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统编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2023-10-05 来源:乌哈旅游
统编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学校:XX市XX镇XX中心小学 班级:X年级X班 教师:XXX

日期:2020年X月XX日

1、在公共汽车上

教材学情分析:

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有一些纪律意识,能够遵守学校纪律,但是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还比较单薄。所以应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现在和将来能够顺利地走上社会,并且最终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在公共汽车上的行为教育,从而升华到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的教育。教育时应注意与交通行为有所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 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

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

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 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 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写一写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 4、实话实说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

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 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

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 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

(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 二、激情明理

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

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

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 3.全班交流

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

四、全课总结:

1.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 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为他人着想 从自己做起

2、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照课程标准中“遵守公德”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同情和帮助残疾人的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课题为《想想他们的难处》“爱心”就是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残疾人,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

教学要求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残疾人。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准备:图片、名言收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欣赏

1.出示图片: (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二、角色扮演

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 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述说什么? 2、指名扮演

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 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

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生活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

3、指名说。

4、小结: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没有。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 7、师述:桑兰、刘涛、舟舟、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样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要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到此,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 1、出示P11图画

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 P11 《小辞典》 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

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

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 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

3、师: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四、全课总结:

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3.生死不离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2.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 3.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受同龄孩子在灾难面前的勇敢顽强,对同伴表现出的至真至纯的爱,引导学生理解生死不离的深刻内涵,坚定与同学、亲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生死不离的信念,学会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了解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教学过程:

一、感受灾难,感知生死不离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生死不离》。板书课题。 2.美景再现:课件播放地震前美丽的汶川景色。 3.重温惨状:课件播放地震后惨景的图片。

4.谈感受:你从这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地震的发生就意味着什么? 5. 创设情境,模拟选择:假如你在逃生时遇到需要救助的同学,会怎么做?(课件播放警报声)

过渡: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个个生死不离的感人故事。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二、走近英雄,感悟生死不离

1.学习小英雄林浩事迹。

⑴出示林浩相片。师简介林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供的资料,在最感动的地方作记号。 ⑵汇报林浩在地震中做了什么最让你感动,你想对他说什么。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2.学习其他小英雄事迹。

⑴其实在这场大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小英雄还有很多,请大家自由阅读搜集的资料,寻找你心目中的英雄。学生读资料。

⑵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小英雄的故事。 ⑶汇报。师评价。 ⑷地震过后,许多媒体对他们做了采访,他们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小英雄相片和语录,学生读语录。启发引导:如果你就是他们在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中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话,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英雄,在生死危急的关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命最重要,有的同学却在积极自救的同时想方设法地求助同学,甚至不顾个人安危,不抛弃、不放弃同学的生命,与他们生死不离!这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3.了解新闻。为了弘扬他们这种抗震救灾、生死不离的精神,由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林浩等同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称号。(出示相片) 三、传递爱心,深化生死不离

1.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援助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你们看——播放相关视频。

2.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什么?当你把钱投进捐款箱时是怎么想的?你希望能帮助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能做的并不仅仅是捐款,哪怕只是在心里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祷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过渡: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灾区人民建起了新的家园,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切,只因有爱。

3.爱心的传递不一定只有在灾难时才有,这种关爱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和你身边的人一定都有过互相关爱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分享。指名说。

4.无论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还是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大地震,甚至类似的灾难有可能还会再发生,但无论发生什么,我坚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离不弃,生死不离(齐说)。正如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出示歌词,配乐,师生齐诵)

5.爱心的传递永远没有终点,同学们,让我们拿出纸和笔,把我们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写下来吧!

学生写心愿,指名读,上讲台贴在大红心里。

6.一个个心愿串起了爱的祝福,点燃了爱的火炬,大地不会忘记,汶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世界更不会忘记!让爱延伸,让心传递,我们永远——生死不离(齐说)

手拉手,播放歌曲《生死不离》。

4、伸出我的手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侧重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风尚,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却很少体验,也不理解那些在贫困地区生活,或因天灾人祸、疾病而陷于困境的人们生活的艰难和苦恼。教他们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是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增设的。 教学要求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做倡导的社会公德。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2、 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教学准备:歌曲、图片、小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 小组交流:

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放音频:

