
来源:乌哈旅游
Economic&Trade Update Mid-journals Sum.NO.181Septembe.2010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 刘扬1,2 哈尔滨 150001)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1.农村信用社难以独立承担金融支农的重任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力军”地位。但农 村信用社存在着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水 平较低、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 机制等问题,而且在经营中商业化倾向严重,运作不规范,存 在隐性的金融风险,面对外向型农业发展产生的资金需求,显 得力不从心,难以独立承担金融支农的重任。 2.商业性金融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近几年,出于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等考虑,商业 银行战略定位纷纷转向大城市,特别是县级金融机构大撤离, 导致农村金融体系严藿萎缩。农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其业务 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拓展,农业贷款权限从基层收缩,农业贷款 比重大幅缩减,使大量农村储蓄资金流出农村,其保持的农村 金融主导地位大大弱化。 3.政策性银行功能单一 随着我国农村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承担国家规定的 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拨付的农业发展银行,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局限的,其业务仅局限于粮棉 油的收购和储备方面,对于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政 策性贷款业务功能已经缺失。 4.民I司金融不完善、不规范 在中国正规金融制度安排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情况下, 民间金融在扩大农村生产经营资金,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提高金 融效率,尤其是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据调查显示,农户借贷数额中72.18%来自各种非正式渠道, 其中农户之间借款占93.12%,而来自正规渠道的只占27.12%。 5.农业保险的严重滞后 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 涉及,仅有极少数的国有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且政府扶持 力度不够,一直以来在农业保险方面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致使 相关险种的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业务范围和保险品种都很有 限,不能覆盖黑龙江省的范围,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意外伤 害、养老、医疗等险种缺失。 (C)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以2007年为例:全省邮政储蓄余额743.6亿元,一半以上来 自于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回流农村的基本没有(主要是此 前没有开展资产业务),资金净流出370亿元以上,而同期我省 种植业所需资金才300亿元;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吸收存款 1198亿元,发放贷款401亿元,存贷差797亿元,存贷比33.5%, 比全省平均水平57.3%低23.8个百分点。 (三)产品功能难以满足需求 我省农村金融产品一是信贷品种单一。一是提供小额短期 贷款,仅限于解决短期资金需求,不能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 需要。二是额度小。2008年我省农户户均贷款额接近6000元,比 2003年提高了2.7倍,但额度仍然小足。三是期限短。目前农贷产 品约期通常是每年的3 1i月,由于期限短,农民无法在价格最好 的时期出售粮食,贷款约期与农业生产、销售的周期不相适应。 养殖业与加工业的资金流转周期较长,通常在1到3年,不到1年 期的贷款不能满足需求。四是利息之外的融资成本高和时问成本 一、高。农村中小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需要进行房产、土地与资产 等一系列评估,需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评估费用也较高。 二、完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1.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论采取哪种经营模式,都要明晰产 权,在此基础上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目前,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信社仍然应该走合作金融的道路,坚持 其“以民为本”的原则;另外,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来 结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两垄断局面。在业务领域,要 积极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制度缓解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要 拓展服务领域,发展中问业务以提高服务质量 2.弓I导商业银行拓展支农业务 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更好地为三农服 务,国家可以适当规定其将一定比例的存款投向农村。另外, 邮政储蓄在农村一直以来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成为存贷差 的一项重要来源,大人地削弱了支农的力度。因此,要大力推 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这样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失,改善农村金融供 给紧张的状况。 3.促使农业发展银行转变发展观念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着政 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职能。在长期的发展中,存在着资金来源 渠道单一、政策性和效益性难以统一、制度安排上没有形成有 效的激励机制等缺陷。在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模式选择上,我 们不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地定位。 4.引导和保护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和保护农村民间金 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民间金融的存在不仅能够增加农村金融供 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更 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格局,通过民间金 融与正规金融的竞争来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不断深化改革, 改进服务质量,使农村金融市场真正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 5.构建黑龙江省农业保险体系 关于农村金融保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作过论证:一 是加快农业保险立法。黑龙江省的农业要健康发展,农业保险必 须单独立法,我国正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工作。黑龙江省应抓住机 会,迎头赶上,走在立法前头。二是加大农业保险投入。黑龙江 省应通过申请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同时,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费标准,税收要 反哺农业,提高农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三是建立政策主导的商 业保险公司。我省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的构建在具体操作上可考 虑,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履行农业政策性保险经营的职能,实行 政策性银行混业经营,主要负责再保险经营业务。 (二)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配套机制 i.建立财政税收支农机制 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 金投入,对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减免税收的政策。为了支持 农村金融,我们可以对银行、农信社,以及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实 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以激发其增加农业信贷的积极性,提高农村 在的优势。既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 又有利 于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可以说,产业链金融对融资行 为主客体的意义都很重大。 总之,通过产业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于破解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的制度矛盾具有积极意义。金融机构 依托核心企业,沿着产业链拓展上下游客户群体,进而实现中 小企业信贷权利保护的加强,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一 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三、运用产业链金融融资的潜在优势 以上模式集中体现了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及特点,为 中小企业提供了短期急需资金。既使得企业维持持续的生产运 作,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又使得银行获得收益,并 且跳出了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考察中小企 业,从关注静态企业财务数据转向对企业经营的动态跟踪,从 根本上改变银行业的观察视野、思维脉络、信贷文化和发展战 略。对于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存在的制度症结具有潜 ・l90・ 时代经贸 2O10年9月中旬刊 总第181期 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阶段性成因分析 李新芝王嘉毅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历程特点出发,将其分成三个阶段,结合各时期的宏观经济与政策背景对不良资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 经济形势,对不良资产进行前景展望,对银行防范不良贷款增长提出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拨改贷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金融业监 重大问题,但国有银行迫于财政和社会双重压力,只能发放贷 管与国际标准不断接轨以及风险监测指标逐步细化,不良资产已 款,使资金处于极大的风险中。 经开始进入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范围,它不仅影响到金融机构 1.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负担。 资产的整体质量,而且成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重要隐患。 由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制的缺失和不完善,国有企业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一直是吸存放贷,资产主要集中 承担着职工的医疗费用、养老金、职工子女的教育设施资金,为了 在贷款项目上,因此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传统上我国 缓解就业,国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闲余人员,这些方面的费用支出 把银行贷款分为四类: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与呆账 构成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的一大部分,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盈利水 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后三类贷款 即所谓的“一逾两呆”。自 平,这些对于那些本已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1998年我国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从动态风险监督角度出发的 2.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债务负担严重。 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与损失,后三类被划为 国有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负担沉重,而且多数企业的资产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在我国从由无到有,由小变大,其历程存 质量不高,很容易导致亏损。严重的企业出现资不抵债,但是 在阶段性特点,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和经济周期波动,在时 基于上述社会问题方面的原因,国家不允许其破产倒闭,这些 间上白改革开放以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企业依靠银行贷款的“输血”得以度F{。更有甚者,银行对其 一、1 978年——1 983年体制改革初期 . 的长期贷款中有些实际上成为了企业的股本性资金,基本上都 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做出实行经济改 无法回收,从贷款开始就注定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 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生产能 制改革的序幕。但是此次改革重点在农村,在城市主要进行了 力相对过剩。 企业改革试点,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刚刚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 起步,我国经济仍基本处于计划条件下,虽有银行存在,但是 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缓慢,适应不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市场 基本经济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是与统收 上出现商品供应过剩与消费需求并未满足的两难困境。企业产 统支、集中统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银行只是作为 品积压,商业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问的循环链中断,而商业资本 财政的出纳。此时的银行只能负责超定额、临时性的短期流动 中已纳含了大量的银行信贷资产,企业资本链的中断对银行来 资金贷款,贷款规模比较小,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不良贷款。 说意味着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1984年——1991年开始实行“拨改贷”政策 银行贷款的财政干预和国有企业困境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 1984年12月4日,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制 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体制和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引起的,在 定了《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 现代经济中该问题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是仍然残余存在。 定》,并宣布于198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凡是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 三、1992年一1998年发生经济周期的波动,进行企业体制 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拨改贷”基本建设投 改革 资由各级计划部门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进行安排,投资总额和分部 以邓小平1992年春南巡讲话和l0月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 门、分地区投资额由国家确定,由建设银行依据国家基本建设计划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在该阶 办理。在此阶段,财政把长期资金供给的包袱甩给了银行和企业, 段是银行不良资产形成较快时期。 但是企业自身积累资金的能力极差,于是银行替代财政成了企业的 此阶段不良资产的形成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提款机”。但是银行产权仍为国家所有,其贷款决策很大程度上 1.经济周期的影响:92—95年通货膨胀,97年进入通货紧缩 仍由政府决定,政府对银行的过度干预导致银行资金财政化,发放 地方政府一直都有扩张投资的内在冲动,而银行自身存款 的贷款中有较大比重属于政策性贷款。企业的任何违约风险都由银 增长但信贷规模受限,存在寻找资金盈利新途径的内在需求。 行来承担,在银行账面上就表现为不良贷款。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尤其是南方掀起高投资,高增长的经 政策性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着 济建设热潮,加上股票市场刚刚成立,南方房地产价格及股票 金融机构可持续支农能力。政府可以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 同时,随着金融市场主体的增多,金融产品有望从对一家一户 项目,原则上实行普遍的免税政策或减税政策,而非“三农”金 的小额贷款,发展成为除存贷业务以外的适合于农村的多种金 融行为则坚持照章纳税,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支农能力。 融品种,如国家助学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通知存款和协定存 2.构建农村信贷投入导向机制 款,还有对外汇、信贷资产转让、次级债券投资及衍生金融产 在金融机构支农贷款供给不旺的情况下,政府要建立金 品、人民币理财等。使农村对金融产品有更多地选择,使农民 融机构对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 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产品的权利。 设服务的义务,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村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可 以大力推行“公司十基地+农户+担保”的贷款模式,一定程度 参考文献: 上也有利于降低信贷资金风险。对于产业集群区域或农业产业 【1】陈希,王金媛.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研究U】.经济理论研 化规模较大的县域、乡镇,涉农金融机构应在种植、养殖、储 究.2007. 藏、加工、运输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可以对其实行贷款 回窦宏秀,辛立秋.黑龙江省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政策性金融Ⅱ].交通科技与经济,20o8(05). 利率补贴,以促进支农贷款的增长。 [3]李小丽.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创新模式研究Ⅱ].经济研究导刊,2O08,12. (三)加快农村金融工具的创新 张启文,李梦君.黑龙江省农业银行支农问题研究【1].商业研究,2006(05). 农村金融产品,从全国整体上来看,除东南沿海农村经 [5]张启文.黑龙江省农业银行支农问题研究商业研 ̄gIJ]2006(5). 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外,其他地区相对都比较单一。迄今为止, 黑龙江省共有农村合作银行2家,2010年以前全省争取1/3县级 作者简介:刘扬(1975--),女,黑龙江大兴安岭人,东北农业大学推广硕士。 联社达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标准(全省共有县级联社79家)。 这一规划的实施,说明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完善。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