歌曲《爱的奉献》

2.想一想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3.说一说

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师:与之相比,我们可以说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那此时你可曾留心过我们身边一些生活艰难和不幸的人呢?谁能来说一说

我曾经遇到 ( ) 我在电视里看到 ( ) 我在报纸上看到 ( ) 我听爸爸妈妈说的 ( ) 我在网上查到的 ( ) 4.小结:

我们的周围有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学一学

自读P16《我怎么办》 1.小组交流:

燕燕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她是什么心情? 燕燕此刻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小结:

当燕燕父母身患重病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们应该为他们献上一份爱。这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 3、阅读P17上的日记(同桌互说感受)

4、讨论:如果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最希望的是什么? 5、阅读P18上三段场景文字,小组说一说我该如何做? 四、读一读

全班带有感情的朗读小诗《手》 五、总结

我们是一群幸运儿,可以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但我们不能忽略了生活在艰难和不幸中的人。当有人遇到不幸,生活、学习有困难时,别忘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不幸和困难中的人,所幸的是我们社会上有许多富有爱心的人,他们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渡过了难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受资助的人们的心声。 二、想一想

1、自读P19上回音壁 2、同桌交流感受 三、读一读 1、阅读P19 小资料 2、提问:

你了解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吗? 3、 看看P20小讨论

说说文中的同学谁的想法对谁的想法不对?为什么? 4、你见过或亲身参与过这种活动吗?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 四、说一说1.小组交流理解P20说一说内容 2、出示小黑板:

“愿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贫困的角落,赶走贫病与忧伤。”

“愿每一个受助的人走出困境,每一个给予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 3、请同学在小组中谈感受

4、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收集的类似名言

5、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1.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2.总结升华:在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需要我们的爱心、帮助。也许由于我们的爱心,他们就可以和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上学、读书,和我们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我们也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活动对象:本校、本地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或生活有困难的人。

活动形式:写慰问信,捐送图书,学习用品等,或帮助他们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5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志,主动参与环保。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及其危害;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其它教具。 【教学时间划分】

共三课时 本课为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进行环境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是使人们普遍具有环境意识,在工作、生活的各种场合和活动中保持对环境的敏感性,自觉选择无损于环境的行动。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和劳动者。小学阶段又是奠定、形成一个人意识、观念的关键时期,“人之初,性本善”,“孺子可教也”。今天从小

事、从身边开始培养保护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授以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粗浅的技能,那么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决策者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将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那么在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技术等原因可能逐渐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基本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的局面将得到延缓,中国的社会发展将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少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在对环境发生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素质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就顺应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今天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播洒的种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厚报。 【教学活动流程】

课前活动:观看动画,渗透教育。 观看一组环保公益广告宣传动画片。

设计意图:上节课讲的垃圾问题是引子,教材试图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其他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涉及的“污染的包围圈”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多个方面来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其中“你知道吗?”和“要不要进行这样的交易”意在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活、经济的关系。

活动(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

2、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 3、观看有关污染的录像资料。

4、小结: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观看有关污染录像资料,汇集典型环境公害事件、数据、图表, 凸 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研究。

活动(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1、出示印染厂的污水,引导交流水污染的危害。 2、讨论各种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性。 4、小结: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上面学生交流“课前调查”,观看有关污染的资料基础上,尤其是学生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围绕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现象展开,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恶化有“切肤之痛”,激发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有迫在眉睫之感。

活动(三)强化体验,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1、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 2、交流感受,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为学生指导环境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工作,人们已为之作出了哪些努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生参与环保作社会价值确认。 活动(四)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环保的热情。

创设游戏活动情景,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其间引导学生:

1、设计环保宣传口号。

2、了解部分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 3、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 4、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 5、为城乡环境保护提合理建议等。

设计意图:这是“拯救地球有办法”的内容落实。把教材安排的活动“环保提示语选登”、“小小情报员”融纳贯穿在师生共玩趣味环保跳棋中。希望借助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开展更多、更好的环保活动热情。其中“设计环保宣传口号”是总动员,了解环保纪念日和环保先进城市是落实行动的基础与榜样。了解环保监督热线电话和知道垃圾要分类存放是行动具体指导,提合理建议是让学生们为环保发挥聪明才智。 活动(五)合作探讨,延伸保护环境的行动。

1、讨论: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 2、小组合作,制定班级《绿色行动宣言》。 3、行动延伸。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上述了解分析家乡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产生持续的环保行为

6.我们的民风民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组成,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与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我们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查找相关的网站、网址,了解有关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国》。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 (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结:对,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我们祖国而做贡献。

2、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

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不同的民风民俗。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去参加了这个活动,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

(播放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活动录象)

看了这个录象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呢? 学生展开讨论:

(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住水是对傣族人民的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情感,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与傣族心心相连)。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交流、汇报。

(伴随着学生的汇报,并让学生大致介绍这个民族的情况,人口、分布等) (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也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了那么多的习俗,但是,前不久呢,我们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却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大家想帮助他解决吗? 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烦恼:自己的各个结婚,但因为村上有这样的习俗,结婚要摆酒宴三天,大吃大喝,因为自己家里比较穷,父母想不摆了,但觉得只是习俗,怕村上人说,所以只得去借钱摆阔,他感到不可理解。 学生讨论,他们这样的做法怎么样?

(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真正懂得: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民风民俗,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应该要抛弃,培养正确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同学们,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也只有积极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有关民风民俗的网站,希望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查询,我们可以在上面查到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学生说)

7.家乡的变化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材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课件出示图片)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3)这是有名的时代超市; (4)这是滨海迷人的夜景。 活动二: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但是,有人说:“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课件出示) 正方: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叫人欣喜,催人振奋;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一些不利的因素,叫人忧虑,令人遗憾。那么怎么样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使我们的家乡更加完美呢?这个问题要靠我们全体同学去努力啊。

活动四:雏鹰小队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设中“美中不足”?你打算把“不足”之处做如何改造,使之更完美。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8怎样到达目的地

教学准备:

1、建议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调查本地区交通发展的状况和交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交通发展方面的故事。 3、有关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录像资料的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趣味谜语导入 1、请学生猜谜语,激趣导入:

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 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打四种交通工具,谜底:火车 汽车 轮船 飞机) 2、提问: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作用? 3、揭示活动主题:《怎样到达目的地》。 活动(二)交通连着你我他

1、出示多媒体课件:行驶着的飞机、火车、轮船、小轿车、客车等。提问:从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2、观看多媒体生活录像片段:早晨大人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乘公交车上班;妈妈拿着旅行包乘火车出差;周末一家人坐出租车去大商店购物;春节全家乘大客车去姥姥家。

讨论:在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方便?

3、出示多媒体画面:(1)外地运来的芒果、椰子、水蜜桃、荔枝等新鲜水果;(2)外地运来的名贵木材;(3)外地运来的医疗药品、器械等。

讨论: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这些物品是怎样来到你所居住的地区的?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工具得到广泛的运用,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4、播放多媒体动画片:交通工具擂台赛 看后交流:你有什么看法?

选择:从本地的食品厂把食品运到超市; 从林区把木材运往城市; 从秦皇岛煤运码头把煤运到上海;

从南京把一批急需的救灾药品运到江西九江时,分别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小结: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5、播放录像:2003年1月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上海运行。 磁悬浮列车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关于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吗? 出示小资料,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给大家介绍一下。

6、多媒体动画情境再现:张天明家在南京,“五一”节期间,他们全家准备到辽宁省大连市旅游。你知道从南京到大连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提示交通工具动画图片:飞机750千米/小时,轮船20千米/小时,火车130千米/小时,客车60千米/小时。

假如你是张天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出你的理由。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只要合情合理,均给予支持。 7、出示“告诉你”,读一读。 说说你知道的易燃易爆物品有哪些?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们有关的交通管理法规?

小结: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活动(三)惊人的发展

1、从古到今,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播放多媒体录像: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上,各种交通工具繁忙来往的情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陆运输、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

2、出示“小辞典”,读一读后说说什么是“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 3、交流:课前了解的近年来你的家乡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4、小结:从家乡到国家,交通运输方面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活动(四)怎能忘记他们

1、观看录像片段组合:交通警察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在岗亭上,为维护交通秩序

付出了无数的辛劳;车辆厂的工人辛勤劳动,制造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筑路工人为了修筑好一条道路,艰苦拼搏,顽强战斗。

2、讨论:当我们在感受各种交通便利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为什么?

3、交流:把你课前所了解到的其中某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介绍。 4、听录音故事《征战雪域筑天路》。 5、说一说: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我们应当从内心尊重那些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活动(五)交通带来的问题

1、观看录像:城市中,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多,车辆穿梭的道路上,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2、出示“小资料”,了解汽车尾气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3、小小辩论:在日本,有人把汽车称为“奔跑的凶器”“奔跑的棺材”,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谈一谈对交通发展的看法,既要看到有利的因素,也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

4、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补充介绍有关交通噪音污染、水上交通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交通污染方面的现象。 6、对于当前的交通污染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活动(六)做一做

1、听录音故事《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2、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出示几种精美的交通资料卡,提示学生做一张有关交通方面的资料卡,做好后拿到班上集中展示一下。

9.媒体连着你我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电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电视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在信息海洋中自我把握的能力。

2、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

课前准备:

1、课前了解学生看电视的一些情况。

2、做一个小调查:了解班中同学或自己家人每天、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3、布置学生搜集近期国内外的重要新闻。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中的电视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和大家一起看电视。(打开电视,选择四个频道观看电视节目1~2分钟。)

2、刚才你在电视里看到了什么?指名回忆电视播放内容,也可以引导说说在收看电视时获得的知识和信息。

3、确实,通过电视,我们可以很快了解世界各地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看电视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事,它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电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聊两个话题:(1)你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说出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2)你从电视中获得了什么? 指名说:我喜欢的电视节目

有: 。因为 。

5、最近,你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也来交流交流好吗?(请一些学生出示搜集到的一些新闻,向大家作介绍。对同一消息,可让不同的同学来充实。)

6、组织交流讨论书本P58页上的讨论题:哪些节目我们不宜多看?(说说哪些节目或内容不适合我们小朋友看,为什么?)

7、确实,电视节目中有不少内容不适合我们小朋友看,下面我们来制作一份收视指南,把适合我们看的节目记录下来。以后你可以有选择地看。(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

个“收视指南”。最好能写清楚:电视频道,播出时间,有哪些栏目。)

8、教师引导:如果让你当电视台儿童节目的策划人,你准备给大家编排哪些新节目?(我的节目计

划: )

环节二:不做“沙发里的土豆”

1、师板书“沙发里的土豆”,问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出示调查表:列举班中同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沙发里的土豆”的含义。

2、组织学生学习书上P60的资料并谈体会。讨论:哪些是不良的收视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3、讲解小故事《关掉电视》;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最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美国人这种做法的好处。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这方面的事例。)

4、组织大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看电视? 环节三:活动小结

1、能不能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大家和小伙伴?(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创编一些顺口溜。)

(1)电视机,真神奇。能看动画听歌曲,学习知识长见识。

(2)看电视,要注意,距离太近坏视力,时间太长伤身体,多看有益的节目,增长知识受教育,有害节目不要看,大家千万要牢记。

(3)电视进了家,大家都爱它。你看电视剧,我看小哪吒。 光线别太暗,距离别太短。声音别太大,时间别太长。 爱护身体和视力,大家别忘啦!内容不健康,坚决不看它。

2、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电视带给我们的好处,知道了看哪些电视节目,也学会了怎样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最后祝大家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中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广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辩论,对广告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2、欣赏广告,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同类型广告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记录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广告语。 2、可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广告画面。 3、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点击生活,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今天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学生说早上吃的食品)

2、(据调查学生早上喝牛奶的较多,以牛奶为例)大家都喝了牛奶!的确,牛奶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饮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那你们喝的都是什么牌子的牛奶呀?

3、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品牌的牛奶的?

4、今天,我们就来和广告作一个亲密的接触,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广告世界! 环节二:活动链接,引导提升

1、联系生活,认识广告:(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广告呢?(2)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你们经常使用的物品中有哪些是做过广告的?

2、那么广告有必要去做吗?我们的生活就真的离不开广告吗?我想来做一个小小的民意调查,认为有必要做广告的请举左手,认为没有必要做广告的请举右手。

3、组织辩论赛:认为有必要做广告的为正方,认为没有必要做广告的为反方。并请学生正方坐在左边,反方坐在右边。学生辩论。

4、看来我们的正反双方真的是各抒己见,让老师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唇枪舌战。正巧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广告的小故事。(课件播放中国茅台酒参加世界博览会的遭遇。)学生观看后发表观点。

5、结语:看来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各行各业都想要获得成功,还是非常有必要做广告的,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环节三:走进广告世界,深化认识 1、认识商业广告

(1)现在老师让机器猫(课件出示机器猫的图像)带领我们一起走进“精彩广告大家说”。(课件播放亲亲果冻的商业广告)

(2)看完这则广告,你有什么感想?(太诱了,马上想去买。想尝一尝,是不是像广告所说的那么好吃……)

(3)听大家这么说,我想最高兴的一定是这则广告的策划人和果冻的生产厂家了。虽然这只是一则小小的食品广告,但对于商业广告的作用,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领会了吧! 2、认识公益广告

(1)再请大家欣赏广告《给妈妈洗脚》。 (2)看了这则广告,你又有什么想法?

(3)这样的广告就叫公益广告,它富有教育意义,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3、联系生活,学会辨析

(1)喜欢看漫画吗?那我们就请机器猫给大家出示一幅有趣的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讨厌的广告又来了》。

(2)同学们,你们在看电视时,是不是也遇到过漫画中这个人的苦恼呢?

(3)交流自己不喜欢广告的原因。(如不断重复播放、不知所云、少儿不宜广告、虚假广告、“城市牛皮癣”小广告、到底乱发的广告单……)

(4)师总结:我发现大家平时对广告还是挺在意的。有句话叫“瑕不掩瑜”,广告大家族不乏优秀、成功的作品。对那些不良广告、违法广告大家要学会辨别,而且老师相信这些广告也一定会渐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 4、佳片赏析,反思行为

(1)机器猫要带大家走进“佳片赏析”这个小天地,让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一次充分的放松和享受吧。(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交通安全广告、雀巢奶粉广告……) (2)谁能对其中一则或几则广告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呢? 环节四:我来做回广告设计师

1、大家看,机器猫广告工作室今天成立了,谁愿意加盟,成为广告界的精英?(学生举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还得通过口试和面试两关,有信心闯关吗? 2、口试题目: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人,除了要具备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还应注意什么?(学生说)

3、面试题目:请设计一份广告作品,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均可。(学生设计广告) 4、看了大家的精彩广告作品,老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班一定会诞生出许多优秀的广告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网络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在信息海洋中自我把握的能力。2、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

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教室里要有能上网的电脑或教师自带无线上网电脑 教学过程:

环节一: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

1、你们喜欢上网吗?为什么?(学生介绍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如:收发电子邮件、浏览新闻、搜集、收集资料…)

2、学习教材中“东方破晓”网站站主的事例。(1998年10月,13岁的卢敏雯创建“东方破晓”网站,并通过这个英语网站自学了大学本科的研究生的英语课程,2000年10月他参加了托福考试,获得了500分的好成绩。) 环节二:上网知识介绍

1、此时此刻,你最希望通过网络帮你做什么?

2、老师这儿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下面我们请班里的电脑高手展示一下自己的上网水平。(学生现场操作发电子邮件、看新闻、查资料等)

3、老师补充网络学习、上网查资料、与老师交流的途径和方法,简介搜索引擎、学校校园网站、个人博客的用处,推荐国内外几个优秀的儿童学习、娱乐网站。

4、现在,你对网络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知识的海洋、学习的帮手、生活的朋友) 环节三:正确对待网络

1、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更要趋利避害。

2、组织讨论:上网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随后交流。 3、组织学习教材第64页上的故事。 4、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反面事例。

5、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谈体会。 6、总结:各种各样的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媒体,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这些媒体,合理利用这些媒体,它们就会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四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渠道。 2、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收集社会中的有效信息。

3、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快乐,享受活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有效信息。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社会上的信息,并进行整理。教师准备报纸制作的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拉近距离。

1、教师形形色色的报纸,谈对报纸的感觉。

2、询问自己家庭里的报纸种类。各是谁征订的?各有什么作用? (二)、报纸的作用。

1、同学们,喜欢看报纸吗?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2、学生间进行报纸的推荐,重点要介绍出推荐的理由。 3、介绍中国最早报纸的产生。 (三)、了解报纸的组成部分。

1、同学们,在我们众多的报纸中,他们都有共同点,你觉得是什么呢? 学生组织交流讨论。

(四)、小组为单位设计报纸的轮廓与排版。

11.怎样和他联系

一、教材分析

《怎样和他联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内容。教材安排了“怎样和姑妈联系”“我来试一试”“通信的发展”“小故事:传递快乐”这些丰富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在具体情况下选择适当的

通信方式与人进行联系,这一课的安排,对于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通信方式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而学生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是打电话,对于其他通信方式,有的有所了解,但并不常用,有的甚至不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

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掌握各种现代通信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

法律法规。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确定了本主题的教学重点是: 知道什么是通信;了解常用通信方式和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 了解常用通信方式的各自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学: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我们在这节课中创设了学生“六一”庆祝活动将邀请校外的人来参加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通信方式及其特点,并学会合理选择各种通信方式。 第二课时:了解通信的发展史,明白通信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故事懂得尊重邮电职工和他们的劳动。 七、教学过程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小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通信的分类与信息传递途径。了解现代常用通

信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

过程与方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媒体的辅助,并通过

实践操作掌握打电话、写信等联系方式的方法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这一课时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落实: 第一步:了解各种常用通信方式

1、从学生生活切入,选择庆“六一”儿童节搞活动,需要邀请校外的人来参加,你打算怎样和他联系这样一个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交流中出示联系方式。 (设计意图:谈论“六一”儿童节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教师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内容,用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与人联系的通信方式,具有针对性。)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通信方式,那么什么是通信呢?快快打开书71页,看一看,读一读小资料,可以动笔画一画,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交流收获。 4、你了解到关于通信的什么知识呢? 交流(相机出示媒体、实物)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谈论,学生对于通信方式已有大概的了解。这里,让学生自己读、画、交流,并把学生交流的资料巧妙地用板书的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更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5、这么多的通信方式,你都用过哪些呢? 一、 学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明确特点

情境一:

迎“六一”我们藕塘中心小学也正准备隆重庆祝呢,我班里一个叫田甜同学就在为庆祝“六一”进行精心准备,可是,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媒体出示) 怎么和急救中心联系呢?

1、学生交流得出打电话(120)。你为什么立刻想到了打电话?(板书:快捷方便) 2、模拟打电话。

认识盲音、长音,懂得打这样的电话就应该语言简洁、说得清楚、有礼貌。(相机板书要点)

3、拓展:了解其他特殊的电话号码和拨打常识。 情境二:

由于抢救及时,田甜的妈妈痊愈出院了,(媒体出示)爸爸工作繁忙,又出差去了上海,在这期间,家里有事要找他,田甜可以用哪些方式和他联系呢?为什么?

(1)组织学生讨论。 (2)指名交流。 (3)小结。 (4)了解区号。 情境三:

前段时间爸爸出差了,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田甜很久没和外地的爷爷奶奶联系了,“六一”前夕,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媒体出示)田甜多想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啊!用哪种通信方式好呢?为什么?

1、讨论交流肯定写信这种通信方式。要写信的话,首先要学会开信封(出 示信封)学习开信封的知识。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如何来合理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首先就要明白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帮田甜想想办法”这一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帮田甜的过程中了解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的特点,并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只要条件许可,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问题来源于生活。这一设计有效地创设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情境,又让学生在打电话的模拟实践中,亲历、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交流引领,又高于生活,使各种层次学生都能在已有经验上更进一层。) 2、

田甜的信寄出去不久,就收到爷爷奶奶的回信啦,可是她把信拿到手

里一看,却发现角上的邮票不翼而飞啦,同学们,你怎样看待这种行为?

3、读一读73页的“告诉你”,看一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媒体出示)

4、现在你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三.巩固

1、把“六一”的快乐告诉亲戚、朋友。(媒体出示表格)这些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通信方式更合适呢?说说选择的理由,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具体情况 告诉国外留学的表哥 和四川手拉手小伙伴联系 和无锡亲戚共享快乐 2、交流。 3、小结。 四、总结延伸 1、 2、

这节课我们帮田甜解决了很多困难,在帮她的同时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捧着满满的收获,踩着“六一”的快乐,让我们以后常联系,成为分享快乐的朋友,

选择方式 选择理由 引导学生交流和葛老师怎样联系。

(设计意图:正所谓“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品德课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以后的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贯穿庆祝“六一”的情境,以分享快乐和老师联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学,能学以致用,将教学效果很好地延伸入学生自己的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